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防倒塌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钢结构,防倒塌棚架,ANSYS,变形
防倒塌论文文献综述
付海龙[1](2019)在《基于ANSYS的钢结构防倒塌棚架可靠性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以北京体育大学新建武术及体育艺术综合馆项目汽车坡道钢结构防倒塌棚架为应用背景,应用ANSYS有限元仿真模拟软件,建立钢结构防倒塌棚架模型,根据实际使用条件,通过施加荷载和重力,计算分析钢结构防倒塌棚架的变形、最大应力,将得到的计算结果与施工经验计算得到的结果进行比较分析,证明ANSYS仿真模拟计算得到的结果偏差率控制在5%以内。同时得到结果:应用ANSYS有限元仿真模拟软件,简单有效地建立钢结构仿真模型基础上,优化选择钢结构材料及组合形式,在保证钢结构防倒塌棚架的承载力、刚度及稳定性的基础上,节省资源基础上降低成本,满足工期及施工安全的要求,进而做到绿色施工的目的。(本文来源于《钢结构与绿色建筑技术应用》期刊2019-05-01)
胡金鸾[2](2018)在《某框架结构混凝土置换工程的防倒塌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某高层住宅有较多框架柱混凝土强度未达到设计要求,部分柱混凝土压碎,需进行混凝土置换加固。考虑到较多柱同时进行置换时,存在托换体系失效导致结构连续倒塌的风险,需进行结构防连续倒塌的设计。采用拆除构件法验算剩余结构的极限承载力,提出了一种在混凝土置换时的结构防连续倒塌工程做法。(本文来源于《住宅与房地产》期刊2018年24期)
黄友平[3](2017)在《楼梯间防倒塌支座减震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在现代建筑结构当中,楼梯之间的结构整体计算会影响到其结构的刚度,因此对楼梯之间的部件也需要进行全方位的设计,从而对楼梯之间减震作用提供相当大的帮助。据此本文对框架结构当中楼梯之间存在的抗震设计现状,楼梯之间的减震防倒塌支座设计介绍,进一步通过案例建立模型对减震防倒塌的支座的不同受力情况进行分析和计算,并提出优化建议,以期得出了在框架结构的楼梯当中进行设置减震放倒塌支座的方式进行保证建筑工程的稳定性。(本文来源于《施工技术》期刊2017年S2期)
常亚峰,梁兴文,汪平,辛力[4](2017)在《隔震防倒塌支座及楼梯间位置对框架结构抗震性能的影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研究梯段板下端设置隔震防倒塌支座和楼梯间位置对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抗震性能的影响,利用ETABS软件建立不包括、包括隔震防倒塌支座的3种楼梯间布置方案,6个框架结构计算模型。通过模态分析、反应谱分析和Pushover分析,研究隔震防倒塌支座和楼梯间位置对框架结构的振型、内力及破坏机制的影响。结果表明:梯段板下端设置隔震防倒塌支座后,楼梯间位置对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扭转效应影响较小,且框架结构在两个主轴方向的动力特性比较接近;楼梯间框架柱内力均显着降低,但楼梯间布置在最边跨时,在垂直于梯跑方向地震作用下,框架结构边柱内力较大;框架梁对整体框架结构的耗能贡献较多,增强了框架结构的抗震性能,大震时楼梯构件严重破坏较晚,设置隔震防倒塌支座可保证楼梯整体稳定性。(本文来源于《地震工程学报》期刊2017年06期)
罗力中,喻君,任兆鹏[5](2017)在《RC梁板子结构边中柱失效条件下防倒塌数值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探究钢筋混凝土(RC)梁板子结构边中柱失效情况下的防倒塌性能以及梁板各自对结构防倒塌抗力的贡献,本文基于LS-DYNA展开了相应数值研究。通过与现有梁板构件试验结果进行对比,验证数值模型的有效性。然后用数值模型研究单点加载与均布加载对RC梁板及对应梁柱子结构抗力以及其梁轴力发展情况的影响。研究结果发现:梁柱子结构在6点均布加载下的防倒塌抗力是单点加载的2倍左右;梁板子结构在12点均布加载下的防倒塌抗力约4倍于单点加载抗力;楼板的存在改变梁内力的发展过程,会使梁的压拱效应减弱并且使其梁轴力提前进入受拉状态发挥悬索作用;此外,两种加载方式下,楼板相对于梁是抗力的主要贡献者,且在均布加载下更为明显。(本文来源于《第26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Ⅰ册)》期刊2017-10-20)
程选生,张爱军,任毅,刘超,曹亮亮[6](2015)在《泥石流作用下砌体结构的破坏机理和防倒塌措施》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得到泥石流作用下砌体结构的破坏机理和防倒塌措施,该文利用有限元软件LS-DYNA建立了叁维实体模型,分别从结构的整体变形、系统能量、关键点位移和速度等4个方面出发,对泥石流作用下砌体结构的破坏机理进行了研究。根据砌体结构的破坏机理,结合现行规范和工程实践,提出了增大构造柱截面尺寸、减少房屋开间尺寸和降低结构层高等叁种防倒塌措施。数值计算结果表明,减少房屋开间尺寸和降低结构层高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减小构造柱的塑性变形,但是减少程度不大;通过增加构造柱的截面尺寸能够有效地增加砌体结构的抗冲击能力。(本文来源于《工程力学》期刊2015年08期)
刘源,辛力,曾凡生,郑宏[7](2014)在《楼梯间减震防倒塌支座设计与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结合近年来地震中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楼梯的破坏特点,针对现行楼梯设计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在框架结构楼梯间的梯板与梯梁之间设置减震防倒塌支座,卸掉梯板斜撑效应的同时,保证楼梯间结构大震不倒。通过算例分析了各种楼梯结构做法的抗震性能,指出传统滑动支座做法存在的安全隐患。最后提出了楼梯间减震防倒塌支座的设计方法。(本文来源于《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期刊2014年06期)
刘超[8](2013)在《泥石流作用下砌体结构的破坏机理和防倒塌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泥石流是一种常见的山地自然灾害,以其突发性和极强的破坏性最为显着。作为全球性的自然灾害,泥石流给世界各地区人民的生活和生产带来了巨大损失,并对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造成了极大威胁,因此泥石流灾害的研究是当前的重要课题。砌体结构建筑是中国山区较为普遍的一种建筑形式,准确的了解砌体结构建筑在泥石流冲击作用下的破坏机理,对防灾工程的设计起到了一定的指导作用。为了展开这一方面的研究,本文借助LS-DYNA软件对泥石流作用下砌体结构的破坏进行了数值模拟。主要研究工作如下:(1)从结构整体变形出发,对泥石流和结构的作用过程进行了分析,并分别从不同时刻对结构的破坏进行了描述。利用后处理器LS-Prepost,绘制出构造柱的位移云图,并对构造柱的位移和受力特点进行了分析。在构造柱上设置关键点,绘制出关键点的位移曲线和速度曲线,得出构造柱在泥石流的冲击作用下的最终位移。(2)从系统能量出发,绘制出了系统能量时程曲线,通过曲线分析验证了计算结果的准确性,并从能量角度对泥石流和结构的相互作用进行了分析。(3)根据结构破坏机理分析的结果,在原有模型的基础上提出了叁种改造方案,并利用LS-DYNA软件进行计算。分别从结构整体变形、系统能量、关键点位移和速度出发进行对比分析,总结出预防结构倒塌的有效措施。(本文来源于《兰州理工大学》期刊2013-05-27)
刘红星,沈雪清[9](2012)在《长距离砖混电缆沟侧壁防倒塌墩设计与施工》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长距离砖混电缆沟发生的侧壁倒塌现象,设计了一种免于支撑的电缆沟侧壁防倒塌墩,重点介绍了防倒塌墩施工工艺及施工技术措施,解决了长距离砖混电缆沟侧壁的变形倒塌问题。(本文来源于《山西建筑》期刊2012年16期)
林涛[10](2011)在《大震下防倒塌性能好的结构体系及结构布置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人类历史,是一部与自然灾害抗争的历史。而地震灾害,以及衍生的次生灾害,无疑是对人类危害最大的自然灾害之一。然而,尽管人类付出了多少代人的努力,地震,就其发生的时间、地点乃至强度方面,依然是不能确知的世界难题。人类当前应对地震灾害,仍然是被动地进行抗震设防。我国现行的抗震设防措施是,根据我国已经掌握的各种资源,将我国不同地区划分为抗震设防区与非抗震设防区,而且各地抗震设防区又确定了高低不同的“抗震设防烈度”。由于地震发生的时间、地点乃至强度方面依然是不能确知的世界难题,“抗震设防烈度”的确定本身就存在无可争议的缺陷,事实上超过“抗震设防烈度”的“大震”时有发生,且往往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及人员伤亡,30多年前我国唐山大地震是如此,2005年我省“11.26”瑞昌地震是如此,2008年我国“5.12”汶川大地震依然是如此。因此,建筑物抗震设防体现“关爱生命、以人为本”的最高准则就是如何能做到建筑物的“大震不倒”,这也成为建筑物抗震设防最重要的实现目标。2008年5月12日我国发生的汶川大地震中,因房屋倒塌而导致人员死亡近7万人之多,伤亡之惨重,引起了世人震惊,更激发了工程技术人员对房屋在“大震”下所能具有的防倒塌性能相关科研的不懈努力。尽管08年的“5.12”汶川大地震已随着时间的推移与我们渐行渐远,但是这场大地震带给我们的不仅是巨大的经济损失、大量的人员伤亡、城市乡村的满目疮痍,更有许许多多宝贵的经验教训和启示。本文通过对指导老师震后深入四川灾区近叁个月所采集的第一手宝贵资料所进行的进一步分析和研究,结合建筑结构抗震的两个重要方法:1、建筑抗震概念设计;2、结构鲁棒性原理。具体开展了以下几个方面的研究:(1)对砌体结构、钢筋混凝土结构、钢结构、木结构(含村镇民房)的震害案例进行了详细剖析,查找出引发震害的主要原因。(2)结合建筑抗震概念设计的思想,针对各种结构可能发生的典型震害,论证并提出其在大震下可实现防倒塌的有效方法。(3)运用结构的鲁棒性原理,结合各种建筑结构的实际震害状况,创新性的系统提出各种建筑结构可以实现“大震不倒”的主要有效途径。(本文来源于《南昌大学》期刊2011-12-07)
防倒塌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某高层住宅有较多框架柱混凝土强度未达到设计要求,部分柱混凝土压碎,需进行混凝土置换加固。考虑到较多柱同时进行置换时,存在托换体系失效导致结构连续倒塌的风险,需进行结构防连续倒塌的设计。采用拆除构件法验算剩余结构的极限承载力,提出了一种在混凝土置换时的结构防连续倒塌工程做法。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防倒塌论文参考文献
[1].付海龙.基于ANSYS的钢结构防倒塌棚架可靠性探讨[C].钢结构与绿色建筑技术应用.2019
[2].胡金鸾.某框架结构混凝土置换工程的防倒塌设计[J].住宅与房地产.2018
[3].黄友平.楼梯间防倒塌支座减震分析[J].施工技术.2017
[4].常亚峰,梁兴文,汪平,辛力.隔震防倒塌支座及楼梯间位置对框架结构抗震性能的影响研究[J].地震工程学报.2017
[5].罗力中,喻君,任兆鹏.RC梁板子结构边中柱失效条件下防倒塌数值研究[C].第26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Ⅰ册).2017
[6].程选生,张爱军,任毅,刘超,曹亮亮.泥石流作用下砌体结构的破坏机理和防倒塌措施[J].工程力学.2015
[7].刘源,辛力,曾凡生,郑宏.楼梯间减震防倒塌支座设计与探讨[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2014
[8].刘超.泥石流作用下砌体结构的破坏机理和防倒塌分析[D].兰州理工大学.2013
[9].刘红星,沈雪清.长距离砖混电缆沟侧壁防倒塌墩设计与施工[J].山西建筑.2012
[10].林涛.大震下防倒塌性能好的结构体系及结构布置研究[D].南昌大学.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