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是一种典型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以B淋巴细胞多克隆活化增值,大量的自身抗体产生,循环免疫复合物增高,补体降低和多器官非感染性炎症为特点。从免疫学角度,SLE是针对多种自身抗原,主要为核内抗原如:DNA、组蛋白和核小体等产生的自身免疫反应。目前国内外已经从自身抗原的产生和异常(如是否为凋亡细胞的增多或者凋亡过程的异常引起;氧自由基损伤引起染色质和核小体的异常)、自身抗原的表位扩展、抗原提呈过程相关基因转录异常、T细胞活化信号的异常、B细胞的多克隆增生、自身抗体的产生、免疫复合物的形成与沉积、免疫调节和免疫耐受机制的异常等方面对SLE展开了大量的研究,取得了很多显著的成果。但其发病的始因究竟是免疫机制引发的基因转录调控的改变,还是基因变异引起免疫机制的改变,目前还不明确。人类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物(major histocompatibility complex,MHC)即人类白细胞抗原(human leucocyte antigen,HLA),其Ⅱ类分子除了在器官移植排斥反应中起作用外,更重要的生物学功能是参与抗原提呈过程,识别和提呈抗原肽,进而启动特异性的免疫应答。MHCⅡ类分子能够调节机体对抗原的免疫应答能力,从而调节抗体的产生和免疫复合物的形成。因此,MHCⅡ类分子可能在SLE的发病中起重要的作用。HLA-DM基因定位于MHCⅡ类基因区域,属于抗原加工提呈相关基因,其编码的HLA-DM分子在MHCⅡ类分子途径的抗原提呈过程中,作为经典的MHCⅡ类分子的分子伴侣发挥重要作用。因此HLA-DM基因被认为是一种可能的疾病易感基因。自HLA-DM被发现以来,已经有HLA-DM与疾病的相关性报道,尤其是自身免疫性疾病,如:Ⅰ型糖尿病、类风湿性关节炎等。国内外的研究较多是SLE与经典HLA-Ⅱ基因(如DR、DP及DQ等基因)多态性的相关性分析,最近的研究发现HLA-DM基因多态性与SLE也有一定的相关性。因目前研究结果不尽相同,可能与地理位置种族及研究方法等多种因素有关,故本研究首先筛选一种可靠的检测基因多态性的实验方法,最终确定应用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聚合酶链反应(restriction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FLP-PCR)方法检测HLA-DM基因的多态性,继而分析HLA-DM基因多态性与SLE发生的相关性,及与SLE患者自身抗体、活动性、肾损害等的相关性。以期从基因水平上探讨HLA-DM基因对SLE疾病易感性、活动性及预后的影响。第一部分:通过对多种检测基因多态性的PCR方法,如序列特异性引物(sequence specific primers,SSP)-PCR、单链构象多态性(single strand conformation polymorphism,SSCP)-PCR、RFLP-PCR等进行比较分析,得出本研究适合应用RFLP-PCR方法进行分析。第二部分:用RFLP-PCR技术对SLE患者及正常人进行HLA-DMA及HLA-DMB等位基因检测及分型,结果共检出HLA-DMA等位基因型4种,基因型6种;HLA-DMB等位基因型3种,基因型6种;HLA-DM单倍型29种。其中,HLA-DMB*0101/0103基因型在SLE组与对照组间的分布不同,SLE组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提示HLA-DM基因多态性与SLE的发生有一定的相关性,HLA-DMB*0101/0103可能为SLE的易感基因型。第三部分:对HLA-DM基因与SLE患者自身抗体、疾病活动性及肾损害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显示:①HLA-DMB*0103等位基因型的SLE患者,抗U1-RNP抗体阳性率增加;②HLA-DMB*0102等位基因型的SLE患者病情更易活动,肾脏受累比例也增加,而HLA-DMB*0101等位基因型的SLE患者病情更趋稳定,肾脏受累比例也降低;③HLA-DMB*0101/0103基因型的SLE患者病情较为稳定,一般情况良好;④HLA-DMB*0102/0102基因型的SLE患者,更易发生肾脏损伤。提示HLA-DM基因(尤HLA-DMB基因)多态性与SLE患者自身抗体的产生、疾病的活动性及肾脏受累情况均有一定的相关性。HLA-DM基因多态性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预测SLE患者疾病的活动性及肾脏受损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