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诗歌翻译是文学翻译中的一个重要领域,以往学术界在宏观上对于翻译理论的探讨和微观上对翻译方法的具体应用,经常是顾此失彼,不能达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平衡,郑海凌的“和谐”说正好弥补了这一缺陷将两者恰到好处地结合起来。诗歌翻译中的“和谐”说是指在诗歌翻译过程中找到一个较为恰当的平衡点,既要从宏观角度把握翻译理论,同时也要有针对具体问题的可操作性细则指导实践,即在翻译过程中从整体着眼,局部入手,动态把握各种对立因素,进而达到诗歌翻译的和谐。为了证明“和谐”说的功用,本论文以庞德翻译李白的《长干行》为个案,具体论证了诗歌翻译中的“和谐”说,这种方法属于典型的举例论证。论文共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介绍了论文的写作目的、研究意义和文章结构;第二部分从理论探究入手,介绍了翻译理论的发展,以及文学翻译中“和谐”说的提出。在此基础上,具体介绍了诗歌翻译中的“和谐”说,即既要注重宏观与微观的结合,又要讲求信与美的统一;第三部分对庞德与其所翻译的《华夏集》进行了简单的介绍,并重点介绍了李白的诗歌《长干行》以及庞德的翻译。第四部分结合庞德对李白《长干行》的翻译,具体分析了“和谐”说在诗歌翻译中的应用;第五部分是整篇论文的结论,并对“和谐”说在其它文学体裁中的应用,及其可能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些尝试性建议。通过本文的研究不难发现,“和谐”说可以成为诗歌翻译中的一个标准,并且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中它都意义重大,并对其它文学体裁的翻译研究具有启示作用。
论文目录
相关论文文献
- [1].也谈《静夜思》《长干行》里的“床”[J]. 淄博师专论丛 2020(01)
- [2].西园草[J]. 满族文学 2017(03)
- [3].意象与文理——评庞德英译《长干行》[J]. 东方翻译 2013(01)
- [4].《长干行》两个英译本的对比赏析[J]. 延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9(06)
- [5].《长干行》三个英译本的对比解读[J]. 西藏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5(03)
- [6].创译、语境化阅读与世界文学:重读庞译《长干行》[J]. 翻译界 2020(01)
- [7].从忠实等效看《长干行》庞德英译本的得与失[J]. 大学英语(学术版) 2015(02)
- [8].论长干行译诗比较[J]. 读与写(教育教学刊) 2008(07)
- [9].李白诗《长干行》英译对比[J]. 语文学刊(外语教育教学) 2014(08)
- [10].从《长干行》看英译诗歌原则[J]. 山西青年 2016(11)
- [11].长干行[J]. 西湖 2012(10)
- [12].论李白诗歌中文化词汇的翻译——以《长干行》英译为例[J]. 鸡西大学学报 2012(10)
- [13].《长干行》英汉对比分析[J].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8(S2)
- [14].浅析《长干行》庞德英译中的翻译补偿手段[J]. 安徽文学(下半月) 2008(04)
- [15].目的论视阈下庞德翻译观探讨——以《长干行》英译本为例[J]. 鸡西大学学报 2011(06)
- [16].翻译目的论为庞德误读的辩护——以《长干行》英译本为例[J]. 语文学刊(外语教育教学) 2014(07)
- [17].庞德英译《长干行》的多维艺术综合[J]. 外语研究 2012(05)
- [18].中西方意象差异——以庞德译李白《长干行》为例[J]. 新疆社科论坛 2010(01)
- [19].中诗英译中语篇连贯的重构——以庞德之译《长干行》为例[J]. 铜陵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9(01)
- [20].论庞德对李白《长干行》的文化误译[J].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7(08)
- [21].李白乐府诗《长干行》中评价资源的英汉对比分析[J]. 河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04)
- [22].李白《长干行》英译文的概念功能分析[J]. 学园 2020(07)
- [23].《唐诗三百首》佳作解读 繁简各得其妙的三首《长干行》[J]. 文史知识 2011(03)
- [24].李白诗歌《长干行》中级差资源英译对比研究[J]. 青年文学家 2020(15)
- [25].谈庞德对中国古诗《长干行》的翻译[J]. 科技信息 2009(29)
- [26].解析《长干行》的两个英译文本——基于许渊冲的“文化竞赛论”[J]. 考试周刊 2014(78)
- [27].伦理现场演绎经典——从“长干行”到“河商妇的一封信”[J]. 外国文学研究 2008(02)
- [28].许渊冲“三美”翻译原则和庞德创意翻译理论对比研究——以李白《长干行》为例[J]. 牡丹江大学学报 2018(12)
- [29].从译者的主体性看《长干行》英译本的对比研究[J]. 考试周刊 2014(81)
- [30].庞德《长干行》译诗的文化传递考辩[J]. 青年文学家 20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