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作为中国共产党在意识形态领域的重要喉舌之一,建国初期的《文艺报》以其不可替代的地位和权威性,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了中国当代文学的生成与发展。本文拟以建国初期(即1949—1957年)的《文艺报》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媒体角色——编者、作者、读者以及编辑语码的研究,对当代文学生产、传播、消费机制的形成过程进行梳理,考察国家意识形态是如何通过这一载体,对新的文学格局进行设置和控制,以及媒体在体制化过程中所作出的反应。全文共分为四大板块:一、谁是编者这一部分的主要内容有:1、《文艺报》编委会的变动情况。建国初期的几年,《文艺报》编委会先后换了五届,任期最长的只有两年多,最短的仅有几个月。在频繁变动的编委会成员中,胡风坚辞,丁玲退出,冯雪峰折戟,萧乾被逐,表面上看各有原因,实质上都是因为办报理念或实践偏离了主流意识形态的要求。2、编者按的编发情况。《文艺报》编者通过对编者按的编发频率、编发时机进行选择和控制,强化舆论声势或淡化舆论效果,委婉地表达自己真实的编辑意图。这一隐型表达方式的采用,形成了媒体话语与政治权利话语声音之间的微小缝隙,留下了用文艺思维理解文艺的努力痕迹。但因本质上的相同,在疏离的同时又不自觉地呈现出契合的姿态。3、胡风事件中的康濯。作为《文艺报》的编委之一,康濯经历了胡风事件的全过程。在处理有关胡风的稿件过程中,康濯被情势裹挟着,几乎没有任何自主权,由“文艺守门人”无奈地变成了“政治传声筒”。二、谁是作者。这一部分内容包括三个方面:1、通讯员队伍的打造和“工人写,写工人”。为建立适合新意识形态要求的创作队伍,建国初期的《文艺报》下力气从工农兵中发展、培养通讯员队伍,并在他们中进行了“工人写、写工人”的文学实验。通讯员渐渐成为新文艺的写作主力军,并占居了相当的话语空间,造成了作者群体的结构性失衡。2、对于检讨文章的考察。为在新文学格局中争取栖息之地,几乎所有留在话语场上的作者都学会了用检讨的方式,摆出一种臣服的姿势。他们
论文目录
相关论文文献
- [1].《文艺报》与十七年(1949-1966)的文学批评[J]. 百家评论 2017(04)
- [2].1957年《文艺报》的改版[J].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2017(11)
- [3].“有力”人物的“争夺战”──1950年代《文艺报》人事纠葛及编辑理念之演变[J]. 扬子江评论 2015(06)
- [4].《文艺报》试刊与第一次文代会[J]. 文学评论 2014(01)
- [5].1954年《文艺报》被批判事件探析[J]. 扬子江评论 2015(03)
- [6].我在《文艺报》的点滴记忆[J]. 黄河 2020(02)
- [7].开栏语[J]. 六盘山 2017(01)
- [8].初春,在一起[J]. 语文世界(中学生之窗) 2017(Z2)
- [9].《文艺报》与寻根文学的理论前奏[J]. 文艺争鸣 2019(02)
- [10].新中国文艺体制确立的风向标——对第一次文代会筹委会主办《文艺报》的考察[J]. 文艺理论与批评 2015(02)
- [11].文代会筹委会主办的《文艺报》刊文倾向分析及思考[J]. 文艺理论与批评 2014(05)
- [12].回忆1958年《文艺报》的一次文风研讨[J]. 党的文献 2009(04)
- [13].我在《文艺报》的日子[J]. 文艺争鸣 2009(12)
- [14].文学场与政治场——以十七年(1949——1966)《文艺报》“编者按”为考察中心[J]. 扬子江评论 2008(05)
- [15].《文艺报》与改革开放初期文学的经典化建构(1978—1985)[J]. 现代中国文化与文学 2019(04)
- [16].《文艺报》与改革开放初期文学的经典化建构(1978—1985)[J]. 现代中国文化与文学 2020(01)
- [17].论百花时代的《文艺报》[J]. 公安海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9(01)
- [18].毛泽东批评《文艺报》“文也不足”之后[J]. 读书文摘 2013(09)
- [19].复刊《文艺报》(一)[J]. 美文(上半月) 2009(07)
- [20].论《文艺报》(1978—1985)的“讨论会”[J]. 小说评论 2012(04)
- [21].其积也厚,其行也远——康凌的文学研究与批评[J]. 南方文坛 2020(05)
- [22].《文艺报》(1981-1988)与新时期“文艺家职责”观念演进[J]. 中国图书评论 2016(03)
- [23].走进《文艺报》编辑部[J]. 美文(上半月) 2009(03)
- [24].毛泽东批评《文艺报》“文也不足”之后[J]. 炎黄春秋 2013(05)
- [25].“《文艺报》美学小组”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的美学制度建设[J]. 中国美学研究 2019(01)
- [26].《文艺报》“新英雄人物”讨论的前前后后[J]. 现代中国文化与文学 2014(01)
- [27].冯雪峰与《文艺报》事件[J]. 世纪 2011(06)
- [28].失缺权利的“尊严”只能是虚幻的“面子”[J]. 杂文月刊(原创版) 2014(11)
- [29].文风的回忆[J]. 美文(上半月) 2009(01)
- [30].应是“夫复何言”[J]. 咬文嚼字 201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