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农林院校通识教育课程体系研究 ——基于台湾通识教育的案例考察

我国农林院校通识教育课程体系研究 ——基于台湾通识教育的案例考察

论文摘要

本文是管理学与教育学的学科交叉研究,以管理学、教育学为理论基础,运用管理学的理论和研究方法,在通过详细调研台湾通识教育的发展沿革、台湾各大学通识教育实务以及我国农林院校通识教育现状并进行比较分析的基础上,结合本人到台湾大学、台湾嘉义大学等高校进修的学习成果,对农林院校通识教育课程体系进行了系统研究,期望能为农林院校的农林经济管理和农科专业学生素质和水平的提高提供确实可行的研究结果借鉴。针对当前形势,农林院校加强通识教育将是高等农科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在这一趋势下,强化通识教育理论与实践的研究,将有益于高等农科院校根据实际设计科学合理的通识课程体系,减少教育资源的浪费,达到各因素的最佳组合,以推动我国高等农科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本研究创新性地以实证调研分析为切入口,从用人单位、教师、学生的层面出发,结合专家的建议,建立层次结构模型,确立影响农林院校通识教育开展的各因素权重,并在此基础上通过采用单因素综合模糊评价模型,对农林院校通识教育的各课程领域的重要性程度做客观系统的评价,确定各课程在整个课程体系中的重要程度。本研究又从比较教育的角度分析了大陆与台湾高等学校通识教育在通识教育的目标、课程设置、课程实施方面的差异,并结合实证结果,提出农林院校通识教育课程体系建设的原则和方法,进而形成一套可供农林院校借鉴的通识教育课程体系,从研究手段及内容上充实了农林院校通识教育的理论。本研究的主要结论如下:(1)通过对台湾高校通识教育的借鉴与吸收和大陆农林院校的通识教育的现状分析,重新划分了农林院校通识课程领域。即:核心课程、社会课程、人文课程、自然课程、技能课程、相关课程、艺体课程等7个领域的通识课程内容。(2)通过专家评分的方法,客观系统地确立通识课程的各相关主体(用人单位、教师、学生)的权重。其中:用人单位的权重为0.4600,学生的权重为0.3189,教师的权重为0.2211,为农林院校各课程领域的重要性程度的确立提供了前提条件。(3)根据前面三个层面的权重结合各课程领域的问卷调查,运用单因素综合模糊评价模型,确立了农林院校各课程领域的重要性程度,其按照重要性排序为:核心课程领域、自然课程领域、技能课程领域、社会课程领域、人文课程领域、相关课程领域、艺体课程领域,为课程体系的构建提供了客观科学的实践依据。(4)对农林院校的学生选修通识课程影响因素进行了问卷调查分析,得到影响农林院校学生选修通识课程主要因素。学校在开设通识课程中要充分考虑“对专业成长的帮助”、“对课程的学习兴趣”、“评分的高低”、“报告或作业的多寡”、“教师的魅力”等因素,从而确保课程体系更好地实施与开展。(5)根据已确立的通识课程主体的权重和各通识课程领域的重要性差异,通过借鉴台湾各相关高校通识教育课程体系模式,运用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方法,为大陆农林院校构建了一套可供借鉴与参考的通识教育课程体系。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1 导言
  • 1.1 问题的提出与研究意义
  • 1.1.1 研究缘起与问题提出
  • 1.1.2 研究意义
  • 1.2 研究动态
  • 1.2.1 通识教育的内涵与实践研究
  • 1.2.2 通识课程体系研究
  • 1.2.3 关于农业教育改革研究
  • 1.3 研究目标
  • 1.4 论文的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 1.4.1 研究思路
  • 1.4.2 研究方法
  • 1.5 本文的创新点
  • 2 通识教育的内涵及对农科教育的作用
  • 2.1 通识教育的内涵和目标
  • 2.1.1 通识教育的内涵
  • 2.1.2 通识教育的目标
  • 2.2 通识课程的概念与体系
  • 2.2.1 通识课程的概念
  • 2.2.2 通识课程体系概念
  • 2.3 农业本科人才的规格
  • 2.3.1 农业本科人才素质结构分析
  • 2.3.2 农业本科人才培养的基本前提和准则
  • 2.4 通识教育对农业本科教育的作用
  • 2.4.1 通识教育有助于农业本科学生的全面发展
  • 2.4.2 通识教育有助于农业本科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
  • 2.4.3 通识教育有助于农业本科学生现代思想观念的形成
  • 2.4.4 通识教育有助于增强农业本科学生的社会适应性
  • 3 通识教育理论溯源及通识课程设置的理论基础
  • 3.1 通识教育理论溯源及其对经典教育的启示
  • 3.1.1 纽曼的观念论
  • 3.1.2 赫钦斯的本质主义
  • 3.1.3 杜威的进步主义
  • 3.1.4 柯尔的实用主义
  • 3.1.5 综合分析——各理论对经典教育的启示
  • 3.2 通识课程设置的理论基础
  • 3.2.1 建构实在论
  • 3.2.2 知识整体论
  • 4 农林院校通识教育课程现状及存在问题
  • 4.1 农林院校的通识教育理念
  • 4.2 农林院校通识教育的影响因素
  • 4.2.1 教育精神对农林院校通识教育的影响
  • 4.2.2 市场经济对农林院校通识教育的影响
  • 4.2.3 现行教育体系对农林院校通识教育的影响
  • 4.3 农林院校通识教育的实践——以福建农林大学为例
  • 4.3.1 福建农林大学通识教育目标
  • 4.3.2 多种通识教育实施形式与途径
  • 4.3.3 通识教育的课程体系
  • 4.4 农林院校通识教育课程问卷访谈调查
  • 4.4.1 设计通识课程现状问卷,确定问卷发放范围及访谈对象
  • 4.4.2 农林院校通识教育课程综合现状分析
  • 4.4.3 农林院校通识教育存在的问题
  • 4.5 小结
  • 5 台湾高校通识教育发展沿革及与大陆通识教育的比较分析
  • 5.1 台湾通识教育沿革及相关影响因素
  • 5.1.1 台湾通识教育发展的各重要阶段
  • 5.1.2 影响台湾通识教育发展的因素
  • 5.2 台湾高校通识教育课程案例解读
  • 5.2.1 台湾大学通识教育课程案例评析
  • 5.2.2 台湾各高校通识课程选修模式
  • 5.3 台湾地区、大陆通识教育比较
  • 5.3.1 台湾地区、大陆大学通识教育概况
  • 5.3.2 台湾地区、大陆通识教育课程体系比较分析
  • 5.4 小结
  • 6 农林院校通识课程领域的重要性差异与影响学生选修因素分析
  • 6.1 农林院校通识课程领域的重要性差异分析
  • 6.1.1 农林院校通识课程领域的划分
  • 6.1.2 课程领域研究分析的方法
  • 6.1.3 课程领域重要性差异评价分析
  • 6.2 影响学生选修通识课程的因素分析
  • 6.2.1 影响学生选修通识课程的因素
  • 6.2.2 影响学生选修通识课程的因素调查分析
  • 6.3 小结
  • 7 农林院校通识教育课程体系构建
  • 7.1 农林院校实施通识教育的必要性
  • 7.2 农林院校通识教育的目标
  • 7.3 农林院校通识教育课程体系建设原则和方法
  • 7.3.1 农林院校通识教育课程体系构建原则
  • 7.3.2 农林院校通识教育课程体系构建方法
  • 7.4 农林院校通识教育课程体系的形成
  • 7.4.1 农林院校通识教育课程体系的构建
  • 7.4.2 农林院校通识教育课程体系的特点
  • 7.5 农林院校实施通识教育课程体系的对策
  • 7.5.1 正确树立通识教育观念
  • 7.5.2 完善通识教育的课程管理
  • 7.5.3 加强通识课程的师资建设
  • 7.5.4 改进通识课程的教学方法
  • 7.5.5 力求通识教育课程系统化
  • 7.6 小结
  • 8 结论与建议
  • 8.1 结论
  • 8.2 建议
  • 8.3 有待研究的问题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件1
  • 附件2
  • 附件3
  • 附件4
  • 附件5
  • 相关论文文献

    • [1].《大学体育》通识教育课程健身效果的实践研究[J]. 通识教育研究 2015(00)
    • [2].美国高校通识教育课程发展现状、特点及其存在问题[J]. 特立学刊 2012(04)
    • [3].高职院校通识教育课程体系研究新探[J]. 智库时代 2020(02)
    • [4].“双一流”建设背景下大学通识教育课程的设置[J]. 西部素质教育 2020(01)
    • [5].一流本科建设下通识教育课程高质量建设的困境与出路[J]. 黑龙江高教研究 2020(04)
    • [6].“通专融合”构建理工科大学通识教育课程[J]. 中国高等教育 2020(Z1)
    • [7].基于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哲学通识教育课程建设研究——以广东海洋大学为例[J]. 河南教育(高教) 2020(05)
    • [8].我国民办高校通识教育课程体系构建路径[J]. 科学大众(科学教育) 2020(06)
    • [9].“先进制造技术”通识教育课程建设[J]. 教育教学论坛 2020(30)
    • [10].高校通识教育课程教学效果的影响因素分析[J]. 教育教学论坛 2020(29)
    • [11].新工科信息技术通识教育课程的教学改革[J]. 福建电脑 2020(07)
    • [12].省属医学院校管理类专业通识教育课程体系建设探析[J]. 质量与市场 2020(10)
    • [13].通识教育课程“生活中的化学”教学探索与实践[J]. 大学化学 2020(09)
    • [14].通识教育课程在高职院校课程设置中的探索与研究[J]. 就业与保障 2020(11)
    • [15].边疆少数民族地区高校通识教育课程建设模式探索——以大理大学为例[J]. 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 2020(20)
    • [16].基于核心素养的通识教育课程体系优化策略[J]. 中国高校科技 2018(12)
    • [17].“翻转课堂”在通识教育课程的应用与实践——以《美国社会的公共政策》为例[J]. 重庆行政 2019(01)
    • [18].论地方高校通识教育课程体系的重建——基于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视角[J].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03)
    • [19].我国高职院校通识教育课程体系构建研究——以黄冈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 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9(05)
    • [20].高职院校通识教育课程体系研究[J]. 西部素质教育 2019(19)
    • [21].哈佛大学与复旦大学通识教育课程的比较与分析[J]. 科教文汇(上旬刊) 2018(04)
    • [22].试论高校音乐通识教育课程现状及发展方向[J]. 北方音乐 2015(19)
    • [23].高校音乐通识教育课程现状分析与发展探究[J]. 北方音乐 2017(24)
    • [24].通识教育课程模式研究[J].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18(04)
    • [25].基于阅读推广的高职院校阅读通识教育课程体系探究[J]. 河北科技图苑 2016(05)
    • [26].美国研究型大学通识教育课程模式及启示[J].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06)
    • [27].国内外高水平大学通识教育课程改革的基本走向[J]. 高等教育研究 2016(11)
    • [28].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视野中通识教育课程的建构[J]. 煤炭高等教育 2017(01)
    • [29].赤峰学院教师教育专业通识教育课程开展情况的调查与分析[J].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7(08)
    • [30].关于河南高校通识教育课程中逻辑教育课程缺失的研究[J]. 河南机电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7(01)

    标签:;  ;  ;  

    我国农林院校通识教育课程体系研究 ——基于台湾通识教育的案例考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