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作用研究

法治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作用研究

论文摘要

社会和谐自古以来就是人类所追求的一种社会价值理想。党的十六大报告,尤其是十六届四中全会的决定明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提出以前,“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作为“治国方略”写入党的正式文件和国家宪法。法治作为一种社会治理方式,无疑将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法治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作用,包括六个方面:法治是实现民主的重要保障;法治是实现公平正义的有效方式;法治是实现诚信友爱的制度支撑;法治是激发社会活力的重要条件;法治是实现安定有序的主要手段;法治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推动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法治途径包括六个方面:依靠法治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进程,依靠法治保障社会的公平、正义更大程度地实现,依靠法治完善诚信友爱的社会环境,依靠法治提供激发社会活力的强大动力,依靠法治提供保障社会安定有序的矛盾解决手段,依靠法治提供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保障。

论文目录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第1章 前言
  • 1.1 法治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要性
  • 1.2 法治与和谐社会的基本理论
  • 1.2.1 法治
  • 1.2.2 和谐社会
  • 1.2.3 法治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关系的研究现状分析
  • 第2章 法治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作用
  • 2.1 法治是实现民主的重要保障
  • 2.1.1 语义分析:法治是实现民主的保障
  • 2.1.2 历史分析:法治通过防范民主的危险保障民主的实现
  • 2.2 法治是实现公平正义的有效方式
  • 2.2.1 公平正义是社会主义法治的基本价值取向
  • 2.2.2 法治是正义实现的有效保障
  • 2.3 法治是实现诚信友爱的制度支撑
  • 2.3.1 诚信友爱与和谐社会
  • 2.3.2 法治对诚信友爱的保障意义
  • 2.4 法治是激发社会活力的重要条件
  • 2.4.1 法治通过保障社会成员的自由,给予社会活力发展的空间..
  • 2.4.2 法治为社会活力显现创造秩序条件
  • 2.4.3 法治创造了减少社会活力耗费的条件——安全
  • 2.4.4 法治制约权力,为社会活力的呈现扫清障碍
  • 2.5 法治是实现安定有序的主要手段
  • 2.5.1 法治表现为一种良好的法律秩序
  • 2.5.2 法治是维持社会秩序的重要手段
  • 2.6 法治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推动力
  • 2.6.1 法治追求的环境正义和环境秩序内涵着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 2.6.2 法治提供一套科学的环境法体系,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 第3章 法治建设的不足导致社会不和谐现象产生的分析
  • 3.1 立法缺陷导致社会不和谐现象产生
  • 3.1.1 立法指导思想存在偏差
  • 3.1.2 立法缺乏亲和力、与社会脱节
  • 3.1.3 立法主体众多,立法权限混乱,法律冲突加剧
  • 3.1.4 立法人员素质不高
  • 3.1.5 立法缺陷与出现社会不和谐现象关系的内在逻辑
  • 3.2 权力制约机制不健全导致产生社会不和谐现象
  • 3.3 司法不独立、不公正导致产生社会不和谐现象
  • 3.3.1 司法不独立导致产生社会不和谐现象
  • 3.3.2 司法不公正导致产生社会不和谐现象
  • 3.4 法治其它方面的不足导致产生社会不和谐现象
  • 第4章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法治途径
  • 4.1 依靠法治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进程
  • 4.1.1 不断完善宪法和法律,更好地规范和保障民主
  • 4.1.2 完善人大代表民意诉求机制
  • 4.1.3 实现以人大监督为核心的法律监督制度的法治化
  • 4.2 依靠法治保障社会的公平、正义更大程度地实现
  • 4.2.1 完善法治,保障分配正义
  • 4.2.2 实现司法公正,保障矫正正义
  • 4.3 依靠法治完善诚信友爱的社会环境
  • 4.3.1 诚信友爱的建立需要重视发挥政府的示范和监管作用
  • 4.3.2 诚信友爱的建立需要从法律层面上加强诚信友爱建设
  • 4.4 依靠法治提供激发社会活力的强大动力
  • 4.4.1 加强人权保护,激发社会活力
  • 4.4.2 依靠法治增强我国的政治活力
  • 4.4.3 依靠法治增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活力
  • 4.4.4 通过法治激发文化活力和社会主体的活力
  • 4.5 依靠法治提供保障社会安定有序的矛盾解决手段
  • 4.5.1 依靠法治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
  • 4.5.2 加快推进法治建设,更好地处理国际矛盾
  • 4.6 依靠法治提供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保障
  • 4.6.1 完善环境立法,提供立法保障
  • 4.6.2 加强环境执法,提供执法保障
  • 4.6.3 改革环境司法,提供司法保障
  • 4.6.4 促成环境守法,提供守法保障
  • 第5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 相关论文文献

    • [1].越在关键时刻,越要担当作为[J]. 青海党的生活 2020(05)
    • [2].社会活力:内涵解读·特征分析·实践生成[J]. 中学政治教学参考 2018(03)
    • [3].浦东五年“成绩单”有哪些亮点[J]. 新民周刊 2017(01)
    • [4].莫让竞争口号流于简单冰冷[J]. 河北教育(德育版) 2017(05)
    • [5].浅析如何发挥消防安全文化的社会治理功能[J]. 魅力中国 2017(05)
    • [6].进一步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J]. 政工学刊 2013(12)
    • [7].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 提高管理社会的能力 不断增强社会活力 调动社会各方积极性[J]. 四川政报 2008(18)
    • [8].激活民间社会活力:“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缘起、基础和治理[J].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06)
    • [9].新中国70年激发社会活力体制机制的探索[J]. 中国发展观察 2019(19)
    • [10].激发社会活力 促进社会稳定[J]. 新长征(党建版) 2014(08)
    • [11].激发社会活力:学习型社会建设的关键[J]. 成才与就业 2011(11)
    • [12].国内关于社会活力若干问题研究综述[J]. 求知 2010(10)
    • [13].习近平在深化改革中激发社会活力思想探析[J]. 辽宁行政学院学报 2018(04)
    • [14].社会活力的压抑与释放[J]. 南风窗 2014(24)
    • [15].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 深化学习型社会建设[J]. 成才与就业 2014(03)
    • [16].解放思想解放生产力增强社会活力[J]. 西藏发展论坛 2014(02)
    • [17].聚焦《关于新时代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意见》 《意见》提改革新思维新举措,激发全社会活力创造力[J]. 理论导报 2020(05)
    • [18].平衡社会活力与社会秩序 维护社会稳定与社会和谐——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刍议[J]. 中学政治教学参考 2018(18)
    • [19].寻找中国活力[J]. 南风窗 2014(24)
    • [20].倾力打造历史与社会活力课堂[J]. 考试与评价 2014(02)
    • [21].全面深化社会治理创新 激发社会活力[J]. 学会 2014(04)
    • [22].马克思恩格斯社会组织思想及其现实意义[J].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02)
    • [23].创新社会治理需要激发社会活力[J]. 杭州(周刊) 2016(04)
    • [24].激发社会活力是中华民族崛起的基石[J]. 今日科苑 2009(19)
    • [25].打开市场活力之门——党的十八大以来深化“放管服”改革述评[J]. 当代兵团 2017(14)
    • [26].社会活力源于民心向背和“官念”转变[J]. 群言 2015(01)
    • [27].“优胜劣汰”两面看[J]. 江南论坛 2010(06)
    • [28].谢立中:应有专门机构协调社会建设和社会发展[J]. 中国党政干部论坛 2015(12)
    • [29].个人活力、社会活力与国家活力[J]. 上海采风 2011(04)
    • [30].贵在激发社会活力[J]. 今日浙江 2011(12)

    标签:;  ;  ;  ;  

    法治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作用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