纤溶酶活性论文-王萍,陈丽艳,孙银玲,夏延,张蕾

纤溶酶活性论文-王萍,陈丽艳,孙银玲,夏延,张蕾

导读:本文包含了纤溶酶活性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单菌种,双菌种,淡豆豉,发酵阶段

纤溶酶活性论文文献综述

王萍,陈丽艳,孙银玲,夏延,张蕾[1](2018)在《单、双菌发酵淡豆豉不同发酵期纤溶酶活性》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采用单菌种或双菌种发酵制备淡豆豉,对比分析不同发酵阶段发酵产物的纤溶酶活性。方法以黄豆和黑豆为发酵基料,采用枯草芽胞杆菌(1号菌)、伞枝梨头霉(2号菌)、米曲霉(3号菌)单菌种和双菌种发酵(包括前酵和后酵)。采用琼脂糖—纤维蛋白平板法测定不同发酵阶段发酵产物的纤溶酶活性。结果以黄豆为基料,以枯草芽胞杆菌单菌种37℃发酵7d,再经42℃后酵3d,其纤溶酶活性达到最高值804.61IU/g,显着高于其以黑豆为基料发酵的纤溶酶活性。1号菌单独发酵的淡豆豉纤溶酶活性高于2号和3号菌单独发酵及叁者两两组合发酵淡豆豉的纤溶酶活性。结论以纤溶酶活性为考察指标,淡豆豉最佳发酵条件为:以黄豆为基料,以枯草芽胞杆菌单菌进行发酵,通过37℃前酵7d,再经42℃后酵3d其纤溶酶活性最高。(本文来源于《中国微生态学杂志》期刊2018年09期)

王荣,刘敏祥,马元伟,王莹,鲍大鹏[2](2017)在《六种蛹虫草与其它食药用菌中的纤溶酶活性比较》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纤维蛋白平板法对来自辽宁、上海地区的6株蛹虫草(Cordyceps militaris)的纤溶酶活性进行比较,结果表明:不同来源的蛹虫草纤溶酶活性差异较大,最高的比活力可达134.8IU/mg(鲜LN-2),最低的比活力仅有3.4IU/mg(鲜LN-3);经PCR鉴定首次发现,就纤溶酶活性而言,双交配型的蛹虫草明显高于单交配型的蛹虫草;本研究还进一步比较分析了蛹虫草(C.militaris)与秀珍菇(Pleurotus geesteranus)等11种食药用菌的纤溶酶活性;结果表明,所测定的11种食药用菌中,纤溶酶比活力最高的是冬虫夏草(C.sinensis)(149.5IU/mg),其次是蛹虫草(65.6IU/mg)和秀珍菇(30.6IU/mg),而双孢蘑菇(Agaricus bisporus)、桑黄(Phellinus spp.)、灵芝(Ganoderma lucidum)和银耳(Tremella fuciformis)的子实体中未检测到纤溶酶。(本文来源于《食用菌学报》期刊2017年01期)

岳胜兰,周志军,彭焱,林连珍,李陶敬[3](2017)在《人纤溶酶活性动态显色检测方法的建立及验证》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建立人纤溶酶(plasmin,Plm)活性的动态显色检测方法,并进行验证。方法用微量滴定板作为载体,将不同活性浓度的Plm(1.0、0.5、0.25、0.125、0.062 5、0.031 25 IU/ml)分别与不同浓度的发色底物S-2251(2.0、1.0、0.66、0.33 mg/ml)混匀,连续监测10 min,测定反应体系吸光值变化率(ΔA/min),确定方法的反应参数。同时对方法的选择性、线性范围、定量下限、准确度、精密性、特异性及稳定性进行验证。采用建立的方法检测Plm纯化样品。结果确定定量上限为0.6 IU/ml,底物浓度为0.66 mg/ml;监测5 min时校正标样及质控样品回收率为92.0%~111.8%,定量下限样品回收率为96.5%~118.0%。注射用水、稀释液、尿激酶(Urokinase,UK)、6-氨基己酸(6-Aminocaproic acid,EACA)、人纤溶酶原(plasminogen,Plg)等组分的响应低于定量下限响应的8.22%,并低于内标响应的0.86%,表明该方法具有良好的选择性;线性范围为0.05~0.6 IU/ml,校正标样回收率在96.8%~111.2%之间,R2≥0.99;定量下限为0.05 IU/ml,定量下限处准确度在115.2%~116.2%之间,CV≤5.0%;高、中、低浓度质控样品检测结果准确度在102.3%~111.8%之间;批内CV值≤7.7%,批间CV值≤5.2%;0.5μg/ml UK对Plm活性检测无影响,EACA浓度在0.05~0.2 mol/L之间及Plg浓度低于0.3 mg/ml时对Plm活性检测结果无影响;Plm质控样品复溶后在室温及2~8℃放置1 h不影响检测结果。Plm纯化样品活性回收率为91.84%。结论本方法具有良好的准确度、精密度、特异性及稳定性,可用于工艺样品中Plm活性的检测。(本文来源于《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期刊2017年01期)

岳胜兰,周志军,彭焱,林连珍,李陶敬[4](2016)在《人纤溶酶活性检测方法的建立及验证》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建立检测人纤溶酶(Plasmin,Plm)活性的动态显色法并进行验证。方法用微量滴定板做载体,将不同活性浓度的Plm与不同浓度的发色底物S-2251(H-D-Val-LyspNA 2HCl)混匀,连续监测10 min,测定反应体系吸光值变化率(△A/min),得到Plm的活性,并确定该方法的反应参数。根据方法学验证的要求对此方法进行分析。将验证后的检测方法用于Plm纯化工艺样品检测。结果监测5 min时校正标样、质控样品回收率为92.0%-111.8%,定量下限处回(本文来源于《中国输血协会第八届输血大会论文专辑》期刊2016-11-08)

张建一,洪新雨,崔佳乐,李春花,吴天歌[5](2015)在《日本刺沙蚕纤溶酶活性与其抗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Jurkat细胞的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日本刺沙蚕酸性丝氨酸蛋白酶ASP_(NJ)纤溶酶活性与抗淋巴细胞白血病Jurkat细胞的作用关系,为抗白血病研究与治疗提供一个新的思路。方法常规传代培养淋巴细胞白血病Jurkat细胞,MTT法检测不同时间-浓度活性ASP_(NJ)对细胞增殖抑制的影响;纤维蛋白平板法,检测不同时间-浓度的细胞培养上清液中ASP_(NJ)酶活性;不同浓度的ASP_(NJ)联合长春新碱干预细胞生长一定时间,MTT法检测细胞的增值抑制状况。结果具有纤溶酶活性的ASP_(NJ)对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明显,并呈现时间剂量依赖性;灭活的ASP_(NJ)对细胞的增殖作用不明显;同一时间点时,细胞培养上清液中ASP_(NJ)酶活性与浓度成正比,而同一浓度时细胞培养上清液中ASP_(NJ)酶活性随加药时间延长呈降低趋势;联合用药显示ASP_(NJ)显着增加长春新碱的杀伤作用。结论:ASP_(NJ)早期对细胞增殖抑制作用与其纤溶酶活性直接相关,而随着时间延长,ASP_(NJ)对细胞的作用不与其酶活性直接相关,而是通过某种机制间接抑制细胞增殖。同时,ASP_(NJ)协同长春新碱对细胞产生显着杀伤作用。因此,具有纤溶酶活性的ASP_(NJ)与其抗白血病作用密切相关,值得深入研究。(本文来源于《第五届泛环渤海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会学术交流会论文集》期刊2015-08-19)

张书文,刘鹭,孙洁,李红娟,崔文明[6](2014)在《影响原料乳品质的纤溶酶活性的因素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充分了解原料乳中纤溶酶活性,以便从源头上提高原料乳品质,该文针对中国原料乳的生产现状,分析了奶牛品种、胎次、养殖模式及挤奶时间对原料乳中纤溶酶活性的影响,并对纤溶酶的热稳定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养殖模式、奶牛品种及胎次对原料乳中纤溶酶活性影响显着(P<0.05),牧场养殖、1、4胎和娟珊牛原料乳中纤溶酶活性显着低于养殖小区、2、3胎及荷斯坦牛乳中的纤溶酶活性;挤奶时间对原料乳中纤溶酶活性影响不显着(P>0.05);原料乳中纤溶酶活性随热处理温度的升高而逐渐下降,巴氏杀菌(75℃、15 s)仅可使原料乳中纤溶酶活性下降25%;半胱氨酸对乳中纤溶酶活性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研究结果对根据纤溶酶活性对原料乳进行品质评价及分级具有一定借鉴作用。(本文来源于《农业工程学报》期刊2014年13期)

周媛媛,孙楚,李永平,刘晓玲,李秋[7](2014)在《单曲霉菌与混合曲霉菌发酵对纤溶酶活性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叁株经过筛选诱变得到的纤溶酶高产突变株作为实验菌株,以大豆为原料,选取诱变后纤溶酶活性较大的黑曲霉3.4309进行单因素实验,以纤溶酶活性为指标,确定其产纤溶酶活性的最适发酵温度为30℃、接种量为10%、料水比0.6mL/g、装料量20g/250mL、pH5.5,发酵72h纤溶酶活性达到1.16TAME U/mL。在此条件下,运用混料设计确定最适的混菌接入量为黑曲霉3.4309添加4.3%、米曲霉3.800添加2.1%、米曲霉3.5232添加3.6%,72h发酵纤溶酶活性最大达到1.311TAME U/mL,比最优条件下单菌发酵纤溶酶活性高13%。(本文来源于《食品工业科技》期刊2014年08期)

白伟芳,郭丽琼,林俊芳,康林芝,曾厚儒[8](2013)在《蛹虫草产纤溶酶活性菌株的筛选及产酶条件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蛹虫草是着名的药用真菌,具有扩张气管、镇静、抗心律失常、降血压、抗病原微生物、抗恶性肿瘤等多种药理活性。本研究采用蛋白纤维平板法筛选出具有溶纤活性的蛹虫草菌株,通过综合分析,选择产纤溶酶比活性最高的菌株,并对该菌株的产酶条件进行了优化。研究结果显示:菌株产酶最佳营养条件的组分为2%葡萄糖,2%蛋白胨,碳氮比为1/1;最佳环境条件为温度25℃,pH为6,装液量60 mL,发酵周期9 d,接种量2%,转速150 r/min。在此条件下,发酵液纤溶酶活力可达到111.85 U/mL。(本文来源于《现代食品科技》期刊2013年05期)

陈丽艳,张迎,綦菲,宋芳婷,王伟明[9](2012)在《地龙的鲜品和干品可溶性蛋白及纤溶酶活性的对比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对比研究地龙的鲜品和干品的可溶性蛋白及纤溶酶活性。方法:采用Bradfold方法测定蛋白含量,SDS-PAGE进行蛋白谱带的分析,并采用琼脂糖-纤维蛋白平板法进行纤溶酶活性的测定。结果:以干燥品计,鲜品的蛋白提取率为(13.89±0.86)%,蛋白含量为(63.14±0.38)%,体外纤溶酶活性为(8 743±17)IU·g-1;干品蛋白提取率为(9.82±0.75)%,蛋白含量为(45.16±0.12)%,体外纤溶酶活性为(206±14)IU·g-1;SDS-PAGE凝胶电泳结果显示,鲜品共显示12条蛋白谱带,干品的谱带较少,且不清晰。结论:鲜地龙的可溶性蛋白提取率、含量及体外纤溶酶活性均明显高于干品,且蛋白组分有较大的差异。(本文来源于《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期刊2012年08期)

张涛,董开发,尹召军,张凤英[10](2012)在《提高细菌型豆豉纤溶酶活性的生产工艺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以用枯草芽孢杆菌DC-2为发酵菌株,以纤溶酶活性为指标,对提高细菌型豆豉的纤溶酶活性关键技术进行了研究。主要探讨了装料量、大豆含水量、种龄、接种量、发酵温度和发酵时间等因素对酶活力的影响。结果表明,能够提高细菌型豆豉的关键技术参数为:100L容器中装入含水量为80%的大豆40kg,然后添加2%葡萄糖,接入2%的种龄为24h的种子液,33℃培养72h。在此发酵条件下,豆豉浸提液的最大纤溶酶活力提高了270IU/mL。(本文来源于《中国调味品》期刊2012年03期)

纤溶酶活性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采用纤维蛋白平板法对来自辽宁、上海地区的6株蛹虫草(Cordyceps militaris)的纤溶酶活性进行比较,结果表明:不同来源的蛹虫草纤溶酶活性差异较大,最高的比活力可达134.8IU/mg(鲜LN-2),最低的比活力仅有3.4IU/mg(鲜LN-3);经PCR鉴定首次发现,就纤溶酶活性而言,双交配型的蛹虫草明显高于单交配型的蛹虫草;本研究还进一步比较分析了蛹虫草(C.militaris)与秀珍菇(Pleurotus geesteranus)等11种食药用菌的纤溶酶活性;结果表明,所测定的11种食药用菌中,纤溶酶比活力最高的是冬虫夏草(C.sinensis)(149.5IU/mg),其次是蛹虫草(65.6IU/mg)和秀珍菇(30.6IU/mg),而双孢蘑菇(Agaricus bisporus)、桑黄(Phellinus spp.)、灵芝(Ganoderma lucidum)和银耳(Tremella fuciformis)的子实体中未检测到纤溶酶。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纤溶酶活性论文参考文献

[1].王萍,陈丽艳,孙银玲,夏延,张蕾.单、双菌发酵淡豆豉不同发酵期纤溶酶活性[J].中国微生态学杂志.2018

[2].王荣,刘敏祥,马元伟,王莹,鲍大鹏.六种蛹虫草与其它食药用菌中的纤溶酶活性比较[J].食用菌学报.2017

[3].岳胜兰,周志军,彭焱,林连珍,李陶敬.人纤溶酶活性动态显色检测方法的建立及验证[J].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2017

[4].岳胜兰,周志军,彭焱,林连珍,李陶敬.人纤溶酶活性检测方法的建立及验证[C].中国输血协会第八届输血大会论文专辑.2016

[5].张建一,洪新雨,崔佳乐,李春花,吴天歌.日本刺沙蚕纤溶酶活性与其抗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Jurkat细胞的作用[C].第五届泛环渤海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会学术交流会论文集.2015

[6].张书文,刘鹭,孙洁,李红娟,崔文明.影响原料乳品质的纤溶酶活性的因素分析[J].农业工程学报.2014

[7].周媛媛,孙楚,李永平,刘晓玲,李秋.单曲霉菌与混合曲霉菌发酵对纤溶酶活性的影响[J].食品工业科技.2014

[8].白伟芳,郭丽琼,林俊芳,康林芝,曾厚儒.蛹虫草产纤溶酶活性菌株的筛选及产酶条件的研究[J].现代食品科技.2013

[9].陈丽艳,张迎,綦菲,宋芳婷,王伟明.地龙的鲜品和干品可溶性蛋白及纤溶酶活性的对比研究[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2

[10].张涛,董开发,尹召军,张凤英.提高细菌型豆豉纤溶酶活性的生产工艺优化[J].中国调味品.2012

标签:;  ;  ;  ;  

纤溶酶活性论文-王萍,陈丽艳,孙银玲,夏延,张蕾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