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本文以在六盘水玉米生产中有代表性的钟山区德坞办事处(中高海拔)和盘县乐民镇(中低海拔)为代表,分别调查两地玉米主要害虫的发生规律、为害特点和为害程度,分析两地玉米主要害虫发生为害的异同,同时进行了药剂防治试验,并从生产全局及生态学的观点出发,提出了玉米害虫综合治理措施。1研究了玉米主要害虫小地老虎、亚洲玉米螟、粘虫的形态特征、发生规律、为害特点和为害程度。2小地老虎在德坞地区对玉米的为害盛期主要在4月中下旬至5月中下旬;一代小地老虎在德坞地区完成从卵、幼虫、蛹和成虫一个世代大约经历60-66天。3小地老虎的为害对品种没有明显的选择性,各品种小地老虎发生量和受害程度相似;作物对小地老虎发生为害程度影响较大,杂草丛生的地块和玉米与马铃薯间作的地块受害程度明显高于玉米净作地块,而前作为绿肥的地块受害程度也比净作高;土壤条件对小地老虎发生为害程度有影响,土质疏松、肥沃、团粒结构良好的地块受害程度明显比地势低洼、土质粘重、瘠薄的地块重;小地老虎在高海拔的德坞(1780米)和低海拔的乐民(1450米)两地发生为害均较重,为害程度没有明显差异。4不论在低海拔的乐民镇还是高海拔的德坞地区,均以第二代粘虫为害玉米严重。幼虫发生期在6月中下旬至7月中下旬,乐民发生期比德坞早3-5天;第二代粘虫在德坞地区完成从卵、幼虫、蛹和成虫一个世代需经历47至59天。5海拔高低不同,粘虫为害程度有显著差异,表现为高海拔地区较低海拔地区受害重;不同作物对粘虫发生为害程度影响较大,表现为前作为小麦的玉米受害重;耕作管理水平对粘虫发生为害程度有显著影响,表现为管理粗放、长势差的地块受害最重,而管理水平高,精耕细作,长势良好的玉米地受害轻。6玉米螟第一代幼虫在乐民(1450米)从5月下旬开始发生,7月上旬结束为害;在德坞从6月初开始发生,7月上中旬结束为害;第二代玉米螟幼虫在乐民从7月下旬开始发生,德坞8月上旬开始发生;德坞地区一代玉米螟完成从卵、幼虫、蛹和成虫一个世代的历期为56-63天。7第一代玉米螟主要为害拔节期玉米,第二代玉米螟主要为害处于抽雄吐丝期、灌浆期的早播玉米和处于大喇叭口期的晚播玉米,第二代玉米螟对玉米的为害程度显著高于一代玉米螟;玉米螟的为害受玉米品种(品系)影响较大,自交系苏宁三号的受害程度明显高于其他各品种;植株长势对玉米螟发生为害程度有极显著影响,表现为长势好、生长旺盛的玉米受害重,长势差的玉米受害轻;海拔高低对玉米螟发生为害的影响不大。8小地老虎的防治以低龄幼虫期喷雾结合高龄幼虫期毒饵诱杀效果最好,平均防治效果达90.33%,以高龄幼虫期毒饵诱杀效果最差,平均防治效果为57.86%。9亚洲玉米螟的防治以在大喇叭口期用颗粒剂结合在抽雄吐丝期喷施药液防效最好,达92.58%,以抽雄吐丝期喷雾防治效果最差,为73.78%。10用几种药剂在粘虫低龄幼虫发生期进行喷雾防治试验,四种药剂校正虫口减退率都在94%以上,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