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梅花鹿(Cervus nippon)是我国极度濒危的鹿科动物,目前仅分布于黑龙江、吉林、四川、江西等省狭窄的区域内。本项研究以扬州市动物园及扬州平山堂鹿场梅花鹿为研究对象,采用目标动物取样法和扫描取样法研究了梅花鹿昼间行为格局,分析了不同饲养条件下梅花鹿行为的差异;选用14个微卫星标记研究了两个梅花鹿群体的遗传多样性,探讨了梅花鹿行为性状与微卫星标记之间的相关关系,为梅花鹿早期行为性状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提供有效的遗传标记。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不同饲养条件下行为比较表明,只有在7:30-8:30hr,鹿场雄鹿取食频次极显著高于动物园(P=0.011)雄鹿,但在12:30-14:30hr和15:30-16:30hr时,动物园雄鹿取食频次显著高于鹿场雄鹿(P=0.002);在8:30-9:30hr,鹿场雄鹿的卧息频次极显著高于动物园雄鹿(P=0.002),而在13:30-14:30hr及14:30-15:30hr时,情况相反(P=0.028, P=0.045)。不同时段两地雄鹿观望行为分析表明,在10:30-11:30hr及12:30-16:30hr的4个观察时间段内,鹿场雄鹿的观望频次一直显著或极显著高于动物园雄鹿(P=0.009,P=0.002, P=0.044, P=0.046, P=0.000)。2、在7:30-9:30hr雌鹿取食频次在两个群体中呈现显著差异,在12:30-15:30hr动物园雌鹿取食频次上升,而鹿场雌鹿取食频次下降,二者表现为显著差异(P=0.000, P=0.008, P=0.001)。鹿场雌鹿反刍行为在9个时段均显著或极显著高于动物园雌鹿。动物园梅花鹿在7:30-8:30hr观望频次较高,且和鹿场雌鹿观望行为呈极显著差异(P=0.000)。3、在7:30-8:30hr时间段两地幼鹿取食频次均有显著差异(P=0.038),在13:30-17:30hr,鹿场幼鹿取食频次上升,而动物园幼鹿取食频次下降,二者表现为极显著差异(P=0.000, P=0.005, P=0.006)。鹿场幼鹿反刍频次集中在8:30-13:30hr,动物园幼鹿反刍行为主要集中在7:30-10:30hr,有8个时段呈现出显著或极显著差异。两地幼鹿的卧息行为有9个时段都呈现显著或极显著差异,且鹿场幼鹿卧息行为频次一直低于动物园。4、R型聚类分析表明,动物园梅花鹿行为性状简化为卧息和移动行为就基本能够判定个体的行为状态。对鹿场梅花鹿行为性状可以简化为卧息和修饰行为。5、14对引物的分析结果表明,动物园梅花鹿群体各微卫星位点的平均期望杂合度为0.441,观察杂合度为0.354,平均多态信息含量为0.332,各位点基因分化系数平均为0.231;平山堂梅花鹿群体平均期望杂合度为0.372,观察杂合度为0.300,平均多态信息含量为0.303,各位点基因分化系数平均为0.149。6、微卫星位点和梅花鹿行为性状进行最小二乘分析表明,TGLA53和BM4107位点与修饰行为有显著相关;2AL2与观望行为有显著相关;2AL13与卧息行为有极显著相关;BM6506与反刍和其他行为有显著相关;BL42位点与取食和卧息行为有显著相关,Mber14与卧息行为有显著相关。
论文目录
中文摘要英文摘要1 文献综述1.1 梅花鹿研究综述1.1.1 种群数量及社群结构1.1.2 行为生态学1.1.2.1 行为学研究1.1.2.2 栖息地选择1.1.2.3 食性研究1.1.2.4 领域大小1.1.3 保护遗传和系统地理进化研究1.1.4 梅花鹿其他它方面的研究1.2 微卫星 DNA 标记及其在动物研究中的应用1.2.1 微卫星 DNA 概述1.2.2 微卫星 DNA 标记在动物研究中的应用1.2.2.1 种群数量调查1.2.2.2 DNA 指纹与基因组图谱的构建1.2.2.3 遗传多样性评估1.2.2.4 功能基因定位与 QTL1.2.2.5 标记辅助选择1.2.3 微卫星 DNA 标记在鹿属动物研究中的应用现状1.3 动物行为学研究方法及行为遗传学研究1.3.1 动物行为学研究方法1.3.1.1 行为谱1.3.1.2 取样及记录方法1.3.2 行为遗传学及其研究1.3.2.1 鼠类动物行为遗传学研究1.3.2.2 畜禽动物行为遗传学研究1.3.2.3 人类行为遗传学研究2 本研究的目的与意义3 材料与方法3.1 行为学观察3.1.1 研究材料3.1.2 研究方法3.1.3 分析方法3.2 微卫星标记3.2.1 实验材料3.2.2 主要仪器3.2.3 主要试剂及其配制3.2.4 微卫星位点信息3.2.5 基因组 DNA 提取及检测3.2.6 PCR 反应体系及检测3.2.6.1 PCR 反应体系3.2.6.2 PCR 扩增产物的琼脂糖检测3.2.6.3 PCR 扩增产物的聚丙烯凝胶电泳检测3.2.7 统计分析3.2.7.1 基因频率计算3.2.7.2 基因杂合度和有效等位基因数3.2.7.3 多态信息含量3.2.7.4 遗传分化系数3.3 线性模型4 结果与分析4.1 不同饲养条件下梅花鹿昼间行为频次分布4.1.1 圈养条件下梅花鹿昼间行为频次分布4.1.2 半散放条件下梅花鹿昼间行为频次分布4.2 不同饲养条件下梅花鹿行为比较4.2.1 不同饲养条件下梅花鹿昼间行为比较4.2.2 不同饲养条件下雄鹿主要行为比较4.2.3 不同饲养条件下雌鹿主要行为比较4.2.4 不同饲养条件下幼鹿主要行为比较4.3 不同性别、不同年龄梅花鹿行为比较4.3.1 圈养条件下雄、雌和幼鹿取食及卧息行为比较4.3.2 半散放条件下雄、雌和幼鹿取食及卧息行为比较4.4 不同饲养条件下梅花鹿行为聚类分析4.5 DNA 提取及扩增产物的检测结果4.5.1 DNA 提取和 PCR 扩增产物琼脂糖的检测结果4.5.2 微卫星位点 PAGE 的检测结果4.5.3 梅花鹿微卫星位点多态性4.6 梅花鹿微卫星位点与行为学相关分析4.6.1 不同微卫星位点与行为学的最小二乘分析4.6.2 同一微卫星位点不同基因型与行为学的多重比较4.6.2.1 动物园梅花鹿不同基因型个体行为学的比较4.6.2.2 平山堂鹿场不同基因型个体行为学的比较5 讨论5.1 梅花鹿昼间活动5.1.1 不同饲养条件下雄鹿群体行为差异5.1.2 不同饲养条件下雌鹿群体行为差异5.1.3 不同饲养条件下幼鹿群体行为差异5.1.4 梅花鹿性别与年龄的行为差异5.2 梅花鹿微卫星位点的群体遗传特性5.3 微卫星位点不同基因型与行为性状的关联分析参考文献致谢硕士在读期间发表学术论文和参加课题情况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梅花鹿论文; 行为性状论文; 微卫星标记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