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亨利·詹姆斯是十九、二十世纪之交的美国作家,其作品主题丰富,风格多变,引起了广泛的研究和讨论。《女士画像》是詹姆斯早期的长篇,主要讲述女主人公伊莎贝尔在婚姻中选择的问题,历来引起诸多评论家的研究兴趣。这部小说的结尾尤其为研究者提供了各种角度的思考。詹姆斯的写作手法独到,据詹姆斯本人讲述,他从未预先构思结尾,而是像一个旁观者,将主人公抛入纷繁的红尘,而自己则欣赏、琢磨主人公的心路历程,等待故事的最终结局。因此,他的故事既像侦探小说一样扣人心弦,又似心理小说搬细致入微。即使是看似无心的风景描述、房间布局、人物对话,都有作者独到的用意。《女士画像》的主人公伊莎贝尔在姨妈的资助下到欧洲游玩。她的表兄拉尔夫对他开始产生好感,而贵族沃伯顿勋爵也向她表白;与此同时,原先的追求者卡斯柏从美国赶到伦敦,展开了猛烈的追求。伊莎贝尔声称她要追求无拘无束的生活,拒绝了所有求婚者。伊莎贝尔的姨夫弥留之际,在拉尔夫的请求下,将一半遗产留给了伊莎贝尔。这笔财产引起了梅尔夫人的注意。在梅尔夫人与奥斯蒙德的串通下,伊莎贝尔最终嫁给了一无所有的、伪善的奥斯蒙德。直到婚后,伊莎贝尔才发现了奥斯蒙德的真面目。而奥斯蒙德的女儿潘西,实际上是奥斯蒙德与摩尔夫人的私生女。故事的结尾,拉尔夫病重,伊莎贝尔赶回去看望,遇到卡斯柏,卡斯柏了解伊莎贝尔的婚姻悲剧以后,再次向她提出求婚,伊莎贝尔拒绝了他并且毅然回到罗马。伊莎贝尔一开始她只是渴望经历的美国女子,无所谓道德;直到经历了婚姻的选择、生活的磨砺后,她那美国轻曼的思绪,才开始转折成内心的牵绊,又进而获得了一种道德的喜悦或狂喜,即超验式自由。伊莎贝尔的婚姻是一个不断选择、不断放弃过程,更是一个自我成长、自我发掘、自我觉醒的过程。本文运用亚里士多德、克尔凯郭尔、康德等哲学家的理论,通过对“责任”、“自由”、“幸福”等关键词的讨论,剖析小说的伦理学意义,并指出伊莎贝尔是选择是道德光芒照亮内心的结果。本文第一部分主要剖析伊莎贝尔在婚姻中的选择。从伦理意义来看,她拒绝沃伯特是因为他们的不平等;拒绝卡斯柏是因为卡斯柏过分的男权主义让伊莎贝尔受到压抑;而拉尔夫是唯美的伊莎贝尔的化身,他给她金钱上的支援,希望她能在广袤的世界中自由地选择,而他的死象征着伊莎贝尔与美学人生观的决裂;吉尔伯特是邪恶的牢笼,但伊莎贝尔的坠入,是“幸运的/命定的堕落”。伊莎贝尔必须经过邪恶,才能真正有伦理思想。而伊莎贝尔不和别人倾诉她失败的婚姻,回到罗马,正如亚伯拉罕祭子时无法和别人沟通,尘世的语言已经不能传递她超验式的内心思考。她是“不能”,而非“不愿”。第二部分根据亚里士多德的理论分析伊莎贝尔选择的必然性。每个人的生活都是为追求幸福,这是既定前提。伊莎贝尔对幸福的追求亦是必然。幸福包括智慧和德行,伊莎贝尔即是在选择中不断地提高自己的认知、也不断地获得德行。对于理性的个体来说,在追求幸福的过程中,注定要受到好运或者厄运的影响。伊莎贝尔偶然遇到诡计多端的梅尔夫人,却酿成悲剧的婚姻,亦是难逃的厄运。第三部分从“自由与尊严”,“自我实现与责任”分析伊莎贝尔伦理世界的建构。伊莎贝尔最后的决定,是理性的,亦不受外部环境影响,虽艰难,却是真正自由的的选择;在她履行对潘西的责任,更担当对自己未来的责任时,她实质上也实现了自我对自由、尊严的追求。
论文目录
相关论文文献
- [1].论《一位女士的画像》中伊莎贝尔的自由观[J]. 北京印刷学院学报 2020(06)
- [2].论《贵妇的画像》中伊莎贝尔的成长[J]. 文学教育(下) 2018(07)
- [3].伊莎贝尔·阿切尔的人物形象赏析[J]. 语文学刊 2015(08)
- [4].自由之路——《贵妇画像》中伊莎贝尔的成长与转变[J]. 短篇小说(原创版) 2017(05)
- [5].颁奖季的中场战事 第89届奥斯卡前哨[J]. 电影世界 2016(12)
- [6].环保姐妹的巴厘岛禁塑行动[J]. 高中生 2016(34)
- [7].《贵妇画像》中难以消解的婚姻危机[J]. 青年文学家 2016(36)
- [8].走向鸟笼的自由追求者——从《贵妇画像》看个性毁灭[J]. 知音励志 2017(01)
- [9].怎样才能赢奥斯卡影后?[J]. 新民周刊 2017(09)
- [10].像接纳自己的皱纹那样接纳自己[J]. 新民周刊 2017(09)
- [11].黑色的故事[J]. 上海文学 2017(08)
- [12].西班牙也玩穿越剧[J]. 新民周刊 2017(10)
- [13].伊莎贝尔·于佩尔读杜拉斯[J]. 航空港 2017(03)
- [14].伊莎贝尔,要不要演个变态?[J]. 齐鲁周刊 2017(27)
- [15].娃娃屋(节选)[J]. 中学生百科 2017(29)
- [16].伊莎贝尔不怕啦[J]. 初中生学习(中) 2016(Z1)
- [17].《一位女士的画像》中伊莎贝尔回归的解读[J]. 考试周刊 2015(17)
- [18].伊莎贝尔不怕啦[J]. 少年文艺(中旬版) 2015(04)
- [19].伊莎贝尔家[J]. 新民周刊 2012(05)
- [20].伊莎贝尔·玛兰 浪漫法式特立独行之花[J]. 时尚北京 2013(10)
- [21].伊莎贝尔小姐[J]. 新东方英语(中学版) 2009(Z2)
- [22].只有聪明的伊莎贝尔[J]. 杂文选刊(中旬版) 2009(10)
- [23].只有聪明的伊莎贝尔[J]. 青年博览 2009(05)
- [24].给伊莎贝尔换脸[J]. 法律与生活 2010(07)
- [25].论《贵妇画像》中伊莎贝尔的自由困境[J]. 长城 2010(06)
- [26].小说与电影:伊莎贝尔形象衍变的文化意蕴[J]. 长城 2010(06)
- [27].伊莎贝尔·于佩尔演绎边缘人 《母女情》[J]. 电影世界 2010(10)
- [28].从天真到成熟——《贵妇画像》中伊莎贝尔个人主义自由的困境[J]. 淄博师专学报 2018(02)
- [29].剖析《贵妇画像》中的悲剧色彩及其原因——以女主人公伊莎贝尔为例[J]. 海外英语 2018(11)
- [30].《一位女士的画像》中伊莎贝尔成长的三重空间[J]. 语文建设 2017(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