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术式健侧颈7神经根移位对幼年大鼠全臂丛根性撕脱伤术后脑功能重塑影响的实验研究

不同术式健侧颈7神经根移位对幼年大鼠全臂丛根性撕脱伤术后脑功能重塑影响的实验研究

论文摘要

第一部分跨突触病毒示踪法研究大鼠颈7神经根中枢神经系统支配回路组成目的研究猪假狂犬病病毒(PRV)减毒株颈7神经根注射后标记神经元在脑和脊髓的分布,为健侧颈7神经根移位术后的脑功能重塑研究奠定实验基础。方法SD大鼠20只,根据脊髓和脑组织取材时间随机分为4组:6小时组、12小时组、24小时组、36小时组。在右侧颈7神经根注射猪假狂犬病病毒液2μl。动物存活6~36小时后,处死动物,使用抗病毒的多克隆抗体,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相应脊髓节段(C1~C7)和脑中感染神经元的分布。结果病毒注射后6~36小时,脊髓和脑中的一些结构及区域可见阳性标记细胞,主要分布在C1~C7节段脊髓灰质、外侧类巨细胞网状核、A5细胞、红核、第一二运动皮质、第一二感觉皮质等。随着动物存活时间的延长,脊髓和脑中被标记神经元的数目也明显增多。结论本跨突触病毒示踪研究证实示踪剂标记的脊髓和脑组织结构与颈7神经根存在直接或(和)间接突触联系,可能直接或间接参与对颈7神经根的神经支配和调节。第二部分跨突触病毒神经示踪法研究不同术式健侧颈7神经根移位术对幼年大鼠全臂丛根性撕脱伤术后脑功能重塑的影响目的采用跨突触病毒神经示踪技术研究不同术式健侧颈7神经根移位对幼年大鼠术后脑功能重塑的影响。方法建立三种不同术式健侧颈7神经根移位幼年大鼠动物模型,分别是:健侧颈7神经根移位至上干前股(A组);健侧颈7同时移位至肌皮和正中神经(B组);健侧颈7神经根移位至正中神经(C组)。分别于术后1.5月、3月、6月、9月和12月在受体神经注射猪假狂犬病病毒液2μl。动物存活30小时后,使用抗病毒的多克隆抗体,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运动皮层前肢支配区椎体细胞层阳性神经元分布,以各时间点左右侧运动皮层阳性神经元数目的比值为指标,分析各实验组间观测指标的差别。结果随着术后时间的延长,各实验组大脑两侧运动皮层阳性神经元数量均逐渐增加。术后早期患肢同侧大脑运动皮层阳性神经元数量多于对侧,而后期则对侧多于同侧。各实验组术后各时间点左右两半球间阳性神经元的比值不同。健侧颈7神经根移位至上干前股组和同时移位至肌皮正中神经组术后脑功能发生跨半球重塑的速度和程度优于健侧颈7神经根移位至正中神经组(A和B之间t值为2.074,P>0.05;A和C,B和C之间t值分别是6.494和4.420,P均<0.01)。结论1.幼年大鼠周围神经损伤后脑功能重塑过程中存在神经通路的改变,重塑可能与新的神经通路的形成有关。2.受体神经类型影响周围神经损伤后脑重塑,健侧颈7神经根移位至臂丛上干前股或者同时移位至肌皮和正中神经更有利于实现脑功能的跨半球重塑。第三部分不同术式的健侧颈7神经根移位对幼年大鼠全臂丛根性撕脱伤术后脑功能重塑影响的电生理研究目的皮层微电极刺激法研究健侧颈7神经根移位术后脑功能的重塑变化,比较不同术式健侧颈7神经根移位对幼年大鼠术后皮层重塑变化的影响。方法建立三种不同术式健侧颈7神经根移位幼年大鼠动物模型,分别是:健侧颈7神经根移位至上干前股,健侧颈7神经根移位至肌皮和正中神经和健侧颈7神经根移位至正中神经。分别于术后1.5月、3月、6月、9月和12月,以微电极刺激技术检测患肢支配区在双侧大脑运动皮层的分布,比较各组术后脑功能重塑速度和程度的差异。结果术后患肢支配区在运动皮层的分布是一个动态变化过程。无论是哪种健侧颈7神经根移位术式,最初患肢支配区位于同侧运动皮层;随后,患肢支配区位于双侧运动皮层;随着术后时间的进一步推移,最后患肢支配区仅位于对侧运动皮层,就术后跨半球重塑的速度和程度而言,健侧颈7神经根移位至上干前股或同时至肌皮正中神经优于健侧颈7至正中神经。结论1.幼年大鼠健侧颈7神经根移位术后运动皮层患肢支配区可实现由同侧皮层到双侧最后到对侧皮层的跨大脑半球的功能重塑。2.健侧颈7神经根移位术受体神经的类型影响术后脑功能重塑,移位至臂丛上干前股或者同时移位至肌皮和正中神经更有利于实现脑功能的跨半球重塑。

论文目录

  • 英文缩略语注释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前言
  • 参考文献
  • 第一部分 跨突触病毒示踪法研究大鼠颈7神经根中枢神经系统支配回路组成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参考文献
  • 附图
  • 第二部分 跨突触病毒神经示踪法研究不同术式健侧颈7神经根移位对幼年大鼠全臂丛根性撕脱伤术后脑功能重塑的影响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参考文献
  • 附图
  • 第三部分 不同术式的健侧颈7神经根移位对幼年大鼠全臂丛根性撕脱伤术后脑功能重塑影响的电生理研究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参考文献
  • 附图
  • 全文总结与展望
  • 文献综述
  • 参考文献
  • 博士在读期间发表文章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 [1].颈4神经根颈椎病的诊断与治疗[J]. 当代医学 2016(34)
    • [2].选择性神经根封闭术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的疗效初步评定及研究[J]. 中外医疗 2016(06)
    • [3].神经根沉降征对于腰椎管狭窄患者术后的预测价值[J]. 医学与哲学(B) 2016(06)
    • [4].腰骶部神经根畸形的诊断及治疗[J].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2008(13)
    • [5].应用神经根毁损技术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临床观察[J]. 中国社区医师 2019(13)
    • [6].神经根沉降征及其临床意义的研究进展[J].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2015(06)
    • [7].腰骶部选择性神经根阻滞研究现状和进展[J].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2011(07)
    • [8].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并发对侧神经根症状3例[J]. 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 2010(03)
    • [9].颈五神经根麻痹[J]. 中国骨与关节杂志 2012(06)
    • [10].选择性神经根阻滞联合皮内臭氧注射治疗疱疹后神经痛的近期临床观察[J].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2011(04)
    • [11].神经根严重挫伤1例[J]. 四川医学 2009(12)
    • [12].神经根变异-内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策略[J]. 四川医学 2008(06)
    • [13].双神经根畸形合并腰_5骶_1椎间盘突出症1例报告[J]. 甘肃医药 2015(02)
    • [14].选择性神经根阻滞在预防老年带状疱疹后神经痛中的作用[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5(67)
    • [15].测力神经根拉钩的实验应用[J].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2008(30)
    • [16].神经根沉降征在腰椎管狭窄和腰椎间盘突出症中的差异[J]. 安徽医学 2016(02)
    • [17].选择性神经根阻滞在腰椎有限手术中的应用[J]. 中国骨伤 2014(07)
    • [18].选择性神经根造影加封闭术对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患者的诊断意义和临床价值[J]. 广东医学 2012(02)
    • [19].腰椎间盘摘除治疗间盘突出并神经根粘连52例分析[J]. 中国冶金工业医学杂志 2011(03)
    • [20].椎旁神经根阻滞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108例[J]. 河南中医学院学报 2009(02)
    • [21].神经根内外减压治疗下腰段神经根通道狭窄症[J]. 中国实用医药 2009(20)
    • [22].颈椎病术后第5颈椎神经根麻痹的原因及防治分析[J]. 新疆医科大学学报 2009(12)
    • [23].神经根沉降征在腰椎间盘突出症中的初步研究[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9(35)
    • [24].选择性神经根封闭术在微创治疗不典型椎间盘突出症中的定位应用价值[J]. 天津医科大学学报 2016(01)
    • [25].神经根沉降征与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相关性研究[J]. 安徽医药 2016(05)
    • [26].腰椎管狭窄症伴神经根沉降征阳性患者的疗效观察[J]. 中国医刊 2016(08)
    • [27].颈椎减压术后颈5神经根麻痹影响因素研究进展[J]. 华西医学 2015(04)
    • [28].神经根封闭术在腰椎疾病中的诊断作用[J]. 实用骨科杂志 2009(06)
    • [29].神经根多变性的综述[J]. 中医杂志 2009(S1)
    • [30].神经根脉冲射频对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干预效果观察[J].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2019(05)

    标签:;  ;  ;  ;  

    不同术式健侧颈7神经根移位对幼年大鼠全臂丛根性撕脱伤术后脑功能重塑影响的实验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