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大江(四川射洪县中医院四川射洪629200)
【中图分类号】R2-03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09)25-0144-02
【摘要】目的探求小儿迁延性腹泻的治疗方法及治疗效果。方法将60例患儿随机抽样分为两组。观察组30例,对照组30例。观察组口服妈咪爱,同时口服中药汤剂3~5d。对照组口服妈咪爱,伴脱水者给予适当补液以纠正电解质紊乱。结果观察组在控制疾病进展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大便次数较治疗前明显减少,大便性状改善明显,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治疗后便常规正常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迁延性腹泻,疗效确切,安全,副作用小,易被患儿接受,便于在临床推广。
【关键词】小儿迁延性腹泻中西医结合治疗妈咪爱辨证治疗
小儿腹泻是多病原、多因素引起的以腹泻为主的一组疾病,临床主要表现为大便次数增多和性状改变,多发于6个月~2岁的婴幼儿。本病在我国为位居第2位的小儿常见病、多发病,是造成小儿营养不良、生长发育障碍和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本病发病机制多为感染性和非感染性腹泻。其中轮状病毒是造成本病的主要原因,一年四季皆可发生,尤以夏、秋季节最多见。现代医学急性期腹泻多采用抗炎、止泻等常规治疗,使急性腹泻得到控制。但诸多因素造成迁延性腹泻在治疗上难而棘手,单纯西药治疗又达不到良好效果。因此,为了寻求有效的治疗方法,笔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小儿迁延性腹泻,经临床验证,疗效满意,安全可靠,现总结如下。
1临床资料
1.1对象所有病人均为2008年1月~2009年6月门诊诊断为迁延性腹泻病人,共60例,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30例,其中男性16例,女性14例。年龄6个月~1岁6例,1~2岁9例,3岁以上15例。病程在15d内的14例,15~20d的11例,20d以上5例;对照组30例,其中男17例,女性13例。年龄6个月~1岁8例,1~2岁8例,3岁以上14例。病程在15d内的13例,15~20d的13例,20d以上4例。两组病例性别、年龄、病程无明显差异,经卡方检验P<0.05,有统计学意义。
1.2诊断标准西医诊断符合中国腹泻(迁延性腹泻)诊断标准[1],中医诊断及辨证符合泄泻及辨证分型标准[2]。观察组30例迁延性腹泻患儿中脾虚型14例,脾肾阳虚型16例;对照组30例迁延性腹泻患儿中脾虚型17例,脾肾阳虚型13例。有效率94.44%。
1.3证候特点两组病人均表现大便次数增多,每日排便4~5次,多者7~8次,大便性状为稀水便或不消化样,同时伴有面色萎黄、神疲,部分患儿可见口渴、尿少,病程均达15d以上。便常规检查可见少量白细胞及脂肪球,无红、白细胞及脓细胞。
2治疗方法
2.1观察组口服肠球菌二联活菌多维颗粒剂(商品名妈咪爱)。6个月~1岁1克.次,1~2岁1.5克.次,3岁2科.次。12h口服1次,连用3~5d。同时口服中药汤剂3~5d。药物组成:诃子、黄连、白术、山药、陈皮、乌药、厚朴。湿重者加茯苓,食少加山楂、麦芽,口渴加天冬、麦冬.
2.2对照组口服肠球菌二联活菌多维颗粒剂(妈咪爱)。6个月~1岁1克.次,1~2岁1.5克.次,3岁以上2克.次,12h口服1次,连用3~5d,伴脱水者给予适当补液治疗纠正电解质紊乱。
3结果
3.1疗效判定标准痊愈:症状消失,大便正常,理化检查恢复正常。显效:症状基本消失,大便次数减少2.3以上,大便性状基本正常,理化检查接近正常。有效:症状改善,大便次数减少不足2.3,大便性状改善,理化检查有所好转。无效:症状无改善或加重,大便次数不减少或增加,大便性状无改善,理化检查无好转。
3.2治疗结果
3.2.1大便次数的变化观察组治疗前大便次数平均6.8次.d,治疗后大便次数平均1.4次.d,观察组治疗后大便次数较治疗前明显减少;对照组治疗前大便次数平均6.6次.d,治疗后大便次数平均4.8次.d,对照组治疗后大便次数略减少。两组比较,差异显著(t=8.00,P<0.05)。
3.2.2大便性状变化观察组治疗前异常大便30例(水样便13例,稀水糊状便14例,粘液便3例),治疗后异常大便3例(稀水糊状便2例,水样便1例);对照组治疗前异常大便30例(水样便13例,稀水糊状便13例,粘液便4例),治疗后异常大便9例(稀水糊状便4例,水样便3例,粘液便2例)。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在大便性状改善方面有明显差异,经卡方检验P<0.05(χ2=7.75),观察组治疗后大便性状改善明显。
3.2.3便常规检查情况观察组治疗前大便镜检异常16例(9例脂肪球,7例白细胞2~5个.HP),治疗后大便镜检异常1例,白细胞0~3个.HP;对照组治疗前大便镜检异常15例(8例脂肪球,7例白细胞2~5个.HP),治疗后大便镜检异常6例(4例镜下可见脂肪球,2例白细胞0~3个.HP)。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后便常规正常率存在明显差异,卡方检验P<0.05(χ2=5.68)。
3.2.4疗效比较观察组30例经中西医治疗痊愈19例,显效7例,有效2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4.34%;对照组30例中痊愈9例,显效6例,有效6例,无效9例,总有效率70.00%。两组疗效有显著差异,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
4讨论
祖国医学认为,腹泻的发生常与感受外邪、饮食内伤、脾胃虚弱有关。早在《内经》记载“饮食自倍,肠胃乃伤”,说明了饮食不节与腹泻的发生关系最为密切。脾主运化,与胃相表里。脾气虚弱,健运失职,脾为湿困,清浊不分,并走大肠而出现腹泻。腹泻日久,导致脾胃虚弱,脾虚则生化无源,出现一系列脾虚证候。因此方中首选诃子,其味酸涩,具有涩肠止泻之功;白术健脾和胃,为补脾胃之要药;黄连燥湿清火;山药健脾胃,专治久泻,治疗脾肾虚弱引起的泄泻;陈皮理气健脾,乌药理气散寒,厚朴宽中下气。诸药相伍,温中有补,使脾气得升,胃气得降,腹泻治愈。
综上所述,小儿腹泻在临床上单一型较少,复杂型较多,因此,单一药物治疗均不能达到良好的疗效。中西医结合治疗迁延性腹泻效果确切、安全,副作用小,易于为小儿接受,是治疗小儿迁延性腹泻的有效方法。
参考文献
[1]李毅.现代临床医学诊断标准丛书·儿科疾病诊断标准[S].北京:科学出版社,2001.130-131.703.
[2]李乾构,王自立.中医胃肠病学[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1993.2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