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隐球菌穿越血脑屏障脑微血管内皮细胞机制及其对中枢神经系统的影响

新生隐球菌穿越血脑屏障脑微血管内皮细胞机制及其对中枢神经系统的影响

论文摘要

[背景]细胞凋亡和紧密连接开放,破坏了血脑屏障内皮细胞的完整性,通透性增加。[目的]证实脑微血管内皮细胞凋亡和紧密连接的破坏促使新生隐球菌穿越血脑屏障。[方法]应用新生隐球菌感染血脑屏障模型、新生隐球菌感染C57BL/6小鼠模型、透射电镜、扫描电镜、流式细胞仪、荧光免疫细胞化学、免疫组化等方法。[结果]新生隐球菌感染导致脑微血管内皮细胞凋亡、紧密连接开放,穿越血脑屏障。[结论]发病机制主要有:①新生隐球菌的跨膜作用;②脑微血管内皮细胞紧密连接开放;③脑微血管内皮细胞凋亡;④相关细胞因子导致的内皮细胞通透性的增加。

论文目录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写词表
  • 详细摘要
  • 前言
  • 第一部分 新生隐球菌对血脑屏障内皮细胞凋亡的影响
  • 1.前言
  • 2.材料和方法
  • 2.1 材料和试剂
  • 2.2 方法
  • 2.3 新生隐球菌侵袭血脑屏障模型建立
  • 2.4 实验分组
  • 2.5 流式细胞仪检测血脑屏障EC的凋亡率
  • 2.6 透射电镜
  • 2.7 扫描电镜
  • 2.8 荧光免疫细胞化学检测Bcl-2
  • 2.9 荧光免疫细胞化学检测Bax
  • 3.统计学
  • 4.结果
  • 4.1 HUVEC鉴定
  • 4.2 HUVEC生长曲线
  • 4.3 HUVEC分裂指数
  • 4.4 EC凋亡率
  • 4.5 透射电镜观察结果
  • 4.6 扫描电镜观察结果
  • 4.7 Bcl-2的表达
  • 4.8 Bax的表达
  • 5.讨论
  • 第二部分 新生隐球菌对血脑屏障紧密连接通透性的影响
  • 1.前言
  • 2.材料和方法
  • 2.1 试剂和设备
  • 2.2 细胞培养
  • 2.3 扫描电镜观察
  • 2.4 ZO-1蛋白检测
  • 2.5 VEGF蛋白检测
  • 2.6 IL-6蛋白检测
  • 3.结果
  • 3.1 扫描电镜
  • 3.2 ZO-1蛋白的表达
  • 3.3 VEGF蛋白的表达
  • 3.4 IL-6蛋白的表达
  • 4.讨论
  • 第三部分 新生隐球菌对C57BL/6小鼠大脑皮质的影响
  • 1.前言
  • 2.材料和试剂
  • 2.1 菌株
  • 2.2 试剂及配制
  • 2.3 实验仪器
  • 3.C57BL/6小鼠新生隐球菌感染模型建立
  • 3.1 实验动物
  • 3.2 动物分组
  • 3.3 时相点
  • 3.4 取材
  • 3.5 透射电镜
  • 3.6 PAS染色
  • 3.7 细胞凋亡检测
  • 3.8 免疫组织化学
  • 3.8.1 Bcl-2蛋白的检测
  • 3.8.2 Bax蛋白的检测
  • 3.8.3 VEGF蛋白的检测
  • 3.8.4 IL-6蛋白的检测
  • 3.8.5 ZO-1蛋白的检测
  • 3.8.6 b-FGF蛋白的检测
  • 3.8.7 BDNF蛋白的检测
  • 3.9 结果判定
  • 4.统计学分析
  • 5.结果
  • 5.1 透射电镜
  • 5.2 肺组织PAS染色
  • 5.3 大脑皮质PAS染色
  • 5.4 细胞凋亡
  • 5.5 Bcl-2蛋白的表达
  • 5.6 Bax蛋白的表达
  • 5.7 VEGF蛋白的表达
  • 5.8 IL-6蛋白的表达
  • 5.9 ZO-1蛋白的表达
  • 5.10 b-FGF蛋白的表达
  • 5.11 BDNF蛋白的表达
  • 6.讨论
  • 全文总结
  • 综述
  • 致谢
  • 发表文章
  • 相关论文文献

    • [1].一种制备新生隐球菌单细胞的方法[J]. 微生物学报 2019(02)
    • [2].肾病综合征合并播散性新生隐球菌病1例[J].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16(05)
    • [3].云南省艾滋病患者分离新生隐球菌的药物敏感性检测与分析[J].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2019(04)
    • [4].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合并新生隐球菌感染1例报道[J]. 检验医学 2020(05)
    • [5].新生隐球菌研究进展[J].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18(17)
    • [6].靶向治疗新生隐球菌病的研究进展[J]. 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 2018(08)
    • [7].新生隐球菌毒力因子研究进展[J].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2010(01)
    • [8].新生隐球菌引起脑膜炎1例[J]. 检验医学与临床 2008(19)
    • [9].新生隐球菌通过血脑屏障的机制[J]. 中国真菌学杂志 2014(02)
    • [10].新生隐球菌对角质形成细胞活力的作用研究[J]. 中国真菌学杂志 2011(01)
    • [11].新生隐球菌交配与致病性的关系[J].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2008(02)
    • [12].新生隐球菌荚膜多糖的临床诊断研究[J].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 2018(24)
    • [13].吉林地区临床新生隐球菌微卫星分型分析[J]. 中国伤残医学 2013(11)
    • [14].新生隐球菌漆酶的原核表达[J]. 中国真菌学杂志 2018(04)
    • [15].巨噬细胞在新生隐球菌感染过程中的作用及机制概述[J].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2020(04)
    • [16].中国和巴西临床新生隐球菌格鲁比变种菌株的种群和基因型比较分析[J].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2010(03)
    • [17].新生隐球菌格鲁比变种国内菌株的多位点微卫星灶分型[J]. 基础医学与临床 2009(10)
    • [18].新生隐球菌感染现状与相关抗菌药物使用[J]. 中华实验和临床感染病杂志(电子版) 2018(04)
    • [19].移植肾功能衰竭患者播散性新生隐球菌病1例并文献复习[J]. 中国真菌学杂志 2017(05)
    • [20].新生隐球菌一个新的产孢相关蛋白Srp1的鉴定与功能分析[J]. 微生物学报 2019(07)
    • [21].34例HIV患者新生隐球菌感染分子流行病学及临床特点分析[J]. 中国真菌学杂志 2018(03)
    • [22].免疫正常宿主新生隐球菌肺炎2例[J]. 中日友好医院学报 2019(03)
    • [23].miR-155-5p靶向核因子κB抑制蛋白E在人单核巨噬细胞抗新生隐球菌免疫反应中的机制研究[J].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19(05)
    • [24].系统性红斑狼疮并发新生隐球菌病7例分析并文献复习[J]. 疑难病杂志 2016(10)
    • [25].新生隐球菌RBP1基因克隆与功能分析[J]. 菌物学报 2018(11)
    • [26].SBi4211阻断HIV-1 gp41促进新生隐球菌对人脑微血管内皮细胞的黏附作用[J]. 微生物学通报 2019(06)
    • [27].封面说明[J]. 微生物学杂志 2020(03)
    • [28].封面说明[J]. 微生物学杂志 2020(04)
    • [29].吞噬效应细胞与新生隐球菌相互作用研究进展[J]. 中国真菌学杂志 2017(04)
    • [30].大肠埃希氏菌和新生隐球菌自发性腹膜炎1例[J]. 肝脏 2011(01)

    标签:;  ;  ;  ;  ;  

    新生隐球菌穿越血脑屏障脑微血管内皮细胞机制及其对中枢神经系统的影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