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目的研究血管迷走性晕厥(VVS)儿童在直立倾斜试验(HUTT)中同步十二导联心电图(12 ECG)P波、QRS波、T波及ST段的动态变化,探讨VVS儿童HUTT中自主神经功能变化,深化VVS儿童发病机制。方法2006年10月~2007年10月在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儿童晕厥专科门诊就诊或住院的不明原因晕厥(UPS)或接近晕厥患儿作为研究组(n=96例,男40例,女56例,年龄4-17岁,平均11.24±3.41岁)。根据HUTT结果将研究组分为HUTT阳性组(n=57例,男23例,女34例,平均年龄12.11±2.97岁)和HUTT阴性组(n=39例,男17例,女22例,平均年龄9.96±3.64岁)。根据年龄、性别匹配同期的健康儿童(n=28例,男12例,女16例,平均年龄10.64±2.46岁)作为对照组。研究组和对照组儿童均行HUTT检查,HUTT过程中同时行12 ECG动态监测,按病案号记录入电脑存档,HUTT完毕电脑回放病例资料,进行人机对话分析,用统计软件SPSS11.0进行数据统计分析。结果①HUTT阳性组中13例在基础直立倾斜试验(BHUT)阶段发作,平均反应时间为(24.62±5.94)min;44例在舌下含化硝酸甘油倾斜试验(SNHUT)阶段发作,平均反应时间为(5.27±1.89)min。②SNHUT阶段1min时HUTT阳性组Ⅲ、aVL、aVF导联P波振幅较HUTT阴性组升高(p<0.05),其余时间段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研究组和对照组QRS波振幅比较,基础平卧位时、倾斜开始时及倾斜5min时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以后的时间点研究组某些导联QRS波群振幅均较对照组显著下降(p<0.05),主要表现在aVR、V2、V3及V4导联。④HUTT阳性组和HUTT阴性组QRS波振幅比较,分别在BHUT阶段35min、45min及SNHUT阶段5min和6min时V3或(和)V4导联显著下降(p<0.05),其余时间点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⑤研究组在HUTT中某些导联T波及ST段振幅较对照组显著下降(p<0.05),主要表现在V3、V4、V5及V6导联等;HUTT阳性组在HUTT中某些导联T波、ST段振幅较HUTT阴性组显著下降(p<0.05),主要表现在Ⅱ、Ⅲ、aVR、aVL及aVF等导联,主要发生在HUTT阳性发作平均时间点。⑥HUTT阳性组晕厥发作时和基础平卧位时比较P波时间、QRS时间、QT间期显著下降(p<0.05);和倾斜开始比较P波时间显著下降(p<0.05);和倾斜5min时比较各指标无显著变化(p>0.05);和试验结束刚平放时比较,QT间期显著下降(p<0.05)。结论①HUTT阳性儿童在SNHUT阶段初下壁导联P波振幅较HUTT阴性儿童升高。VVS儿童晕厥发作时P波时间较HUTT基础平卧位及倾斜开始时显著缩短。②VVS儿童在HUTT中右胸导联QRS波振幅较健康儿童下降,VVS儿童晕厥发作时QRS波时间较HUTT基础平卧位时显著缩短。③VVS儿童在HUTT中T波及ST段振幅下降显著低于健康儿童,HUTT阳性儿童T波及ST段振幅下降显著低于HUTT阴性儿童。④VVS儿童在晕厥发作时QT间期较基础平卧位及试验结束时显著下降。以上结论进一步提示VVS儿童存在心脏自主神经功能改变,12 ECG T波及S段振幅变化比P波及QRS波振幅变化更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