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质疏松性腰背痛患者的临床护理要点研究

骨质疏松性腰背痛患者的临床护理要点研究

(甘肃省临夏州人民医院甘肃临夏731100)

【摘要】目的:研究骨质疏松性腰背痛患者的临床护理要点。方法:将本院2015年4月-2016年3月收治的52例骨质疏松性腰背痛患者随机分成两组,26例/组。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全面护理。比较两组护理前后的疼痛情况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护理后一个月及两个月的疼痛评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均较对照组更令人满意(P<0.05)。结论:全面性的护理干预应用在骨质疏松性腰背痛患者中效果较为理想。

【关键词】骨质疏松;腰背痛;护理要点

【中图分类号】R473.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231(2017)10-0284-02

骨质疏松症属于老年常见病,绝经后的女性发病率较育龄期女性、男性更高[1],骨质疏松症患者常会出现腰背部疼痛症状。为了研究骨质疏松性腰背痛患者的临床护理要点,本文将52例骨质疏松性腰背痛患者作为对象进行研究,过程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资料

以2015年4月-2016年3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52例骨质疏松性腰背痛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以随机为原则进行分组。

观察组(n=26)男:女=9:17;年龄范围61~82(71.15±5.36)岁。

对照组(n=26)男:女=10:16;年龄范围63~81(71.24±5.21)岁。

两组骨质疏松性腰背痛患者的基线资料差别不大,P值大于0.05。

1.2方法

予以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在患者住院治疗期间严密监测病情,观察患者生命指标变化情况,了解其内心需求并尽全力满足,保证病房环境干净舒适。

予以观察组患者全面护理。主要涵盖为以下几点:

(1)心理护理

选择沟通能力强、护理水平高以及专业理论知识扎实且经过专业培训的责任护士负责排解患者的心理问题,主动与患者沟通,了解其内心想法,耐心倾听患者主述,引导其表达内心真实感受,最大程度上满足其合理需求,交流过程中充分表示同情和理解,态度亲切,语言恰当,拉近护患关系,消除患者陌生感,寻找患者负面情绪产生原因,采取针对性疏导方案。

(2)健康教育

全面了解患者文化程度、职业、年龄等信息,采取患者最容易接受的方式普及疾病相关知识,包括疾病病因、治疗方案、临床症状、预后等,鼓励患者提出疑问,护理人员做好解答准备,让患者正视自身疾病,积极配合临床治疗。建议患者在病情稳定的情况下多到户外进行相关锻炼,例如打太极拳、散步等,多吸收阳光,多吃虾皮、牛奶等钙质含量高的食物。

(3)疼痛护理

在患者入院后就向其讲解疼痛知识,对其疼痛程度进行评估,介绍缓解疼痛的方法,例如转移注意力法、调整呼吸法等,教会患者识别和绘制疼痛曲线,掌握疼痛的自我评估方法,使患者参与整个护理流程,进而将治疗依从性提高。

(4)功能锻炼

由专业的康复理疗师对患者的身体状况进行评估,进而制定针对性的功能锻炼方案,护理人员在旁督促和协助。叮嘱急性期患者绝对卧床休息,待疼痛减轻后逐步完成功能锻炼计划,功能锻炼内容应包括户外运动,每次三十分钟至六十分钟,以俯卧位进行腰背肌功能训练,例如直腿抬高运动、直颈运动、抗阻力运动等,每次坚持三十分钟,每天锻炼一次。

1.3观察指标、判定标准

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评估患者护理前后腰背部疼痛程度,十分制,分数越高表示疼痛越严重。采用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对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进行评估,百分制,分数越高越好。

1.4统计学处理

将疼痛评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用(x-±s)表示,t检验]投入SPSS18.0版软件中进行处理。两组患者各项指标数据对比差别较大且具有统计学意义的标准是P值小于0.05。

2.结果

两组患者护理前的疼痛评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对比差别不大,P值大于0.05,经不同方案护理后,观察组患者护理一个月后、护理两个月后的上述两项评分均优于对照组数据,P值小于0.05,具体数据见表1。

3.讨论

骨质疏松症患者骨组织微细结构已遭到破坏,矿盐、单位体积骨量以及骨基质出现不同程度的减少[2],使骨折概率增加,骨折后具有较高的残疾率,愈合缓慢,患者会出现全身骨骼疼痛、腰背部疼痛以及四肢疼痛、无力、肌肉痉挛等各种症状,各症状中腰背部疼痛发生概率最高,在百分之七十至百分之八十左右,治疗骨质疏松症患者的关键在于减轻疼痛,将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提高以及骨折概率降低。

补充维生素D和钙元素能够提高骨密度、促进钙质沉积[2],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疼痛,但效果存在局限性,加上长期的疼痛症状容易使患者产生抑郁、烦躁等各种负面情绪[3],治疗依从性逐渐下降,降低疗效,因此在予以患者科学治疗的同时还需进行科学的护理干预。常规护理旨在保证治疗效果,在改善患者情绪、疼痛症状、功能恢复情况等方面效果较差。

全面护理要点在于心理护理、健康教育、疼痛护理以及功能锻炼,针对性十足。心理护理可促进患者负面情绪缓解甚至完全消除,保持乐观的心态,积极配合临床各项操作;健康教育可帮助患者全面了解自身疾病的发展历程,正视疾病,纠正错误认知,树立强大的抗病信念;疼痛护理是缓解患者腰背痛的关键措施,通过调整护理法和转移注意力法可让患者疼痛减轻,改善情绪;功能训练在减轻患者疼痛感的同时还可帮助其恢复肢体各项功能,提高生活自理能力。

本文结果部分显示,观察组患者护理后一个月后、两个月后的疼痛评分(4.15±1.20分、2.30±1.18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84.41±5.26分、92.70±5.64分)均较对照组更具优势,P值小于0.05。

总之,针对骨质疏松性腰背痛患者而言,临床护理要点应包括心理疏导、知识宣教、疼痛减轻以及功能训练等方面,全面性的护理干预可减轻患者疼痛,有利于其恢复正常生活。

【参考文献】

[1]王永香,代铁柱,王红艳.针刀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腰背痛的临床观察及护理[J].北方药学,2014,11(7):149-149.

[2]刘茜.疼痛护理方案对老年女性骨质疏松腰背痛患者的影响[J].中国社区医师,2016,32(21):171-172.

[3]马亚会.疼痛护理方案对老年女性骨质疏松腰背痛患者的效果观察[J].临床医药文献杂志(电子版),2016,3(5):917-917.

标签:;  ;  ;  

骨质疏松性腰背痛患者的临床护理要点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