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况诗歌研究

顾况诗歌研究

论文摘要

顾况是生活在盛中唐之间的一位重要诗人,但当前学术界对他的研究还不够全面,本文尝试做一些弥补的工作。全文分为三个部分。第一章:顾况生平及其诗集整理。第一节:顾况生平的几个问题。在当今学术界对顾况生平研究的基础上,就其生卒年、籍贯、居所、子女人数等几个问题进行进一步考辨。以顾况的诗歌以及各种史料笔记的记载为依据,对现有研究结论进行辨析,主要得出以下结论:一、不赞同赵昌平先生定顾况生于开元十五年(727),卒于元和十五年(820),以寿九十四卒之说。同时也质疑傅璇琮先生认为顾况之卒当在宪宗元和元年(806)前后的结论。本文认为其生年当为开元二十五年(737),较之现有结论推迟了十年,卒年不详;二、顾况的本贯当为苏州,而非傅璇琮先生认定的润州丹阳;三、考证了顾况在长安和苏州的居所,认为顾况贬饶州期间常往苏州,居于辟疆园。史料所载《赠顾况诗》一诗中的郡守“苏州刺史”,可能是韦应物,而韦应物《永定寺喜辟强夜至》一诗所称之“辟强”当为顾况;四、考证顾况的子女人数至少五人,并认为顾况归隐后作《悼稚》及《大茅岭东新居忆亡子从真》二诗怀念从真,而顾况于七十岁时痛失爱子,此子年十七,与名从真者非一人,对赵昌平先生认定的从真乃年十七岁之子的说法提出商榷。第二节:关于顾况诗集整理。包括《全唐诗·顾况集》的整理和重出互见诗(句)辨证。《全唐诗》收顾况诗歌四卷共236首,断句6则。本文借鉴前贤取得之成果,结合《全唐诗》和《全唐诗补编》等相关资料,经考辨得出以下结论:《全唐诗》顾集中的《春游曲》二首当删汰,加上后来的补遗、续补遗等诗11首、断句4则,则迄今为止顾况诗歌总数当为245首,断句为10则。第三节:其他若干问题考辨。一、顾况诗中人物考。据有关史料考证出顾况《赠李山人还玉溪》一诗所指的李山人当为李泌;二、白居易谒顾况考。结合白居易文以及《郡斋宴集》的相关诗篇,联系相关人物的活动,得出白居易谒顾况事乃信史,时间当在贞元五年(789),地点当在苏州而非长安的结论。第二章:顾况的思想个性研究。结合唐代的历史背景,通过对顾况诗文以及交游等分析,得出顾况乃典型的儒释道三教合一的文人的结论。本文认为,由于从小接受佛道思想的熏陶,中年与崇奉道家学术思想的李泌、柳浑相交,晚年接受道箓成为道教徒,再加上传统儒学的影响,顾况的思想是极其曲折而复杂的。本文认为顾况不仅能以释家思想寻求解脱,亦喜好道家的修身养性之方术,其思想是释道合流的。而早年的顾况有着传统儒家积极入世的情怀。在诗文创作中,他主张儒家的诗教观,有着关注现实人生,同情百姓疾苦的传统儒家的“兼济”情怀。第三章:顾况诗歌艺术特色分析。一、宏观分析顾况所处之时代与诗坛环境。二、对顾况的寄赠酬唱送别诗、悼亡诗、歌行、乐府以及山水咏怀思归诗等不同题材样式的作品进行分类评析,以便恢复顾况诗歌的整体面貌,将一些前辈学者没有触及到的,或是解读不够深刻全面的重要作品重新展现,分析总结这些诗歌的艺术特色;三、顾况诗歌对中唐诗坛的影响。本文认为,顾况的诗歌既有盛唐馀韵,又有鲜明个性特征,具有承上启下之功,对中唐诗坛造成了最为直接的影响。正文后所附附录一《顾况年表》为独立的部分。由于缺乏足够的材料,目前学界还没有出现关于顾况的年谱,因此笔者尝试将顾况可考事迹进行了编年。

论文目录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引言
  • 第一章 顾况生平及其诗集整理
  • 第一节 顾况生平的几个问题
  • 一 顾况的生卒年
  • 二 顾况的籍贯
  • 三 顾况的居所
  • 四 顾况的子女人数
  • 第二节 关于顾况诗集整理
  • 一 《全唐诗·顾况集》整理情况简述
  • 二 重出互见诗(句)辨证
  • 第三节 其他若干问题考辨
  • 一 顾况诗中人物考
  • 二 白居易谒顾况考
  • 第二章 顾况思想个性研究
  • 第一节 世间无事不虚空——诗人的生死观
  • 第二节 清心礼七真——诗人的"人外之交"
  • 第三节 我心寄青霞——诗人的隐逸之志
  • 第四节 狂生起悲愁——诗人的兼济情怀
  • 第三章 顾况诗歌艺术特色分析
  • 第一节 顾况所处之时代与诗坛环境
  • 第二节 世间唯有情难说——顾况的寄赠酬唱送别诗与悼亡诗
  • 第三节 妖狐爬出西子骨——顾况的歌行和乐府
  • 第四节 鸥鸟识归心——顾况的山水咏怀思归诗
  • 第五节 顾况诗歌对中唐诗坛的影响
  • 结语
  • 附录一 顾况年表
  • 附录二 参考文献
  • 附录三 顾况研究论文索引
  • 附录四 在校期间发表的论文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 [1].国内鲍勃·迪伦诗歌研究综述[J]. 华中师范大学研究生学报 2019(04)
    • [2].林则徐诗歌研究现状述论[J]. 品位经典 2020(05)
    • [3].新中国70年来阿拉伯诗歌研究历程[J]. 文学教育(下) 2019(12)
    • [4].1980-2015年间温庭筠诗歌研究综述[J]. 南昌教育学院学报 2016(03)
    • [5].近十年来明清岭南诗歌研究综述[J]. 广东开放大学学报 2020(04)
    • [6].建构诗歌断代史的精神自觉——评刘波《“中生代”诗歌研究》[J]. 江河文学 2020(03)
    • [7].《两汉诗歌研究》[J]. 中国诗歌研究动态 2012(02)
    • [8].新中国六十年泰戈尔诗歌研究之考察与分析[J]. 燕赵学术 2011(02)
    • [9].岭南诗人黎遂球诗歌研究[J]. 五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04)
    • [10].文学阐释与伦理思想体系建构——国内蒲柏研究学术史上的《蒲柏诗歌研究》[J]. 外国文学研究 2013(06)
    • [11].清代诗歌研究(四篇)[J]. 甘肃社会科学 2008(01)
    • [12].三十载不离不弃的诗学守望——罗振亚诗歌研究论[J]. 诗探索 2017(07)
    • [13].仓央嘉措及其诗歌研究二十年(1990-2011)[J]. 内蒙古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2(05)
    • [14].20世纪以来日本学者南北朝诗歌研究述要(一)[J]. 许昌学院学报 2009(06)
    • [15].去掉锈迹剑更锋——读顾友泽教授著《宋代南渡诗歌研究》[J]. 枣庄学院学报 2016(03)
    • [16].国内艾米莉·勃朗特诗歌研究综述[J]. 文教资料 2014(21)
    • [17].现当代维吾尔诗歌研究文献综述[J]. 短篇小说(原创版) 2018(14)
    • [18].诗以言志——评《美国诗歌研究》[J]. 作家 2008(10)
    • [19].钱载诗歌研究综述[J]. 嘉兴学院学报 2012(04)
    • [20].失语与发声:构建城市诗歌的理论框架——1986-2010城市诗歌研究述评[J]. 文艺评论 2011(09)
    • [21].爱尔兰诗歌研究述评[J].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07)
    • [22].在比较中思考、前行——2016年外国诗歌研究综述[J].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05)
    • [23].韩翃及其诗歌研究述评[J]. 铜仁学院学报 2016(01)
    • [24].筚路蓝缕启山林——评导夫《丁鹤年诗歌研究》[J]. 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0(01)
    • [25].于细微处见精神——《徵宗朝诗歌研究》评论[J]. 淮南师范学院学报 2009(02)
    • [26].深刻的诗歌活幕剧与准文学史写作——关于60后、70后诗歌研究[J]. 石家庄学院学报 2009(05)
    • [27].近三十年来陈子龙诗歌研究述评[J]. 湖南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06)
    • [28].在诗歌研究性学习中构建学生人文心理初探[J]. 科学咨询(教育科研) 2008(S1)
    • [29].近三十年王世贞诗歌研究述评[J]. 古代文学前沿与评论 2019(01)
    • [30].劳伦斯诗歌国外研究述评[J]. 福建师大福清分校学报 2013(06)

    标签:;  ;  ;  ;  ;  ;  

    顾况诗歌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