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有权参与资产核实和分红

会员有权参与资产核实和分红

一、社员有参与清产核资与分红的权利(论文文献综述)

张瑞涛[1](2021)在《我国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逻辑及创新发展的新制度经济学研究》文中认为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作为深化农村改革的重要内容,是继我国家庭承包经营制之后又一次制度变迁。到2020年底全国已有近八成地区完成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核心任务,剩余20%左右未改革农村地区将于2021年收官完成。那么,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首要解决什么问题?其改革的内在逻辑与特征何在?方式又是什么?农村改革仅是手段,发展集体经济才是最终目的。那么改革的创新发展空间何在?面对上述问题,本研究力求从新制度经济学理论视角给予解释,并为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提供理论依据,为基层持续创新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提供实践指导。因此,对产权制度改革逻辑和创新发展进行系统深入研究无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基于作者2018年—2020年对11省(市)18县(市、区)的实地调研,采用座谈、深度访谈、实地走访等多种形式获取的资料,基于产权理论和制度变迁理论研究框架下,综合运用社会调查法、案例分析法和产权科层结构模型研究方法,主要研究:第一,基于科层视角理论剖析产权制度改革。第二,阐释产权制度改革的逻辑与特征。基于11省(市)18县(市、区)的调研从清产核资及量化资产、界定成员等各环节和试点的整个过程阐释本轮(2015年以后)产权制度改革的逻辑与特征。第三,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方式。基于制度变迁理论框架并以陕西省榆林市榆阳区和安徽省滁州市来安县典型案例分析产权制度改革方式。第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创新发展路径,即发展新型集体经济新方式。以陕西省高陵区等四个地区为例,重点分析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联营制‖创新发展路径。本研究的主要结论如下:第一,农村集体资产―嵌套性‖规则体系及其双向互动机制说明,开展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首先要明确农村集体资产产权归属。采用产权科层理论分析发现,(1)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产权科层规则构成―嵌套性制度体系‖,通过正向促进和反向反馈的双向机制形成动态良性循环制度体系,推动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2)农村集体经营性资产产权改革与农村集体资源性资产产权改革产权科层结构在国家主体这一科层存在差异。第二,产权制度改革的做法是核查资产—确定资产主体—以股权形式分配到人—成立农村集体经济。内在逻辑是集体组织成员化、集体资产资本化,资本(财产)随成员走,成员随股份走。(1)界定成员:确定了产权制度改革的主体。(2)产权制度改革最根本的步骤是清产核资。产权制度改革具备目标任务结构层层深入,制定的相关政策富有弹性,以及评估体系系统性整体特征。但也不能忽视政策试点方式―政策势差‖带来―副作用‖的可能性。第三,制度环境是影响农村集体产权制度变迁的重要因素,制度环境的动态变化引致―潜在收益‖的产生,为创新制度提供可能性。多层次主体协作结构是决定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高度与质量的重要因素。多层次参与主体尤其是初级行动团体通过识别―潜在收益‖、判断制度变迁成本收益的高低、选择制度变迁方式等一系列操作实现农村集体产权制度的新均衡,进而获得―潜在收益‖。多层次主体参与产权制度改革,各主体各司其职高效协作,一方面高质量完成产权制度改革任务;另一方面―捕获‖最大量制度绩效。根据经验以及所处结构中的位置不同,对农村集体产权制度不均衡的程度和原因敏感度不同,以此形成差异化制度变迁方式。本研究借鉴杨瑞龙等(2000)和吴红宇(2004)阐释的对我国制度变迁具有较强解释力的制度变迁模式分析两地区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方式。榆阳区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属于复合型;来安县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属于单一型。第四,―联营制‖创新发展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即发展新型集体经济)的关键是突破村(组)本身的封闭性,前提条件是产权归属清晰,借助置换或整合手段使集体资产形成规模效应,并运用规模效应和政策倾斜形成虹吸效应吸引社会企业入驻,并将农村资产以股份形式加入涉农龙头企业、村(组)与村(组)合作、村企联合建设、扶贫开发等多种方式联合发展集体经济。农村集体产权制度的创新使农村地区形成广义上的经济增长极,通过扩散效应和虹吸效应由内向外扩散带动经济发展。但四种创新发展模式存在各自的不足,其他地区在借鉴时要综合考虑实际情况与所选模式的契合性,以便发挥各种模式的优势。根据以上结论,本研究得到如下政策启示:明确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法律地位,加强集体组织带动作用;构建动态政策支持保障系统,发挥产权制度改革的外溢效应;全面开展配套改革,形成农村综合改革联动效应;纵深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将集体产权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等多项政策启示。

魏汝嫱[2](2021)在《“村改居”社区的治理逻辑研究 ——基于集体经济嵌入式治理的视角》文中研究指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快速城市化的发展带来城市空间的不断扩大,各个城市逐步推进“村改居”改革,越来越多的“村改居”社区出现,形成了一种独特类别的城市社区。集体经济的存在及运作是“村改居”社区区别于普通城市社区的重要特征,其与社区治理高度黏合,嵌入到社区治理的各个方面,对治理逻辑产生着深远的影响。本研究通过对青岛市的两个典型“村改居”社区——集体经济相对强大的S社区和集体经济相对滞后的D社区进行比较分析,发现集体经济嵌入式治理视角下社区治理运作的逻辑,以及集体经济对“村改居”社区治理的影响,并进一步提出治理能力提升的优化路径。本研究提出集体经济嵌入式治理下“政府依附-社区动员”的理论框架,从经济话语权、政治威权、社会资本网络三个角度具体分析集体经济在“村改居”社区治理中的嵌入,并据此分析这两种不同经济实力的社区在“政府依附一社区动员”模式上的差别,进而展示出集体经济嵌入式治理视角下社区治理运作的逻辑。总体来说,集体经济重塑了“村改居”社区中的权力关系与治理逻辑,使其治理过程呈现出与普通城市社区不同的特征。对于集体经济组织强大稳定的社区来说,集体经济为社区事务运转提供了充足的经济支撑,通过与两委组织交叉任职实现“政经合一”,在集体利益的认同黏合下实现社区协商的有效开展,通过投票议事制度、社区自组织等培育良好的社会人际网络,又在提供利益的基础上拉拢了居民满意度,形成了“政府弱依附-社区强动员”模式。对于集体经济组织弱小滞后的社区来说,集体经济对社区公共事务运转的供给能力不足,经费来源依靠上级政府给付,在社区协商、自组织培育方面缺乏良好的利益链接点和资源支持,容易导致社区社会资本力量薄弱,产生社区矛盾,进而形成“政府强依附-社区弱动员”模式。从我国未来的城市化发展进程来看,“村改居”社区在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内仍会存在且数量逐年增加,集体经济嵌入式治理也必将成为一个长期的治理现实。这种模式的存在有其必然性,它从村庄治理开始就掌握着着社区的资源体系,补给社区治理资金、培养社区社会关系、促进社区协商与决策高效执行,在“村改居”社区中发挥着无法取代的作用。但也不能否认,这种嵌入性治理打破了传统城市社区的治理架构,将资本运作引入社区治理过程中,运作过程的不科学、不公平、不透明必然造成社区治理的漏洞,例如缺乏法律法规支持、偏离多元治理目标、阻碍经济优质发展、造成社区监管漏洞、出现内部分化格局等。因此,未来“村改居”社区治理的理想状态,既要尊重集体经济嵌入式治理长期存在的事实,又要通过制度规范扎紧不正之风的笼子,减少集体经济嵌入式治理的负面效应,杜绝资本对社区治理的侵蚀。为更好地规范集体经济的嵌入,本文从完善相关法律法规、调整组织角色定位、培育现代经济组织、建立完善监管机制、完善居民融合机制等方面提出“村改居”社区治理能力提升的优化路径,构建相互制约又相互协作的多元治理格局,重塑社区治理中的资源—权力关系。

刘子玉[3](2020)在《昆明市晋宁区农村集体资产股份权能改革问题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是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随着农村集体经济不断发展壮大,现行的农村集体经济制度已不能完全满足农村的发展,那么关于集体产权制度的调整就变得十分必要,这一调整是对个人和集体关系的进一步调整,围绕着股权分配来进行,这也是晋宁区在发展花卉、蔬菜等产业中面临的必须调整和解决的问题。晋宁区农业发展较好,大棚农业广泛,是全国少有的几个主要鲜花(尤其是玫瑰)生产基地,有着“中国三枝玫瑰中有一枝出自晋宁”的说法,其他如蔬菜、养殖等也有较大规模,产量巨大,产值较高,但集体经济发展较为缓慢,所成立的合作社较为松散,整合作用凸显不足,可以说,晋宁区存在制度发展落后于发展实际的问题,需要进一步整合资源,形成较为紧凑的集体经济,并不断提升产业结构,而要实现这一目标,让农户更好融入,对现有集体经济制度进行调整必须走在前面。本文在当前全国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向深水区迈进的时代背景下,结合农村发展实际以及集体经济组织长远发展需要与不同区域实际情况,在文献回顾、分析数据、研究实例的基础上,对目前清产核资、成员确认、股份设置、股份管理、股份转让的做法与技术难题进行分析,并以昆明市晋宁区为例,对在农村集体资产股份权能改革推进过程中暴露出的股份退出的条件程序不清晰、股权抵押担保机制亟待完善、股权(份额)设置确定难、农村集体资产股份权能改革配套政策不完善等问题进行研究,分析总结出了资产清理、股东身份确认、资产管理等难点原因,并对此提出了明晰产权、妥善处置投资失误、防范风险、试点先行、细化改革措施、量身打造集体资产股份的退出权继承权、灵活运用两法重构产权推进股份+合作等解决途径。本文研究分成六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阐述本文的研究背景、目的和意义,明确个人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第二部分是阐述基本概念及相关理论,介绍农村集体资产股份权能改革相关的基本理论框架。第三部分是分析调研数据并以此评价昆明市晋宁区农村集体资产股份权能改革的发展情况。第四部分是通过数据分析、归纳总结等方式,研究昆明市晋宁区农村集体资产股份权能改革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第五部分是国内优秀经验对昆明市晋宁区农村集体资产股份权能改革的启示。第六部分是对昆明市晋宁区农村集体资产股份权能改革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刘彩霞[4](2019)在《青岛市田横镇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产权制度改革研究》文中提出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产权制度改革是深化农村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对维护农村社会长久稳定和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具有深远意义,全面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势在必行。近年来,我国城镇化进程急剧推进和城区改扩建项目增多,使得农村集体经济组织频繁面临巨额征地补偿款的分配、经营性资产收益的分配、集体经济组织成员的集体资产权益实现问题不断凸显。尤其是城市郊区及沿海发达区域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其传统的运作模式已无法适应新形势下农村集体组织成员的利益需求——传统的农村双层经营体制严重制约着这些经济组织的发展,而逐渐崭露头角的股份制、公司制等较为新颖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发展模式也正在对传统经济组织造成强有力的冲击,给新形势下的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注入了新鲜血液。本文以产权和制度变迁为研究基础,总结了田横镇集体经济组织产权改革中清产核资、成员界定、股权设置与股份量化、成立组织等具体做法。对田横镇农村经济组织产权制度改革存在的问题进行总结概况,并从政府、村级和群众三个级别和角度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对田横镇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产权改革的改善途径和方法进行阐述。结合田横镇的特点和实际情况,提出了改善田横镇集体经济组织产权改革建议:一是明确改革后经济合作社的市场主体地位;二是保障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股权的稳定性和流动性;三是引进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管理改革后的经济合作社;四是提升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资产产业化发展水平。

王宁宁[5](2019)在《新时代贵州省盘州市农村“三变”改革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农村“三变”改革的春风吹过盘州大地,所到之处呈现出一番生机盎然的新景象。新时代农村产业发展迎来了新机遇,盘州市积极探索农村发展新模式,通过“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打破发展桎梏,改变了农村长期以来分散经营效率低下的处境,使农村生产方式适应新时代市场经济发展的新需要,改善了农村的发展面貌,带领农民脱贫致富,为盘州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找到了有效的路径。农村“三变”改革是近几年社会发展的新生事物,取得了可喜的成果,但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实践上都还存在许多需要深入研究的问题。本论文以贵州省盘州市(原六盘水市盘县)为研究对象,对“三变”改革相关理论进行梳理和总结,以普古乡、盘关镇、淤泥乡、两河街道办等多个乡镇为具体研究区域。有针对性地进行选点调研,组织开展实地访谈,搜集和统计各项指标和数据,从理论和实证两个层面对贵州省盘州市农村“三变”改革进行研究。本论文绪论部分介绍了农村“三变”改革的理论研究现状。第一章对农村“三变”改革的理论依据、现实基础、基本内涵、实践历程进行了脉络梳理和理论总结。第二章结合在盘州市实地调研获取的田野资料,研究盘州市农村“三变”改革的实践情况,分析其现状、举措、取得的成效并总结经验。第三章从农民、政府、经营主体三个角度,对盘州市农村“三变”改革在农民参与意识、政策法规配套、监督管理、风险防范、人才供给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第四章从加强农民教育、坚持配套跟进、强化经营管理三个方面,对完善盘州市推进农村“三变”改革提出了建议。合作经济是介于私人经济和公有制经济之间的又一大经济方式。农村“三变”改革是对合作经济的创新发展,也是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关于乡村振兴理论的具体应用。农村“三变”改革在中国广袤农村大地上产生了强大影响力,中央一号文件连续三年“提到”农村“三变”改革,农村“三变”改革已然成为乡村振兴的催化剂,成为助推乡村产业发展的强大动力。本文通过梳理农村“三变”改革相关内容,针对盘州市农村“三变”改革,从现状、举措、成效、经验、问题等诸多方面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对盘州市农村“三变”改革存在的问题和未来发展提出建议,力求为当下农村“三变”改革的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

李清[6](2019)在《欠发达地区农民参与集体经营性资产管理问题研究 ——以广西兴安县界首镇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党的十九大以来,我国的乡村发展受到更多的关注,习近平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的发展。乡村的发展带出了一系列农村经济的发展管理问题,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也受到强烈的关注,农村集体经营性资产作为农村经济组成的一部分,在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和振兴乡村中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目前我国农村集体经营性资产的发展管理还处于重新起步阶段,农民参与农村集体经营性资产的管理更处于薄弱环节,不管是学术界还是现实中的管理,对农民参与集体经营性资产管理问题研究都较少。但农民参与管理问题是农村集体经营性资产发展的较大阻碍,这个问题在欠发达地区更为凸显。本文通过案例研究,实证分析农民参与集体经营性资产管理中参与意识低、参与动机弱、参与行为低等症状,从农民参与管理的吸引力、原动力和助推力来找原因,激励农民积极参与农村集体经营性资产管理,构建参与互动机制,提升农民参与水平,强化农村集体经济管理,促进欠发达地区的发展。

谭艳[7](2019)在《论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法人制度的构建》文中提出在各地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进行了不断地改革探索的背景之下,《民法总则》顺应时代发展的需要,将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明确规定为了特别法人,这意味着至此其在法律上有了明确的定位。同时意味着符合法人实质条件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在经过特定的设立程序后可以成为特别法人;而不具备实质条件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并不能当然的根据法律的规定而成为特别法人,在没有设立为特别法人之前,由村民委员会特别法人代行理想中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特别法人的职能。此乃研究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特别法人制度构建的前提。在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特别法人制度的构建中,首先厘清其职能定位,也就说明确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在成为法人的过程中以及成为法人后应当承担怎样的职能,然后农村集体经济组织需具备相应的条件才能成为特别法人,这是本文探讨的核心,一方面,农村集体经济组织需具备符合法人要求的成员权制度和财产制度,另一方面,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要想成为特别法人,还必须具备相应的治理结构,即有代表其独立意思的章程和实现其行为能力的内部组织机构。本文从五个部分来论述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法人制度的构建:第一部分论述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法人制度构建所面临的现状和障碍。在研究这一论题之前,我们需要对现今不同农村地区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发展状况进行基本的考察,有的地区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已经进行了多样的改革,而有的地区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发展却处于停滞状态。另外,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法人制度构建中还存在诸多障碍,分别是:缺乏清晰的职能定位、未建立独立的财产制度、成员权制度不完善以及法人治理结构的欠缺。第二部分论述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为法人必须明确其职能定位。首先,需进行职能的适当剥离与重构;其保障职能应当适度地剥离,经济发展职能应得到进一步强化,而公共服务职能也需重新定位。其次,还要处理好外部关系,一是衔接农民集体的职能,作为农民集体在民事立法中的民事主体的法律表达;二是合理分配与村委会的职能划分。第三部分论述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法人制度的财产制度。需构建特别的财产制度,首先研究其财产来源;其次分析其特殊的经营范围;再次研究其财产权益实现;最后,再对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法人责任的承担进行分析。第四部分论述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法人的成员权制度。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为特别法人需构建特别的成员权制度,在其中规定其成员的标准、变动以及对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相关权利义务的内容,以此对其成员权制度的构建和完善提出建议。第五部分论述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法人的法人治理。首先,对其法人的章程进行研究,一方面,要充分借鉴营利法人在章程制度上的制度,另一方面要结合特别法人的特殊性对其章程的制定和内容范围进行特殊的设计。其次,对其法人的组织机构进行分析,结合实践中有的农村地区的改革经验,对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内部机构的构成以及相互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

贺福中[8](2017)在《中国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及其收益分配 ——以山西省为中心的分析》文中指出农民收益偏低既是中国亟待解决的课题,亦是一个世界性难题。国内外学者对这一问题进行过深入系统的研究。在此基础上,本文试图从中国农村土地所有制变革入手,按土地私有、个体经营,土地集体所有、集体统一经营和土地集体所有、家庭经营三个时期,以及近年来推行的土地集体所有权、农户承包权、土地经营权“三权分置”并行的土地制度改革,将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置于中国社会经济结构整体背景中,厘清中国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的形成原因、发展过程和变革脉络,及其收益分配制度的演变路径,并预测收益分配趋势和中国农民未来走向。本文共分五个部分:第一部分论述了中国传统农民经济组织遗产与西方合作思想实践。在传统社会农民按照自愿和互利的原则形成了社、会、合会等以应对突发事件。西方合作思想的传播与实践,影响了中国农民合作运动。国民政府将合作主义思想国策化,诱致性推行农村合作运动,与地方保甲制度结合起来,当作统治农村的工具。日本侵华时期的农民合作社是服务战争的机器,日伪掌握农民生杀大权。第二部分论述了土地私有、个体经营时期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及收益分配。根据地时期,农民合作经济组织以互助组为主,逐步建立合作社,按股分红。新中国成立后,为阻止农民卖地,国家引导农民走农业合作化道路,实现土地公有化。社员议定收益分配办法,评工记分。合作社把现金、粮食和其他实物统一计算后分配给社员。第三部分论述了土地集体所有、集体经营时期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及收益分配。“政社合一”和“三级所有,队为基础”的农村人民公社体制,集体劳动,统一经营。定额计酬、评工记分,按照先国家、再集体、后个人的顺序,以实物和现金两种方式分配收益。有近1/3收益来自农民自留地和家庭副业。第四部分论述了土地集体所有、家庭承包经营时期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及收益分配。以“大包干”为主要形式的家庭经营,满足了农民的现实诉求。土地承包期15年、30年逐步延长到永久不变。宪法规定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为社会主义集体所有制的有效实现形式,实行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政策引导、法治保障、道德秩序,为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及收益分配创造了良好的外部发展环境。同时,农民对产权、契约、制度等制约因素提出新的诉求,实行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三权分置”并行。第五部分则是基于山西数据的实证分析。选取山西1954年以来农村居民收入及其相关指标进行实证分析,1999年以来全国、江苏、山西农民纯收入中工资性收入、家庭经营性收入比重走势,预示着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必将加快发展。采用大量新史料是本文的一大特点,其主要来源有:第一,村级集体经济组织的原始档案资料。山西吕梁汾阳市贾家庄村1953年以来,散落在村史馆、村档案室等处的原始资料,有工作汇报、生产安排、粮食产量的记载材料;有耕地面积、劳力、畜力、大小农机具等生产要素记录;评分挣工办法,粮食产量及按人口、按工分进行分配的逐年逐项记录,以及村集体固定资产,文化事业发展情况等内容。第二,山西农业主管部门的社会调查材料。山西多次组织全省各级专业人员进行摸底调查,原本用于内部掌握各地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基本情况,为政府决策提供依据,其真实性和可靠程度毋容置疑。这种阶段性、横切面、有重要时间节点的全面调查史料,非常珍贵。第三,大量采访整理而成的口述史料。同时在研究方法上,采用传统史学和计量史学相结合、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统一的方法,借助计量统计模型对1954-2015年山西、江苏和全国连续的统计数据进行回归分析,揭示出土地制度改革与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农民经营性收入、工资性收入以及第一产业、农村金融支持等方面之间的函数关系和因果联系。综前所述,中国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及其收益分配若按农村土地所有制变革与农村经营体制演变过程则可划分为三个时期,而社会主义公有制奠定了农民走向共同富裕的制度基础。不同时期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及收益分配与时代发展相吻合,有效地完成了其所担负的历史任务和时代使命,并为新的制度创新提供了实践基础。具体而言,分述如次:首先,农民收益和国家获取“双下降”是农村人民公社解体的根本原因。进入20世纪70年代,社队生产费用占总收入的比例逐年增大,社员收益占总收入的比例却明显减小,农业生产的成本越来越高,农民既看不到群体激励也没有个体受益,农业生产经营管理体制的改革势在必行。其次,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是采用中央确定、地方掌握、农民选择的方式进行的。中国经济体制改革首先从农村突破,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改革成本低。中共中央定了基调之后,利用农民创造的大包干等形式的农业生产责任制,由安徽、四川等地试点后在全国推行。农民对收益分配的实现诉求是包干到户的内在动力,国家动员是家庭经营的外部推力,信息传播是农民与国家互动的纽带。而专业户、重点户和新的经济联合体带来的农民群体分化,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制度产物。第三,农民合作经济组织是农民利益的载体,掌握着农民收益的潜在资源。土地是农民家庭收入的最后一道保障线。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拥有土地所有权,是中国最大资产的管理者。然而,山西73%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属于“空壳”型,中国近一半以上的村级集体经济组织没有经营性收益。土地制度创新是农民从集体经济组织获取收益的有效途径。第四,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是市场经济的必然。当年由广大农民群众积累起来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资源、资产和资金,应当由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享有。继广东、上海、北京等地推行的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成功之后,山西在资源型村、城中村进行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有的村充分尊重民意,制定并实施“优先土地股,增配人口股,创新预留股”的股权分配原则。优先土地股配发给取得土地经营权的村民,增配人口股面向全体在册村民,设置预留股要留给合理增加的人口,是对我国现行“增人不增地、减人不减地”土地制度安排下新增人口的一种收益保障,也为解决不可预见性问题和困难留有余地,可以看作是新组建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保障成员收益权的一种制度创新。第五,农民合作经济组织是社会主义集体所有制经济的有效实现形式。中国经济改革实现了社会主义公有制与市场经济相结合,建立起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长期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以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从1954-2015年(除去1960、1966-1976年)年度数据走势来看,山西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总体上随着全省经济特别是第一产业发展而增加,山西农民收入中工资性收入与家庭经营性收入在纯收入中的比重走势,也比较契合农村土地政策实施的三个时期。2000年以来,全国、江苏和山西农民人均纯收入中家庭经营性收入比重,都呈现出高位回落走势,预示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必将加快发展,农民收益再次走上加快增长的通道。2017年3月,民法总则赋予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特别法人资格,随着农村土地“三权分置”并行改革的深入,期望农民收益发生一次质的飞跃,城乡人均收益差距逐步缩小。

黄静晗[9](2015)在《城中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村民行为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是城中村转型发展的难点,也是破解城乡二元结构、提高城镇化质量的关键。城中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是利益调整与重构的过程,涉及村民、村社组织、政府等不同利益主体。村民作为改革中最主要的利益主体和初级行为主体,其对改革的预期、偏好和行为将影响改革的效率和效果,集体产权制度创新应当以村民的制度需求为基础和依据。将改革中的村民行为作为研究对象,分析村民行为动机、目标以及成本约束条件下决策和选择的过程,探讨村民行为的结构与机理,对于城中村乃至广大农村地区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同时有助于丰富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理论研究。本文借助制度与制度变迁理论、产权理论、博弈论、公共选择理论、行为经济学等相关理论构建理论分析框架,综合采用动态博弈模型、成本-收益模型、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交叉分组下的频数分析、案例分析等定量定性方法,基于福州市城中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调研数据和典型案例,主要进行了以下研究:第一,构建理论分析框架,界定农村集体产权、行为等核心概念,评述相关’理论,提出论文研究分析框架。第二,系统回顾与总结城中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形成逻辑、关键环节与发展困境,描述村民改革行为的历史与现实背景并引出问题。第三,分析改革中村民的地位、博弈与分化,讨论中央与地方政府、村社组织、村民等利益主体的动机、目标与选择,分析产权制度变迁中村民形成初级行为主体地位的演进历程及其发挥的作用,用动态博弈模型讨论村民与地方政府围绕改革展开的利益博弈,分析村民内部基于不同的利益目标产生的普通村民与村庄精英等群体分化。第四,讨论改革中普通村民和村庄精英的行为,围绕集体资产量化、集体经济组织重建和集体经济发展这三项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主要内容,分析从外部利润出现到打破原有的制度均衡、重新界定产权的过程中,普通村民与村庄精英的行为动机与利益诉求,群体之间的冲突与博弈,如何做出决策与选择形成利益均衡的一致性合约。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对村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意愿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第五,探讨城中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中村民行为的结构与机理。由4个内部变量和14个外部变量共同构建村民制度选择行为结构模型,分析村民在产权实践中进行制度选择的机理。第六,提出推进城中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对策建议。研究得出以下主要结论:第一,村民是城中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初级行为主体,是制度变迁的推动者、制度改革方案的设计者和决策者。村民自下而上的制度创新与地方政府推动是这场改革的主要形式和典型特征。第二,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方案的形成是行为主体之间博弈与较量的结果。普通村民通过影响制度的交易费用和生产效率实际影响了制度的绩效,在改革方案形成过程中起到关键性的作用。从资产量化、组织重建到集体经济发展,普通村民基于对现期收益最大化的追求,在普通村民与村干部、社员与非社员、村民与居民、村民与政府等内外部利益主体的博弈中建构对自己最为有利的集体资产分配结构,形成了改革方案并推动制度变迁。第三,村庄精英是改革中的制度企业家,对改革方向和内容的确定起了导向性作用。本文借鉴“滞后供给”模式的变形建立成本—收益模型分析村庄精英改革的成本与收益,村庄精英改革成本主要包括决策与组织成本、直接和间接个人经济成本、阻滞成本,收益由物质收益和精神收益组成。村庄精英做出的行为选择是基于对成本和收益的理性计算和价值判断,同时体现出对声誉、信任、公正等利他、非理性动机的追求。第四,村民改革意愿主要受到个体和家庭特征、收益预期、改革认知和村庄信任等因素的影响,村民的受教育程度、征地后家庭收入主要来源、对改革后集体资产收益预期、对集体资产所有权归属的认知、是否关心村集体经济运作、是否信任经合社领导等变量对村民的改革意愿产生显着影响。第五,基于奥斯特罗姆构建的个人制度选择分析框架,结合对城中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中村民行为的定性定量分析,本文建构出改革中村民制度选择行为的一般模型。影响村民行为的4个内部变量为预期收益、预期成本、内在规范和贴现率,14个外部变量为制度方案设计、集体资产条件、利益的异质性、改革认知、村庄信任、传统文化等,外部变量通过对内部变量的作用影响村民的决策与选择,内部变量与外部变量的组合构成了村民制度选择行为的一般模型。第六,提出了村民制度选择的机理:(1)利益是村民评估是否支持改革和如何改革的核心变量,不同的目标函数引出不同的行为策略。(2)村民内外部的利益冲突反映出改革的制度供给不均衡,制度的内在张力和空白留出了冲突与斗争的空间。(3)村民行为反复主要由产权制度改革不彻底造成,没有产权制度的根本性改革,随着利益主体力量的此消彼长,试图推动再分配的冲突和斗争就不会停止。(4)良好的制度方案设计机制能够增强村民的改革意愿,有助于达到次满意均衡点,实现帕累托改进。(5)普通村民与精英的一致性程度较高时改革推进顺利,当普通村民与精英在制度变迁方向和内容上有冲突时,一般向村庄精英支持的方向发展。

林火水[10](2014)在《城中村集体资产产权制度改革村民意愿研究 ——以福州市A区为例》文中研究指明城中村在我国各大中小城市普遍存在,已成为我国城市发展、城乡统筹发展不可忽视的特殊区域。随着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不断推进,城中村转型发展已成为全国各地关注的焦点。随着集体资产的日益壮大,城中村村民与集体资产产权关系的矛盾日益突出,并引发了一系列的经济管理和社会公平问题,村民利益无法得到有效的保护,城中村的整体转型发展受到了严重的制约,城中村集体资产产权制度改革成为城中村转型发展的重点和难点,成为切实保护实现集体经济组织及村民利益必然选择。村民是集体资产产权制度改革的核心主体,从城中村村民意愿来研究对于改革的推进作用具有重要探索价值和现实意义。本文在第一部分研究城中村集体资产产权制度变迁的历史与未来可能的趋势,分析了城中村的成因与转型四重困境,探讨了集体资产产权制度改革是突破城中村转型困境的重点。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改革的动因并梳理了改革的历程,进而结合当前形势分析改革的发展趋势,即改革更加突出以增进村民福祉、维护村民的合法权益为目的,改革以股份合作制为主导模式,改革路径以资产量化、组织重建为核心。第二部分将村民这个改革的利益主体引入集体资产产权制度改革中,详细分析了整个产权制度改革过程中的五个环节的村民利益诉求和意愿表现。第一阶段,资产量化范围确认阶段的村民更多考虑量化经营性资产,而弱化资源性资产和公益性资产量化意愿。第二阶段,股权设置阶段的村民在村落历史文化传统差异的影响下进行意愿选择,主要涉及单一形式股份与多形式股份选择、集体股设置与否。第三阶段关于股权主体确认,村民更倾向于以村籍、农业户口为主要标准,同时区分考虑部分特殊人群的资格认定意愿,不同村社意愿差异较大。第四阶段,股权管理阶段的村民意愿差异较大,村民分化出不同利益集团可能会形成博弈竞争局面,重点是围绕着股权静态管理、半静态管理与动态管理的管理方式选择,同时,大部分村民赞成股份转让、继承,但是具体的转让、继承的方式和条件每个村的做法不一。第五阶段组织重建,村民更倾向于成立股份合作社,组织设计更多参照公司治理架构,实行董事会制度,同时首届管理人员由现有的主要村主干直接过渡。第三部分,通过理论借鉴和调研材料分析,探讨了可能会影响村民意愿的因素,从个人特征、家庭特征、产权认知因素、对集体管理人员的信任、学习机制和村落文化为主的意识形态这五方面的展开分析。结合笔者调研的相关资料,本文认为:认知因素中集体资产产权权属的认知、股份合作制制度的认知是影响村民改革意愿的显着因素;信任因素中村民对集体资产管理的评价、资产管理的信息是否公开透明、对集体经济组织的干部的信任程度以及对未来发展前景预期可能会影响村民意愿;学习机制因素中政府有没有宣传政府政策、村干部有没有介绍政策和相关知识、对改制内容是否理解等因素可能会影响村民改革意愿;此外村落历史文化传统形成的意识形态可能会影响村民在实际改革中的想法。第四部分,结合A区城中村改制的案例进行实证,本文分析了A区改革的历程、困境,村民的意愿表现,最后针对一个股份合作制改革的典型城中村L村进行案例分析,深入了解村民对本村股份合作制改革的意愿,并运用列联表分析法寻找影响村民意愿的相关因素,研究发现包括认知因素、信任因素、学习机制和个人相关特征在内的主要因素对影响村民意愿有密切的相关性。本文最后针对A区今后集体资产产权制度改革的推进提出了建议。从城中村转型的发展目标入手,以经济改革为中心推进城中村其他综合配套改革为指导,从增加经合社干部的信誉、增强集体资产的公开透明、提高村民参与集体资产产权制度改革的未来预期为核心,政府要重点加强宣传政策、提升村民了解改革内容、加强经合社干部廉洁工作,综合推进城中村集体资产产权制度改革。

二、社员有参与清产核资与分红的权利(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社员有参与清产核资与分红的权利(论文提纲范文)

(1)我国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逻辑及创新发展的新制度经济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研究内容、方法及技术路线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3.3 技术路线图
        1.3.4 数据来源
    1.4 研究的创新与不足
        1.4.1 研究创新点
        1.4.2 研究不足
第二章 文献研究评述
    2.1 产权制度研究
    2.2 乡镇企业产权制度改革
    2.3 农村―三变‖改革
    2.4 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措施及评价
        2.4.1 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措施
        2.4.2 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影响因素
        2.4.3 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评价
    2.5 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经验总结
        2.5.1 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模式
        2.5.2 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存在的问题
        2.5.3 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产生问题的原因
        2.5.4 解决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关键问题的路径
    2.6 相关文献评述
第三章 相关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
    3.1 相关概念界定
        3.1.1 产权、农村集体产权
        3.1.2 农村集体经济与农村集体经济组织
        3.1.3 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
    3.2 理论基础
        3.2.1 产权理论
        3.2.2 科层制与自然资源产权科层理论
        3.2.3 制度变迁理论
        3.2.4 集体行动理论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我国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背景与进展
    4.1 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背景
        4.1.1 农村地区集体发展存在多重问题
        4.1.2 财产性收入偏低但农民主动参与改革意识增强
        4.1.3 顶层制度设计和试点推动
        4.1.4 农村地区技术水平显着提升
    4.2 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历程
        4.2.1 探索改革阶段
        4.2.2 试点改革初始阶段
        4.2.3 试点扩大阶段
        4.2.4 ―扩面提速集成‖阶段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理论分析:基于科层视角
    5.1 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嵌套性‖规则特征
    5.2 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科层机理分析
    5.3 不同类型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科层结构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内在逻辑与特征
    6.1 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内在逻辑
        6.1.1 清产核资及量化资产
        6.1.2 界定成员
        6.1.3 股权设置与管理
        6.1.4 建立农村集体经济组织
    6.2 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与―三变‖改革二者关系
    6.3 我国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特征
        6.3.1 产权制度改革目标任务结构逐层递进
        6.3.2 产权制度改革相关政策制定富有弹性
        6.3.3 产权制度改革评估体系极具系统性
        6.3.4 产权制度改革具有一定―政策势差‖
    6.4 本章小结
第七章 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方式:基于制度变迁理论视角
    7.1 案例选取和基本情况
        7.1.1 案例选取
        7.1.2 案例基本情况
    7.2 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方式的案例分析
        7.2.1 复合型农村集体产权制度变迁
        7.2.2 单一型农村集体产权制度变迁
    7.3 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方式的案例启示
    7.4 本章小结
第八章 ―联营制‖: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创新发展路径探索
    8.1 ―联营制‖内涵机理
    8.2 ―联营制‖实践探索
        8.2.1 ―联营制‖实践模式
        8.2.2 ―联营制‖深度解析
    8.3 本章小结
第九章 主要结论及政策启示
    9.1 主要结论
    9.2 政策启示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历

(2)“村改居”社区的治理逻辑研究 ——基于集体经济嵌入式治理的视角(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问题缘起与研究意义
        1.1.1 问题缘起
        1.1.2 研究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关于“村改居”社区治理的研究
        1.2.2 关于“村改居”社区集体经济的研究
        1.2.3 关于居民权利视角下二元治理模式的研究
        1.2.4 研究述评与展望
    1.3 研究内容与研究思路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思路
    1.4 研究方法
        1.4.1 案例分析法
        1.4.2 访谈法
    1.5 创新之处与不足
        1.5.1 创新之处
        1.5.2 不足之处
第二章 基本概念及理论基础
    2.1 基本概念
        2.1.1 “村改居”社区
        2.1.2 集体经济
        2.1.3 集体经济嵌入式治理
    2.2 理论基础
        2.2.1 社区治理理论
        2.2.2 嵌入性理论
        2.2.3 集体经济嵌入式治理:基于“政府依附-社区动员”的理论框架
第三章 集体经济嵌入“村改居”社区的治理实践:基于青岛市社区的研究
    3.1 青岛市撤村并居及集体经济改革的政策背景
    3.2 案例概况
        3.2.1 S社区概况及典型性分析
        3.2.2 D社区概况及典型性分析
    3.3 集体经济嵌入式治理下“村改居”社区治理逻辑分析
        3.3.1 社区治理中的经济话语权
        3.3.2 社区治理中的政治威权
        3.3.3 社区治理中的社会资本网络
        3.3.4 “政府依附—社区动员”治理模式
        3.3.5 总结
第四章 集体经济在“村改居”社区治理中的影响
    4.1 集体经济在“村改居”社区治理中的作用
        4.1.1 补给社区治理资金
        4.1.2 培养社区社会关系
        4.1.3 促进社区协商发展
        4.1.4 促进决策高效执行
    4.2 集体经济嵌入式治理的弊端
        4.2.1 缺乏法律法规支持
        4.2.2 偏离多元自治目标
        4.2.3 阻碍经济优质发展
        4.2.4 造成社区监管漏洞
        4.2.5 出现内部分化格局
第五章 集体经济嵌入下的“村改居”社区治理优化路径
    5.1 完善相关法律法规
    5.2 调整组织角色定位
    5.3 培育现代经济组织
    5.4 建立完善监管机制
    5.5 完善居民融合机制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3)昆明市晋宁区农村集体资产股份权能改革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综述
        1.3.1 国外研究综述
        1.3.2 国内研究综述
        1.3.3 综合评述
    1.4 研究方法
        1.4.1 研究方法
        1.4.2 研究思路
        1.4.3 技术路线
    1.5 主要研究内容
    1.6 创新与不足之处
        1.6.1 创新之处
        1.6.2 不足之处
2 昆明市晋宁区农村集体资产股份权能改革演变历程分析
    2.1 试点引领探索农村集体资产股份权能改革阶段
    2.2 全域铺开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工作阶段
    2.3 奋力攻坚农村集体资产股份权能改革前期必备要素难点阶段
3 昆明市晋宁区农村集体资产股份权能改革现状与调查分析
    3.1 昆明市晋宁区农村集体资产股份权能改革现状
    3.2 村民对农村集体资产股份权能改革的认可度调查分析
4 昆明市晋宁区农村集体资产股份权能改革面临的困难及原因分析
    4.1 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方面
    4.2 农村集体经济机构组织方面
    4.3 农村集体经济制度方面
5 国内经验对昆明市晋宁区农村集体资产股份权能改革的启示
    5.1 国内优秀模式经验
        5.1.1 佛山市南海区优秀模式经验
        5.1.2 苏州市吴中区优秀模式经验
    5.2 国内优秀经验对昆明市晋宁区的启示
6 深化晋宁区农村集体资产股份权能改革的思路与建议
    6.1 规范产权方面
    6.2 权能改革方面
7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1: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基础调查问卷
附录2: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基础调查问卷
附录3: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利益分配调查问卷
致谢

(4)青岛市田横镇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产权制度改革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选题背景和意义
        (一)选题背景
        (二)选题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综述
        (一)国外研究
        (二)国内研究
    三、研究的主要内容
    四、研究方法与创新之处
        (一)研究方法
        (二)创新之处
第一章 核心概念与理论基础
    第一节 核心概念
        一、农村集体经济组织
        二、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资产
        三、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
        四、产权制度
    第二节 理论基础
        一、产权理论
        二、制度变迁理论
第二章 田横镇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产权制度改革的实证分析
    第一节 田横镇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产权改革基本概况
        一、田横镇地理概况
        二、田横镇农村集体产权改革概况
        三、田横镇村集体经济组织产权改革的内容和方法
    第二节 田横镇村集体经济组织产权制度改革成效分析
        一、田横镇村级集体经济收入变化
        二、田横镇村级集体经济收入差异变化
        三、村级集体资产与负债变化
    第三节 田横镇农村经济组织产权制度改革管理创新
        一、加强领导,明确责任
        二、科学确股,多元管理
        三、宣传培训,发动群众
        四、严肃纪律,维护稳定
    第四节 田横镇农村经济组织产权制度改革存在的问题
        一、改革后的经济合作社法律和市场主体地位不明确
        二、集体股权稳定性和流动性的矛盾
        三、改革后经济合作社财务管理滞后
        四、资产管理方面存在量化风险和市场竞争力不足
        五、经济组织缺乏专业人才
    第五节 田横镇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产权制度改革存在问题的原因
        一、政府方面的原因
        二、村级方面的原因
        三、群众方面的原因
第三章 国内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经验借鉴
    第一节 经验
        一、泰安市经验、做法和经验
        二、温州市的做法、问题和经验
    第二节 经验借鉴
第四章 完善田横镇农村经济组织产权制度改革的对策建议
    第一节 明确改革后经济合作社的市场主体地位
    第二节 保障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股权的稳定性和流动性
    第三节 引进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管理改革后的经济合作社
    第四节 提升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资产产业化发展水平
结论与展望
    一、主要结论
    二、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5)新时代贵州省盘州市农村“三变”改革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动因
        (一)选题缘起
        (二)研究意义
        (三)创新与不足
    二、研究思路及方法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方法
    三、研究综述
        (一)国内学术界研究成果
        (二)研究综述评述
第一章 新时代农村“三变”改革相关理论
    一、农村“三变”改革的缘起
        (一)农村“三变”改革产生的背景
        (二)农村“三变”改革在六盘水星火燎原
        (三)基层农村“三变”改革创新实践
    二、农村“三变”改革的内涵
        (一)资源变资产,让闲置的资源活起来
        (二)资金变股金,让分散的资金聚起来
        (三)农民变股东,让增收的渠道多起来
第二章 新时代贵州省盘州市农村“三变”改革的实践
    一、新时代贵州省盘州市农村“三变”改革的现状
        (一)效益日益显现
        (二)改革迎难而上
    二、新时代贵州省盘州市农村“三变”改革采取的措施
        (一)盘活资源,引导资源变资产
        (二)聚集资金,整合资金变股金
        (三)角色转变,鼓励农民变股东
    三、新时代贵州省盘州市农村“三变”改革取得的成效
        (一)产业从无到有
        (二)农村从弱到强
        (三)农民从穷到富
    四、新时代贵州省盘州市农村“三变”改革的经验总结
        (一)“三变”+产业园区,助推精准脱贫
        (二)“三变”+特色农业,决胜全面小康
        (三)“三变”+农旅融合,助力乡村振兴
        (四)“三变”+民族文化,共同繁荣发展
第三章 新时代贵州省盘州市农村“三变”改革存在的问题
    一、农民:政策认知水平有待提升
        (一)对“三变”改革政策认识不清
        (二)经济、意识双贫困
        (三)“职业农民”身份转变缓慢
        (四)法律意识淡薄
    二、政府:组织管理能力有待加强
        (一)配套政策有待完善
        (二)法规制定不够规范
        (三)基础工作推进缓慢
        (四)监管力度亟待加强
    三、经营主体:经营管理能力有待提高
        (一)经营管理能力较弱
        (二)经营人才诉求强烈
        (三)监督管理亟需完善
        (四)风险防范机制不健全
第四章 新时代贵州省盘州市推进农村“三变”改革的思考
    一、循序渐进,抓好农民教育
        (一)加强农村“三变”改革政策宣传
        (二)“扶志扶智”双管齐下
        (三)组织“职业农民”培训
        (四)加强农村法治宣传教育
    二、配套跟进,加强组织管理
        (一)完善配套政策
        (二)加强法律规范
        (三)落实工作责任
        (四)加强监管力度
    三、权益保障,强化经营管理
        (一)提高企业经营能力
        (二)优化人才队伍结构
        (三)完善监督管理机制
        (四)健全风险防范机制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在校期间科研成果
附录

(6)欠发达地区农民参与集体经营性资产管理问题研究 ——以广西兴安县界首镇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与意义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义
    第二节 研究综述
        一、国内研究综述
        二、国外研究综述
        三、研究述评
    第三节 研究内容与方法
        一、研究内容
        二、研究方法
    第四节 创新之处
第二章 基本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第一节 基本概念界定
        一、欠发达地区
        二、农村集体经营性资产
        三、农民参与
    第二节 理论基础
        一、公共选择理论
        二、公民参与理论
        三、善治理论
第三章 欠发达地区农民参与集体经营性资产管理现状
    第一节 我国农民参与集体经营性资产管理概况
        一、农民参与管理的进度
        二、农民参与管理的效度
    第二节 欠发达地区农民参与农村集体经营性资产管理特点
        一、农民有参与管理意识,但参与倾向低
        二、农民有参与管理动机,但原动力不足
        三、农民有参与管理行为,但专业性不强
    第三节 界首镇农民参与集体经营性资产管理现状
        一、集体经营性资产存量
        二、集体经营性资产管理现状
        三、农民参与管理近况
第四章 欠发达地区农民参与集体经营性资产管理问题
    第一节 农民参与管理意愿弱
        一、缺乏收益分配
        二、参与途径稀缺
    第二节 农民参与管理活力少
        一、参与意识弱
        二、参与积极性低
    第三节 政府对农民参与管理重视度低
        一、相关制度文件缺位
        二、不注重农民参与管理行为
第五章 欠发达地区农民参与集体资产管理问题的原因
    第一节 农民参与管理吸引力不够
        一、经营收益到户少
        二、参与管理频率较低
    第二节 农民参与管理原动力不足
        一、自身的局限性
        二、参与管理方式简单
    第三节 政府对农民参与管理助推力不足
        一、管理制度不具有针对性
        二、对农民参与问题认识欠缺
第六章 欠发达地区农民参与集体经营性资产管理路径优化建议
    第一节 提高农民参与动能,激活激励因子
        一、把握集体经营性资产发展方向
        二、做好管理技能培训
    第二节 提升农民管理行为,强化造血功能
        一、提高农民参与管理意识
        二、培养农民参与管理能力
    第三节 构建管理支撑力,提高管理意识
        一、建立集体经济发展招商引资机制
        二、强化农民参与经营管理体系建设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后记

(7)论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法人制度的构建(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法人制度构建的现状与障碍
    (一)面临区域发展差异大的现状
    (二)缺乏清晰的职能定位
    (三)未建立独立的财产制度
    (四)成员权制度不完善
    (五)法人治理结构的欠缺
二、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法人的职能定位
    (一)需进行职能的适当剥离与重构
    (二)上承农民集体的民事主体地位的法律表达
    (三)职能定位需合理分配与村委会的职能划分
三、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法人的财产制度
    (一)相对闭塞的财产来源
    (二)实现特殊职能的经营范围
    (三)财产权益通过量化入股实现
    (四)不同于一般法人的独立责任制度
四、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法人的成员权制度
    (一)登记成为成员身份的界定标准
    (二)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的变动
    (三)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的权利与义务
五、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法人的法人治理
    (一)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法人的章程
    (二)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法人的组织机构
六、结语
参考文献

(8)中国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及其收益分配 ——以山西省为中心的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绪论
    一 研究缘起
    二 学术史梳理
    三 研究内容与架构
    四 运用资料与方法
    五 创新之处
第一章 中国传统农民经济组织与西方合作思想实践
    第一节 中国传统农民经济组织
    第二节 中国近代农民经济组织的探索
    第三节 西方合作思想传播和中国农村合作运动
    第四节 日伪统治时期的农民合作经济组织
    小结
第二章 土地私有个体经营时期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及其收益分配
    第一节 根据地时期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及其收益分配
    第二节 合作化时期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及其收益分配
    小结
第三章 土地集体所有集体经营时期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及其收益分配
    第一节 人民公社制度的形成
    第二节 人民公社时期的收益分配
    第三节 人民公社改制的动因
    小结
第四章 土地集体所有家庭经营时期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及其收益分配
    第一节 农民的现实诉求和组织发动
    第二节 国家分配理论的政策牵引
    第三节 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经营体制
    第四节 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社会分化
    第五节 山西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收益分析
    第六节 农村集体所有制的有效实现形式
    小结
第五章 基于山西数据的实证分析
    第一节 数据准备和预处理
    第二节 描述性统计分析
    第三节 模型分析
    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个人简况及联系方式

(9)城中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村民行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问题的提出
        1.1.3 研究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城中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研究
        1.2.2 村民行为研究
        1.2.3 现有研究评述
    1.3 研究目标与内容
        1.3.1 研究目标
        1.3.2 研究内容
    1.4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1.4.1 研究方法
        1.4.2 技术路线
    1.5 研究特色与创新
2 理论分析框架
    2.1 概念界定
        2.1.1 城中村
        2.1.2 农村集体产权
        2.1.3 城中村村民
        2.1.4 行为
    2.2 理论基础
        2.2.1 制度与制度变迁理论
        2.2.2 产权理论
        2.2.3 博弈论
        2.2.4 公共选择理论
        2.2.5 行为经济学理论
    2.3 研究分析框架
3 城中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发展与困境
    3.1 城中村的形成与演变
        3.1.1 城中村的形成
        3.1.2 城中村的演变
    3.2 城中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演进与做法
        3.2.1 改革的形成逻辑
        3.2.2 改革的进程
        3.2.3 改革的主要做法
    3.3 城中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困境
        3.3.1 制度缺位
        3.3.2 利益矛盾
    3.4 本章小结
4 改革中村民的地位、博弈与分化
    4.1 改革中的利益主体识别
        4.1.1 中央政府
        4.1.2 地方政府
        4.1.3 村社组织
        4.1.4 村民
    4.2 村民在改革中的地位与作用
        4.2.1 农村集体产权制度变迁过程的村民地位变化
        4.2.2 城中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中村民的地位与作用
    4.3 村民与外部利益主体的动态博弈
        4.3.1 博弈假设
        4.3.2 博弈的策略空间
        4.3.3 博弈模型的参数设定
        4.3.4 博弈模型的构建与分析
    4.4 改革中村民群体的内部分化
        4.4.1 普通村民
        4.4.2 村庄精英
    4.5 本章小结
5 改革进程中普通村民的行为决策与选择
    5.1 资产量化过程的决策与选择
        5.1.1 股权设置
        5.1.2 产权边界界定
        5.1.3 股权管理
    5.2 组织重建和集体经济发展的决策和选择
        5.2.1 组织重建
        5.2.2 集体经济发展
    5.3 个案呈现与思考
        5.3.1 Y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历程
        5.3.2 对案例的思考
    5.4 本章小结
6 改革进程中村庄精英的行为决策与选择
    6.1 改革中村庄精英的角色
        6.1.1 社区治理的缝隙权威
        6.1.2 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制度企业家
    6.2 改革进程中的决策与选择
        6.2.1 资产量化过程的决策与选择
        6.2.2 组织重建和集体经济发展的决策和选择
    6.3 村庄精英改革的成本与收益分析
        6.3.1 参数设定与模型构建
        6.3.2 模型分析与解释
    6.4 本章小结
7 村民改革意愿的影响因素分析
    7.1 数据来源与样本特征
        7.1.1 调查区域
        7.1.2 调研方法与问卷设计
        7.1.3 样本特征
    7.2 村民改革意愿影响因素的假设
    7.3 村民改革意愿影响因素的计量分析
        7.3.1 模型选取与变量定义
        7.3.2 样本数据的描述性统计分析
        7.3.3 回归结果分析与解释
    7.4 本章小结
8 村民行为的结构与机理
    8.1 村民行为的结构
        8.1.1 村民行为的内部结构
        8.1.2 村民行为的外部结构
        8.1.3 村民制度选择行为的模型构建
    8.2 村民行为的机理
9 结论与建议
    9.1 研究结论
    9.2 政策建议
        9.2.1 加大对改革的规范、引导与扶持
        9.2.2 善用社区本土资源
        9.2.3 形成各方利益均衡的制度方案
        9.2.4 建立透明公正的程序规则
参考文献
附录一 调查问卷
附录二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主要科研成果
致谢

(10)城中村集体资产产权制度改革村民意愿研究 ——以福州市A区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图表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导言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研究综述
        1.2.1 关于城中村问题研究现状
        1.2.2 关于城中村集体资产产权制度改革问题研究
        1.2.3 关于村民意愿内涵的研究
    1.3 研究思路和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1.3.3 技术路线图
    1.4 研究的创新与不足
2 相关概念界定和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界定
        2.1.1 城中村
        2.1.2 城中村集体资产
        2.1.3 城中村村民
        2.1.4 意愿
    2.2 关于村民理性人假设的基本观点
    2.3 制度变迁理论
        2.3.1 关于制度变迁内涵的研究
        2.3.2 关于制度变迁的影响因素
    2.4 产权理论
        2.4.1 关于产权内涵研究
        2.4.2 关于产权制度的研究
3 城中村集体资产产权制度改革的演变
    3.1 城中村形成与转型发展
        3.1.1 城中村成因分析
        3.1.2 城中村转型发展的四重困境
        3.1.3 城中村转型发展的重点
    3.2 城中村集体资产产权制度改革的动因分析
    3.3 城中村集体资产产权制度改革的历程
        3.3.1 萌芽阶段:地方基层自发探索
        3.3.2 发展阶段:省级层面的试点推进
        3.3.3 深化阶段:全国性的改革推广
    3.4 城中村集体资产产权制度改革难点与趋势
        3.4.1 改革的难点
        3.4.2 改革的趋势
4 城中村集体资产产权制度改革中村民的地位及意愿表现
    4.1 城中村集体资产产权制度改革中村民的主体地位分析
    4.2 改革不同阶段的村民利益诉求和意愿表现
        4.2.1 确定资产量化范围
        4.2.2 股权设置
        4.2.3 股权主体确认
        4.2.4 股权管理
        4.2.5 组织重建
5 城中村集体资产产权制度改革村民意愿的影响因素
    5.1 个人特征
    5.2 家庭特征
    5.3 认知因素
    5.4 信任因素
    5.5 学习机制
    5.6 其他因素
6 城中村集体资产产权制度改革村民意愿实证研究:以福州市A区城中村改制为例
    6.1 区域概况和调查方法
        6.1.1 区域概况
        6.1.2 调研方法
    6.2 A区城中村集体资产产权制度改革现状
        6.2.1 改革历程梳理
        6.2.2 改革的难点分析
    6.3 A区集体资产产权制度改革村民意愿的分析
        6.3.1 资产量化范围确定意愿:以经营性资产量化为主
        6.3.2 股权设置意愿:以个人股设置为主
        6.3.3 股权主体认定标准:以户口、村籍、征地相关的时间为主
        6.3.4 股权管理:内部转让村落差异较大
        6.3.5 组织建设股份合作制:社区福利为特征的合作社
    6.4 L村股份合作制改革村民意愿深入分析:一个产权制度改革的典型案例
        6.4.1 数据来源与处理
        6.4.2 L村集体资产的产权制度改革背景分析
        6.4.3 L村改革村民意愿表现分析
        6.4.4 L村改革村民意愿的影响因素的相关性分析
    6.5 推进A区城中村集体资产产权制度改革的建议
7 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7.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件:问卷
致谢

四、社员有参与清产核资与分红的权利(论文参考文献)

  • [1]我国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逻辑及创新发展的新制度经济学研究[D]. 张瑞涛. 中国农业科学院, 2021(01)
  • [2]“村改居”社区的治理逻辑研究 ——基于集体经济嵌入式治理的视角[D]. 魏汝嫱. 山东大学, 2021(02)
  • [3]昆明市晋宁区农村集体资产股份权能改革问题研究[D]. 刘子玉. 山东农业大学, 2020(03)
  • [4]青岛市田横镇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产权制度改革研究[D]. 刘彩霞. 青岛大学, 2019(02)
  • [5]新时代贵州省盘州市农村“三变”改革研究[D]. 王宁宁. 贵州民族大学, 2019(08)
  • [6]欠发达地区农民参与集体经营性资产管理问题研究 ——以广西兴安县界首镇为例[D]. 李清. 广西民族大学, 2019(01)
  • [7]论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法人制度的构建[D]. 谭艳. 西南政法大学, 2019(08)
  • [8]中国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及其收益分配 ——以山西省为中心的分析[D]. 贺福中. 山西大学, 2017(02)
  • [9]城中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村民行为研究[D]. 黄静晗. 福建农林大学, 2015(03)
  • [10]城中村集体资产产权制度改革村民意愿研究 ——以福州市A区为例[D]. 林火水. 福建农林大学, 2014(01)

标签:;  ;  ;  ;  ;  

会员有权参与资产核实和分红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