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研究

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研究

山东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山东济南250358

摘要:自我国实行改革开放以来,社会各个方面取得巨大成就。中国在与世界的交往中联系越来越紧密。增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对我国主流思想的指导,在全社会形成使人民群众普遍认同的主流价值观念,成为当今时代社会的重中之重,也是实现伟大中国梦的重中之重。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挑战;意义

我国在改革开放的新时代下,社会迅速发展进步,总体趋于稳定状态。但与此同时,尤其是在经济全球化浪潮的冲击下,我国既要面临着机遇也存在着挑战。西方通过价值观、文化思想渗透逐渐冲击着我国的主流价值观,冲击着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在我国的主导地位,严重影响了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

一、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内涵。

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是以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为核心,以马克思主义作为理论指导,侧重于运用马克思主义去解决社会发展中面临的诸多问题,在当代中国其主要内容是马克思主义以及将其与中国国情结合所产生的新的理论成果,反映了我国人民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利益要求、价值观念和道德标准等等,是指导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顺利发展的理论基础。

二、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在当今所发挥的功能。

(一)指导功能

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通过对实践的指导,在革命斗争、经济建设、政治改革、文化发展各个方面都发挥着理论的指导作用。其通过对社会发展的目标方向、发展动力等的总体定位,促进社会的不断向前发展。

(二)调节功能

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作为国家占主导的理论思想,通过增强社会人民群体对其的认同,将统治阶级的意识内化为个人的意识,从而维护社会的规章制度和公共秩序,协调矛盾和冲突,在各种思想观念冲突的时代,增强其指导地位,从而促进社会的稳定和不断进步发展。

(三)塑造功能

马克思主义意识是代表统治阶级的意识形态,通过对党的基本精神的弘扬和宣传教育,树立共同的价值观念等等来增强社会大众对我国主流思想的认同,增强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认同,影响个人的思想观念和行为,从而塑造个体群体的价值观念、道德标准,将马克思内化为群众内心的信仰。

三、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在当今时代所面临的挑战。

(一)社会思潮多元化。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党和政府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等方针,尤其是加入世贸组织后,一方面参与全球化的程度不断加深,另一方面,西方的各种思想文化也涌入我国,使得广大人民群众受到多种社会思潮的冲击。其中以个人主义和意识形态终结论最为突出。

(二)市场经济的影响

我国自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市场经济以来调动各方面因素,其中涌现出的不同市场主体的价值取向,成为冲击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一大因素,如市场经济中的唯利是图,损害了公民的生命安全和只顾眼前利益、严重污染环境、过度开采自然资源,这些价值观念与我国所倡导的为集体经济服务、为人民服务的大公无私的社会公德相违背。

(三)社会主义的曲折发展。

新中国在社会主义建设初期发动的“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片面强调经济发展的高速度,过分夸大主观意识作用,导致了中国经济发展进入三年困难时期。后来毛泽东同志发动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十年文化大革命,使中国社会停滞不前,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在中国的发展受到重创。国际社会上,东欧巨变、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终结。苏联的解体使人们对社会主义、度马克思主义产生怀疑,认为资本主义才是可行的社会制度。

(四)大众文化对传统文化的冲击。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在社会中除了传统的中国文化外,还兴起了一种基于市场经济而产生的大众文化。大众文化虽然对我国的主流文化带来一定的创新和发展,满足了人们的娱乐需要,但其导致了人们对中国传统文化,对中国传统民族精神的淡忘,如低俗的电视节目等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普遍存在,影响着广大社会群众的精神思想。

四、应对挑战的举措。

(一)吸收外来意识形态的有益成果。

在现在的国际社会,任何国家都不可能脱离世界而孤立发展。在全球化迅速发展的今天,各国之间的交流日益密切,各种意识形态相互影响,取长补短。我们既要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主流地位,又要积极借鉴其他的意识形态,允许“百花齐放”而不应该只允许一种意识形态限制人们的思想,只有吸收其他意识形态的有益因素,兼收并蓄,在实践的基础上不断创新,才能不断丰富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使其更好地发挥对社会发展的指导作用。

(二)将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与中国实际相结合。

只有立足国情,将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与中国具体国情相结合,才能更好地运用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引领中国的社会思潮。在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中注入中国特色,才能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使其被更多的社会群众所任何和接受,从而坚实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中国化根基,在中国当代社会发挥更大的作用。

(三)加强党的建设。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只有加强党对意识形态的主要领导地位,才能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主导地位。一方面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人民才会对主流意识形态产生认同感。另一方面要以党为领导核心,积极宣传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主流思想,提高人民群众的精神境界。

(四)积极利用网络媒体。

除了传统的大众传媒手段外,新兴的互联网迅速发展,除了加速西方文化的渗透外,其对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传播也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党和政府应充分利用互联网的优势,发挥其传播广、时效快的特点,宣传党的理论路线和民族精神,提升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社会影响力和民众认同感。

五、捍卫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主流地位的意义。

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作为我国的主流思想,作为指导我国革命胜利实现人民翻身和初步建立社会主义的理论体系已被证明其正确性,是我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在广泛参与全球化过程中处于不败之地充分的强有力的文化支撑。

(一)是由中国社会主义的国家性质所决定的。

我国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实现共同富裕,而受当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影响,虽然经济快速增长,社会各方面都取得很大的进展,但贫富差距也不断拉大,市场经济中出现的个人利益至上充斥着整个社会。人们违背社会的道德要求追求私利,不顾自然的可承受程度,过度开采,将子孙后代的长远发展抛之脑后,只顾当前利益。要消除这些社会中存在的与主流思想不相的观念,必须在人民群众中形成共同的价值认同和思想观念。

(二)是我国社会发展的根本指导思想。

中国共产党在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国情相结合产生的理论指导下领导中国人民取得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胜利,正是在党的中国化理论成果如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我国降低经济发展的速度,扭转经济发展的方式,遏制环境污染的自然资源过度开发,实现了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三)是应对激烈的国际竞争的需要。

全球化的迅猛发展在给我国带来巨大的发展机遇的同时,也加深了我国与世界各国的文化融合,各种西方的价值观念涌入我国,对我国的传统主流思想带来一定的冲击。在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采取和平演变手段进行文化渗透对我国的主流思想进行破坏时,我们必须重视国家的文化软实力建设,弘扬国家的主旋律,将人民群众团结在一起,增强人民的文化认同。尤其注重青少年的思想培育,树立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精神。

在当今社会,世界各国之间的交流日益密切,各个全球化在给世界各带来机遇的同时也存在诸多挑战,外来的思想观念不断冲击。如何增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主导地位,如何应对挑战弘扬文化主旋律,如何吸收借鉴多种不同的意识形态,取长补短,为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强有力的理论指导,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顺利进行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一卷,人民出版社,1995

[2]《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95

标签:;  ;  ;  

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