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堂教学的误区与反思教学分析

语文课堂教学的误区与反思教学分析

河北省大名县大名镇北关小学刘建波056900

【摘要】: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一种过程,更是一种理念,它有待于我们在实践中深入,在思索中丰盈。让我们秉持信念,树立为学生多方面发展主动服务的教学立足点,真正实现“有效语文”的理想境界。

【关键词】:语文课堂、反思教学、

课堂教学是学校教学的基本形式,也是落实新课程理念、实现新的课程目标的主阵地。加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不仅是深化学校教学改革的基本任务,也是课程改革取得成效的重要保证。然而审视当前的语文课堂教学,由于教学目标的预设空洞不实,教学过程的实施缺少智慧的生成,教学活动的展开浅尝辄止,教学评价的运用单一、泛化,致使课堂教学出现了“刻意追求”、“生搬硬套”、“热热闹闹”、“样样俱全”等低效、无效,甚至是负效的现象。那么,如何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和空间里采用有效的教学策略,让每一位学生的潜能得到最大限度地开发,获取最大容量的真正理解的有效知识,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让“教学目标”融合扎实。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核心和灵魂,在教学活动中有定向的作用,它限定着课堂教学的运作,对保证课堂教学有效展开至关重要。教学目标过于笼统、空泛一直是语文教学长期存在的一个问题。不少语文教师在预设教学目标时,往往是凭经验或照抄教学参考书,所设目标不是年复一年的重复,就是或高或低、忽左忽右。

二、让“主体凸现”真实自然。《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保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

(一)让“动态生成”充满活力。新课程改革非常关注和提倡课中的动态生成,因为教学过程本身是一个动态建构的过程,教学过程中存在着很多不确定性因素,从而构成了师生共同参与、共同创造的空间,构成了课堂教学中的动态生成的美。因此,课堂教学中教师的主要任务不是一切要按照教案的步骤进行,重要的是能够激发学生新的思路、方法、见解,能够在课堂中创生新的教学目标、生成新的动态资源,并且通过教师的智慧激发学生的智慧。教学过程的实施应该更多地考虑非计划的形式,让每一节课都成为独一无二的精彩,师生一起共同探讨、共同分享、共同创造美好经历,其中任何一个片段都是不可能复制与重复的。

(二)让“学生思维”独特创新。语文教学的终极目标应该是对“人”的塑造和完善,语文教学必须使学生能敞开自己的心灵,使学生成为有灵性、有鲜明个性的人。在语文教学中,学生活泼开朗、争强好胜、敢于质疑、坚持己见、敢想敢说、标新立异……汉字思维内涵的多层次性、汉语文内容的丰富性和汉语文阅读的多解性,最能引发学生的爱好和兴趣,最能拓展学生的思维想象空间,最能促使学生创新思维的多向性发散,最能培养学生回旋喷涌的思辩力和创造力。

(三)让“自主学习”积极互动。新课标“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同时也提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只要教师发挥好“平等中的首席”作用,把握好“度”,力戒赶时髦,力戒肤浅和浮躁,不让教学走入自由主义和形式主义的误区,相信自主、合作、探究的课堂一定是一个朴实扎实而又生动活泼的课堂。

如果学生没有问题意识,就不会去独立思维,更谈不上创新。语文课上,教师为了“紧扣教材”,为了“调动”学生,便把“满堂灌”演绎成“满堂问”,而所问的那些问题基本上属于类似:“通过……你读懂了什么”“还读懂了什么”“作者用意何在”等形式化问题,学生回答这些问题都无须思考。还有些教师把教学参考书上的程式在课堂上“说教”一遍,把学生的思维完全限制在课本和教学参考书的框框之内。课堂上的阅读也成为一种被动的阅读,学生并没有真正对课文用心去感悟,他们所“读懂”的也只不过是根据以前的思维定势而得到的“微言大义”,至于课文与现实生活的联系都无从知道。因而,课上学生自能“读懂”,等课结束了学生也便没有问题了。其实这种没有问题实则是最大的问题,是语文课堂教学的一大误区,是学生缺乏独立思维的一种表现。

笔者曾听了一节“小蝌蚪找妈妈”的课,课后学生说全读懂了。我问:小蝌蚪游啊游,到底游了几天它们长出了后腿?学生哑然。其实,通过这节课,本来教师可让学生充分思考,以激发他们对青蛙的观察热情,贴近大自然,使他们依据所见所闻所感,充分地表达。那样学生不仅掌握一定的知识,而且探索到获得知识的方法。但遗憾的是,老师却死抠教参,失掉绝好的机会。

语文教学怎样走出没有问题的误区呢?笔者认为首先要转变观念,放手去让学生思考问题,给学生以自由思考的机会。学生一旦提出问题,就应该鼓励,并顺着这一问题去引导学生,给他从小种下探索思考的种子。例如一位语文教师在教一节关于“鱼”的课时,突然有一位学生起来问“老师,鱼怎样辩认公母呢?”教师先是一愣,但接着就很好地处理了这个细节,她说:“这位同学所提的问题连老师都没想到,但我想鱼的公母对研究鱼是重要的。这个问题留作我们以后去做专门研究。这位同学善于思考,提出问题,我们大家都应该向他学习。咱们接下去继续讨论……”在这种开放的环境下,课堂气氛相当活跃。其次,我们应该认识到语文课与活生生的生活实际的联系,而不应囿于书本和教参的框框。我们不应该带有“什么什么不是语文课要解决的问题”这种错误观念。我们只有打破学科分界,学生的问题意识才有广阔的空间。而且所提问题不一定当堂都能澄清,更重要的是要留给学生一个善于思考的头脑。最后,教师要尽可能扩大自己的知识面,要开阔学生的思维,先开阔自己的视野。以前我们经常谈论的是:“如果课堂上学生提出老师没有想到的问题该怎么办?而如今我们应该思考”学生提不出问题该怎么办“了。

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一种过程,更是一种理念,它有待于我们在实践中深入,在思索中丰盈。让我们秉持信念,树立为学生多方面发展主动服务的教学立足点,真正实现“有效语文”的理想境界。

标签:;  ;  ;  

语文课堂教学的误区与反思教学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