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目的调查河南省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流行地区蜱的种类分布、季节消长和携带新布尼亚病毒状况。方法采用人工布旗法(100cm×100cm,白绒布制成)定时在草地或灌木丛调查地段内,捕捉游离蜱;采用宿主动物体表逆毛捡拾法,在家畜如牛、羊、狗等体表采集寄生蜱。将各生境各月份采集的蜱放入同一管内编号后,在实验室进行形态学分类鉴定,计数各月份不同生境的密度(只/人工布旗·小时或只/每只(头)动物体)。将采集的蜱在冰上研磨后,进行新布尼亚病毒分离的同时,提取核酸进行PCR检测,将PCR反应产物经纯化克隆测序,将测定的核酸序列用DNAStar软件的SeqMan进行人工辅助校对,再利用MegAlign软件进行同源性比较,与GenBank公布序列进行比对分析,核酸序列比对分析利用DNAStar7.0完成。结果本次调查共采集到蜱12388只,其中游离蜱7172只,寄生蜱5216只。经形态学鉴定隶属于2科5属6种。其中硬蜱科(Lxodidae):血.蜱属(Haemaplnsalis)长角血蜱(Haemaphysalis longicornis)8169只,占65.94%;璃眼蜱属(Hyalomma)残缘璃眼蜱(H.detritum)138只,占1.11%,小亚璃眼蜱(H.anaiolicum anatolicum)164只,占1.32%;牛蜱属(Boophilus)微小牛蜱(Boophilus microplus)635只,占5.13%;扇头蜱属(Rhipicephalus)血红扇头蜱(Rhipicephalus sanguineus)54只,占0.44%;软蜱科(Argasidae):钝缘蜱属(Ornithodoros)拉哈尔钝缘蜱(Ornithodoros lahorensis)2只。用人工/小时布旗法进行了86人工/小时的调查,捕捉到游离蜱7172只,平均密度为83.40只(人工/小时),于3~10月活动,7月份密度最高达651只(人工/小时)。用宿主动物体表逆毛捡拾法,调查44头水牛,共获蜱36只,平均蜱密度为0.8只/牛;39头黄牛,共获蜱827只,平均蜱密度为21只/牛;163只羊,共获蜱3506只,平均蜱密度为21.51只/羊;39只狗,共获蜱203只,平均蜱密度为5.21只/狗;全年均可在家畜体表捡拾到寄生蜱,6月份密度最高达27.15只/家畜。对77组蜱研磨液(共825只)进行了病毒培养分离和PCR核酸检测,用Vero细胞未分离到新布尼亚病毒;PCR核酸检测11组阳性,将反应产物经纯化克隆测序证实扩增基因片段为600bp,核苷酸序列同源性比对结果,相似度在93%-100%,其中与布尼亚病毒分离株(HQ419214.1)相似性最大为100%,其次为99%(JF682778.1),与布尼亚病毒分离株(HQ179742.1)最小为93%。证实本次从蜱中扩增的序列属新布尼亚病毒。结论1本次研究明确了河南省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流行地区蜱种类及分布,隶属于2科5属6种,其中硬蜱科有5种,分别为:长角血蜱、残缘璃眼蜱、小亚璃眼蜱,微小牛蜱和血红扇头蜱;软蜱科为拉哈尔钝缘蜱。2据既往蜱种记录,拉哈尔钝缘蜱、小亚璃眼蜱是本次在河南省新发现蜱种,长角血蜱为绝对优势种。3游离蜱在3-10月份在外环境中存在,5-8月为活跃期,10月份后,基本消失;寄生蜱全年可在家畜体上寄生,其中5-9月份均为密度高峰期。4蜱中新布尼亚病毒核酸检测阳性,提示蜱可能为新布尼亚病毒致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的传播媒介或储存宿主。
论文目录
相关论文文献
- [1].新型布尼亚病毒感染致消化道大出血1例[J]. 内科急危重症杂志 2020(04)
- [2].新型布尼亚病毒感染患者实验室指标变化分析[J]. 临床血液学杂志(输血与检验) 2018(03)
- [3].重症新型布尼亚病毒感染2例分析[J]. 基层医学论坛 2017(04)
- [4].巢湖地区新布尼亚病毒感染患者的临床特点和病重相关危险因素分析[J]. 中华疾病控制杂志 2017(01)
- [5].2012—2014年上海市蜱和宿主动物新型布尼亚病毒感染状初步调查[J].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2017(08)
- [6].新型布尼亚病毒和布鲁杆菌同时感染一例[J]. 新医学 2015(12)
- [7].对1例由新型布尼亚病毒感染所致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合并链球菌感染的脓毒血症患者进行治疗的效果探析[J]. 当代医药论丛 2016(15)
- [8].重症布尼亚病毒感染致发热伴血小板减少征患者的护理2例[J]. 中国医药指南 2016(23)
- [9].新布尼亚病毒的流行病学及临床特征[J]. 微生物学免疫学进展 2016(04)
- [10].21例确诊新型布尼亚病毒感染的临床分析[J].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5(01)
- [11].人感染新型布尼亚病毒病的护理体会[J]. 中国医药指南 2015(28)
- [12].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布尼亚病毒规模化生产培养工艺的建立[J]. 微生物学免疫学进展 2013(06)
- [13].一起新型布尼亚病毒感染的流行病学调查分析[J]. 中国保健营养 2012(14)
- [14].1例新型布尼亚病毒感染并发癫痫及多系统功能障碍的护理体会[J].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20(09)
- [15].新(型)布尼亚病毒感染患者的临床及预后分析[J]. 中国医药指南 2019(03)
- [16].布尼亚病毒目新分类概述[J]. 生物多样性 2018(09)
- [17].新布尼亚病毒感染继发嗜血细胞综合征患者的临床及预后分析[J]. 浙江医学 2016(24)
- [18].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布尼亚病毒的研究进展[J]. 中国热带医学 2017(02)
- [19].新型布尼亚病毒致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临床特点及预后分析[J]. 安徽医学 2017(07)
- [20].高压氧治疗新型布尼亚病毒感染并发脑炎1例并文献复习[J]. 中国现代医生 2017(25)
- [21].贵阳市无偿献血人群新布尼亚病毒血清流行病学调查[J].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2017(16)
- [22].6例新型布尼亚病毒感染治疗分析体会[J]. 现代医学 2016(06)
- [23].新型布尼亚病毒感染患者的护理及医院感染预防控制体会[J]. 中国药物经济学 2014(S2)
- [24].蓬莱市健康人群新布尼亚病毒感染的血清学调查[J]. 现代预防医学 2015(03)
- [25].新布尼亚病毒感染致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的危险因素分析[J].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2015(08)
- [26].丹东市人感染新型布尼亚病毒病例流行病学分析[J]. 中国公共卫生 2013(10)
- [27].新型布尼亚病毒抗体检测方法的建立及初步应用[J]. 生物技术通讯 2014(01)
- [28].新型布尼亚病毒感染20例重症患者临床分析[J]. 内科急危重症杂志 2014(03)
- [29].新型布尼亚病毒感染患者38例临床特征与护理干预[J]. 基层医学论坛 2014(33)
- [30].大连首例新型布尼亚病毒感染所致病例报告[J]. 医学动物防制 2013(02)
标签:种群分布论文; 新布尼亚病毒论文;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