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路轴承分布式智能检测系统

铁路轴承分布式智能检测系统

论文摘要

铁路运输在现代运输系统中占有重要地位。轴承是车辆装置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为了彻底排除因滚动轴承故障引起的行车事故,需要从两个方面来解决:一方面是在列车运行中进行动态监测,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另一方面是轴承在生产时进行严格的检测,包括内外径、游隙等,以保证质量。在生产过程中对滚动轴承的游隙及其组件的尺寸测量,一直是重点关注的问题。本文设计了一种测量精度高、通用性好、测量稳定可靠、操作方便的分布式智能内径、外径以及游隙测量系统,精度可达0. 01μm。系统的总体设计包括两部分:上位机系统和下位机系统。上位机主要完成对各分机的管理和打印数据两项工作。基于VC++的上位机管理软件主要完成的任务:与多台分机稳定可靠的通信,并且互不干扰;将所接收的数据实时显示并存储;根据用户需要可将数据打印。下位机由三个模块构成:数据采集模块、单片机控制系统和输入输出模块。其中,数据采集包括:LVDT传感器、二次信号调理电路(AD698)及A/D转换部分(ADS7813);输入模块采用4*4矩阵式键盘,吸收了硬件设计软件化的思想,以软件形式来实现诸多功能,采用手机键盘的设计方法,使键盘输入功能得到了极大的扩展;以单片机控制系统为核心,进行数据采集与处理并显示或上传至PC机,并由单片机完成与用户的交互式输入及控制电机转动的协调工作。针对由AD698构成的二次信号调理电路中出现的由开关电源引起的纹波电压,采用了RLC滤波电路很好的将其滤除,使A/D转换的输入信号得到了极大的改善。在软件菜单算法的设计中,针对指针函数灵活性差的缺点,采用“一级间址”、“二级间址”的设计思想,很好的实现了菜单的分级显示。将径向基函数神经网络应用于LVDT传感器的非线性补偿,对仿真步骤进行了详细说明,并给出了MATLAB仿真结果,由此得到了非常好的线性输出,解决了LVDT传感器在实际测量中,由于温度、湿度等因素引起的非线性问题。基于VC++,设计了主站数据采集及管理软件。通过八串口多用户卡和RS485通信相结合建立了系统的通信模型,重点研究了多串口通信的算法,采用了ADO数据库访问技术,并且对使用方法进行了改进,即把访问数据库用到CAdoCommand,CADODatabase,CADORecordset三个类整合成一个.h和.cpp文件放入到动态链接库中,使得数据增加、删除、查询等更为方便。最后总结了全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并对下一步的工作进行了展望。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国内外铁路轴承检测的现状
  • 1.2 课题背景及意义
  • 1.3 论文的主要工作
  • 1.3.1 主要成果及创新点
  • 1.3.2 主要研究内容
  • 1.4 系统的主要功能和技术指标
  • 1.5 论文的章节安排
  • 2 系统的总体设计
  • 2.1 总体方案选择
  • 2.2 系统硬件设计
  • 2.2.1 系统的机械结构
  • 2.2.2 系统的电路部分
  • 2.3 系统软件设计
  • 2.3.1 控制单元程序设计
  • 2.3.2 管理软件工具及功能设计
  • 2.4 本章小结
  • 3 单片机控制系统
  • 3.1 SPCE061A 系统特点、硬件原理图
  • 3.1.1 主要功能特点
  • 3.1.2 单片机硬件原理图
  • 3.2 A/D 转换电路
  • 3.2.1 A/D 转换概述
  • 3.2.2 A/D 转换电路的设计
  • 3.3 LCD 及键盘
  • 3.4 分机软件设计
  • 3.4.1 主程序的设计
  • 3.4.2 ADS7813 驱动程序设计
  • 3.4.3 键盘输入程序的设计
  • 3.4.4 液晶驱动程序的设计
  • 3.4.5 菜单程序设计
  • 3.5 本章小结
  • 4 LVDT 二次电路的设计及非线性处理算法的研究
  • 4.1 LVDT 的理论基础
  • 4.1.1 线性可调差接变压器式(LVDT)传感器工作原理
  • 4.1.2 LVDT 的优点
  • 4.1.3 LVDT 在实际应用中受到的限制
  • 4.1.4 测量电路原理性能分析研究[26]
  • 4.2 AD698 电路设计、测试及改进方案
  • 4.2.1 AD698 测量电路的设计及外围器件参数的选择
  • 4.2.2 AD698 电路测试及改进方案
  • 4.3 神经网络在LVDT 非线性处理中的应用
  • 4.3.1 LVDT 非线性的测量
  • 4.3.2 RBF 神经网络在LVDT 非线性处理中的应用
  • 4.4 本章小结
  • 5 上位机数据采集传输系统及技术指标测试
  • 5.1 上位机部分
  • 5.2 多串口通信算法研究
  • 5.2.1 串口通信实现方法
  • 5.2.2 多串口程序设计
  • 5.2.3 三种方法比较
  • 5.3 上位机软件设计
  • 5.3.1 智能检测系统管理软件
  • 5.3.2 系统开发的主要技术特点
  • 5.4 系统技术指标的测试
  • 5.5 本章小结
  • 6 总结与展望
  • 6.1 本文主要完成的工作
  • 6.2 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1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 相关论文文献

    • [1].分布式智能网络爬虫系统设计[J]. 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 2020(08)
    • [2].面向配电网故障定位的分布式智能终端优化配置方法[J]. 机电工程技术 2020(09)
    • [3].3D打印分布式智能制造模式创新[J]. 软科学 2017(01)
    • [4].高校分布式智能存取模式提升生活服务的实践研究[J]. 科技创新导报 2017(06)
    • [5].分布式智能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 信息与电脑(理论版) 2017(13)
    • [6].分布式智能移动订单系统功能及应用前景[J].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10(24)
    • [7].基于新型能源的分布式智能微网系统的探索研究[J]. 能源研究与管理 2012(02)
    • [8].面向移动互联网的分布式智能开放运营架构[J]. 移动通信 2011(05)
    • [9].分布式智能开放运营架构及关键技术[J]. 电信科学 2010(11)
    • [10].分布式智能开放运营架构[J]. 信息通信技术 2010(06)
    • [11].基于分布式智能控制技术的烟草制丝线集成系统研究[J]. 机械 2009(08)
    • [12].多通道分布式智能终端研究与设计[J]. 物联网技术 2014(04)
    • [13].一种离散制造行业分布式智能控制系统解决方案[J]. 兵工自动化 2017(01)
    • [14].一种基于实时大数据的分布式智能匹配系统[J]. 软件导刊 2017(08)
    • [15].分布式智能电网中电源失效时的电能优化分配[J].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2(07)
    • [16].电镀废水处理分布式智能控制系统[J]. 广东化工 2008(08)
    • [17].一种基于分布式智能的网络机器人系统[J]. 机器人 2009(01)
    • [18].一种基于蚁群算法的分布式智能电网的实时监测技术[J]. 数字技术与应用 2017(02)
    • [19].分布式智能电子配线系统的功能与应用[J]. 电力信息化 2012(09)
    • [20].一种基于主动网络的分布式智能管理模型[J]. 模式识别与人工智能 2008(02)
    • [21].分布式智能控制及其在宏观政策对电力供需影响模拟中的应用[J]. 电工技术学报 2008(05)
    • [22].基于分布式智能代理的反网络洗钱技术研究[J]. 计算机工程与科学 2011(07)
    • [23].原油罐群分布式智能脱水控制系统设计[J]. 工业控制计算机 2016(01)
    • [24].基于二次配电装置的船舶分布式智能配电系统研究与开发[J]. 舰船科学技术 2018(15)
    • [25].基于分布式智能终端与主站后备的故障自愈技术应用[J]. 电工技术 2014(09)
    • [26].分布式智能照明控制系统的研究[J]. 西南科技大学学报 2013(02)
    • [27].基于分布式智能代理的电子商务架构的研究[J]. 甘肃科技 2013(18)
    • [28].分布式智能开放运营架构及关键技术[J]. 中兴通讯技术 2011(01)
    • [29].“分布式智能电网技术研究及应用示范”项目通过验收[J]. 硅谷 2011(20)
    • [30].基于DSP的分布式智能事件检测系统[J]. 福建电脑 2011(03)

    标签:;  ;  ;  ;  ;  

    铁路轴承分布式智能检测系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