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题目: 话语意义的建构:言语交际过程中主体的认知加工
论文类型: 博士论文
论文专业: 科学技术哲学
作者: 吕明臣
导师: 车文博
关键词: 话语意义,认知,信息加工,建构过程
文献来源: 吉林大学
发表年度: 2005
论文摘要: 话语意义建构是语言学、语言哲学研究的一个热点问题,也是语言心理学研究的一个崭新课题。本文从跨学科的视角,尤其是从当代认知心理学角度,采用史论结合、虚实并举的方法讨论话语意义的建构——言语交际过程中主体的认知加工。本文认为,话语意义具有心理学的内涵,是在言语交际主体认知加工的过程中,围绕交际意图建构出来的。在这个过程中,不同来源、不同性质的意义成分都会由于言语交际主体的认知策略(选择原则)和实现途径而融合在一起,成为话语意义。话语意义建构过程体现为说话人和听话人相互联系的过程:相关知识的激活、假设的形成和选择决定。话语意义的建构是言语交际中主体间互动的生成物,其实质是主体内在知识的激活、连接和重组的过程。
论文目录:
一、引言
1.1 话语意义的心理学内涵
1.2 相关理论方法的回顾与本文研究的问题
1.2.1 语言理解研究
1.2.2 认知语言学研究
1.2.3 本文研究的问题
1.3 话语意义研究的价值
1.4 本文的研究方法
二、有关话语意义研究的理论演进
2.1 结构语言学的话语意义研究
2.1.1 修辞学框架内的话语意义研究
2.1.2 语法学框架内的话语意义研究
2.2 语用学的话语意义研究
2.2.1 指示、预设和语境问题研究
2.2.2 言语行为理论
2.2.3 会话含义理论
2.2.4 关联理论
2.3 话语意义研究理论的演进方向
2.3.1 从结构语言学走向语用学
2.3.2 从语言学、哲学走向认知心理学
2.3.3 从静态解释走向动态解释
三、话语意义的构成
3.1 话语意义的性质
3.2 话语意义的来源
3.2.1 来源之一——主体需要
3.2.2 来源之二——交际主体的状态
3.2.3 来源之三——交际背景
3.2.4 来源之四——交际情境
3.2.5 来源之五——语言结构
3.2.6 来源之六——副语言
3.2.7 不同来源的意义在话语意义建构中的地位
3.3 话语意义的构成成分
3.3.1 表意成分
3.3.2 表事成分
3.3.3 表情成分
3.3.4 表象成分
3.3.5 不同意义成分在话语意义建构中的地位
3.4 话语意义是以意图为核心的认知建构
3.4.1 言语意义与言语交际目的
3.4.2 交际意图
3.4.3 核心意义和衍生意义
3.4.4 话语意义是一种动态的认知建构
四、话语意义建构的相关要素、原则和途径
4.1 相关要素及其关系
4.1.1 交际意图的类型
4.1.2 交际主体
4.1.3 背景知识
4.1.4 交际情境
4.1.5 话语形式
4.1.6 认知能力和经验
4.1.7 相关要素的关系
4.2 选择原则
4.2.1 关联性原则
4.2.2 显著性原则
4.2.3 简洁性原则
4.2.4 适宜性原则
4.2.5 原则的制约力
4.3 实现途径
4.3.1 明示途径
4.3.2 暗示途径
4.3.3 隐喻途径
五、话语意义建构的过程
5.1 说话人的认知加工过程
5.1.1 说话人认知加工的步骤
5.1.2 假设形成阶段
5.1.3 选择决定阶段
5.2 听话人的认知加工过程
5.2.1 听话人的认知加工步骤
5.2.2 假设形成阶段
5.2.3 选择决定阶段
5.3 主体的动态认知过程
5.4 话语意义建构是主体知识的重组过程
5.4.1 话语意义是主体的认知建构
5.4.2 相关知识的激活
5.4.3 相关知识的连接
5.4.4 相关知识的重组
六、结语
注释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期间发表论文
论文摘要
Abstract
后 记
发布时间: 2005-08-26
相关论文
- [1].意义底蕴的哲学追问——从言语行为意义论到实践意义论[D]. 刘龙根.吉林大学2004
- [2].福柯话语理论探要[D]. 吴猛.复旦大学2004
- [3].话语指及其篇章功能研究[D]. 唐善生.华东师范大学2005
- [4].大学生言语、表象认知风格个体在记忆系统中信息表征偏好的研究[D]. 李力红.吉林大学2005
- [5].幽默言语的认知语用研究[D]. 王勤玲.复旦大学2005
- [6].合作与会话——合作原则及其应用研究[D]. 金立.浙江大学2005
- [7].口语交际中的话语标记[D]. 刘丽艳.浙江大学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