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黄酒以谷物(南方主要是糯米,北方是黍米和玉米)为原料,经过酒药、曲(麦曲、米曲)中多种有益微生物的糖化发酵作用酿造而成,与法国葡萄酒和德国啤酒并称为世界三大最古老的酒种。但黄酒的生产也面临一系列的质量问题,尤其是陈化过程中的变质问题,一直是黄酒业的一大难题。具体原因尚未明确,且国内外相关的报道较少。本文以变质陈化黄酒为原料,从中分离并初步鉴定腐败微生物,并根据分离得到腐败微生物的生理特性,探讨高压脉冲电场(PEF)的杀菌效果,以期为解决黄酒的陈化腐败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本文首先研究了陈化黄酒变质后主要品质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陈化黄酒变质后的感官品质明显下降,包括酒液浑浊、酸味增加(甚至有明显的醋味或酸臭味)等,总酸增大,总糖、酒精度和pH降低,同时菌落总数严重超标。继而采用各类选择性培养基分离,并结合形态观察、染色、生理生化等试验,鉴定得到5株乳酸杆菌,4株酵母(分别是酵母属、汉逊氏酵母属、毕赤酵母属、酒香酵母属酵母)和4株霉菌(分别是1株侧孢霉,1株曲霉,2株青霉)。然后将分离到的微生物转接到未变质的无菌陈化黄酒中,经加速陈化后,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分析其中乳酸、乙酸、柠檬酸和琥珀酸含量的变化情况,发现2株乳杆菌(乳杆菌MDx和乳杆菌LZY)和1株酵母菌(酵母菌YJL)能明显提高乳酸和乙酸的含量,是引起黄酒变酸的主要腐败菌,而其余菌株对黄酒的酸败变质无明显的影响。乳杆菌MDx、LZY,酵母YJL的耐温性、耐酒精性和耐酸性等生理特性研究结果表明,高酒精度(>14%)、低温(<15℃)能较有效地抑制3株菌的生长,高酸(pH<3.8)能显著抑制2株乳杆菌的生长;采用高压脉冲电场(PEF)灭菌,当电场强度为30kV/cm,处理时间达到160μs时,杀菌效果非常明显,乳杆菌MDx、乳杆菌LZY、酵母YJL的菌落对数分别降低了4.30、4.60、4.89,且酵母菌对PEF处理比乳杆菌敏感。
论文目录
相关论文文献
- [1].重塑中国黄酒价值 实现黄酒价格回归[J]. 中国酒 2019(12)
- [2].发酵型保健黄酒的研究进展[J]. 酿酒科技 2020(01)
- [3].“以产带学,以研促学”校企共建黄酒产业链实习实训基地的探索实践[J]. 教育教学论坛 2020(10)
- [4].黄酒如何传承经典,创领未来?[J]. 中国酒 2020(01)
- [5].生料法发酵复合黄酒原料及工艺优化[J].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2020(03)
- [6].文化遗产视角下的枫泾黄酒[J].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20(11)
- [7].黄酒中的哲学之黄酒缘何兴于绍兴[J]. 中国酒 2020(09)
- [8].构建黄酒产业发展命运共同体[J]. 中国酒 2020(09)
- [9].黄酒中的哲学[J]. 中国酒 2019(02)
- [10].黄酒之感官欣赏[J]. 中国酒 2019(10)
- [11].不同发酵时间生料黄酒中挥发性成分变化的研究[J]. 粮食科技与经济 2019(09)
- [12].黄酒健康功能的研究现状与发展[J]. 中国酒 2018(04)
- [13].房县传统型、洑汁型、清爽型黄酒中有机酸的分析研究[J]. 酿酒 2018(02)
- [14].黄酒综合指标检测分析[J]. 江苏调味副食品 2018(02)
- [15].黄酒中功效性成分及新产品研发进展[J]. 现代食品 2018(17)
- [16].广东客家黄酒中γ-氨基丁酸及相关物质动态变化研究[J]. 中国食品学报 2016(11)
- [17].基于电子舌的黄酒检测与辨识[J]. 仲恺农业工程学院学报 2016(04)
- [18].温度对黄酒生产的影响[J]. 现代食品 2016(18)
- [19].超声对银耳黄酒感官质量的影响[J]. 宁德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7(01)
- [20].嘉善黄酒文化旅游开发研究[J].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17(08)
- [21].新型银耳黄酒的研制[J]. 食品工业 2017(05)
- [22].保健黄酒的生产工艺研究[J]. 酿酒 2017(02)
- [23].北方黄酒陈酿过程中主要成分含量及其变化趋势[J]. 中国酿造 2017(05)
- [24].不同蛋白酶处理对北方黄酒沉淀的影响及沉淀成分的初探[J]. 青岛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7(03)
- [25].论黄酒,醉文化[J]. 中国酒 2017(10)
- [26].黄酒产业发展的前世今生和未来浅析[J]. 酿酒 2015(04)
- [27].黄酒小记[J]. 长寿 2019(12)
- [28].街边黄酒[J]. 星火 2020(02)
- [29].开一坛桂峰黄酒[J]. 海峡旅游 2020(04)
- [30].温甜清醇养生黄酒[J]. 家庭医药.快乐养生 201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