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唆他人自害行为的定性与处理研究 ——徐某教唆王某自杀案例分析报告

教唆他人自害行为的定性与处理研究 ——徐某教唆王某自杀案例分析报告

论文摘要

近年来,自杀、自伤现象呈上升趋势。在我国,自杀、自伤一般不构成犯罪,但是造成自杀、自伤的原因复杂,其中不乏教唆帮助者的恶意行为。教唆他人自害或帮助他人自害行为具有极其严重的社会危害性。对于教唆他人自害或帮助他人自害行为如何定性处理,各国规定不尽相同。由于我国刑法并没有明确规定教唆或帮助他人自害的行为如何处理,在理论界和司法实践中难免出现分歧,但倾向于以故意杀人罪对该行为定罪处罚。笔者认为,教唆他人自害或帮助他人自害行为与故意杀人罪具有实质的不同,应独立规定为犯罪,并初步提出了自己的立法构想,以此抛砖引玉,期望对立法完善略有帮助。本文由绪论、正文、结语三部分构成。绪论部分从分析教唆他人自害行为的危害性出发,阐述了研究教唆他人自害行为定性与处理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正文又分为七个部分:第一部分介绍了案情以及不同的处理意见。从案例出发,明确理论界争议的焦点在于对教唆他人自害的行为是否构成犯罪。第二部分主要罗列了理论界对教唆他人自害行为定性与处理的四种观点。理论界大致有四种观点:第一种观点认为,这种行为基于被害人承诺,不宜定罪。第二种观点认为,这种行为不应定故意杀人罪或故意伤害罪,应类推定罪。第三种观点认为,在我国,自杀或自伤行为不构成犯罪,因而对教唆或帮助他人自害的行为也不宜定罪。第四种观点认为,应直接以故意杀人罪或故意伤害罪定罪。第三部分笔者对四种观点进行评析,分析每种观点的合理性以及缺陷所在。第四部分表明笔者的观点,教唆他人自害行为应独立成罪。在分析我国学者对此问题见解的基础上,并通过对世界各国刑法对教唆或帮助他人自害行为的立法规定和定性争议的梳理,对教唆或帮助他人自害行为进行理性反思。认为这种行为具有相当的社会危害性,应予追究刑事责任。但既不能用共犯理论、间接正犯理论加以解释,也与故意杀人罪、故意伤害罪具有质的不同,应在立法上将这种行为独立成罪。第五部分笔者指出成立教唆他人自害行为应具备的条件。教唆他人自害行为的成立要件中有必要给予特别说明的只是客观方面和主观方面的要件。客观方面具有教唆他人自杀或自伤的行为,但教唆的手段不受限制,可以是劝诱、怂恿、恐吓、欺骗、命令、指示、请求等等。教唆对象只能是具有刑事责任能力,事先没有自杀或自伤意图的人,同时必须是特定的。教唆他人自害行为的主观方面必须具有教唆他人自杀或自伤的故意,即教唆故意。第六部分根据以上理论部分的分析,同时在参考其他国家及地区刑法对参与他人自害行为的立法模式的基础上,笔者对我国教唆他人自害或帮助他人自害行为的立法规定作出初步设计。第七部分主要提示了教唆他人自害行为在司法实践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结语部分用简短的语句对全文的观点加以总结,结束全文。

论文目录

  • 内容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案情介绍
  • 二、教唆自害行为定性的理论争议
  • 三、作者对四种不同意见的评析
  • (一) 基于被害人承诺,不宜定罪的观点
  • (二) 比照刑法“故意杀人罪”的规定类推定罪的观点
  • (三) 自害行为不构成犯罪,教唆他人自害行为不宜定罪的观点
  • (四) 教唆他人自害行为等同于故意杀人罪或故意伤害罪的观点
  • 四、教唆他人自害行为应当独立定罪
  • (一) 对这种行为不能适用共犯理论解决其刑事责任问题
  • (二) 这种行为不属于故意杀人、故意伤害罪间接正犯的情形
  • (三) 这种行为不应按故意杀人、故意伤害罪论
  • (四) 这种行为具有独立的罪质罪量
  • 五、教唆自害行为的成立条件
  • (一) 有教唆自害的行为
  • (二) 教唆对象的限制
  • (三) 教唆自害行为的主观心理因素
  • 六、教唆他人自害行为的立法设计及理解问题
  • (一) 关于法定刑幅度
  • (二) 关于“自伤”程度的限制
  • (三) 关于间接正犯
  • (四) 关于教唆行为方式及其程度
  • (五) 关于罪名的分则体系安排
  • 七、司法实践中应注意几个问题
  • (一) 教唆、帮助自杀行为与相约双方各自自杀,但一方自杀未逞
  • (二) 教唆自杀行为与无教唆故意而意外引起他人自杀行为的界限
  • (三) 教唆他人自杀与以暴力、胁迫等方法逼迫他人自杀的行为的界限
  • 结束语
  • 参考文献
  • 后记
  • 法律硕士论文评阅特别提示
  • 法律硕士学位论文评阅参考标准
  • 相关论文文献

    • [1].新型教唆他人自杀行为的刑法分析[J]. 江西警察学院学报 2020(05)
    • [2].顺应时、事、人渗透生命教育[J]. 心理与健康 2020(02)
    • [3].论教唆他人自杀的犯罪性来源[J]. 福建警察学院学报 2008(03)
    • [4].对网络群体自杀事件的心理分析——以共同实施自杀和组织教唆他人自杀行为为例[J]. 心理月刊 2018(02)
    • [5].我国刑法语境下教唆自杀处罚依据新论[J]. 社会科学战线 2014(02)
    • [6].论教唆他人自杀行为的定性[J]. 商品与质量 2012(S1)
    • [7].教唆自杀新论[J]. 法学杂志 2011(01)
    • [8].论教唆自杀可罚性对共犯理论的动摇[J]. 中国刑事法杂志 2012(04)
    • [9].自杀加工行为的定罪及立法完善[J].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 2010(08)
    • [10].网络教唆他人自杀犯罪的防范对策研究——以“蓝鲸”死亡游戏为例[J]. 辽宁警察学院学报 2017(06)
    • [11].论我国杀人罪立法的缺陷与完善[J]. 社会科学家 2008(08)

    标签:;  ;  ;  

    教唆他人自害行为的定性与处理研究 ——徐某教唆王某自杀案例分析报告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