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发性痛风诊治中的几个问题(附57例临床分析)

原发性痛风诊治中的几个问题(附57例临床分析)

一、原发性痛风诊治的几个问题(附57例临床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孙童[1](2021)在《中药治疗尿酸性肾病的Meta分析》文中指出研究背景:尿酸性肾病(uric acid nephropathy,UAN)又称高尿酸血症肾病、痛风肾病,是指由于血尿酸产生过多或排泄减少,导致尿酸晶体沉积于远端小管或集合管管腔所致的肾脏损害。按照其病理改变和临床症状可将其分为急性尿酸性肾病、慢性尿酸盐肾病以及尿酸结石三种类型[1]。高尿酸血症(hyperuricemia,HUA)和痛风是导致肾脏损害的常见原因之一。并且有研究表明[2]40%以上痛风患者可以发展为慢性肾脏病,而将近有50%的患者会导致肾小球滤过率下降,尸检发现79%~99%的痛风患者都有尿酸性肾病[3]。近些年,由于人们生活条件和饮食水平的提高,我国HUA患者已经达到将近1.2亿[4],该数据是我国10年前HUA患病率的10倍。急慢性肾功能衰竭发生发展与血尿酸水平密切相关,是决定其预后转归的主要危险因素[5]。因此,加强高尿酸血症及尿酸性肾病的预防及治疗对临床具有重要意义。尿酸性肾病的治疗及发病机制尚未得到统一认识,其治疗方法也多种多样,因此,本研究通过meta分析客观评价西医、中医及中西医结合对本病的治疗效果,扩大样本量来研究尿酸性肾病的治疗方案,以期能够为尿酸性肾病的临床诊疗提供循证医学依据。研究目的:客观准确分析和评价中药在尿酸性肾病的临床治疗中关于疗效及安全性的问题,为今后在临床实际治疗操作中做出可靠的系统评价证据。研究方法:为避免研究的重复性及报告偏差,本研究在文献检索前于Prospero平台完成注册。注册完成后全面检索常用中英文数据库,包括:(1)中文数据库:中国知网数据库(CNKI)、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万方数据库(Wangfang)及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2)英文数据库:Pubmed、Embase 以及 Cochrane liabrary 数据库。依据在Prospero平台注册时制定的检索策略广泛全面的检索有关中药或中西医结合(试验组)对比单纯西药(对照组)治疗尿酸性肾病的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 controlled clinical trial,RCT)。将检索到的文献导入到Noteexpress文献处理软件中,再结合纳入和排除标准进行严格仔细地筛选,确定最终纳入研究。对最终纳入的研究依据Cocrane风险偏倚评估工具进行质量评价并提取出统计分析所需要的指标和数据。使用Revman5.3软件对本研究的各项结局指标进行统计分析,并对产生的相应结果进行科学的方法学、医学以及伦理学上的详细解释和讨论。最终得出本篇论文的结果,即中医药治疗尿酸性肾病是否有疗效,其疗效水平如何,具体指标缓解如何,并为以后的临床实际操作做出详细的可靠的决策证据。研究结果:本研究最终共纳入文献74篇,均为中文文献,时间为2010年1月到2020年12月,共纳入患者5507名,其中试验组2759名,对照组2748名,男:女≈3:1。Meta分析结果显示:试验组治疗尿酸性肾病的临床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RR=1.30,95%CI(1.26,1.33),z=17.28,P<0.00001]纳入的74篇研究全部报告了血尿酸(SUA)的结果,合并结果示:试验组降低 SUA 水平优于对照组[MD=-38.81,95%CI(-49.01,-28.62),z=7.46,P<0.00001],但异质性大(I2=96%),故根据试验组干预措施不同进行亚组分析结果示:单用中药降低SUA的疗效相比对照组差异性不显着[MD=-7.2,95%CI(-18.42,4.01),Z=1.26,P=0.21]。而中药联合西药降低SUA的疗效相比对照组具有显着差异性[MD=-45.71,95%CI(-56.16,-35.26),Z=8.57,P<0.00001]。共有 70 项研究报告了血肌酐(SCr),依据各对照组阳性药物不同亚组分析结果显示:当对照组阳性药物为别嘌醇、苯溴马隆、非布司他时,试验组降低SCr的疗效优于对照组,而对照组阳性药物为氯沙坦钾时,试验组降低SCr的疗效与对照组无显着差异。18篇研究报告了中医症候积分,但异质性严重(I2=96%),根据参考标准不同进行亚组分析,8篇中医症候积分参照2002年的《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合并结果示试验组在减轻患者症状方面的疗效相比对照组差异性显着[MD=-1.23,95%CI(-2.25,-2.0),Z=2.34,P=0.02];5 篇参照 2008年中华中医药学会肾病分会颁布的《尿酸性肾病的诊断、辨证分型及疗效评定》(试行方案),合并结果示试验组在改善患者症状方面的疗效相比对照组差异性显着[MD=-2.35,95%CI(-3.88,-0.81),Z=2.99,P=0.003];5篇未标明出处或未提参考标准或两种参考标准结合使用,合并结果示试验组在减轻患者临床症状方面的疗效相比对照组差异性显着[MD=-1.35,95%CI(-2.37,-0.32),Z=2.58,P=0.01]。共有 48 篇研究报告了 24 小时尿蛋白定量(24-UTP)的结果,亚组分析结果显示:当对照组阳性药物为别嘌醇、非布司他、氯沙坦钾时,试验组降低24-UTP的疗效优于对照组,而对照组阳性药物为苯溴马隆时,试验组降低24-UTP的疗效与对照组无显着差异。63篇报告了尿素氮(BUN)的结果,各研究间异质性严重(12=94%),试验组降低BUN的疗效优于对照组[MD=-1.95,95%CI(-2.29,-1.62),Z=11.41,P<0.00001]。共有 20 篇报告了尿 β2-微球蛋白(β2-MG)的结果,合并结果示各研究间异质性严重(I2=94%),试验组降低尿β2-MG的疗效优于对照组MD=-0.29,95%CI(-0.36,-0.22),z=7.62,P<0.00001]。共有 16 篇报告了血β2-MG的结果,合并结果示各研究间异质性严重(I2=95%),试验组降低血β2-MG的疗效优于对照组[MD=-1.06,95%CI(-1.38,-0.75),Z=6.63,P<0.00001]。共有 6 篇报告了肾小球滤过率(eGFR)的结果,合并结果示各研究间无异质性(I2=0%),试验组提高eGFR 的疗效优于对照组[MD=8.45,95%CI(6.47,10.44),z=8.34,P<0.00001]。共有 6篇报告了血清胱抑素-C(Cys-C)的结果,合并结果示各研究间异质性严重(I2=78%),试验组降低 Cys-C 的疗效优于对照组[MD=-0.19,95%CI(-0.34,-0.04),Z=2.43,P=0.02]。共有30项研究报告了发生不良反应的人数,合并结果示同质性较好(I2=22%),试验组减轻患者不良反应方面的疗效优于对照组。研究结论:治疗组治疗尿酸性肾病的临床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在降低血尿酸方面,中西医结合治疗降低血尿酸疗效优于单纯西药治疗,但单纯中药治疗降低血尿酸与单纯西药治疗无显着差异。在降低24-UTP、SCr、BUN、尿/血β2-MG、Cys-C,提高eGFR方面比单纯西药治疗的效果好。但对照组阳性药物为氯沙坦钾时,试验组与对照组降低SCr的疗效无显着差异,对照组阳性药物为苯溴马隆时,试验组与对照组降低24-UTP无显着差异。中药在减轻患者临床症状方面疗效显着,且中药不良反应较低。但是在研究过程中发现纳入的大多数文献存在异质性且RCT设计的方法亦有缺陷,因此仍需开展大样本、多中心、双盲设计的高质量随机对照试验进一步验证本研究的结论。

席雅婧[2](2021)在《清热利湿方治疗痛风性关节炎湿热瘀阻证的疗效观察》文中研究表明背景: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痛风的发病率也逐渐增加,已成为了一种常见病。关节炎作为痛风最常见的首发症状,因其具有反复发作、发作时剧烈疼痛等特点,严重影响患者的正常生活。痛风性关节炎迁延不愈,除造成关节长期疼痛和骨质受损外,还会引起痛风石甚至肾脏的损害,对患者的生存质量有极大的影响。目前痛风性关节炎尚无根治的办法,西医主要应用抗炎、止痛的方法来治疗急性期的关节疼痛等症状;在缓解期以降尿酸治疗为主,以控制病情、防止急性发作。虽然药物起效迅速,但均有一定的毒副作用,可能导致患者依从性差,治疗效果不佳。中医对痛风的研究已有悠久的历史,已形成了较为系统的认识和理论。中医药治疗痛风性关节炎具有多途径、多靶点、安全性高等优势,已在临床中得到了证实。中西医结合治疗痛风性关节炎,更是将中医的“整体观”和“辨证论治”的思想与西医对本病的有效控制相结合,可增强疗效,并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随着对痛风的研究不断深入,慢病管理也被认为是干预痛风的重要组成部分,临床上将治疗与慢病管理相结合可能是一种值得探讨的新模式。第一部分文献综述本文从痛风性关节炎的中、西医研究进展以及慢病管理等方面进行梳理、总结,以期对临床诊断、治疗和管理等方面提供参考依据。第二部分临床研究目的:观察清热利湿方联合西药洛索洛芬钠片治疗痛风性关节炎湿热瘀阻证的疗效,并评价其安全性;调查患者的生存质量,探索适合痛风性关节炎患者的慢病管理模式。方法:将72例痛风性关节炎湿热瘀阻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6例、对照组36例。对照组采用洛索洛芬钠片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西药治疗基础上联合清热利湿方加减治疗。观察临床疗效;中医证候积分;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记录疼痛评分;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血尿酸(SUA)、白介素-1β(IL-1β)、白介素-6(IL-6)、白介素-8(IL-8)、白细胞介素-37(IL-37)、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记录不良反应。应用痛风影响量表(GIS)对患者进行评分,并实施慢病管理作为基础治疗。结果:2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较治疗前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较对照组降低明显,2组治疗前后差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36例中,总体有效率为94.1%;对照组36例中,总体有效率为84.8%。经秩和检验,Z=-1.351,P>0.05,说明两组疗效相当。2组治疗后ESR、CRP、SUA、IL-1β、IL-6、IL-8、TNF-α、VAS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较对照组降低明显,2组治疗前后差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8.33%。GIS平均得分为73.04±7.988,各维度得分分别为:①痛风整体的担忧:83.77±14.99;②痛风药物的不良反应:83.68±14.23;③未满足痛风治疗需要:38.77±20.23;④发作期间对痛风的担忧:81.16±16.76;⑤发作期间的良好状态:67.90±23.79。结论:1、清热利湿方联合洛索洛芬钠治疗痛风性关节炎湿热瘀阻证可有效减轻炎症反应,降低中医证候积分,改善临床症状,同时具有良好的安全性;2、痛风患者的生存质量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影响,涉及生理及心理等方面。同时接受调查的患者对痛风性关节炎的规范化治疗流程并不了解,对治疗的期望值偏高。

李丹[3](2020)在《加减四妙丸治疗高尿酸血症的三臂试验》文中研究说明目的:高尿酸血症(HUA)伴或不伴有痛风性关节炎(GA)的发病率不断上升,现有西药降尿酸副作用较多,新型药物尚未广泛应用,本研究通过观察中药加减四妙丸、四君子汤联合苯溴马隆对高尿酸血症患者的临床疗效,客观评价其临床效果与安全性,为中医药治疗高尿酸血症提供科学的、有循证医学依据且副作用较轻的治疗方案。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的研究方法,共纳入88例患者,经剔除后,将符合纳入标准的87例高尿酸血症(或伴有痛风性关节炎)患者,以静脉血尿酸(sUA)水平540 μmol/L作为条件进行分层随机分为三组:A组、B组和C组;对照组为A组苯溴马隆,观察组B为苯溴马隆联合健脾中药组(四君子汤),观察组C为苯溴马隆联合利湿中药组(四妙丸),所有中药制成颗粒剂,90天为1疗程,服药1-2个疗程。分为治疗期和随访期,分别于治疗期0时点及随后的每0.5月各访视一次;随访期每1.5月回访一次,即第4.5月,第6月。分别记录对照组、观察组治疗前、治疗第2周、第1月、第2月、第3月及第6月的静脉血尿酸(sUA)、中医证候评分变化以及不良反应,进行临床观察疗效。同时随访停药1月后病情复发情况。比较治疗前后患者临床疗效、静脉血尿酸(sUA)、尿酸排泄率(FEUA%)、肾功能情况及中医湿证评分、舌象特征、SF-36测评、体液分布情况、痛风急性发作频率等评价3组疗效差异。所得数据用SPSS 18.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本研究共纳入符合入选标准的高尿酸血症患者88例,对照组苯溴马隆组30例和观察组苯溴马隆联合四君子组30例,观察组苯溴马隆联合四妙丸组28例。入组后经审核,最终纳入有效病例共87例。1、两组患者降尿酸效果比较:组间sUA 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F=3.603,P=0.032);随着时间的发展,两组sUA在治疗后第1月呈显着下降趋势,组间变化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8.697,P<0.001);三组间比较在治疗后第2月的sUA达标率(sUA≤360 μ mol/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0.01),且联合中药的两组较单纯西药组达标率高,其中,苯溴马隆联合四妙丸组达标率最高。2、尿酸排泄分数方面:三组患者治疗期间内尿酸排泄分数(FEUA%)总体均呈上升趋势,组间效应(F=2.548,P=0.084)及时间效应(F=2.163,P=0.089)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3、两组患者肾功能情况比较:三组患者的肾小球滤过率(eGFR)、尿白蛋白肌酐比(uACR)、血肌酐(sC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在其他实验室观察指标方面:三组的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在治疗后较治疗前升高;治疗3月后,组内各时间点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常规方面,联合中药治疗两组患者的白细胞计数呈下降趋势,三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780,P=0.011),三组的红细胞计数(RBC)、血红蛋白(Hb)、血小板(PLT)、中性粒细胞百分比(NEUT%)、淋巴细胞百分比(LYM%)组内各时间点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其他观察指标:1)湿证方面:三组患者湿证总体呈下降趋势,三组患者的湿证水平不同组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443,P=0.037),组内各时间点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130,P=0.006);2)舌象方面:三组患者各组间R、G、B、V、L、a的值总体均呈下降趋势,提示其色彩值较治疗前降低,即舌色及舌苔情况较治疗前改善;三组裂纹舌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2.655,P=0.033),且不同时间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844,P=0.022);各组苔色白在不同时间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8.798,P<0.001);各组苔色黄白相兼在不同时间点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866,P=0.023);各组无苔在不同时间点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292,P=0.011);3)SF-36量表方面:三组患者的SF-36各项总分在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6<0.05),且在治疗后第6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5<0.05)。三组患者的精力(VT)(F=3.257,P=0.043)及精神健康(MH)(F=4.88,P=0.01)评分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三组患者的生理机能(PF)(F=4.121,P=0.018),VT(F=3.876,P=0.027),一般健康状况(GH)(F=3.451,P=0.039),近1年身体健康变化(HT)(F=12.249,P<0.001)评分组内各不同时间点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三组情感职能(RE)评分在苯溴马隆联合四君子组的不同时间点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交互效应显着(F=3.755,P=0.014);4)身体成分分析方面:苯溴马隆联合四君子组患者总体评分较治疗前稍有增高,提示该组患者的身体成分总体情况较前改善,其余两组则经治疗后评分较治疗前稍有下降。三组各组内身体节段水分(右上肢、躯干、左上肢)、体重、体脂百分比(PBF)、腰臀比(WHR)、腹围、内脏脂肪面积(VFA)、肥胖度、身体细胞量(BCM)、上臂围度、上臂肌肉围度、去脂体重指数(FFMI)、骨矿物质含量、体脂肪、体脂肪含量、身体质量指数(BMI)、脂肪量指数等方面在治疗不同时点段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在去脂体重(F=2.527,P=0.049<0.05),肌肉量(F=2.651,P=0.041<0.05),和基础代谢率(BMR)(F=2.604,P=0.044<0.05)方面其时间与组别存在交互效应,主要表现在苯溴马隆组与苯溴马隆联合四君子组。6、痛风发作频率比较:苯溴马隆组经治疗后痛风发作平均天数显着下降,苯溴马隆联合四妙丸组发作频率较稳定。结论:通过对中药四妙丸及四君子汤联合苯溴马隆与苯溴马隆单纯西药治疗临床效果的对比可发现:1、三组药物治疗均可以达到降尿酸的目的。其中,四妙丸联合苯溴马隆组在治疗后1月血尿酸下降幅度最大,在治疗后的第4.5月和第6个月时两组药物的疗效差异明显,苯溴马隆组的血尿酸水平较低;但在sUA≤360umol/l的达标率方面,两组联合中药组的达标率较苯溴马隆组高;故须结合其他疗效指标及临床症状等综合评估治疗方案的疗效。2、肾功能方面:苯溴马隆组与苯溴马隆联合四君子组在治疗后的第3月至第6月尿白蛋白肌酐比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而苯溴马隆联合四妙丸组呈下降趋势,且痛风发作频率最低,提示苯溴马隆联合四妙丸组在降尿酸过程中的护肾作用。3、安全性方面:三组的白细胞计数(WBC)各个时点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联合中药的两组在治疗后第3月至治疗后第6月WBC呈下降趋势。其中,苯溴马隆联合四君子组WBC水平较苯溴马隆联合四妙丸组低。4、湿证方面:中药联合西药的两组患者的湿证积分相对于西药苯溴马隆组低,且苯溴马隆联合四妙丸组的湿证积分治疗前后呈下降趋势且较苯溴马隆组水平低,而苯溴马隆联合四君子组的湿证积分治疗前后未见明显下降。5、舌象方面:苔色白、苔色黄白相兼、舌质瘀斑、裂纹的改善可以从另一方面体现治疗效果,且中药联合苯溴马隆组较苯溴马隆组疗效佳。其中,苯溴马隆联合四君子组效果最优。6、SF-36方面:三组患者经治疗后,精神、身体健康方面得到改善,三组患者在不同时间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中,苯溴马隆联合四君子组的情感职能的差异尤为突出。7、身体成分分析方面:三组患者经治疗后,身体成分总分较治疗前增加,说明降尿酸治疗对于身体水分、脂肪、BMI等方面的改善至关重要。其变化主要体现在体内水分的减少及体脂肪相关指标的增加。苯溴马隆联合四君子组效果最优,而苯溴马隆联合四妙丸组欠佳。因此,降尿酸治疗对于人们的身心健康至关重要,应积极治疗。此外,中医药在降尿酸治疗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其安全性较单纯西药治疗高,值得不断推广和继续深入探索研究。

温鲜花[4](2019)在《喻氏痛风外敷颗粒治疗湿热蕴结型痛风性关节炎急性期的临床疗效研究》文中提出目的:观察喻氏痛风外敷颗粒治疗湿热蕴结型痛风性关节炎(Gouty joint)急性期临床疗效。方法:依据本次研究纳入、排除标准,共选择湿热蕴结型痛风性关节炎急性期患者60例,随机分成2组:治疗组予喻氏痛风外敷颗粒加双氯芬酸钠缓释片口服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纯双氯芬酸钠口服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各项指标:中医量化评分指标、中医疗效评分、关节疼痛评分、关节肿胀程度、白细胞(white blood cell,WBC)、中性粒细胞计数(Neutrophil count,NEUT)、C反应蛋白(C reactive Protein,CRP)、血沉(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ESR)、血尿酸(Blood Uric Acid,UA)、全血粘度,观察治疗效果。结果:1.中医临床疗效评分:治疗组痊愈率10.0%,显效率53.3%,有效率30.0%,无效率6.7%,总有效率为93.3%,对照组痊愈率3.33%,显效率46.67%,有效率40.0%,无效率10.0%,总有效率为90%。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有明显差别(P<0.01),治疗组优于对照组。2.中医症状积分比较:治疗组与对照组患者治疗前后组内中医症状积分通过配对样本t检验得出:P<0.01,具有显着统计学意义,说明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后中医症状较前改善明显;治疗组与对照组患者治疗后组间中医症状积分通过独立样本t检验得出:组间P=0.048<0.05,说明两组患者中医症状积分分布具有明显差异,治疗组优于对照组。3.观察两组患者VAS评分、关节肿胀程度评分:治疗组与对照组组内治疗前、后评分比较,均有显着的统计学意义(P<0.01),说明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VAS评分、关节肿胀程度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显着的统计学意义(P<0.01),说明治疗组较对照组在缓解关节疼痛,减轻关节肿胀方面,效果更佳。4.比较白细胞、中性粒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血沉数据指标显示:两组患者治疗后组内比较均较治疗前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均可降低WBC、NEUT、CRP、ESR;治疗后两组患者组间比较具有显着性差异(P<0.05),治疗组在降低炎症指标方面优于对照组。5.关节周径:两组患者治疗后关节周径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1);其中治疗后第三天,治疗组较对照组关节周径改善明显(P<0.05);治疗后第七天两组患者关节周径改善无明显差异(P>0.05);6.比较血尿酸(Blood Uric Acid,UA)指标: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两组患者治疗后,血尿酸无明显变化。7.血液流变学:组内比较:(1)治疗组患者治疗前后全血还原粘度200(1/S)(Whole Blood Reductive Viscosity 200,RT200)、全血还原粘度50(1/S)(Whole Blood Reductive Viscosity 50,RT50)、全血还原粘度30(1/S)(Whole Blood Reductive Viscosity30,RT30)、全血还原粘度5(1/S)(Whole Blood Reductive Viscosity 5,HII)、全血还原粘度1(1/S)(Whole Blood Reductive Viscosity 1,RT1)、血浆粘度(Plasma Viscosity,XIND)、全血还原粘度:高切(Whole Blood Reductive Viscosity:High Shea,HGQ)、卡松粘度(Carson Viscosity,KS)、全血还原粘度:低切(Whole Blood Reductive Viscosity:Low Shea,HDQ)、红细胞刚性指数(TK)(Red Cell Rigidity Index,HGX)、血沉方程K值(ESR Equation K Value,XCK)较治疗前降低,差异具有显着性统计学意义(P<0.01);红细胞压积(Hematocrit,HCT)较治疗前升高,差异具有显着性统计学意义(P<0.01);全血高切相对指数(Whole Blood High Shear Relative Index,GQXD)、全血低切相对指数(Whole Blood Low Shear Relative Index,DQXD)较治疗前降低,经配对样本t检验,得出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2)对照组患者治疗前后RT200、RT50、RT30、HGQ、KS、HGX、XCK较治疗前降低,HCT较治疗前升高,经配对样本t检验,均得出P<0.01,差异具有显着性统计学意义;RT1、XIND、HDQ、GQXD、DQXD较治疗前降低,经配对样本t检验,得出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3)治疗组患者治疗前后红细胞聚集系数(VA)(Erythrocyte Aggregation Coefficient,HIIXS)较治疗前降低,红细胞变形指数(TK)(Red Cell Deformation Index,HBX)较治疗前升高,经配对样本t检验,均得出P>0.05,无明显差异;对照组治疗前后HII、HIIXS较治疗前降低,HBX较治疗前升高,经配对样本t检验,均得出P>0.05;差异不明显。组间比较:(1)治疗后两组患者RT200、RT50、RT30、HII、RT1、HIND、HCT、HGQ、KS、HDQ、HGX、XCK,经独立样本t检验,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说明治疗后治疗组血液流变学较对照组改善明显。(2)治疗后两组患者HIIXS、HBX、GQXD、DQXD,经独立样本t检验,P>0.05,差异具无统计学意义。结论:1.喻氏痛风外敷颗粒外敷加双氯芬酸钠缓释片口服治疗湿热蕴结型痛风性关节炎急性期临床疗效优于单纯口服双氯芬酸钠缓释片组。2.喻氏痛风外敷颗粒外敷加双氯芬酸钠缓释片口服中医症状积分、中医疗效评分均高于单纯双氯芬酸钠缓释片口服,提示中药外敷能有效改善患者症状体征。3.喻氏痛风外敷颗粒外敷加双氯芬酸钠缓释片口服缓解疼痛、肿胀疗效比单纯双氯芬酸钠缓释片口服效果显着。4.喻氏痛风外敷颗粒外敷加双氯芬酸钠缓释片口服在减小关节周径方面疗较单纯双氯芬酸钠缓释片口服起效快。5.喻氏痛风外敷颗粒降低血尿酸作用不明显。6.喻氏痛风外敷颗粒外敷加双氯芬酸钠缓释片口服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在改善全血粘度方面优于单纯双氯芬酸钠缓释片口服。

宋惠[5](2013)在《痛风丸防治原发性痛风性关节炎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本研究以祖国医学及中西医结合理论为依据,从理论和临床研究方面探讨导师经验方—痛风丸防治原发性痛风性关节炎(湿热蕴结型)的临床疗效及副反应。方法:统计自2011.3~2013.1门诊及住院痛风病人60例,其中30例作为对照组,给予别嘌呤醇片治疗,30例为治疗组,给予痛风丸治疗,各治疗2个月,并随访3个月,观察疗效、复发及副反应情况。结果:1.两组治疗前性别、年龄、病程、血尿酸、中医症状体征积分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2.两组在治疗前后血尿酸、中医症状体征积分、疼痛VAS评分有显着差异(P<0.01);3.两组治疗后在降低血尿酸指标方面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4.两组治疗后在中医症状体征积分方面有显着差异(P<0.01);5.两组综合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6.两组在副反应方面无显着差异(P>0.05);7.两组在复发率及复发次数方面均有显着差异(P<0.01)。结论:两组药物均可降低血尿酸水平,对原发性痛风性关节炎有效;痛风丸在中医症状体征积分、综合疗效方面优于对照组;从整体的安全性分析来看,虽然两组无统计学差异,但治疗组未出现肝肾功能异常,表明治疗组耐受性较好;痛风丸可减少复发次数,降低复发率。

阮氏惠[6](2012)在《越南河内市291例原发性痛风患者的证候分布及用药特点探讨》文中研究指明痛风(?)(gout)是由遗传性和(或)获得性原因导致尿酸排泄减少和(或)嘌呤代谢障碍的异质性疾病。其临床特点为高尿酸血症和尿酸盐结晶、沉淀所致的特征性急性关节炎、痛风石、间质性肾炎,严重者可致关节活动障碍和畸形。常伴有尿酸性尿路结石。本病主要分为原发性(primary gout)和继发性(secondary gout)两大类。原发性痛风病患具有一定的家族遗传性,大约10%-20%的患者具有阳性家族史,除大约1%的原发性痛风患者由于先天性酶缺陷引起外,大多数发病原由不明。实际上原发性痛风最为多见,且最为临床专家学者所关注。痛风属中医“痹证”、“历节”、“走注风”等范畴。近年来,随着越南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饮食结构的改变,痛风的患病率呈上升趋势,本病的难以根治性及反复发作性,给社会及个人带来较大的痛苦和经济负担。临床上原发性痛风最为多见,且最为临床专家学者所关注。近年来,许多学者对原发性痛风的中医辨证论治及相关发病因素进行了深入研究并取得一定的成果。目的本研究通过对越南河内市公安部传统医院住院治疗痛风患者的一般情况、症状、证候、用药特点进行探讨为痛风的临床辩证论治提供理论依据和指导意义。方法本课题对2006年1月至2010年12月5年内越南河内市公安部传统医院住院确诊为痛风的住院病人(共291例)进行了临床资料全面、系统、规范、总结,包括患者的性别、年龄、出生地、病程、发病年份、发病季节、合并疾病、关节症状、全身症状、舌脉、血尿酸、中医证型、方药频数等原始数据进行了分析总结,得出具有规律性的分布特点。结果越南河内痛风患者的发病率男性远高于女性。患者的年龄分布在41-70岁之间最多,70岁之前随年龄增加而发病人数增多,发病最小年龄为30岁。病人居住地城市多于农村。在河内住院的痛风患者以2007年以后明显升高,2010年痛风住院病人最多,为87例(占29.9%)。痛风患者四季均可发病,其中以春秋季较多。患者痛风病程在1年内108例(占37.1%),1年-5年为139例(占47.8%),5年-10年为37例(占12.7%),10年以上病程者较少。发病诱因以高嘌呤饮食、饮酒为主。痛风合并疾病比率为合并高血压占101例(占37.7%),合并糖尿病52例(占17.9%),合并血脂异常症45例(占15.4%),合并冠心病21例(占7.2%)。患者血尿酸高于正常值(≥430μmol/L)共203例(占69.8%),正常值范围内(<430μmol/L)共88例(占30.2%)。疼痛部位以跖趾、踝关节为多,共176例(占60.5%),其次为:足背、膝关节、腕关节、掌指关节、肘关节等部位。全身症状中以睡眠不佳最为明显105例(占36%)。患者舌象以舌质红112例(占38.5%)、苔黄腻87例(占29.7%)最多,其次以舌淡苔薄黄等湿热象。而舌质暗红43例(占14.8%)、淡暗26例(占8.9%)、暗等血瘀表现也有不少。中医证型湿热蕴结证为主137例(占47.1%),肝肾亏虚、湿热蕴结58例(占19.9%),风湿热痹证45例(占15.4%),气滞血瘀证33例(占11.3%),风寒湿痹证13例(占4.5%),各种类型的中药应用具有交叉性,比例以利水渗湿药最多,其次为清热药、活血化瘀、补虚药、祛风湿药、化湿药等。结论1、在越南河内市住院的痛风患者以中年男性较多,有年轻化发病的趋势,患者住院季节以春秋季为多,近年来痛风发病率明显升高。2、城市地区发病率高于农村,考虑其与地理、气候、饮食、人文等有关。痛风患者合并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症、冠心病等疾病机率明显增多。3、关节症状表现以四肢末端关节红肿热痛为主,患者舌脉体现了湿热为主,后期伤及肝肾,最后导致气滞血瘀的病机特点。4、中医证型主要是湿热蕴结证、风湿热痹证、气滞血瘀证为主。5、越南河内市痛风患者的中医用药特点为符合辨病辨证的基础上用药,主要以利水、清热、祛湿为主,根据辨证加用补虚、活血化瘀、祛风湿、化湿等药物。

郝桂香[7](2010)在《复方青秦液治疗痛风性肾病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通过对自拟方复方青秦液治疗痛风性肾病的临床疗效及实验室指标改善程度的观察和分析,探讨复方青秦液治疗痛风性肾病的作用机理,为中医药治疗该病提供理论和临床依据。方法:将符合标准的96例痛风性肾病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其中治疗组55例,对照组41例,治疗组给予复方青秦液水煎剂,每日一剂,分早晚两次口服;对照组予氯沙坦钾片(科素雅)口服,50mg/次,1次/日;疗程均为3个月。观察治疗前后患者中医证候积分及相关实验室指标变化情况,并进行统计学对比分析。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7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8.05%,两组治疗前后比较均有显着性差异,且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在改善关节疼痛、肿胀、关节功能、腰酸痛、气短懒言、乏力、头重昏蒙、口干、小便黄赤、夜尿频等症状方面,均有明显疗效,治疗前后有明显差异,其中治疗组在改善关节疼痛、气短懒言、乏力、头重昏蒙、口干、小便黄赤等症状方面疗效优于对照组。两组均能明显降低血尿酸水平,组间比较无显着性差异(P>0.05);在改善肾功能方面,两组血肌酐、尿素氮水平较治疗前均有显着改善(P<0.01),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均能明显减少患者尿蛋白,且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复方青秦液能有效改善患者的症状、体征;降低患者血尿酸水平,减少蛋白尿,降低血肌酐及尿素氮,改善肾脏功能。说明复方青秦液对脾肾两亏、湿热瘀浊型痛风性肾病患者具有较好的疗效,为临床有效的治疗药物。

何本鸿[8](2007)在《当归痛风胶囊治疗原发性痛风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痛风是嘌呤代谢紊乱及(或)尿酸排泄减少引起的一种代谢性疾病。临床上以高尿酸血症为主要特征,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大类。原发性痛风又以痛风性关节炎为最常见的首发症状。近年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提高,饮食结构变化,痛风性关节炎的发病率已经成逐年上升趋势,南方上升趋势比北方更明显,而且中老年男性发病率较高。目前本病尚缺乏根治措施。本课题在导师的指导下,综合各家治疗痛风的论述,结合土家族医药治疗本病的优势和本人多年的临床经验,通过对96例病例的疗效观察结果进行分析,探讨本病的发病机制及证治规律,使中医药在本病的防治上有新的突破。目的原发性痛风临床以痛风性关节炎为主要表现,常伴有高脂血症、高血压病、糖尿病、动脉硬化和冠心病等。痛风属于祖国医学“痛风”、“热毒痹”、“历节病”、“白虎历节”等辨证范畴。对其病因及发病机制的认识、看法颇多,但其确切的发病机理尚不十分清楚。中医药治疗本病不仅有良好的消炎镇痛作用,又能较好的降低尿酸,且基本无毒副作用,充分体现了中医药的治疗优势和特点。本课题在导师的指导下,通过反复临床实践,结合痛风的临床特点,摸索出一套合理而有效的水煎剂治疗方法,并在此基础上对之进行了剂型的改良,采用了服用方便的胶囊制剂,为长期服药的患者解决了煎药难的问题,并保证了治疗效果,为治疗痛风提供了一种新方法。方法本临床研究用随机对照实验的方法,纳入96例中医辨证属于原发性痛风患者,按就诊时间随机分入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共56例,给予口服当归痛风胶囊六粒,每日三次;对照组共40例,给予口服别嘌醇每天0.4—0.6克。疗程为两周。结果结果显示出当归痛风胶囊治疗组在疗效上显着高于西药对照组,且毒副作用明显小于对照组。表明当归痛风胶囊治疗本病不仅有良好的消炎镇痛作用,又能较好的降低尿酸,且基本无毒副作用,充分体现了中医药的治疗优势和特点。结论1根据本地的地理环境、自然气候及人群体质,探讨原发性痛风的病因及治疗原则。2标本兼治为本病的治疗原则。3采用综合治疗措施,提高本病的临床疗效。4重视饮食及生活调理,是防止本病的关键。

姚国卫,施恩华[9](2006)在《老年人原发性痛风32例临床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老年人原发性痛风的临床特征和诊治要点。方法对32例老年原发性痛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与同期21例非老年原发性痛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对照比较。结果发作期老年组的血肌酐、总胆固醇、甘油三酯水平及关节X线改变发生率与非老年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血尿酸、血沉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老年组合并肥胖症、高血压、高脂血症、冠心病的发生率与非老年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合并糖尿病、泌尿系结石的发生率与非老年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老年人痛风易误诊,两组误诊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人痛风性关节炎的症状有时不典型,红、肿、热、痛可能有部分缺如。少数人血尿酸水平呈波动性,尤其对老年人不能以血尿酸正常而否定诊断,有时需反复检查。老年痛风患者发病往往与长期使用利尿剂或肾功能减退有关,且有合并症者占75%以上,所以积极治疗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和尿路感染等合并症也很重要。

陈伟宏[10](2002)在《痛风宁颗粒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的药学、药效学及临床研究》文中指出1.背景:在对痛风宁的前期研究基础中,发现痛风宁颗粒具有较好抗炎、消肿、活血、镇痛作用,临床疗效好且无毒副作用。而目前临床尚缺乏治疗痛风理想的中药制剂,认为研究开发这种对痛风性关节炎有效的中成药意义重大。 2.目的:拟通过本研究,规范该方的制剂工艺流程、完善该制剂的前期系统临床疗效观察及急性毒性、一般药效学与主要药效学实验,完成该药中药三类新药规定的临床前大部分药学、药效学及毒理学研究内容,为此药的中药三类新药报批打下基础。 3.资料与方法: (1)利用多种检索系统,对高尿酸血症及痛风性关节炎的相关文献进行检索与复习,了解其中西医研究及诊治的概况。 (2)进行该组方药物规定的药材药学研究,根据组方药物的理化特性及痛风的发病特点与服药的便利性,通过多方预试验,改革痛风宁方的制剂工艺,确定该方规范而科学的制剂工艺流程。 (3)对痛风宁颗粒进行急性毒理学试验及抗炎、消肿、活血、镇痛的药效学研究。 (4)主要药效学研究:利用试验性高尿酸血症小鼠模型对比观察痛风宁对血尿酸代谢的影响;利用尿酸钠盐所致大鼠关节炎模型对比观察痛风宁对特异性尿酸钠引起关节炎症的影响;建立鸡痛风病模型对比观察痛风宁对尿酸生成、排泄及对痛风性关节炎症的影响。 (5)以新癀片为阳性对照药,对痛风宁颗粒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进行临床疗效观察。 (6)以丙磺舒为阳性对照药,对痛风宁颗粒治疗慢性痛风性关节炎进行临床疗效观察。 4.结果: (1)文献研究表明,目前临床对痛风性关节炎的诊治与研究尚不够重视,缺乏对中医药进行系统性的研究,尚无高尿酸血症及痛风性关节炎公认的动物模型,也缺乏理想的中成药。 (2)确定该组方的剂型为颗粒剂,并制定了该制剂的提取、浓缩、成型等一系列规范的工艺流程,己试生产一批制剂用下实验及临床研究。 (3)对新制剂进行急性毒性试验表明,痛风宁颗粒临床日用量 369/日(约 0.sg/kg)是安全的。 (4)一般药效学研究表明,高、低两个剂量的痛风十颗粒均具有较好的镇痛、活血、抗炎、消肿作用,高剂量的作用更明显,其效果与去痛片、川穹喷及氢化可的松等药无显着差异。 (5)主要药效学研究表明,痛风宁颗粒能显着降低注射次黄瞟吟引起的小鼠高尿酸血.症模型的血尿酸值;对注射尿酸钠盐结晶所致的大鼠关节炎模型的关节肿胀疼痛及炎症反应有显着的抑制作用;能抑制鸡痛风病模型血尿酸生成,促进尿酸排泄,减轻其关节炎症反应。 (6)痛风宁颗粒对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观察表明,痛风宁颗粒可以降血尿酸,改善关节功能,减轻关节炎症,降低血沉,无明显毒副作用与不良反应,总体疗效优于新瘦片。 门)痛风宁对慢性痛风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观察表明,痛风宁颗粒可以降低慢性痛风性关仙炎患者的血尿酸值、降血脂、降低血.液粘稠度,改善血液的流变学特性,化解已形成的痛风结节,对慢性痛风性关节炎有标本兼治的作用,其总体效果优于丙磺舒。 5.结论: (1)已确定的嫡风宁颗粒的制剂厂艺简便,制成的颗粒剂稳定、保持了原方的疗效。 门)痈风宁颗粒具有较好抗炎、消肿、活血、镇痫作用,对急慢性痛风性关节炎临床疗效好且无毒副作用。 (3)痛风宁颗粒能显斡地降低尿酸形成、促进尿酸排泄、抑制尿酸盐沉积所引起的炎症反应、降血脂、降低血液粘稠度,能兼治痛风患者的多种并发症,对痛风性关节炎有标本兼治的作用。 (4)高核蛋白、高钙、低水分摄入可以诱发鸡痫风病模型,该模型稳定,症状体征明显,适用于邢风相关的研究。

二、原发性痛风诊治的几个问题(附57例临床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原发性痛风诊治的几个问题(附57例临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中药治疗尿酸性肾病的Meta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语表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综述一: 尿酸性肾病的西医治疗进展
        1. 流行病学
        2. 发病机制
        3. 临床表现
        4. 实验室检查
        5 诊断标准
        6. 治疗
        参考文献
    综述二: 尿酸性肾病的中医治疗进展
        1. 中医对尿酸性肾病的认识
        2. 病因病机的认识
        3. 中医证型分布
        4. 中医药治疗
        5. 导师经验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前言
    一、研究方法
        1. 文献检索范围及检索策略
        2. 纳入排除标准
        3 文献选择和质量评价
        4. 资料提取和偏倚分析
        5. 资料分析
    二、研究结果
        1. 检索流程和结果
        2. 纳入研究的基本特征
        3. 纳入RCT的偏倚评价
        4. 结局指标
    三、讨论
        1. 临床总有效率
        2. SUA
        3. 中医症候积分
        4. 肾功能
        5. 安全性
        6. 偏倚分析
        7. 展望
    参考文献
结论
致谢
个人简历
附录1
附录2

(2)清热利湿方治疗痛风性关节炎湿热瘀阻证的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综述一 现代医学对痛风性关节炎的认识
        1、痛风的流行病学
        2、危险因素
        3、痛风的发病机制
        4、诊断
        5、痛风的治疗
        6、痛风的慢病管理
        7、小结
        参考文献
    综述二 痛风性关节炎的中医学认识
        1、历史沿革
        2、病因病机
        3、辨证分型
        4、中医药治疗痛风性关节炎
        5、中医慢病管理
        6、小结
        参考文献
前言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1、临床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目的
        1.2 研究对象及分组
        1.3 研究方法
        1.4 疗效判定
        1.5 统计学方法
    2、研究结果
        2.1 一般资料与基线比较
        2.2 疗效评价
        2.3 实验室检查
        2.4 临床安全性比较
        2.5 痛风影响量表分析
    3、讨论
        3.1 清热利湿方组方分析
        3.2 疗效评价
        3.3 安全性分析
        3.4 痛风影响量表(GIS)分析
        3.5 不足与展望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个人简历

(3)加减四妙丸治疗高尿酸血症的三臂试验(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文献研究
    1.1 高尿酸血症的中西医研究进展
        1.1.1 高尿酸血症的中医研究进展
        1.1.2 高尿酸血症的西医研究进展
    1.2 高尿酸血症与痛风治疗新进展
        1.2.1 高尿酸血症与痛风治疗中医进展
        1.2.2 高尿酸血症与痛风西医治疗进展
第二章 临床研究
    2.1 研究对象
        2.1.1 病例来源
        2.1.2 诊断标准
        2.1.3 纳入标准
        2.1.4 排除标准
        2.1.5 暂停标准
        2.1.6 中止标准
        2.1.7 不良事件
        2.1.8 脱落标准
        2.1.9 脱落处理
        2.1.10 剔除标准
        2.1.11 患者入选情况
    2.2 研究方法
        2.2.1 随机分组方法
        2.2.2 干预措施
        2.2.3 疗程
        2.2.4 观察指标及评分标准(见附录1)
        2.2.5 数据处理
    2.3 研究结果
        2.3.1 一般资料
        2.3.2 研究对象的临床基线资料
        2.3.3 主要观察指标结果
        2.3.4 次要观察指标结果
        2.3.5 三组患者的湿证变化趋势
        2.3.6 三组患者的舌象结果
        2.3.7 三组患者SF-36量表评分结果
        2.3.8 身体成分分析结果
        2.3.9 痛风发作率情况
        2.3.10 安全性检查指标资料
    2.4 结果与讨论
        2.4.1 降尿酸的结局指标
        2.4.2 西药的安全性
        2.4.3 中药的“祛湿、抗炎”作用
        2.4.4 高尿酸血症与舌象
        2.4.5 高尿酸血症与SF-36
        2.4.6 高尿酸血症与身体成分分析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致谢
统计学审核证明

(4)喻氏痛风外敷颗粒治疗湿热蕴结型痛风性关节炎急性期的临床疗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历史回顾
    1.中医对本病的认识
    2.西医对本病的认识
    3.中医病因病机
    4.治疗方法
        4.1 中药内服
        4.2 中药外治
    5.痛风临床表现
    6.西医对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治疗
        6.1 基础治疗
        6.2 药物治疗
1.临床资料
    1.1 研究对象
    1.2 诊断标准
    1.3 纳入及排除标准
2.研究方法
    2.1 设计方案与分组方法
    2.2 治疗方法
    2.3 基础指标
    2.4 观察指标与方法
3.统计方法
基础资料分析
    1.一般资料
    2.治疗前统计结果
        2.1 治疗前各组VAS评分
        2.2 治疗前各组中医症状积分
        2.3 治疗前各组关节疼痛、肿胀综合指数积分
        2.4 治疗前两组患者发病部位比较
        2.5 治疗前关节周径比较
        2.6 治疗组前两组WBC、NEUP、ESR、CRP、血尿酸比较
        2.7 治疗组前两组全血粘度比较
结果
    1.治疗后统计结果
        1.1 治疗前后VAS评分
        1.2 治疗前后中医症状积分
        1.3 两组治疗前后组内、组间关节疼痛、肿胀综合指数积分
        1.4 两组治疗前后关节周径比较
        1.5 治疗后两组中医疗效比较
        1.6 两组治疗后WBC、NEUT、ESR、CRP、血尿酸比较
        1.7 治疗前后全血粘度比较
    2.安全性结果比较
        2.1 安全性指标观察
        2.2 特殊病例说明
    3.研究结论
分析与讨论
    1.西医对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认识
        1.1 定义及发作机制
        1.2 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炎症机制
        1.3 急性痛风性关节炎与血液流变学关系
    2.中医对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认识
        2.1 中医瘀血理论
        2.2 痛风与瘀血
        2.3 中药外敷与痛风
    3.喻氏痛风外敷颗粒组方原则及现代药理学研究
        3.1 喻氏痛风外敷颗粒组成
        3.2 方义分析及现代药理学研究
        3.3 综合分析
    4.结语
        4.1 研究意义
        4.2 结论
        4.3 发现问题
        4.4 未来工作的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痛风西医诊断标准
    附录2:中医症状体征量化表
    附录3:答辩委员会名单
个人简历

(5)痛风丸防治原发性痛风性关节炎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提要
Abstract
引言
临床研究
    一、 资料与方法
        (一) 诊断标准
        (二) 纳入和排除标准
        (三) 临床资料
        (四) 治疗方案
        (五) 观察指标
        (六) 疗效评定标准
        (七) 统计学方法
    二、 临床治疗分析
        (一) 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分布比较
        (二) 两组患者病程比较
        (三) 两组患者中医症状体征积分比较
        (四) 两组患者症状体征指标比较
        (五) 两组患者血尿酸水平( x±s)比较
        (六) 两组患者受累关节比较
        (七) 两组患者自述疼痛 VAS 评分
        (八) 两组治疗前关节功能分级比较
    三、 结果分析
        (一) 症状体征积分与血尿酸水平比较
        (二) 治疗后症状体征指标比较
        (三) 两组疼痛 VAS 评分比较
        (四) 关节功能分级比较
        (五) 两组综合疗效比较
        (六) 副反应率比较
        (七) 复发情况比较
    四、 研究结论
讨论
    一、 现代医学对痛风的认识
        (一) 病因
        (二) 治疗
    二、 祖国医学对痛风的相关认识
    三、 病因病机讨论
        (一) 浊毒内生
        (二) 急性期病因病机
        (三) 间歇期病因病机
    四、 治则治法探讨
        (一) 祛毒为本
        (二) 急性期治则治法
        (三) 缓解期治则治法
    五、 方药分析
        (一) 君药-酒大黄
        (二) 臣药-土茯苓、虎杖、萆薢
        (三) 佐药-水蛭、苍术、秦艽、大青叶、防风、白芍
        (四) 使药-生甘草
    六、 现代药理研究
    七、 临床体会
        (一) 原发性痛风性关节炎与高尿酸血症
        (二) “毒”贯穿疾病的始终
        (三) 体质的关系
        (四) 久病入络
        (五) 剂型的选择
        (六) 抗复发治疗
        (七) 治未病思想
        (八) 健康教育
    八、 问题与展望
结语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发表论文
详细摘要

(6)越南河内市291例原发性痛风患者的证候分布及用药特点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引言
第一章 文献研究
    1.1 痛风的中医研究现状
        1.1.1 痛风的中医病名
        1.1.2 痛风的病因病机
        1.1.3 痛风中医辨证分型
        1.1.4 关于痛风中医“证”的流行病学研究进展
        1.1.5 痛风中医论治疗效研究
        1.1.6 痛风的调护
        1.1.7 刘友章教授对痛风的临床认识及研究
    1.2 痛风的西医研究进展
        1.2.1 流行病学
        1.2.2 病因
        1.2.3 发病机制
        1.2.4 血尿酸增高与痛风的关系
        1.2.5 痛风的分类
        1.2.6 痛风关节炎临床表现
        1.2.7 痛风与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冠心病的关系
        1.2.8 诊断与鉴别诊断
        1.2.9 治疗
第二章 临床研究
    2.1 研究思路及意义
    2.2 研究对象
    2.3 中医诊断标准
    2.4 西医诊断标准
    2.5 纳入标准
    2.6 排除标准
    2.7 研究方法
        2.7.1 病例调查表
        2.7.2 调查内容
        2.7.3 疗效判断标准
    2.8 统计方法
    2.9 技术路线
    2.10 研究结果
        2.10.1 性别、年龄分布情况
        2.10.2 居住地、发病年份、季节分布情况
        2.10.3 发病诱因、病程、饮酒史、合并疾病及血尿酸分布情况
        2.10.4 受累关节、关节症状分布情况
        2.10.5 全身症状及舌脉分布情况
        2.10.6 中医证型分布情况
        2.10.7 中药使用分布情况
        2.10.8 各证型使用中药统计
        2.10.9 治疗效果统计
    2.11 讨论
        2.11.1 痛风的流行病学资料分析
        2.11.2 河内市痛风患者居住地、发病年份、季节分布情况
        2.11.3 河内市痛风患者发病诱因、病程、饮酒史、合并疾病及血尿酸情况
        2.11.4 河内市痛风患者临床症状特点
        2.11.5 河内市痛风患者证候分布特点
        2.11.6 河内市痛风患者用药规律探讨
第三章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调查表
    附录2:经费来源
致谢

(7)复方青秦液治疗痛风性肾病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表
前言
文献综述
    综述一 痛风性肾病现代医学研究进展
        1 痛风性肾病的发病机制
        1.1 痛风的发病机制
        1.1.1 尿酸的正常代谢
        1.1.2 原发性高尿酸血症的病因和发病机制
        1.1.3 原发性痛风的促发因素
        1.2 现代医学对于痛风性肾病发病机制的认识
        1.2.1 内皮细胞的损伤作用
        1.2.2 尿酸可使RAS和COX-2活化而产生高血压及导致肾小球前动脉病变
        1.2.3 诱导炎症反应
        1.2.4 高尿酸血症诱导产生严重的肾小球血管病变,且这种病变并非继发于高血压
        2 痛风性肾病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2.1 血尿酸水平与痛风性肾病
        2.1.1 血尿酸是肾功能异常的独立危险因素
        2.1.2 痛风患者肾脏损害的发生率
        2.2 高血压病与痛风性肾病
        2.2.1 高血压病引起血尿酸增高的主要原因
        2.2.2 高尿酸血症导致血压升高的主要机制
        2.3 2型糖尿病与痛风性肾病
        2.3.1 2型糖尿病合并高尿酸血症
        2.3.2 2型糖尿病合并低尿酸血症伴高尿酸尿症
        3 痛风性肾病的一般病理改变及临床表现
        4 痛风性肾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4.1 痛风性肾病的诊断
        4.1.1 临床诊断标准
        4.1.2 相关实验室检查
        4.1.3 超声检查
        4.1.4 X线腹部平片检查
        4.1.5 CT检查
        4.2 痛风性肾病的鉴别诊断
        4.2.1 与肾小球肾炎的鉴别
        4.2.2 与肾功能不全引起的继发性高尿酸血症的鉴别
        5 痛风性肾病的治疗
        5.1 一般治疗
        5.1.1 控制饮食
        5.1.2 禁饮酒
        5.1.3 多饮水
        5.1.4 碱化尿液
        5.1.5 避免使用影响尿酸代谢的药物
        5.1.6 注意保护肾功能
        5.2 抑制血尿酸合成
        5.3 促进尿酸排泄
        5.4 尿酸性肾结石的治疗
        5.5 替代疗法
        参考文献
    综述二 中医学对痛风性肾病的认识及治疗现状
        1 病因病机
        1.1 古代医家对痛风及痛风性肾病病因病机的认识
        1.1.1 古典医籍关于痛风病名的记载
        1.1.2 古代医家关于痛风病因病机的认识
        1.1.3 古代医家关于痛风性肾病病因病机的认识
        1.2 现代医家对本病发病机病的认识
        1.2.1 内伤饮食、七情、劳倦,外感风、寒、湿、热的病因学意义
        1.2.2 先天禀赋不足、脾肾亏虚是本病发生的重要机制
        1.2.3 湿、浊、痰、瘀诸邪在本病发生发展中的主导作用
        2 治则治法
        2.1 内治法
        2.1.1 分型辨证论治
        2.1.2 临床分期与分型辨证论治相结合
        2.1.3 古方加减治疗
        2.1.4 自拟方药治疗
        2.2 针刺疗法
        2.3 内外治法相结合疗法
        2.3.1 针刺与内服中药相结合
        2.3.2 中药灌肠与内服中药相结合
        2.4 中西医结合治疗
        2.4.1 健脾补肾、利湿化瘀法结合西药治疗
        2.4.2 泄浊化淤、行气利水法结合西药治疗
        2.4.3 清利湿热法结合西药治疗
        3 结语
        参考文献
临床研究
    1 研究目的
    2 研究对象
    3 病例选择
    4 临床分组及治疗方法
    5 观察指标
    6 疗效评定标准
研究结果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1.2 资料分析
    2 结果分析
        2.1 临床证候疗效评定
        2.2 相关实验室指标变化情况分析
        2.3 两组患者治疗后肾脏B超检查情况
    3 总体安全评价
    4 脱落情况
讨论
    1 "复方青秦液"的理论基础
        1.1 祖国医学对本病病因病机的认识
        1.2 导师对本病的认识
    2 复方青秦液的组方分析及现代药理研究
        2.1 古典医籍关于复方青秦液主要组方药物功效的记载
        2.2 复方青秦液的组方分析
        2.3 复方青秦液组方药物的现代药理研究
    3 对照药物氯沙坦的作用机制及疗效分析
    4 复方青秦液的临床疗效及作用机制分析
        4.1 临床总疗效分析
        4.2 对临床中医证候的影响
        4.3 对相关实验室指标的影响
        4.3.1 对血尿酸的影响
        4.3.2 对肾功能的影响
        4.3.3 对尿蛋白的影响
    5 结论
    6 存在的问题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8)当归痛风胶囊治疗原发性痛风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临床研究
    1 研究对象和方法
        1.1 病例来源
        1.2 病例选择标准
        1.3 研究方法
        1.4 治疗方法
        1.5 观测指标
        1.6 疗效判定标准
        1.7 安全性评价指标
        1.8 统计学处理
    2 研究结果
讨论
    1 痛风的相关危险因素
    2 现代医学对痛风的认识
    3 祖国医学对痛风的认识
    4 方药分析
    5 问题与展望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致谢

(10)痛风宁颗粒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的药学、药效学及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 英文摘要
二、 中文摘要
三、 正文
    第一部分 前言
    第二部分 文献研究
    第三部分 痛风宁颗粒的药学研究
    第四部分 痛风宁颗粒的一般药效学试验研究
    第五部分 痛风宁颗粒对尿酸钠所致大鼠关节炎模型的影响
    第六部分 痛风宁颗粒对小鼠高尿酸血症的影响
    第七部分 痛风宁颗粒对试验性鸡痛风模型的影响
    第八部分 痛风宁颗粒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临床研究
    第九部分 痛风宁颗粒治疗慢性痛风性关节炎的临床研究
    第十部分 全文小结
    第十一部分 参考文献
    第十二部分 鸣谢
    第十三部分 附录
        附录一 实验图片
        附录二 文献综述
        附录三 个人简历

四、原发性痛风诊治的几个问题(附57例临床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中药治疗尿酸性肾病的Meta分析[D]. 孙童.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8)
  • [2]清热利湿方治疗痛风性关节炎湿热瘀阻证的疗效观察[D]. 席雅婧.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8)
  • [3]加减四妙丸治疗高尿酸血症的三臂试验[D]. 李丹.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20(06)
  • [4]喻氏痛风外敷颗粒治疗湿热蕴结型痛风性关节炎急性期的临床疗效研究[D]. 温鲜花. 江西中医药大学, 2019(02)
  • [5]痛风丸防治原发性痛风性关节炎的临床研究[D]. 宋惠. 山东中医药大学, 2013(04)
  • [6]越南河内市291例原发性痛风患者的证候分布及用药特点探讨[D]. 阮氏惠.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2(09)
  • [7]复方青秦液治疗痛风性肾病的临床研究[D]. 郝桂香.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0(12)
  • [8]当归痛风胶囊治疗原发性痛风的临床研究[D]. 何本鸿. 湖北中医学院, 2007(02)
  • [9]老年人原发性痛风32例临床分析[J]. 姚国卫,施恩华.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 2006(27)
  • [10]痛风宁颗粒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的药学、药效学及临床研究[D]. 陈伟宏. 福建中医学院, 2002(02)

标签:;  ;  ;  ;  ;  

原发性痛风诊治中的几个问题(附57例临床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