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中和文化精神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武术教育,文化精神,建构
中和文化精神论文文献综述
邢文涛,马二浩,祖庆芳[1](2015)在《武术教育中文化精神的建构》一文中研究指出在西方体育的影响下,文化精神的缺失成为学校武术教育的根本问题之一。本文以武术教育中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为研究对象,运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访谈等方法,重提中国传统文化赋予武术的人文思想和文化精神,将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融入到武术教育的全过程。研究发现,以人为本是武术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刚健自强是武术教育的内在动力,武以载德是武术教育的核心和灵魂,武道合一是武术教育的最高追求;以人为本、刚健自强、武以载德、武道合一的武术精神在武术教育中又是密切联系而不可分割的整体。因此,我们必须重正武术教育的真正内涵和价值,积极弘扬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本文来源于《中华武术(研究)》期刊2015年12期)
高加琼[2](2014)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外籍文学作品中“文化精神”的渗透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高中阶段语文教学中外籍文学作品中所蕴含的文化精神十分丰富,在世界文化资源中占据了重要地位。外籍文学作品在给学生带来知识的同时,也给学生提供了精神食粮,对学生语文学习产生了直接影响。本文对高中阶段语文教学中外籍文学作品中的"文化精神"进行了深入分析研究,进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念。(本文来源于《课外语文》期刊2014年22期)
孙艳秋[3](2014)在《产业化境遇中文化产业、文化精神的分野与协同》一文中研究指出产业化已经在事实上影响着人们的现实生活,并在某种层面上已然成为社会、人类存在与发展中必然要面临或经由的一种境遇,文化亦概莫能外。而产业化的日益泛化已经严重制约了文化精神的传播与传承。为此,在把握文化产业与文化精神意涵的基础上,理清两者的歧异与联系,深刻把握文化自觉、文化自信、文化自强与文化产业化之间的微妙关系,积极谋求文化产业、事业的协同与文化精神的复归,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过程中的重要课题。(本文来源于《天府新论》期刊2014年05期)
高旭东,蒋永影[4](2014)在《以中和为本的文化精神》一文中研究指出“和”在社会秩序上就是反对两极分化,消弭由此而带来的社会鸿沟,建立公平与公正的政治秩序。这对于当代中国社会也有巨大意义,就是要逐步消除贫富的两极分化,达到共同富裕的最终目标。“和”在国际关系上,就是《尚书》中所说的以德服人的“协和万邦”。 “软(本文来源于《中国文化报》期刊2014-06-10)
陈皓[5](2014)在《鲁迅与金庸小说中文化精神比较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鲁迅与金庸作品呈现的精神世界在实质上是共通的。鲁迅作品的精神实质是对中国旧世界宣战的"战斗檄文",而金庸作品的精神实质是构建精神家园。人的美好精神的启蒙,正是鲁迅与金庸作品精神实质上的殊途同归。鲁迅与金庸的作品都充满了对中国人的终极关怀。他们对国民性的探讨都深入国民灵魂深处。鲁迅与金庸的作品都起到了完善中国社会的作用。(本文来源于《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4年01期)
谷茜[6](2013)在《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外国文学作品教学中文化精神的渗透》一文中研究指出外国文学作品蕴涵着丰富的文化精神,是世界文化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外国文学作品不仅为我们提供了知识,更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精神食粮;它不仅给我们美的享受,更给我们心灵的滋养;它不仅让我们看到了人性的卑微,更让我们感受到了人性的高贵;它包罗了世间百态,让我们看到了自我,也看到了他人,看到了美好,也看到了邪恶,它一点点提升我们的精神境界,帮助我们树立积极的价值观、塑造完美的人格。本文主要研究高中语文教材外国文学作品中的文化精神及其在教学中的渗透。引言部分首先对文化精神做了简单定义,以便后文的叙述,同时还说明了在教学中渗透文化精神的重要性。正文部分通过外国文学作品中的主体意识、社会意识、理性精神和宗教精神这四个方面来论述西方文化精神在教学中的渗透问题。第一章主体意识,主要是结合课文,对人文主义、英雄主义和悲剧意识做出阐述,希望通过教学达到引导学生学习借鉴西方优秀文化品格的目的。第二章探讨了西方的民主精神和反战精神,希望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了解到我国文化的不足,并不断完善自我,规范道德、回归仁爱。第叁章通过议论科学精神和批判精神,探讨了西方的重要精神——理性精神,我国自古缺乏科学精神和批判精神,而这两种精神都是社会发展离不开的,因此我认为教师有必要将这两种精神渗透在课堂教学中,以此来完善学生的人格发展及我国文化的发展。第四章介绍西方宗教精神,主要包括原罪意识和博爱精神,通过追溯原罪意识的起源,解析原罪意识的特点,探讨博爱精神带给大家的震撼力量,让学生了解西方宗教文化,使他们回归人性、拥有博爱,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形成健全的人格。最后我提出了几点关于教学中渗透文化精神的策略建议,希望可以对今后的教学有所帮助。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只有教师注重对学生文化精神的培养,尊重学生个性的发展,我们的语文课堂才有意义、才更精彩,学生才会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并且能够更真切地关注人类、关注世界、关注历史、关注未来,这对学生未来的发展和我国文化未来的发展都是大有助益的。(本文来源于《内蒙古师范大学》期刊2013-05-24)
曾平[7](2012)在《构建绚丽多彩的黔中文化精神家园》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安顺采访,从市委、市政府大楼8楼鸟瞰安顺城区,远处群山如黛,城区马路纵横交错,一栋栋新建高楼拔地而起。眼前市委大院红花绿树间,不少人在锻炼身体,这里不像机关大院,倒像是一处休闲度假公园。我身后是一间偌大的办公室,中间有几排椅子,可以开会。两边是隔开的办公区,安顺市委宣传部副部长、文明办副主任邓勇和10多位文明办的年轻人在忙碌。这就是成立不久的安顺市"叁创"工作领导小组办(本文来源于《今日中国(中文版)》期刊2012年08期)
郭名峰[8](2011)在《高校书法教育中文化精神培养机制构建初探》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国书法是使用毛笔书写汉字并使其保持丰富表现力的艺术。这门艺术在几千年的演变史中积累了大量典范之作,在驾驭线条和结构方面积累了丰富的技巧。但是,当前书法教育中体现文化的意识比较淡漠,文化精神的缺失问题在书法创作和教育领域里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不符合书法对人的文化性发展的总体要求。本文将从技法实践和审美认识两大层面对高校书法教育中文化精神培养机制的构建进行初探,为高校艺术教育的文化性培养提供某些参考。(本文来源于《大舞台》期刊2011年05期)
朱思敏[9](2009)在《论《叁国志演义》中“和”的文化精神》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拟从"天人合一"、"和而不同"、"仁政统一"这叁个方面来挖掘小说中"和"的文化内涵。首先,"天人合一"对小说创作产生很大影响,具体表现为天人相通的人物、天人感应的内容;其次,小说中曹操的用人之道实践了"和而不同"的内涵,与刘备"同而不和"的用人观念形成鲜明对比;再次,小说中的分久必合的故事体现了大一统思想。(本文来源于《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期刊2009年05期)
乔晓光[10](2009)在《重塑民族敬畏之心 传统节日在当今社会中文化精神的传承》一文中研究指出春节是中华民族众多传统节日中涉及时段最长、仪式内容最为丰富的传统节日。在二十多天的准备与欢度的仪式活动中,不仅反映了中国古老农耕文明的时间文化信仰,也显示出两千多年来劳动人民在约定俗成、自发性的文化传承中天才的文化创造。中国各地的春节虽然在农历时间框架和仪式结构上具有文化认同的普遍性,但在仪式实行和信仰内容方面多姿多彩,带有鲜明的地域文化特征,而这种地域文化内涵的历史渊源,超越了春节的时间框架,有些可能比春节的形成更加古老,因而可以把春节的文化传统开放性上溯到更久远的时代。(本文来源于《文明》期刊2009年01期)
中和文化精神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高中阶段语文教学中外籍文学作品中所蕴含的文化精神十分丰富,在世界文化资源中占据了重要地位。外籍文学作品在给学生带来知识的同时,也给学生提供了精神食粮,对学生语文学习产生了直接影响。本文对高中阶段语文教学中外籍文学作品中的"文化精神"进行了深入分析研究,进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念。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中和文化精神论文参考文献
[1].邢文涛,马二浩,祖庆芳.武术教育中文化精神的建构[J].中华武术(研究).2015
[2].高加琼.高中语文教学中外籍文学作品中“文化精神”的渗透研究[J].课外语文.2014
[3].孙艳秋.产业化境遇中文化产业、文化精神的分野与协同[J].天府新论.2014
[4].高旭东,蒋永影.以中和为本的文化精神[N].中国文化报.2014
[5].陈皓.鲁迅与金庸小说中文化精神比较分析[J].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
[6].谷茜.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外国文学作品教学中文化精神的渗透[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3
[7].曾平.构建绚丽多彩的黔中文化精神家园[J].今日中国(中文版).2012
[8].郭名峰.高校书法教育中文化精神培养机制构建初探[J].大舞台.2011
[9].朱思敏.论《叁国志演义》中“和”的文化精神[J].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
[10].乔晓光.重塑民族敬畏之心传统节日在当今社会中文化精神的传承[J].文明.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