淀粉微球在医药中的应用研究

淀粉微球在医药中的应用研究

论文摘要

淀粉由于本身的无毒、无免疫原性、及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生物降解性,且价格低廉、贮存稳定等优良特性,而被制成淀粉微球作为药物的新型载体。淀粉微球具有一定的药物靶向性,可减少药物的多种不良反应,提高药物的选择性,从而提高药物的治疗指数。本文以可溶性淀粉为原料,环氧氯丙烷为交联剂,Span-60为乳化剂,大豆油为油相,采用反相悬浮法制备淀粉微球,并对其形貌进行了表征;探讨了制备工艺条件改变对微球吸附率的影响规律;并以亚甲基蓝的吸附率为指标,对淀粉微球的制备条件进行优化;以最优化条件下制得的淀粉微球为载体,采用吸附法,分别制成阿司匹林淀粉微球、硫酸庆大霉素淀粉微球和盐酸多柔比星淀粉微球,并分别考察三种载药微球的载药量、包封率以及体外缓释性能。通过分别改变乳化剂用量、淀粉质量分数、环己烷与大豆油体积比、交联剂用量、搅拌速率这五个因素制得五批淀粉微球,其对亚甲基蓝的吸附率体现着各自的规律性。研究得出:(1)乳化剂用量增大,淀粉微球的吸附率曲线呈单峰状。当乳化剂用量为0.1g时,淀粉微球对亚甲基蓝的吸附率达到峰点,即达到98.24%。(2)淀粉质量分数增大,淀粉微球的吸附率曲线亦呈单峰状。当淀粉质量分数为8%时,淀粉微球的吸附率最大。(3)环己烷与大豆油体积之比增大,淀粉微球的吸附率曲线呈现双峰。当体积比为1∶4时,淀粉微球吸附率在最高点。(4)交联剂用量增大,淀粉微球的吸附率曲线也有双峰。但交联剂用量为4.0mL时,淀粉微球吸附率最大。(5)搅拌速率增大,淀粉微球的吸附率曲线比较平缓。搅拌速率为920r/min时,淀粉微球吸附率最大。在上述结果的基础之上,对淀粉微球的制备工艺进行优化。制备淀粉微球的优化条件为:V(环己烷)∶V(大豆油)=1∶4、淀粉溶液质量分数为9.2%、Span-600.09g、环氧氯丙烷4.2mL、搅拌速率为920r/min。所得产物外观为白色,显微镜下观察为圆球状,粒度均匀,无粘连,表面有细孔,微球平均粒径为38.75μm,符合口服、鼻黏膜和动脉栓塞给药的要求。按照优化条件制备淀粉微球,以此为载体,分别吸附阿司匹林、硫酸庆大霉素和盐酸多柔比星制备载药微球。阿司匹林淀粉微球的平均载药量为6.27%,平均包封率为82.66%;硫酸庆大霉素淀粉微球的平均载药量为298.32U/mg,平均包封率为49%;盐酸多柔比星淀粉微球的平均载药量为2.74%,平均包封率为66%;三种载药微球的体外释放都具有明显的缓释作用,且释放曲线符合一级动力学方程或Higuchi方程。本研究表明淀粉微球对药物具有较强的吸附性,并在体外有较好的缓释作用,能成为良好的药物载体。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前言
  • 1.1 医用高分子载体
  • 1.1.1 医用高分子载体的选用原则
  • 1.1.2 医用高分子载体的分类
  • 1.1.2.1 药库型无机载体
  • 1.1.2.2 吸附型无机载体
  • 1.1.2.3 不可生物降解的高分子材料
  • 1.1.2.4 生物可溶蚀高分子材料
  • 1.1.2.5 生物可降解高分子材料
  • 1.2 高分子药物控制释放体系
  • 1.2.1 扩散控制药物释放体系
  • 1.2.1.1 储藏型
  • 1.2.1.2 基质型
  • 1.2.2 化学控制药物释放体系
  • 1.2.2.1 降解体系
  • 1.2.2.2 侧链体系
  • 1.2.3 溶剂活化控制药物释放体系
  • 1.2.4 磁性药物控制释放体系
  • 1.3 微球药物控制释放体系的制备方法
  • 1.3.1 反相悬浮法
  • 1.3.1.1 反相悬浮法制备淀粉微球的聚合机理
  • 1.3.1.2 淀粉微球的吸附机理
  • 1.3.2 乳化-溶剂挥发法
  • 1.3.3 乳化-加热固化法
  • 1.3.4 复乳法
  • 1.3.5 相分离法
  • 1.3.6 喷雾干燥法
  • 1.3.7 低温喷雾提取法
  • 1.3.8 超临界流体技术
  • 1.4 微球药物控制释放体系的给药途径
  • 1.4.1 微球药物控制释放体系的靶向给药
  • 1.4.1.1 微球的腔室给药
  • 1.4.1.2 静脉注射给药
  • 1.4.1.3 动脉栓塞给药
  • 1.4.1.4 磁性微球系统
  • 1.4.2 微球的非靶向给药
  • 1.4.2.1 微球的口服给药
  • 1.4.2.2 微球的黏膜给药
  • 1.4.2.3 长效微球制剂
  • 1.4.2.4 局部麻醉药缓释微球制剂
  • 1.5 淀粉微球在生物医药领域的应用
  • 1.5.1 免疫分析
  • 1.5.2 药物控释体系
  • 1.5.3 某些疑难病的介入性诊断和治疗
  • 1.5.4 生物物质的吸附分离
  • 1.5.5 鼻腔给药系统
  • 1.5.6 栓塞技术
  • 1.5.7 其他用途
  •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 2.1 实验材料
  • 2.1.1 实验试剂
  • 2.1.2 实验仪器
  • 2.2 实验方法
  • 2.2.1 医用淀粉微球的制备
  • 2.2.2 医用淀粉微球对亚甲基蓝的吸附性
  • 2.2.3 制备淀粉微球的工艺条件对其亚甲基蓝吸附率的影响
  • 2.2.3.1 乳化剂用量对淀粉微球吸附亚甲基蓝的影响
  • 2.2.3.2 淀粉质量分数对淀粉微球吸附亚甲基蓝影响
  • 2.2.3.3 环己烷与大豆油比例对淀粉微球吸附亚甲基蓝的影响
  • 2.2.3.4 交联剂用量对淀粉微球吸附亚甲基蓝的影响
  • 2.2.3.5 搅拌速度对淀粉微球吸附亚甲基蓝的影响
  • 2.2.4 淀粉微球制备条件的优化研究
  • 2.2.5 医用淀粉微球的表征
  • 2.2.5.1 淀粉微球的交联验证
  • 2.2.5.2 淀粉微球形态观察与粒径测定
  • 2.2.6 淀粉微球吸附阿司匹林的性能研究
  • 2.2.6.1 阿司匹林标准曲线的绘制
  • 2.2.6.2 医用淀粉微球载药量与阿司匹林包封率的测定
  • 2.2.6.3 药物浓度对淀粉微球吸附阿司匹林的影响
  • 2.2.6.4 吸附温度对淀粉微球吸附阿司匹林的影响
  • 2.2.6.5 吸附时间对淀粉微球吸附阿司匹林的影响
  • 2.2.6.6 载阿司匹林淀粉微球体外释药性能考察
  • 2.2.7 淀粉微球吸附硫酸庆大霉素的性能研究
  • 2.2.7.1 硫酸庆大霉素标准曲线的绘制
  • 2.2.7.2 医用淀粉微球载药量与硫酸庆大霉素包封率的测定
  • 2.2.7.3 药物浓度对淀粉微球吸附硫酸庆大霉素的影响
  • 2.2.7.4 吸附时间对淀粉微球吸附硫酸庆大霉素的影响
  • 2.2.7.5 载硫酸庆大霉素淀粉微球体外释药性能考察
  • 2.2.8 淀粉微球吸附盐酸多柔比星的性能研究
  • 2.2.8.1 盐酸多柔比星标准曲线的绘制
  • 2.2.8.2 医用淀粉微球载药量与盐酸多柔比星包封率的测定
  • 2.2.8.3 药物浓度对淀粉微球吸附盐酸多柔比星的影响
  • 2.2.8.4 载盐酸多柔比星淀粉微球体外释药性能考察
  • 第三章 结果与讨论
  • 3.1 制备医用淀粉微球的工艺条件对其亚甲基蓝吸附率的影响
  • 3.1.1 乳化剂用量对淀粉微球吸附亚甲基蓝的影响
  • 3.1.2 淀粉质量分数对淀粉微球吸附亚甲基蓝的影响
  • 3.1.3 环己烷与大豆油的比例对淀粉微球吸附亚甲基蓝的影响
  • 3.1.4 交联剂用量对淀粉微球吸附亚甲基蓝的影响
  • 3.1.5 搅拌速率对淀粉微球吸附亚甲基蓝的影响
  • 3.2 医用淀粉微球制备条件的优化分析
  • 3.3 医用淀粉微球交联的验证
  • 3.4 医用淀粉微球的表观形貌及粒径分布
  • 3.5 医用淀粉微球吸附不同药物的性能研究
  • 3.5.1 医用淀粉微球吸附阿司匹林的性能研究
  • 3.5.1.1 阿司匹林投药量对医用淀粉微球载药量、药物包封率的影响
  • 3.5.1.2 吸附温度对医用淀粉微球载药量的影响
  • 3.5.1.3 吸附时间对医用淀粉微球载药量的影响
  • 3.5.1.4 载阿司匹林淀粉微球体外释放性能研究
  • 3.5.2 医用淀粉微球吸附硫酸庆大霉素的性能研究
  • 3.5.2.1 硫酸庆大霉素溶液浓度对医用淀粉微球载药量、包封率的影响
  • 3.5.2.2 吸附时间对医用淀粉微球载药量的影响
  • 3.5.2.3 载硫酸庆大霉素淀粉微球体外释放性能研究
  • 3.5.3 医用淀粉微球吸附盐酸多柔比星的性能研究
  • 3.5.3.1 盐酸多柔比星投入量对淀粉微球载药量、包封率的影响
  • 3.5.3.2 载盐酸多柔比星淀粉微球体外释放性能研究
  • 3.5.4 医用淀粉微球对不同药物的吸附性能的综合分析
  • 3.5.4.1 投药量影响淀粉微球吸附药物性能的综合分析
  • 3.5.4.2 载药淀粉微球体外缓释性能的综合分析
  • 第四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  ;  ;  ;  ;  ;  ;  

    淀粉微球在医药中的应用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