培智教育初探

培智教育初探

董凤玲(章丘市特殊教育学校,山东济南250200)

特殊教育是促进残疾人全面发展、帮助残疾人更好地融入社会的基本途径。全社会要关心支持特殊教育。提高残疾学生的综合素质。注重潜能开发和缺陷补偿,培养残疾学生积极面对人生、全面融入社会的意识和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的精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

为更好的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对特殊教育的要求,作为特殊教育的一名教师,我们有责任与义务不断的提高学生的素质和能力,这就要求我们在培智教育过程中,从学生实际出发,进一步更新教育理念、升华教学内容、改变教学方式、提升教师素养。

一、教育理念

“教育理念”不是一个全新的课题,它包含着国家、地区、学校、个人对教育的认识、态度、工作方式等等。一个人的教育理念会贯穿在日常的生活和工作中,并最终对工作的方向和成败起导向作用。新形势下的培智教育应当全面认真落实“以学生发展为本,为学生终身负责”的理念。

二、教学内容

1.打破培智教材旧有的条条框框,构建以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小本课程相融合的实用、高效教学内容。“校本课程”其主要思想是针对国家课程开发的局限性,要求以学校为基地进行课程开发,实施课程决策的民主化。其具体材料来自于广大教师多年教育实践的积累,做到了结合学生情况,从学生实际出发,能够更有效的指导学生生活,促进学生全面健康的发展。

对于培智教育而言,文化知识的学习并不是主要目的,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才是重中之重。作为专业教师,可根据“韦氏量表”对每个学生的智商作出切合实际的检测,然后加以分类,进而编写出适合各个智力层面学生的教材来,“走班制”即学生不是固定在一个教室里上课,而是根据教师设计的不同教学内容,实施分类、分层次教学。

2.把教学内容的外延无限扩大。鉴于培智学生的具体情况,课本、校本课程的内容难以适应其发展要求时,就要求教师拓展教学内容,渗透到学生的家庭、社会生活之中。

三、教学方式

培智教育的特殊性,注定了教学方式的灵活多样,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是绝对行不通的,中度智障生自理能力很差,多数孩子经过训练,其成年期智龄大致只能达到5岁7个月—8岁2个月的水平,针对这种情况,教学方式的正确选择就显得尤为重要,因为它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正如前苏联教育家巴班司基所说“学生的学习成效,在很多方面取决于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最优结合的技能如何。”

首先,建立学生个人档案,针对他们的个性特点,实施行之有效的教育。智障生先天条件不同,给他们建立个人档案,可以迅速及时地记录学生成长的情况,进而总结经验,弥补不足。

其次,要定期召开家长会,使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形成一股合力。培智学校教师必须与学生家长密切合作,这是由教育过程的客观规律决定的。

1.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基础。学生在入学之前就已经受到了家庭的教育,这其中有正确的教育,也有不正确的教育。因此,作为教师,必须深入了解学生的家庭情况和家庭教育的性质,只有这样,我们的教育才能有针对性。

2.教育影响一致性的要求。教师必须经常与学生家长取得联系,密切合作,以克服双方对学生要求的不一致,使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形成强大的教育合力。家长会是培智教育取得成效的必由之路。教师能及时掌握每个学生的最新动态,使自己的教育有的放矢,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对智障学生实施情感教育

智障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在生理、心理各方面都有其独特性。先天缺陷使得肢体协调能力很差,甚至大小便都控制不好。教师要尽量把关爱的目光投给每一个学生。

1.将爱的情感渗透于心,体现于行。学生看起来最不值得爱的时候,恰恰是学生最需要爱的时候要耐心详尽地了解学生情况,必要时担当起妈妈、保姆的重任。比如,帮孩子系鞋带、洗衣服……这些琐碎的工作都要去做,要让爱的情感渗透于心,让所有的言行都成为爱的习惯。

2.培智教师要讲究爱的艺术。爱是一种信任,一种尊重,一种鞭策,一种激情,爱更是一种能触及灵魂,动人心魄的教育过程。从小到大,残疾孩子得到的爱是不健全的,往往只局限于同情和怜悯的范围,智障儿童是不幸的,作为他们的老师,我们所能做的就是在情感路上陪学生们多走几程,竭尽全力帮助他们多学本领,尽快适应社会的需要。

总之,培智教育是一门特殊的教育类别,作为特教工作者,我们只能在摸索中前进,同时借鉴国内外成功的办学经验,脚踏实地,与时俱进,不断创新,探索出一条有自己特色的培智教育新路子,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标签:;  ;  ;  

培智教育初探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