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丛枝菌根(Arbuscular mycorrhiza fungi; AMF)是一类专性活体营养共生的球囊霉门真菌,至今我们无法像其他真菌一样对其进行培养基纯培养,它们可以和大约80%的陆地植物(其中包括苔藓、蕨类、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等)形成互惠共生体。它们广泛分布非常广泛,陆地生态系统中除常见的农田、森林、湿地、沙漠外,盐碱土壤、工业污染区以及贫瘠土壤等几乎只要有植被分布的地方均能发现丛枝菌根真菌的分布,目前作为公认的有益共生真菌,丛枝菌根真菌在促进植物生长、营养吸收、增强植物抗病性和抗逆性、促进生态系统稳定以及植被恢复等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兰州百合(Lilium daidii var: willmortiae)在我国所有食用百合中品质最佳,但近年来兰州百合也出现了不同层次的问题,主要表现在百合品质下降、品种退化、病虫害严重等。本文主要运用传统显微技术以及PCR-DGGE分子技术从共生角度探讨兰州百合在不同施肥以及杀真菌剂处理下共生的丛枝菌根真菌(AMF)的季节多样性变化,从而进一步阐明AMF与兰州百合之间的共生效应,一方面为开发适合兰州百合生长的“生物肥料”提供理论基础、另一方面从共生角度探讨导致兰州百合连作障碍的微生物方面的因素,期望为解决农作物连作问题提供一个可靠的切入点。本研究主要结果如下:1、兰州百合的基生根(肉质根)和茎生根(纤维根)均有丛枝菌根真菌(AMF)、深色有隔内生真菌(DSE)以及细丛枝菌根真菌(fine AMF)等内生真菌的共生,其中丛枝菌根真菌(AMF)主要为重楼型(Paris-type),也能在根系中观察到少量的疆南星型(Arum-type)的丛枝结构。一年生百合AMF的侵染率在5%-55%之间,肉质根系中AMF的侵染率要高于同期纤维根系中的侵染。2、兰州百合纤维根系中DSE的侵染率一般要比肉质根中的侵染率高,侵染率总体在15%以下,最高侵染率可达45%。DSE的侵染情况与土壤中有效磷含量成显著性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43),与土壤pH值呈显著负相关(相关系数为-0.43)。3、通过湿筛法和蔗糖悬浮法筛选出兰州百合根际土壤中AMF孢子,并进行计数分析,压片,根据孢子大小、形状、颜色和有无连孢菌丝等外部形态初步鉴定出2属的8个种,分别是摩西球囊霉(Glomus mosseae)、土球囊霉(Glomus geosporum)、聚丛球囊霉(Glomus aggregatum)、幼套球囊霉(Glomus etunicatum)、根内球囊霉(Glomus intraradices)、苦丝球囊霉(Glomus sinuosum)、和平孢囊霉(Pacispora franciscana)、疣突球囊霉(Glomus verruculosum),目前尚有8种只鉴定到属水平,需要进一步鉴定。4、对于不同肥料处理,1年生兰州百合共生AMF侵染率呈现不同的季节性变化。对于未施肥样地(CK)而言,AMF菌丝、泡囊以及丛枝等侵染率有明显的季节变化,均在8月份达到最高侵染率,同时最低侵染率出现在5月份。5、对8月份以及11月份DGGE图谱分析,共克隆了29个不同位置的条带,根据18srDNA序列最终归为7种AMF,其中8月份种类较少,只有4个种,且全部属于Glomus属。6、苯菌灵对AMF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但只是降低了AMF的侵染频度,并未改变AMF的群落结构,实施全肥(MNPK)可以有效地阻止或延时苯菌灵对AMF的抑制。苯菌灵对DSE并没有显著性的抑制作用。7、通过对比高产田与低产田之间理化指标的差异,有机质含量、氮元素、速效钾等可能是制约兰州百合鳞茎产量的重要因素,兰州百合生长过程中对有效磷的利用率较低。
论文目录
相关论文文献
- [1].石家庄太行山深山区兰州百合高产栽培技术[J]. 中国蔬菜 2020(03)
- [2].甘肃兰州百合[J]. 中国蔬菜 2020(10)
- [3].兰州百合产业现状、问题及多元化发展对策[J]. 农技服务 2020(10)
- [4].兰州百合发展途径的研究[J]. 现代经济信息 2019(02)
- [5].兰州百合产业发展现状及优化升级对策[J]. 甘肃农业科技 2017(12)
- [6].兰州百合品牌战略包装研究[J]. 中国包装工业 2015(20)
- [7].兰州百合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J]. 甘肃农业科技 2016(01)
- [8].兰州百合生态轻简化栽培技术[J]. 西北园艺(蔬菜) 2016(05)
- [9].浅议兰州百合产量和品质下降问题[J]. 农民致富之友 2016(20)
- [10].实施品牌战略,促进兰州百合跨越式发展[J]. 农业科技与信息 2015(05)
- [11].兰州百合的困局与出路[J]. 甘肃农业 2015(11)
- [12].兰州百合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J]. 甘肃农业 2015(11)
- [13].兰州百合:20年“跨越”400年[J]. 食品界 2020(02)
- [14].用另一种方式见证兰州百合的能量[J]. 现代妇女 2017(05)
- [15].促进兰州百合生长和抗旱性内生真菌的初步研究[J]. 安徽农业科学 2013(28)
- [16].北疆地区兰州百合滴灌高产栽培技术[J]. 新疆农业科技 2019(02)
- [17].微时代兰州百合营销的现状分析[J]. 现代经济信息 2018(13)
- [18].兰州百合黄化原因及防治措施[J]. 中国农技推广 2016(10)
- [19].兰州百合基础知识[J]. 甘肃农业 2015(11)
- [20].兰州百合丰产栽培技术[J]. 甘肃农业 2015(11)
- [21].兰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支持兰州百合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2019-2022年)[J]. 兰州政报 2019(09)
- [22].兰州百合病虫害防治技术[J]. 甘肃农业 2013(10)
- [23].响应面法优化兰州百合多糖的提取工艺[J]. 食品工业科技 2013(05)
- [24].兰州百合产业现状与发展新思路[J]. 园艺与种苗 2012(05)
- [25].浅议食用兰州百合的高效优质发展思路[J]. 农业科技与信息 2011(11)
- [26].兰州百合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 农业科技与信息 2011(21)
- [27].不同肥料对兰州百合生长量的影响[J]. 青海农技推广 2010(03)
- [28].兰州百合叶片快速繁殖体系的建立[J]. 农业与技术 2009(01)
- [29].推进兰州百合产业化的思考[J]. 农业机械 2009(09)
- [30].兰州百合多糖硒酸酯的合成及表征[J]. 高分子通报 2009(10)
标签:兰州百合论文; 丛枝菌根真菌论文; 深色有隔内生真菌论文; 细丛枝菌根真菌论文; 苯菌灵论文; 分子多样性论文; 施肥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