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影中父亲形象的文化心理分析 ——以20世纪80年代后华语电影为例

中国电影中父亲形象的文化心理分析 ——以20世纪80年代后华语电影为例

论文摘要

父亲是家庭中重要的伦理角色,从伦理秩序到社会经济、政治生活等都拥有支配地位和权威,有着坚实的现实及历史的文化根基。中国电影中父亲形象得到了前所未有多方位的展示。本文就对20世纪80年代以后华语电影中的父亲形象做出细致的分析和解读,研究中国父亲形象的独特内涵。本文主要分为四大部分:第一部分为引言,主要对本论题的起源及研究现状、研究目标及创新点作总体概述;第二部分回顾了20世纪80年代后华语电影中父亲形象的转变。在中国儒家文化的浸润下“父亲”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言人,在中国传统家庭伦理中处于至高无上的地位。然而当这种传统父权逐渐向封建父权转变后,第五代电影人向“神坛”上的父亲发起了猛烈攻击,以寓言的方式寻找心目中的“理想之父”。在父亲由“神性”向“人性”回归后,第六代导演也坚持对传统父权进行现代化的批判,但用宽容和谅解的态度来对待父辈,传统父权回归。港台伦理电影也用自己的特色诠释现代父亲的内涵并做出思考;第三部分讨论了电影中父子间的冲突和融合。“父亲”是相对于子辈而存在的,父子冲突反映了父子之间价值观和代际矛盾,也反映出子辈对传统的“父为子纲”的颠覆。而子辈叛逆、父子相互冲突之后彼此间又会相互妥协。子辈终究会回归家庭与父亲融合,体现了现代向传统的回归。弑父和父亲缺席过后,导演们又重新追寻着父亲。第四部分从社会文化心理的角度来解析20世纪80年代后华语电影父亲形象的种种转变。传统、现代、后现代不同文化不断交锋整合中,处在伦理裂变与传统聚合环境下的父亲形象更加饱满和富有深意。中国父亲形象背后是中国现代社会的复杂心态和深厚的人文底蕴,体现出从传统到现代中国国民突出的性格变迁。父亲形象蕴含着中国民族文化之中具有现实生命力的文化精神,而对父亲形象的探讨和解析对于塑造中国国民新型人格、重建民族精神都大有裨益。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一、研究缘起及意义
  • (一) 现实意义
  • (二) 理论运用及价值
  • 二、研究现状述评
  • (一) 电影中父亲形象的研究角度
  • (二) 研究中的不足
  • 三、研究思路与创新点
  • (一) 研究思路
  • (二) 创新点
  • 四、概念界定
  • 第一章 中国电影中父亲形象的嬗变
  • 一、传统父亲的神性及电影形象的颠覆
  • (一) 儒家文化影响下的父亲
  • (二) 第五代电影中的父亲
  • 二、现代型父亲的人性
  • (一) 第五代电影的转向
  • (二) 第六代导演的回归
  • (三) 港台电影的尝试
  • 三、大陆父亲形象与港台父亲形象的比较
  • (一) 第五代电影的寓言性与第六代电影的原生态
  • (二) 大陆和港台父亲形象的比较
  • 第二章 中国电影中的父子关系
  • 一、父子间的冲突
  • 二、父子间的融合
  • (一) 叛逆与回归
  • (二) 恋父与认同
  • 三、新型父子关系的困惑
  • 四、父子关系的儒学意蕴
  • 第三章 父亲形象的心理分析
  • 一、父亲形象的导演心理分析
  • 二、父亲形象凸显的国民性格
  • (一) 以和为上:讲究亲情与隐忍
  • (二) 以礼为先:讲究面子重礼轻理
  • (三) 以行代言:情感内敛而深沉
  • 三、父亲形象变化的社会文化分析
  • (一) 社会心理结构的调节
  • (二) 民族文化精神的重建
  • (三) 现实价值意蕴的探寻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相关论文文献

    • [1].“华语电影:新发展与新探索”大型学术研讨会综述[J]. 当代电影 2019(12)
    • [2].“金鸡”璀璨嘉庚故里“华语电影展望”高峰论坛在集美大学举行[J]. 集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0(01)
    • [3].透视英语世界的华语电影研究——以Journal of Chinese Cinemas为例[J]. 电影评介 2019(Z1)
    • [4].马来西亚华语电影的历史与现状[J]. 中国电影市场 2020(08)
    • [5].论《华语电影杂志》的特刊研究[J]. 学术评论 2020(03)
    • [6].北美市场的当代华语电影:历史、现状与未来[J]. 电影艺术 2018(06)
    • [7].从印度电影的成功浅谈华语电影的“出国”之道[J]. 艺术科技 2018(11)
    • [8].新世纪华语电影的生态之变——从陈旭光新著《新世纪华语电影研究:美学、产业与文化》说起[J]. 电影评介 2018(21)
    • [9].历史语境与经验的“囚徒”:关于“华语电影”概念的反思[J]. 东南学术 2019(03)
    • [10].从华语电影三大奖项看三地电影互动交流[J]. 传播力研究 2019(15)
    • [11].华语电影中的澳门形象转变研究[J]. 当代电影 2019(08)
    • [12].从电影《哪吒之魔童降世》看华语电影受众的成长[J]. 新媒体研究 2019(19)
    • [13].华语电影的理论争鸣与文化地形[J]. 当代电影 2017(05)
    • [14].华语电影的说法和起源——回应近年的华语电影争论[J]. 当代电影 2017(05)
    • [15].再谈华语电影——鲁晓鹏教授访谈[J]. 贵州大学学报(艺术版) 2017(06)
    • [16].“跨文化语境下的华语电影国际学术研讨会”纪要[J]. 中国比较文学 2018(01)
    • [17].新时期国家文化产业视阈下的华语电影品牌构建研究[J]. 东南传播 2017(01)
    • [18].华语电影落地美国的丢失及其找回策略[J]. 粤海风 2017(01)
    • [19].当下华语电影“烂片现象”分析[J]. 西部广播电视 2017(01)
    • [20].西方魔幻热潮下的新千年华语电影奇观[J]. 电影新作 2017(02)
    • [21].叙事符号·时间呈现·空间构想——2016年华语电影启示录[J]. 当代电影 2017(03)
    • [22].概念的多维生产与理论化的思辨坐标——“华语电影”再思考[J]. 当代电影 2017(08)
    • [23].新时期华语电影产业对国家文化产业的影响与贡献研究[J]. 电影新作 2017(03)
    • [24].获奖华语电影中的国家形象——以第六代导演的获奖作品为例[J]. 传播与版权 2016(04)
    • [25].翻拍还是转译——华语电影与外文电影的互动研究[J]. 西部广播电视 2016(15)
    • [26].华语电影新特征研究[J]. 声屏世界 2014(12)
    • [27].两岸导演展望华语电影大时代[J]. 台声 2015(12)
    • [28].“华语电影”海外研究述评[J]. 长江论坛 2015(03)
    • [29].2015海峡两岸三地十大华语电影[J]. 电影评介 2015(12)
    • [30].推·电影之2018评分最高的华语电影[J]. 新青年(珍情) 2019(08)

    标签:;  ;  ;  ;  

    中国电影中父亲形象的文化心理分析 ——以20世纪80年代后华语电影为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