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下游河南段滩地植被特征与功能研究

黄河下游河南段滩地植被特征与功能研究

论文题目: 黄河下游河南段滩地植被特征与功能研究

论文类型: 博士论文

论文专业: 生态学

作者: 宋绪忠

导师: 彭镇华,王成

关键词: 黄河滩地,植物区系,空间结构,植被功能,以林为主,滩地开发

文献来源: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

发表年度: 2005

论文摘要: 滩地是平原河床季节性淹水的微地形。滩地农业在我国粮食及农副产品生产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有效地缓解了“地少人多”的人地矛盾。因此,在国民经济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然而不科学的滩地利用使滩地利用效益低下,不但对滩地原有的植被造成了破坏,而且也引发了严重的环境问题和生态灾害。这些生态环境问题影响到了滩区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科学地恢复和重建滩地植被,有效地开发利用滩地资源成为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而滩地植被特征和功能研究是解决该问题的前提和基础。国外滩地研究主要集中于以植被为主体的河岸带研究。研究发现,滩地植被生态系统是功能最完备的生态系统类型之一,但它同时也是生态脆弱地带,其功能的发挥极易受到河岸变迁、植被破坏等因素的影响,而导致生态系统功能低下,难以满足滩区经济发展的需要。开展群落尺度的滩地植被功能研究不仅可以丰富河岸带理论、恢复生态学理论,而且可以为生态系统健康管理、滩地综合开发提供指导性意见。植被研究中群落尺度充当了尺度转换的纽带。该尺度不仅反映了微观尺度生态系统的整体效果,而且携带了宏观尺度生态系统的信息,因此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本文以河岸带研究为理论依据,对该领域国内外相关成果进行了系统地综述。针对黄河下游河南段滩地的风沙、蝗灾危害严重的具体情况和黄河下游综合治理开发趋势,综合运用森林培育学、植被生态学、恢复生态学、河岸带理论、生态系统健康管理理论,在黄河下游河南段滩地首次全面、系统、深入地开展了以群落为主要研究尺度,以原生植被及典型模式的人工植被为主要研究对象的滩地植被生态系统特征和功能的研究。在研究过程中,充分借鉴了中国森林生态系统网络体系建设“线”的研究与示范专题的研究成果,吸取了长江中、下游“以林为主”综合开发、“植树造林、抑螺防病”的成功经验。重点研究内容包括三个方面:1)黄河下游河南段滩地植被特征。包括植物区系特点、群落空间结构及种间关系。2)黄河下游河南段滩地生态系统功能。针对性地研究了滩地植被生产力功能、滩地植被多样性、植被小气候效应、固土改土作用、非点源污染控制、抑制蝗虫效应等生态系统功能。3)探讨了植被在黄河下游滩地开发中的作用,提出“以林为主”综合开发中的几个关键问题。初步得出以下结论:

论文目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第一章 滩地植被研究综述

1.1 河流滩地

1.2 滩地植被的特征及功能研究

1.2.1 滩地植被的特征

1.2.2 滩地植被的功能

1.3 我国滩地(植被)开发利用现状与方向

1.3.1 我国滩地开发现状

1.3.2 我国滩地开发影响分析

1.3.3 我国滩地开发模式

第二章 研究区概况及研究方法

2.1 黄河下游河南段滩地概况

2.1.1 河道及滩地

2.1.2 自然资源概况

2.1.3 林业发展状况

2.1.4 农村社会经济状况

2.2 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

2.2.1 地上悬河持续抬升

2.2.2 断流和洪水交替危害

2.2.3 蝗虫危害猖獗爆发

2.2.4 水体污染日益加重

2.2.5 风沙、土地退化较为严重

2.2.6 野生生境消失

2.3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2.4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2.4.1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

2.4.2 技术路线

第三章 滩地植物区系

3.1 研究方法

3.2 结果与分析

3.2.1 科属统计

3.2.2 地理成分分析

3.3 小结

3.3.1 黄河滩地河南段植物区系的特点

3.3.2 黄河滩地河南段植物区系与相邻植物区系的关系

3.3.3 保护该区系植被具有重要的意义

第四章 滩地植物群落结构

4.1 研究方法与材料

4.1.1 研究材料

4.1.2 植物群落结构研究方法

4.1.3 植物种间关系研究方法

4.2 研究结果

4.2.1 林地空间结构研究

4.2.2 滩地柽柳群落结构分析

4.2.3 滩地草本植物种间关系研究

4.3 小结

4.3.1 林分结构特征

4.3.2 滩地草本植物种间关系

4.3.3 林分空间结构研究方法

第五章 滩地植被生产力

5.1 研究材料与方法

5.1.1 研究材料

5.1.2 研究方法

5.2 研究结果

5.2.1 人工林生产力研究

5.2.2 不同栽培模式的比较

5.2.3 草本植物生产力

5.3 小结

5.3.1 滩地林的生产力

5.3.2 滩地草本植物生产力

第六章 滩地植被多样性

6.1 研究材料与方法

6.1.1 研究材料

6.1.2 研究方法

6.2 结果与分析

6.2.1 不同土地覆盖类型的多样性

6.2.2 不同恢复时间滩地植物多样性变化

6.2.3 草本植物生物多样性空间分布特征

6.3 小结

第七章 滩地植被小气候效应

7.1 研究材料与方法

7.1.1 研究材料

7.1.2 研究方法

7.2 研究结果

7.2.1 滩地植被的温度效应

7.2.2 滩地植被的湿度效应

7.2.3 滩地植被的风速效应

7.2.4 滩地植被对光照强度的影响

7.2.5 各植被类型温度—湿度效应的关系

7.3 小结

第八章 滩地植被固土改土作用

8.1 固土作用

8.1.1 材料与方法

8.1.2 结果分析

8.2 对土壤养分及有机质的影响

8.2.1 不同植被类型改良土壤的作用

8.2.2 杨树林不同草本层种类对土壤养分及有机质含量的影响

8.3 杨树林土壤及土壤微生物系统

8.4 小结

8.4.1 固土作用

8.4.2 植被改良土壤的作用

第九章 滩地植被对非点源污染的控制

9.1 实验材料与方法

9.1.1 实验布置

9.1.2 取样和分析

9.2 结果与分析

9.2.1 养分本底研究

9.2.2 集中超量施肥后土壤中N、P 含量的动态变化

9.2.3 碱解N 及速效P 在土壤中的分布动态

9.2.4 不同植被类型土壤养分迁移动态特征

9.2.5 不同植被覆盖类型对养分滞留作用的比较

9.3 小结

第十章 滩地植被抑制的蝗虫效应

10.1 概述

10.2 东亚飞蝗生物学特征及植被对蝗灾防治的影响

10.2.1 东亚飞蝗生物学特性

10.2.2 滩地植被与蝗灾防治

10.3 滩地造林抑蝗效果初步研究

10.3.1 调查方法

10.3.2 滩地造林的抑蝗效果

10.4 结论

第十一章 结论与讨论

11.1 滩地植被特征及功能研究的主要结论

11.2 对策与建议

11.2.1 滩地植被在黄河下游滩地开发中的作用

11.2.2 黄河下游河南段滩地“以林为主”综合开发构想

参考文献

附录

导师简介

致谢

发布时间: 2005-10-11

参考文献

  • [1].北京首云铁矿尾矿库生态恢复的植被特征分析[D]. 闫德民.北京林业大学2013
  • [2].丹江口水库水滨带植被特征及其与环境因素的关系[D]. 刘瑞雪.华中农业大学2013
  • [3].泥炭沼泽湿地植被演替规律及植物多样性研究[D]. 燕红.东北师范大学2015
  • [4].河套湿地水文和植被特征及水体净化潜力[D]. 胡杨.内蒙古农业大学2016
  • [5].不同体尺大型草食动物采食对松嫩草地植被特征的响应及作用研究[D]. 房健.东北师范大学2013
  • [6].塔里木河湿地生态需水量及植被变化特征[D]. 闫虎.北京林业大学2015
  • [7].陕北黄土坡面微地形生境条件及植被恢复评价研究[D]. 卜耀军.北京林业大学2015

相关论文

  • [1].山地河流河岸植被生态学研究[D]. 孙荣.重庆大学2010
  • [2].生态河岸带综合评价理论与应用研究[D]. 夏继红.河海大学2005
  • [3].岷江上游植被自然恢复灌丛阶段群落生态特征[D]. 张炜银.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2005
  • [4].晋西基岩山地与黄土丘陵区生态过渡带植被特征及生态恢复机理研究[D]. 董林水.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2005
  • [5].卧龙自然保护区亚高山草甸群落学特征及生态水文功能研究[D]. 宋爱云.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2005
  • [6].现代黄河三角洲滨海湿地环境演变及退化研究[D]. 张晓龙.中国海洋大学2005
  • [7].河南宝天曼保护区植物群落多样性研究[D]. 史作民.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1998
  • [8].三峡库区河岸带复合生态系统研究[D]. 范小华.西南大学2006
  • [9].亚高山林线生态交错带的植被生态学研究[D]. 石培礼.中国科学院(自然资源综合考察委员会)1999
  • [10].岷江上游植被群落特征研究[D]. 冶民生.北京林业大学2007

标签:;  ;  ;  ;  ;  ;  

黄河下游河南段滩地植被特征与功能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