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王场油田位于江汉油区潜江凹陷北部,主体部分为一长轴背斜构造。王场油田潜4段3油组埋藏深,储层物性差。随着注水开发的不断深入,水窜、井况变差等问题相继出现,开发效果变差。本文利用油藏工程方法和数值模拟方法,研究王场油田潜4段3油组地下油、水运动规律和剩余油分布规律,为高效调整提供技术支持和决策依据。本文通过对王场油田潜4段3油组地质特征和开发现状分析研究,建立了地质模型;并结合油藏实际生产数据,进行了动态数值模拟。通过对地质储量、产油量、产水量、综合含水等区块指标进行高精度历史拟合,得出潜4段3油组三个小层的剩余油饱和度分布图和储量丰度分布图。同时结合相关地质背景和开发情况,从地质因素(构造因素、储层非均质性)、开发因素(水驱不均、注采不完善、油管破损等)两大方面对剩余油分布机理进行研究。本文还通过无因次注采经验曲线法、水驱曲线法、递减曲线法、增长曲线法等油藏工程方法动态分析潜4段3油组的最终采收率和可采储量,整体上把握油藏目前开采程度和剩余油分布程度,平均求得采收率为43.17%,可采储量为439.47万吨。文章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分别对井网、井距、采油速度、注采比等相关生产指标进行优化。以井网不完善区域的王4-6-1B设计井为中心,设计了反九点法井网、反七点法井网、排状井网三套井网;并分别设计200m、250m、300m、350m、400m等5套井距。通过模拟得出反九点法井网,井距300米时开发效果最佳。在此基础上设计了0.8、1.0、1.2、1.4、1.6等5种采油速度,0.8、0.9、1.0、1.1、1.2等5种注采比进行优化,模拟得出,采用1.2的采油速度,0.9-1.0的注采比,油田将获得较好的开发效果和较高的采收率。最后根据油藏数值模拟成果,结合开发动态进行综合分析,对王场油田潜4段3油组分三套层系进行了细分调整部署,共部署油井37口,水井9口。经过方案调整后,预测期提高采收率4.76%,累积产油量增加48.44×104t,采收率达到47.93%。
论文目录
相关论文文献
- [1].养生卡片[J]. 分忧 2017(08)
- [2].ⅧⅨ油组分区调整改善开发效果的技术[J]. 化工管理 2020(22)
- [3].孔南地区枣0油组油气地球化学特征及潜力研究[J]. 内蒙古石油化工 2015(08)
- [4].杨米涧地区杨2井区长2油组原油地化特征及运移效应[J]. 石油天然气学报 2009(05)
- [5].塔中4油田422CⅢ油组采收率评价[J]. 吐哈油气 2009(03)
- [6].双河油田Ⅷ-Ⅸ油组合理井网密度优选[J]. 石油地质与工程 2009(06)
- [7].席麻湾地区延9油组储层沉积微相研究及其与含油性之间的关系[J]. 石油天然气学报 2008(02)
- [8].南翼山Ⅴ油组储层参数测井解释方法研究[J]. 国外测井技术 2010(02)
- [9].塔河三叠系下油组河流相储层夹层成因类型及其分布规律[J]. 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 2009(03)
- [10].南翼山Ⅲ+Ⅳ油组油井产能预测方法研究[J]. 内蒙古石油化工 2008(24)
- [11].坪北地区长7-长10油组油气勘探潜力研究[J]. 江汉石油科技 2011(03)
- [12].巴特肯4油组储层四性特征分析[J]. 石化技术 2017(04)
- [13].蟠龙油田长2油组剩余油分布研究[J]. 石油地质与工程 2011(06)
- [14].坪北油田长7-长9油组特低渗透油层解释与应用[J]. 江汉石油职工大学学报 2014(05)
- [15].南翼山V油组油藏精细描述[J]. 青海石油 2013(01)
- [16].吐哈油田温五区块调整挖潜见到成效[J]. 吐哈油气 2011(04)
- [17].涠洲10-3油田及围区流三段Ⅱ油组沉积相特征研究[J]. 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 2014(10)
- [18].地震正演模型在周矶油田潜41油组储层预测中的应用[J]. 三峡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7(04)
- [19].镇北油田镇28井区长3油组原油地球化学特征与运移效应探讨[J]. 石油天然气学报 2008(06)
- [20].稠油组分及其分离方法概述[J]. 广东化工 2013(02)
- [21].孤东稠油组分与反相乳化关系探析[J]. 内蒙古石油化工 2009(21)
- [22].河南双河油田核三段Ⅰ—Ⅲ油组储层特征研究[J]. 科学技术与工程 2012(32)
- [23].南翼山Ⅰ+Ⅱ油组油水层测井解释图版建立[J]. 国外测井技术 2010(02)
- [24].双河油田核三段Ⅶ油组储层特征研究[J]. 石油地质与工程 2009(01)
- [25].渤海F油田明化镇组下段Ⅳ油组沉积微相研究[J].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7(06)
- [26].南翼山浅层油藏Ⅰ+Ⅱ油组储层特征[J]. 石油天然气学报 2013(07)
- [27].枣北孔一段枣Ⅱ-Ⅲ油组高分辨率层序地层特征及其意义[J]. 石油地质与工程 2014(03)
- [28].双河油田核三段Ⅶ油组下层系地层层序划分方法[J]. 油气地球物理 2010(03)
- [29].塔中4油田石炭系各油组油气性质差异及成因机制[J].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08(02)
- [30].不同脂肪源添加水平对泥鳅生长性能和肌肉营养成分的影响(下)[J]. 科学养鱼 2018(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