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祝地震空区地震电磁前兆现象研究

天祝地震空区地震电磁前兆现象研究

论文摘要

开展中法国际合作甘肃天祝地震电磁观测以来,在天祝地震空区附近发生了1995年永登Ms 5.8、1996年天祝西Ms 5.4、2000年Ms 5.9和2003年民乐~山丹Ms 6.1等4次中等以上地震。相关学者关于最早发生的永登地震前松山台记录的电、磁场波形“畸变”、地壳电阻率变化和电场分维现象等做了有益研究。限于当时震例少、观测数据少和研究方法有限,尚未获得关于本区地震电磁现象的规律性认识和实用的数据处理方法。在中法国际合作先进研究计划PRA项目支持下,本文应用松山、代乾、嘉峪关和兰州台电磁场观测数据和研究了与上述几次地震有关的电磁现象,其中包括电场和磁场波形“畸变”、高频成分和短周期扰动谱系结构变化,并对地震短临电磁现象的机理进行了物理解释,获得以下结论与认识:(1)明显的电、磁场波形“畸变”和电磁高频扰动现象。在永登5.8级地震前7天,松山台磁场、电场同步出现了日变化波形“畸变”现象和高频电磁扰动现象,震后几天恢复。在民乐~山丹6.1级地震前,松山、代乾台在震前12天同步出现了与永登地震类似的电、磁场日变化波形“畸变”和高频电磁扰动现象,震后几天恢复,较远距离的嘉峪关、兰州台在同期也记录到不太明显的电场波形“畸变”和高频扰动增多的现象。(2)电、磁场短周期能量增强了2~4个数量级。在永登5.8级地震电、磁场波形“畸变”时段,松山磁场和电场短周期扰动能量增大约2个以上量级。在民乐~山丹6.1级地震波形“畸变”时段,松山电、磁场短周期能量增大近3个量级;代乾台磁场短周期能量增大约2个数量级,且与松山台同步增大,电场在震前约20天24h~2h周期成分整体增大约2~4个数量级;较远距离的嘉峪关、兰州台电场短周期能量增大约半个数量级。(3)典型的电、磁场短周期扰动谱系结构变化。永登5.8级地震前松山电场和磁场、民乐~山丹6.1级地震前松山电场和磁场以及代乾磁场的短周期扰动其能量增大的过程相似,表现为短周期扰动能量先在低值持续约半个月、然后在临震前突然增大2~3个数量级的谱系结构,十分典型。(4)结合民乐~山丹地震和永登地震前山丹、兰州台地电阻率各向异性变化现象及产生机制,应用微破裂机电转换机制和“地壳波导”观点解释了上述电磁现象。电磁场波形“畸变”、电磁高频成分增多和短周期扰动谱系结构变化的物理机制在于:在孕震晚期阶段,震源区及附近的地下介质内部发生了新生微裂隙数目非线性加速增大、大量微裂隙优势取向(或定向排列)的宏观物理过程,大量新生微裂隙形成过程中产生机电转换、宏观上同步激发了强能量的电磁短周期成分,电磁短周期成分干扰了电、磁场正常波形而出现波形“畸变”现象。(5)在地震短临阶段,电磁信息显现程度与震中距有关,松山、代乾、嘉峪关和兰州台到永登、民乐~山丹地震的距离符合大致估算的震源电磁场在地下介质中的传播范围。近距离的松山、代乾台波形“畸变”明显、高频成分幅度大,短周期扰动能量增大2~4个数量级,而较远距离的嘉峪关、兰州电场短周期扰动能量仅增大半个数量级,波形“畸变”不清晰、高频成分幅度不大。(6)松山台在距离最近的天祝西5.4级地震前没有记录到磁场和电场的波形“畸变”、高频成分丰富和短周期谱系结构变化的电磁现象。做了初步的定性解释,其原因可能与本次地震特殊的孕震环境和震源机制有关。本文研究结果已撰写研究论文1篇(待发表),计划再撰写研究论文2篇,研究结果在2007年3月法国国家研究中心(CNRS)的Clermont Fd地球物理观象台(OPGC)和法国Orl’eans大学的物理化学环境实验室(LPCE)进行了国际交流,取得中法双方合作者的认可和重视。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前言
  • 1.1 国内外地震电磁现象研究及发展现状
  • 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1.3 研究内容
  • 第二章 本项研究特色
  • 2.1 地震电磁多参量研究
  • 2.2 强地震和孕震晚期阶段
  • 2.3 研究区域特色
  • 2.4 电磁方法的中短临前兆信息研究
  • 第三章 天祝地震空区电磁台站建设
  • 3.1 该区地震电磁观测概况
  • 3.2 中法合作电、磁场观测台站
  • 3.3 地电场、地磁场观测台站
  • 3.4 地电阻率台站概况
  • 第四章 研究方法与基础理论
  • 4.1 地电场、地磁场观测数据处理方法
  • 4.2 电磁学基础理论
  • 第五章 地电场、地磁场日变化特点
  • 5.1 地磁场变化的一般特点
  • 5.2 大地电场变化的一般特点
  • 第六章 震例研究
  • 6.1 资料选取
  • 6.2 永登Ms 5.8 地震
  • 6.3 民乐-山丹Ms 6.1 地震
  • 6.4 天祝西Ms 5.4 地震
  • 6.5 小结
  • 第七章 地震电磁辐射现象的理论解释
  • 7.1 产生震源电磁信息的原因
  • 7.2 电磁辐射信息的传播途径
  • 7.3 天祝地震空区地电、地磁场短临信息的原因
  • 第八章 结论部分
  • 结束语
  • 主要参考文献
  • 在读期间发表的文章
  • 在读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 [1].汶川和芦山地震之间地震空区综合研究进展[J]. 地球物理学报 2018(05)
    • [2].华北盆地可能存在的一个地震空区及其高地震危险性[J]. 世界地震译丛 2018(01)
    • [3].华北地区地震空区的统计分析[J]. 地震 2019(03)
    • [4].华东地区地震空区预报效能评估[J]. 地震 2019(04)
    • [5].用接收函数方法研究汶川和芦山地震之间未破裂段的地壳结构[J]. 地球物理学报 2017(06)
    • [6].2016年门源M_S6.4强震的发震构造及其对“天祝地震空区”的影响[J].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2017(08)
    • [7].具有动力学含义的强震动态图像预测方法研究[J]. 内陆地震 2010(01)
    • [8].8级特大地震前地震活动平静特征——以中国大陆西部近期2次8级地震为例[J]. 高原地震 2008(04)
    • [9].汶川—芦山地震之间地震空区及邻区的微震时空分布特征及指示意义[J]. 世界地震译丛 2019(04)
    • [10].2016年10月20日江苏射阳4.4级地震前的地震活动异常特征[J]. 国际地震动态 2018(04)
    • [11].太康4.7级地震前地震活动图像和趋势分析[J]. 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 2011(04)
    • [12].中国大陆地震空区统计特征分析[J]. 地震学报 2010(05)
    • [13].天山活动地块地震的震源机制[J]. 防灾科技学院学报 2014(02)
    • [14].中国大陆西部7级以上地震前地震空区演化过程分析[J]. 地震研究 2013(04)
    • [15].青海玉树7.1级地震异常及其思考[J]. 国际地震动态 2010(11)
    • [16].地震空区法在大地震危险性初判中的应用——以青藏高原东南缘为例[J]. 地质力学学报 2014(03)
    • [17].利用随机场分析方法研究地震空区——以2次地震为例[J]. 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 2020(04)
    • [18].2008年汶川8.0级地震发生的历史与现今地震活动背景[J]. 地球物理学报 2009(02)
    • [19].郯庐断裂带周边地震活动图像及未来大震危险性分析[J]. 地质通报 2016(12)
    • [20].Nature:未来智利仍存在发生大规模逆冲断层地震风险[J]. 地球科学进展 2014(09)
    • [21].川西安宁河断裂上的地震空区[J].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2008(07)
    • [22].东昆仑断裂带历史地震、古地震及地震空区讨论[J]. 地震 2017(01)
    • [23].华北北部及东北地区地震空区和条带统计特征分析[J]. 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 2011(04)
    • [24].2010年2月27日智利M_W8.8地震前全球地震活动特征分析[J]. 地震学报 2011(03)
    • [25].山西北部M_L2.2级地震空段与中强地震关系研究[J]. 科技通报 2016(12)
    • [26].汶川8.0级与昆仑山口西8.1级地震前地震活动异常特征与启示[J]. 地震 2009(01)
    • [27].汶川M_s8.0级地震发生背景与过程的研究[J]. 地球物理学报 2009(02)
    • [28].晋冀蒙交界地区小震围空图像分析[J]. 华北地震科学 2015(04)
    • [29].甘肃及邻近地区中强地震前弱震空区的时空参数研究[J]. 西北地震学报 2008(03)
    • [30].2015年青海玛多5.2级地震发震构造及其预测意义[J]. 高原地震 2017(01)

    标签:;  ;  ;  ;  

    天祝地震空区地震电磁前兆现象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