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林区蜱和鼠中三种病原的携带状况研究

黑龙江林区蜱和鼠中三种病原的携带状况研究

论文摘要

目的:掌握黑龙江林区蜱和鼠中三种病原(嗜吞噬细胞无形体、伯氏疏螺旋体、斑点热群立克次体)的感染状况,并进一步了解其动态变化趋势和小范围内的空间分布。方法:设立30*30m2的样方点在蜱媒传染病流行季节采用“布旗法”对蜱虫开展动态调查,同期选择在大石沟林场林缘和其他类型环境内对鼠类分别进行动态捕获和不定时捕获,所捕样本带回实验室提取模板后PCR或Nested-PCR判定感染状况并随机选取PCR阳性片段送商业测序进行序列分析。所得数据应用统计学方法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了解病原体在蜱或动物中的动态变化趋势和特征分布。结果:①结果在三林场共捕获蜱类2353只,经鉴定分为全沟硬蜱(1934只)、嗜群血蜱(409只)和森林革蜱(10只);三林场蜱种构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大石沟林场优势蜱种为全沟硬蜱,尔站林场优势蜱种为嗜群血蜱,而黑牛背林场以该两种蜱虫混合为主。②全沟硬蜱、嗜群血蜱和森林革蜱中AP的感染率分别为4.55%、3.42%和0.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尔站林场中全沟硬蜱感染率(15.00%)高于其他大石沟林场(4.74%)和黑牛背林场(2.98%)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8)。③全沟硬蜱、嗜群血蜱和森林革蜱中的B.b.s.l感染率分别为22.39%、4.64%、0.00%,全沟硬蜱的感染率明显高于其他两蜱种(P=0.000),而不同林场同蜱种间B.b.s.l的感染率无差异。④全沟硬蜱、嗜群血蜱和森林革蜱中分别有173(8.95%)、31(7.58%)、4(4/10)份SFGR检测呈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2),黑牛背林场中嗜群血蜱的感染率低于其他两林场。⑤研究共捕获356只小动物,以黑线姬鼠和棕背鼠平为优势鼠种,AP、 B.b.s.l、 SFGR三种病原的感染率分别为0.84%、6.18%和10.11%。⑥序列分析显示我国三种蜱媒传染病存在基因多态性,首次在东北地区鼠中检测出其感染伯氏疏螺旋体B.valaisiana型和B.burgdorferi型,并首次证实该地区蜱中亦存在B.valaisiana-like group型感染。⑦动态调查显示全沟硬蜱的高峰出现在六月或七月,而嗜群血蜱的高峰一般出现在六月上旬;特征分布显示大石沟林场蜱中SFGR存在高感染率的聚集空间,且黑牛背林场蜱中AP、SFGR亦存在高感染率的聚集空间。结论:①不同林场中蜱种构成不同且其感染病原状况不同;不同生境类型环境内鼠种构成不同,鼠感染病原的状况亦有所不同。②首次在黑龙江乃至东北地区的媒介蜱中检测到B.valaisiana-like group基因型;首次在东北地区的鼠中检测到B.burgdorferi基因型和B.valaisiana基因型。③动态调查显示蜱虫活动高峰的出现不仅与其习性相关,同时与环境、气候等外界因素密切相关;空间分析显示林场内不同区域中蜱的病原感染率有明显差异,具体与哪些因素有关需进一步研究证实。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语索引
  • 第一章 前言
  • 第二章 研究对象和方法
  • 2.1 调查点选取
  • 2.2 现场调查和样本采集
  • 2.3 标本贮运
  • 2.4 标本处理及模板制备
  • 2.5 聚合酶链反应
  • 2.6 电泳
  • 2.7 测序与序列分析
  • 2.8 数据分析
  • 2.9 本研究主要仪器和试剂
  • 第三章 结果
  • 3.1 游离蜱蜱种鉴定
  • 3.2 蜱标本感染嗜吞噬细胞无形体状况
  • 3.3 蜱标本感染伯氏疏螺旋体状况
  • 3.4 蜱标本感染斑点热群立克次体状况
  • 3.5 三种病原在鼠中的感染状况
  • 3.6 序列分析
  • 3.7 媒介动态变化与空间分布特征
  • 第四章 讨论
  • 4.1 引物的选择
  • 4.2 媒介蜱和宿主动物及其感染状况
  • 4.3 序列分析
  • 4.4 动态调查
  • 4.5 空间特征分析
  • 第五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综述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的研究成果
  •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  ;  ;  ;  ;  

    黑龙江林区蜱和鼠中三种病原的携带状况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