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差异性个体在社会剧场中如何言说、表演、乃至生存,是一个跨越时间、空间和文化的命题。作为现存第一部英文自传体作品和为数寥寥的中世纪女性写作成果之一,成文于15世纪中期的《玛格丽·坎普之书》堪称个性化言说、差异性生存的典范。本文在对巴特勒表演性(performativity)理论进行批判性借鉴的基础上,融合其他表演学派思想,对《玛格丽·坎普之书》进行表演学解读,以期对当下寻求差异性生存的个体和群体有所启迪。论文从创作、演出、评论三要素间的互动出发,将玛格丽·坎普置于中世纪晚期英国社会剧场中,考察其社会、宗教、文本表演所承载的价值体系和权力关系,力求捕捉个体表演与社会剧本不断协商中所展现的意蕴与技术策略。论文认为,主人公玛格丽采用了一种与模仿性社会表演迥异的“行为艺术”,并通过重复使其仪式化,从而得以从话语缝隙地带、以主体姿态质询她所关注的社会、文化问题。而《玛格丽·坎普之书》作为一种以文字为介质的表演,展现了作者坎普对表演性的观察与判断:它是强势话语构建等级制度、进行有效社会治理的重要手段,却并非铁板一块,因此可以成为个体通过表演与强势话语协商时据为己用的“生存设备”。对表演性和表演效用的观照为文本开拓了史学、性别研究之外的文化维度,也作为案例彰显了中世纪文本与当代社会的恒久关联性。全文共分七部分。序言追溯了文稿1934年进入批评视野以来毁誉参半的批评史,并指出表演学视角将有助于我们摆脱思维定式、充分发掘文本的文化价值。第一、第二章考察玛格丽的宗教表演是如何在社会剧场中被逐步建构起来的。第一章讨论了巴特勒表演性理论、模仿主义戏剧、中世纪符号思维间的共通点,即通过能指与所指间关系的固化遮蔽等级关系。本章进而以巴特勒的分析模式考察玛格丽的基督徒身份,认为它是在由礼拜、世俗宗教剧、朝圣等构成的信仰符号帝国中长期浸润的结果,且只有通过对这些教会指定符号的“反复风格化再现(stylized repetition)”才能得以认可、维系。由于表演性下促生的基督徒失去了个性化言说的权利、能力和欲求,基督徒身份形成的过程也就是教会独白愿望达成的过程。第二章从巴特勒理论诱发的“能动性之争”出发,指出在重复导致差异的理论性可能之外,话语的多元本质为能动的主体提供了实践中的必然,使个体得以与社会书写抗衡或协商。在此认知基础上展开了对玛格丽·坎普所处的特定社会、文化环境的考察,指出其显著的话语多元性并辨识了主要构成成份。本章认为,在多重话语、多重表演性的交织作用下,玛格丽经历了由罪人到上帝遴选之灵魂的主体意识转折,从而带来了由基督徒到神秘主义自由职业者的身份转变以及与其他中产阶级女平信徒迥异的志业表演。第三到五章详尽考察玛格丽与坎普的表演与社会指定剧本间的冲突,以及文本如何通过对语言、视觉和“零符号”表演素(performative)的管理调解这些冲突。第三章承袭语言学派表演理论的观点,将语言确立为一种主流表演素,其效力不仅取决于言说内容,更受到表演情境的严格约束。通过分析圣经、中世纪文学作品、行为手册、法规中对平信徒与女性言说的描述,论文展示了强势话语对言说效力的巨大关注,以及对言说内容与模式的双重规范,从而为玛格丽的言说找到比照框架。本章进而分析了玛格丽·坎普的言说表演,指出她吸纳了官方认可的情境要素,力图建构起“导师”或“圣女”的合法言说身份。但由于神秘主义言说与传统言说对表演性的要求本质上相异,她的言说成败并存,且常常面临被消音的危险,因此迫切需要一种辅助的言说策略。第四章从当代行为艺术对表演素的创新中获得启发,探讨了玛格丽表演中对空间、服装、身体等视觉性元素的运用。玛格丽对世俗空间的神圣化、对传统神圣空间的占用、坎普对文本空间的LOFT式架构,以及对服装、女性身体等传统符号进行情境挪移所促生的陌生化效果,都达到了开拓表演空间、吸引观众、为言说布设舞台的效果。同时,利用这些符号与虔诚之泪、耶稣模仿、神圣傻角等神秘主义或敬虔传统的密切关联,坎普得以将它们转化为构建玛格丽神圣身份的有效表演素,进而为其言说和表演赋权。论文指出,玛格丽的视觉符号表演与当代街头艺术、角色表演、身体艺术一样,展现了弱势表演者在强势话语下言说的策略;同时,通过对非主流表演素的积极管理与重复(即“仪式化行为艺术”),玛格丽·坎普得以规避语言失效的风险、重塑自我身份、积极构筑改良性话语。第五章秉承噪音艺术表演家凯奇关于沉默和噪音的观点,认为二者遍布生活中却未曾得到重视,进而通过考察坎普研究中一直被忽略的沉默与噪音这两个“零符号”的含义,探讨不可辨识性(unintelligibility)在表演中的解构价值。通过指出沉默的多种注释可能打破了沉默与语言间的二元对立后,论文将沉默拓展到所有抵制语言表述、具有不可辨识性的表演素,并着力分析了玛格丽的社会表演和坎普的文本表演中的诸多沉默,指出选择性沉默构成了文本中贯穿始终的叙事策略,为玛格丽·坎普的社会批判提供保护和载体。其后,论文将玛格丽的啜泣、喊叫和笑声作为沉默的一种形态来分析,指出噪音是一种具有穿透力、又被社会妖魔化的声音表演素,它以强大的不可辨识性构成了玛格丽·坎普表演的有力武器。结论一章指出玛格丽改良话语下隐含的革命话语内涵,即凸显社会表演的建构本质、批判形式主义表演,并呼唤对等级秩序的破解和重建。玛格丽·坎普的表演并无法摆脱行为艺术的局限,其表演的深层含义一直受到主流话语的遏制与篡改,也并非总能达到理想的警世效果。但她的表演融合了当代行为艺术特有的洞察力、表演技巧与自娱精神,作为独白高压下的言说,为现代人寻求“可生活之生活”提供了有效路径。《玛格丽·坎普之书》对社会控制与反控制这一人类基本议题作出了观察与思考,督促我们警惕并研习作为控制机制的表演性,并通过表演将它转化为与独白话语协商、争取差异性生存合法性的强大策略。
论文目录
相关论文文献
- [1].《百感交集的皮剌摩斯与提斯柏》的“坎普”内涵[J]. 戏剧文学 2020(06)
- [2].“非自然”的固守——坎普艺术展与坎普美学[J]. 美术观察 2019(08)
- [3].“坎普”的两幅面孔:从《霸王别姬》和彩虹合唱团现象看“坎普”的中国表达[J]. 中州大学学报 2019(05)
- [4].荷兰经济部长访渝畅谈“渝新欧” 重庆与欧洲的联系变得更加紧密[J]. 重庆与世界 2015(03)
- [5].苏尔坎普出版社的历史与现在[J]. 出版人 2019(07)
- [6].坎普斯湾海滩景色[J]. 国际援助 2016(01)
- [7].承担责任——“担当”主题素材[J]. 好家长 2017(09)
- [8].坎普、纨绔、波西米亚——十九世纪三种边缘身份之比较[J]. 青年文学家 2017(06)
- [9].苏尔坎普出版社后院起火[J]. 出版人 2013(04)
- [10].“时尚奥斯卡”上的坎普风[J]. 看世界 2019(17)
- [11].肖恩·坎普 百年孤寂[J]. 当代体育 2012(30)
- [12].从《坎普法探访礼仪之国》看坎普法的学者形象[J]. 科技信息 2013(09)
- [13].中国式“坎普”——郭德纲“新相声”现象与“坎普”的浅析[J]. 时代文学(上半月) 2011(08)
- [14].电波坎普[J]. 视听界 2008(03)
- [15].美国“坎普”山火致88人死亡仍有203人下落不明[J]. 消防界(电子版) 2018(22)
- [16].阅读对大众文化的影响——彼得·苏尔坎普的《读者》[J]. 当代艺术与投资 2010(10)
- [17].风吹草低见牛羊——访2015年中国政府“友谊奖”获得者坎普[J]. 国际人才交流 2016(08)
- [18].宜家创始人 坎普拉德 我毕生的梦想和你一起装扮美好生活[J]. 时尚北京 2018(04)
- [19].精细地生活[J]. 可乐 2008(08)
- [20].英瓦尔·坎普拉德:最节俭的亿万富翁[J]. 青年与社会 2008(05)
- [21].诺坎普恭迎天蝎舞步[J]. 足球俱乐部 2009(17)
- [22].“坏品位”的好品位[J]. 中国服饰 2019(03)
- [23].《染血之室》中的坎普特质——从美学范畴体系的角度解读安吉拉·卡特的代表作《染血之室》[J].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5(05)
- [24].英瓦尔·坎普拉德:最会伪装的世界级首富[J]. 东西南北 2014(21)
- [25].坎普之眼看碧山[J]. 三月风 2014(08)
- [26].坎普的时尚定义[J]. 艺术与设计 2019(05)
- [27].坎普妙语应对讥讽[J]. 科海故事博览(智慧) 2010(01)
- [28].等待诺坎普[J]. 足球俱乐部 2008(23)
- [29].布雷德坎普的新图像学——作为图像学的艺术史[J]. 美术向导 2012(02)
- [30].巴西坎普斯诺武斯坝面板破裂原因分析[J]. 治黄科技信息 201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