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阳化气行水法为主治疗女性黄褐斑的临床观察

温阳化气行水法为主治疗女性黄褐斑的临床观察

论文摘要

目的:通过对导师经验方“化浊祛斑汤”临床疗效的观察,探讨该方治疗各证型女性黄褐斑的临床疗效和作用机理,为临床本病的中医治疗提供一定的资料和依据,为寻求简便、易行、有效的中药方剂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方法:采用随机单盲的方法将70例患者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选用自拟“化浊祛斑汤”;对照组选用VitC、VitE口服,经过12周的治疗后,对各组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并判定疗效。结果:采用自拟“化浊祛斑汤”治疗33例,经过12周的疗效观察,治疗组治愈3例,显效16例,有效10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87.88%;采用口服VitC、VitE治疗32例,治愈1例,显效8例,有效13例,无效10例,有效率68.75%。经统计学处理分析(p=0.009<0.05),两组疗效比较有显著统计学意义。辨证分型疗效比较结果显示:肝肾不足型、脾虚湿蕴型疗效优于肝郁气滞型,p=0.042<0.05;脾虚湿蕴型与肝肾不足型疗效对比没有显著性差异,P=1.000>0.05;对照组辨证分型与疗效没有显著差异,P=0.079>0.05。结论:自拟化浊祛斑汤治疗黄褐斑疗效显著,明显优于对照组。但是,黄褐斑的治疗是一个长期、慢性的过程,只有坚持服药达到一定的疗程,才能获得满意的疗效。本病宜早期治疗,一旦斑色发展为深褐色,则只能控制和淡化,很难恢复如初或取得满意的疗效。

论文目录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正文
  • 1 研究目的
  • 2 研究方法
  • 2.1 试验设计
  • 2.1.1 病例数估计
  • 2.1.2 随机分组方法
  • 2.1.3 盲法
  • 2.2 病例来源与选择
  • 2.2.1 病例来源
  • 2.2.2 诊断标准
  • 2.2.2.1 西医诊断标准
  • 2.2.2.2 中医证的诊断标准
  • 2.2.2.3 临床分型
  • 2.2.3 纳入标准
  • 2.2.4 排除标准
  • 2.2.5 病例剔除与脱落
  • 2.3 治疗方案
  • 2.3.1 治疗组
  • 2.3.2 对照组
  • 2.3.3 治疗期间注意事项
  • 2.4 观察指标
  • 2.4.1 一般性观察
  • 2.4.2 安全性观察
  • 2.4.3 疗效性观察
  • 2.5 临床评价
  • 2.5.1 疗效判定
  • 2.5.2 安全性判定
  • 2.6 统计学方法
  • 3 研究结果
  • 3.1 治疗前相关资料的比较
  • 3.1.1 两组病例入组情况
  • 3.1.2 入组患者年龄分布及比较
  • 3.1.3 治疗前两组患者病程比较
  • 3.1.4 治疗前两组患者皮损面积比较
  • 3.1.5 治疗前两组患者皮损颜色比较
  • 3.1.6 治疗前两组患者辨证分型比较
  • 3.2 疗效分析
  • 3.2.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色斑面积变化比较
  • 3.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色斑颜色变化比较
  • 3.2.3 两组间总疗效比较
  • 3.3 两组患者疗效相关性分析
  • 3.3.1 年龄与疗效的关系
  • 3.3.2 病程与疗效的关系
  • 3.3.3 辨证分型与疗效的关系
  • 3.4 研究中与本病相关的其他因素
  • 3.5 不良事件分析
  • 3.6 脱落病例分析
  • 3.6.1 脱落病例情况
  • 3.6.2 脱落病例分析
  • 3.7 典型病例
  • 4 讨论
  • 4.1 现代医学对黄褐斑的认识
  • 4.1.1 流行病学
  • 4.1.1.1 发病人群
  • 4.1.1.2 发病因素
  • 4.1.2 发病机理
  • 4.2 祖国医学对黄褐斑的认识
  • 4.2.1 病名
  • 4.2.2 病因病机
  • 4.2.2.1 黄褐斑与肝的关系
  • 4.2.2.2 黄褐斑与脾的关系
  • 4.2.2.3 黄褐斑与肾的关系
  • 4.2.2.4 黄褐斑与血瘀的关系
  • 4.3 导师对黄褐斑的认识及治疗特点
  • 4.3.1 导师对黄褐斑的认识
  • 4.3.2 导师治疗黄褐斑的特点
  • 4.3.3 组方分析
  • 4.3.4 结合辨证灵活组方
  • 5 结论
  • 6 存在问题与展望
  • 6.1 问题
  • 6.2 展望
  • 致谢
  • 文献综述
  • 一、中医对黄褐斑的认识
  • 二、现代医学对黄褐斑的认识
  • 三、黄褐斑的中药试验研究概况
  • 四、小结
  • 参考文献
  • 在校期间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专著及科研成果
  • 相关论文文献

    • [1].分析慢性肾功能不全治疗中温肾健脾、化气行水法的临床应用[J]. 健康之路 2017(04)
    • [2].温肾健脾、化气行水法在慢性肾小球肾炎治疗中的临床效果分析[J]. 当代医学 2017(21)
    • [3].温阳化气行水法治疗功能性便秘30例疗效观察[J]. 云南中医中药杂志 2009(12)
    • [4].浅析温肾健脾化气行水法在慢性肾功能不全治疗中的临床疗效分析[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5(60)
    • [5].五苓散加减治疗顽固性汗出异常1例[J]. 江西中医药 2016(09)
    • [6].温肾健脾、化气行水法对慢性肾小球肾炎脾肾阳虚证患者肾脏纤维化相关指标的影响[J].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8(04)
    • [7].肾气丸临床新用[J]. 中国社区医师 2011(02)
    • [8].宁亚功教授治疗糖尿病肾病的经验[J]. 西南国防医药 2014(11)
    • [9].临证心悟[J].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 2010(08)
    • [10].田芬兰教授从脾论治心力衰竭经验[J]. 湖南中医杂志 2013(05)
    • [11].浅谈中医对早搏的辨证论治[J]. 光明中医 2012(12)
    • [12].中西医结合治疗肾病研究[J]. 科技创新导报 2008(15)
    • [13].中西医结合治疗肾病研究[J]. 科技创新导报 2008(27)
    • [14].五苓散加味治疗眩晕47例[J]. 云南中医中药杂志 2008(10)
    • [15].五苓散证治体会[J]. 中国民间疗法 2020(03)
    • [16].济生肾气丸治疗脾肾阳虚型慢性肾小球肾炎[J]. 吉林中医药 2015(01)
    • [17].温肾健脾、化气行水法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的临床观察[J]. 光明中医 2013(07)
    • [18].甲状腺功能减退症与不寐的关系探讨[J]. 湖南中医杂志 2016(03)
    • [19].经方论治老年性前列腺增生症[J]. 光明中医 2014(05)
    • [20].病在气,伤在津[J]. 山东中医杂志 2010(11)
    • [21].《伤寒论》桂枝运用规律探析[J].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2008(06)
    • [22].益肾活血法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思路[J]. 河南中医 2008(04)
    • [23].谈《伤寒论》的服药后汗出[J]. 陕西中医学院学报 2008(03)
    • [24].轩岐精言(3)[J]. 开卷有益(求医问药) 2013(10)
    • [25].五苓散临床新用解析[J]. 中国社区医师 2009(16)
    • [26].闫平老师治疗妊娠小便不通经验[J]. 云南中医中药杂志 2015(04)
    • [27].特发性水肿的中医辨证论治探讨与警示[J]. 光明中医 2013(04)
    • [28].温肾化气丸治疗脾肾阳虚型慢性肾小球肾炎的临床研究[J]. 中国医药科学 2014(22)
    • [29].肾气丸治疗杂病探微[J]. 中华中医药杂志 2009(10)
    • [30].《金匮要略》虚劳病探析[J]. 陕西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6(04)

    标签:;  ;  ;  

    温阳化气行水法为主治疗女性黄褐斑的临床观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