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选取24个杂交水稻组合,分迟熟和早熟两组,每组都分别在贵州省8个不同类型的生态稻作区进行种植,研究其稻米品质变化及其与气象因素的关系;同时,在贵阳试验点分乳熟、腊熟和黄熟三个收获时期,研究其稻米品质变化,以把握优质稻米最佳的收获时期。结果表明:(1) 同一杂交水稻品种在不同的生态稻作点种植,其稻米品质指标中的整精米率、直链淀粉含量、蛋白质含量、垩白粒率和垩白度的变化较大,达到显著差异;(2) 通过气象因子与稻米品质的偏相关分析得出,在水稻灌浆期的日平均温度、日照时数和降雨量三因子中,显著影响稻米品质变化的是日平均温度,而日照时数和降雨量的影响相对较小。灌浆期的日平均温度是稻米品质中整精米率、垩白粒率和垩白度变化的主控因子;(3) 同一水稻品种不同收获时期,其稻米品质中精米率、整精米率和蛋白质含量的变化差异显著。在黄熟期收获,稻米综合米质指标比较理想,优质稻米的生产应该选择在此时期收割;(4) 水稻灌浆期比较有利于最佳稻米品质形成的温度范围在21~24.5℃。在贵州省11个不同的生态稻作点中,稻米综合品质以遵义和长顺较好,如果按当地习惯在3月底到4月初播种,遵义、长顺、贵阳等地比较适合优质稻米的生产。
论文目录
中文摘要英文摘要1 前言2 材料与方法2.1 材料2.2 试验方法2.3 数据处理3 结果与分析3.1 不同生态区水稻灌浆结实期的日平均温度、日照时数及降雨量的变化3.2 参试水稻品种在各个试验点的产量结果及生育期表现3.3 不同生态条件下稻米品质的变化3.4 灌浆期气象因子对稻米品质的影响3.4.1 灌浆期气象因子与稻米品质的相关分析3.4.2 灌浆期气象因子与稻米品质的多元回归和偏相关分析3.5 不同收获时期稻米品质差异性比较3.5.1 精米率3.5.2 整精米率3.5.3 蛋白质含量3.5.4 垩白粒率、垩白度、粒长、粒型(长/宽)3.6 不同试点稻谷综合品质评价4 提高稻米品质途径和优质杂交水稻保优栽培技术4.1 提高稻米品质途径4.2 优质杂交水稻保优栽培技术4.2.1 适时播种,合理密植4.2.2 引用水质良好的水源进行灌溉4.2.3 科学管水,合理施肥4.2.4 应用综合技术进行病、虫、草害的防治,不用或少用农药4.2.5 收、脱、晒要适时适度5 结论与讨论5.1 试验评述5.2 不同生态条件下稻米品质的变化5.3 气象因子对稻米品质的影响5.4 不同收获时期稻米品质变化5.5 优质稻米生产基地的选择致谢主要参考文献附录原创性声明关于学位论文使用授权的声明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杂交水稻论文; 稻米品质论文; 生态稻作区论文; 水稻灌浆期论文; 日平均温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