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中的时间性及其操作 ——去时间化研究

语言中的时间性及其操作 ——去时间化研究

论文摘要

本文探讨了去时间化对语言使用和语言结构演变产生的影响。时间性是概念化中事件的时间属性,是由心智扫描所产生或强加于所描述情形(包括事体和事件)的过程性连续统,是概念化者的主观认知加工在语言中留下的烙印。词项所代表的概念总是处于时间性连续统的某一个刻度上,同时具有不同程度的时间性和非时间性。每一个词项都是一个小整体,其属性会根据构式或语境等大整体的需要而涌现,从而体现出时间性或非时间性的特征。语言之间的差异主要在于,词项的时间性在词库中是否被强制性规定或用形态手段予以标记。英语词项的时间性是单值的,名词表述非时间性的事体,动词表述时间性的关系。名词动用要通过时间化来实现,动词名用要通过去时间化来实现。汉语词项的时间性是双值的,用作动词表示陈述时就将时间性释放出来,用作名词表示指称时就将非时间性释放出来。具体是释放为时间性还是非时间性是由词项这个小整体与构式或语境这个大整体之间的互动决定的。这些表明,时间性的存在有其稳固的生成整体论哲学基础。作为时间性和非时间性区分基础的是两种心智扫描:时间性对应于顺序扫描,非时间性对应于整体扫描。大量的心理学实验已经证明了顺序扫描和整体扫描的存在。这也就证明了时间性和非时间性之分是有其稳固的心理基础的。另外,一般而言,名词表述事体,是非时间性的,形容词表述属性,也应该是非时间性的。但它们很多都含有被识解为时间性侧面的潜性。这为时间性的存在提供了语言学方面的证据。时间性是一个连续统。词类之间、同一范畴不同成员之间、不同句法位置之间、不同内部构造的动词之间以及同一词类的不同时期均体现出连续统的性质。这与指称-述谓连续统、及物性连续统、非句化连续统、背景化连续统和语法化连续统是一致的。时间化和去时间化总是同时进行的,时间化的反而就是去时间化。但是,因为去时间化更容易观察,所以我们在文中主要探讨去时间化。去时间化可以从语义和句法两个方面识别。当一个动词的语义指向不是事体而是表示另一动作的程度或结果时,该动词就发生了去时间化。去时间化还可以通过语法灵活性测试、突显测试、重叠测试和插入测试来识别。句法灵活性又包括并列删除、宾语提前和宾语位置出现零形回指三个方面。去时间化可以因概念重叠而发生,也可以由语言结构的内部调整和演变而促发。汉语历时演变中由双动词核心向单动词核心的演变就促发了去时间化的发生。汉语介词的语法化、动补结构的诞生以及体标记的产生均与双核心动词结构中的一个去时间化有关。去时间化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在语言表述功能上,促使述谓向指称转化;在词语语义演变方面,促使词语由主观化而发生语法化;在篇章功能和信息传递方面,促使小句背景化。在小句层面,述谓向指称的转化体现为小句的非句化。随着非句化程度的增加,述谓性逐渐降低而指称性逐渐增加,去时间化的程度也越来越高。小句和词项一样,当用于指称时可以发生转指。但小句要用于指称必先去时间化。标补词that是去时间化操作词,其去时间化功能使谓补分句由陈述转为指称,这是命题转指的前提。因此,如果根据主句动词的逻辑指向,谓补分句命题要发生转喻,that便不可以省略。本研究还发现,主观化的本质就是主语控制力的弱化,体现为客观轴上的关系去时间化而主观轴上的关系成为小句勾勒的主要时间性关系。主观化有两种:第一种是概念化者通过主观心智扫描产生的概念参照点关系突显性逐渐增强并最终成为小句勾画的主要关系的过程。在第二二种主观化中,主观轴上的概念参照点关系被继续去时间化,这最终会导致相关成分语法化为背景设置成分。去时间化还可以促使小句背景化。在汉语这种没有形态屈折变化而语序起着重要作用的语言中,背景化主要是通过主语强制零形化、主语论元异位和修饰语异位等方式实现的。本文发展和完善了认知语法关于时间性的理论,并将其应用于汉语研究,进步扩大了认知语法的研究范围,为认知语法的相关理论寻求了新的语料和语言类型佐证。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概论
  • 1.1 何谓时间性
  • 1.2 相关研究回顾
  • 1.3 基本概念
  • 1.3.1 识解
  • 1.3.2 基底和侧面
  • 1.3.3 背景设置
  • 1.3.4 顺序扫描和整体扫描
  • 1.4 语料来源及研究方法
  • 1.5 研究问题
  • 1.6 论文结构
  • 第二章 时间性存在的基础、特征及操作
  • 2.1 时间性存在的基础
  • 2.1.1 哲学基础
  • 2.1.2 心理学基础
  • 2.1.3 语言学基础
  • 2.2 时间性和非时间性——一个连续统
  • 2.2.1 时间性的词类间差异
  • 2.2.2 时间性在同一词类中的历时差异
  • 2.2.3 时间性在同一范畴不同成员间的差异
  • 2.2.4 时间性在不同句法位置的差异
  • 2.2.5 时间性在不同内部构造的动词间的差异
  • 2.3 时间性的操作
  • 2.3.1 时间化
  • 2.3.2 去时间化
  • 2.4 小结
  • 第三章 去时间化的识别维度
  • 3.1 语义指向:指向事体vs指向过程
  • 3.2 句法测试
  • 3.2.1 语法灵活性测试
  • 3.2.2 突显测试
  • 3.2.3 重叠测试
  • 3.2.4 插入测试
  • 3.3 小结
  • 第四章 去时间化的动因
  • 4.1 认知动因
  • 4.1.1 概念重叠与去时间化
  • 4.1.2 概念重叠与"给"字的语法化
  • 4.1.3 概念重叠与汉语动词拷贝结构的产生
  • 4.2 语言内部动因
  • 4.2.1 语言结构双核向单核的演变与去时间化
  • 1还是V2?'>4.2.2 去时间化:V1还是V2?
  • 2的去时间化与汉语体标记的诞生'>4.2.3 V2的去时间化与汉语体标记的诞生
  • 4.3 小结
  • 第五章 去时间化与指称和述谓的转化
  • 5.1 指称和述谓——一个连续统
  • 5.1.1 同源宾语的时间性
  • 5.1.2 谓宾的时间性
  • 5.2 指称和述谓的转化——非句化
  • 5.2.1 非句化的内外在体现
  • 5.2.2 从句在前的非句化
  • 5.2.3 从句在后的非句化
  • 5.3 去时间化与转喻
  • 5.3.1 去时间化与状态形容词祈使句中的转喻
  • 5.3.2 去时间化、谓补分句命题的转喻与标补词that的省略
  • 5.4 小结
  • 第六章 去时间化与主观化
  • 6.1 主观化和主控力的弱化
  • 6.1.1 Langacker的主观化和Traugott的主观化
  • 6.1.2 主观化的本质:主控力弱化
  • 6.1.3 主控力弱化和去时间化
  • 6.2 去时间化与"要"的语法化
  • 6.3 去时间化与"看上去/看起来"的语法化
  • 6.4 小结
  • 第七章 去时间化和背景化
  • 7.1 背景化的渐进性
  • 7.2 背景化与主从句的分化
  • 7.3 汉语中的背景化手段
  • 7.3.1 主语论元异位
  • 7.3.2 小句主语强制零形化
  • 7.3.3 修饰语异位
  • 7.4 小结
  • 第八章 基于去时间化的英汉词类对比研究
  • 8.1 汉语词类划分标准回顾
  • 8.2 时间性及基于时间性的英语词类划分
  • 8.3 汉语vs英语:时间性双值型语言vs时间性单值型语言
  • 8.4 英汉语去时间化的差异及其对几个理论难题的解答
  • 8.4.1 汉语为什么缺少表示自指的形态手段?
  • 8.4.2 汉英名词化为什么会出现"梯度vs两极"的对立?
  • 8.4.3 "之"字的功能是什么?
  • 8.4.4 汉语的词类系统划分违背向心结构吗?
  • 8.5 小结
  • 第九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后记
  • 相关论文文献

    • [1].基于概念形式表征连续统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简化研究[J]. 汉字文化 2020(09)
    • [2].城乡连续统与乡村振兴[J]. 甘肃社会科学 2019(02)
    • [3].利用连续统思维解析远程教育相关术语[J]. 河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8(03)
    • [4].学习者课堂相约“连续统思维”[J]. 新课程教学(电子版) 2016(11)
    • [5].汉语偏正复句关联标记的功能连续统[J]. 汉语学习 2020(01)
    • [6].试论高校体育专业篮球连续统教学模式的构建[J]. 新西部 2019(30)
    • [7].基于连续统去除法的南疆水稻土有机质含量预测[J]. 土壤 2016(02)
    • [8].译者行为批评视域下《一句顶一万句》中乡土语言的译者行为度研究[J]. 柳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0(05)
    • [9].拓扑流·不可约连续统·闭映射·合伦类[J]. 辽宁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2(01)
    • [10].译者行为与“求真—务实”连续统评价模式——译者行为研究(其一)[J]. 外语教学 2010(01)
    • [11].基于连续统去除法的土壤盐分含量反演研究[J]. 土壤学报 2014(03)
    • [12].“求真-务实”译者行为连续统评价模式相关概念辨析——译者行为研究(其七)[J]. 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06)
    • [13].中西方思维方式的文化差异研究——二元对立与连续统合的视角[J]. 社会心理科学 2010(02)
    • [14].法国孔子学院词汇教学连续统模式及其启示[J]. 语文建设 2014(05)
    • [15].基于视听文本的译者行为批评:“求真-务实”连续统评价模式[J].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6(03)
    • [16].习语俗谚的演变及词语连续统探论[J].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8(05)
    • [17].基于连续统快速傅里叶变换的红外光谱处理技术[J].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2009(12)
    • [18].类型学视角下汉语的格配置与语义角色连续统[J]. 外国语言文学 2019(05)
    • [19].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下的体育专业篮球课程连续统教学要素分析[J]. 运动精品 2019(10)
    • [20].汉语“乡土语言”葛译译者行为度——“求真-务实”译者行为连续统评价模式视域[J]. 上海翻译 2017(06)
    • [21].基于连续统去除法的水生植物提取及其时空变化分析——以官厅水库库区为例[J]. 植物生态学报 2018(06)
    • [22].基于“求真—务实”连续统评价模式对林语堂My Country and My People两个中文译本比较研究[J]. 教育教学论坛 2014(36)
    • [23].风险灾害危机连续统与全过程应对体系[J]. 中国社会公共安全研究报告 2013(01)
    • [24].谈对偶与排比[J]. 修辞学习 2008(05)
    • [25].“城乡连续统”框架下新型城镇化社区样态研究[J].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01)
    • [26].反语生成和理解的机制研究[J]. 韶关学院学报 2008(07)
    • [27].汉语里的两个相对待的夸张构式——谈处于构式连续统中的“A了去了”与“A不到哪里去了”[J]. 汉语学习 2014(05)
    • [28].“游牧——定居”连续统:一种游牧社会变迁的人类学研究范式[J]. 青海民族研究 2014(01)
    • [29].“求真—务实”连续统评价模式下白睿文《活着》英译本中常见修辞的翻译研究[J]. 文教资料 2020(01)
    • [30].英汉缩略语词汇化程度对比研究[J]. 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9(06)

    标签:;  ;  ;  ;  ;  

    语言中的时间性及其操作 ——去时间化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