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近年来植物转基因技术研究发展迅速,大豆和棉花等转基因作物已大面积推广应用,取得了巨大的经济与社会效益。小麦是世界主要的粮食作物,1992年第一株转基因小麦诞生,为开展小麦分子育种奠定了基础。本课题针对目前小麦转基因中存在的低转化率、栽培品种少、抗虫基因单一等问题,拟利用掌叶半夏凝集素(Pinellia pedatisecta agglutinin,PPA)基因转化小麦,建立较成熟的小麦栽培品种抗蚜虫基因的转化体系。本文选用了“石4185”、“扬麦12”等7个小麦品种,研究了品种、激素等条件对小麦愈伤组织诱导及分化的影响,并通过检测GUS基因的瞬时表达情况,研究了基因枪介导法的主要参数对转化效率的影响。将含有抗蚜虫基因(PPA基因)和GUS报告基因的质粒载体导入小麦愈伤组织,在含潮霉素的选择培养基上进行筛选、分化及壮苗,获得了抗性植株。实验结果表明,最适的转化受体是幼胚诱导的胚性愈伤组织,轰击前6小时及轰击后18小时将愈伤组织置于含甘露醇0.4 mol?L-1的高渗培养基上进行高渗处理有助于提高转化率,当轰击压力为1 100 psi,质粒1μg/枪及金粉300μg/枪时,GUS瞬时表达率及表达量最高。将已轰击愈伤组织在含2 mg?L-1的2,4-D的恢复培养基上恢复培养5天至7天能有效提高愈伤组织的植株再生能力。用60 mg?L-1的潮霉素筛选30天后可以获得抗性愈伤组织,经过检测抗性愈伤组织中GUS基因稳定表达。在KT浓度为1 mg?L-1且NAA浓度为0.1 mg?L-1至0.5 mg?L-1的分化培养基中分化出绿色芽点,并诱导成苗。
论文目录
摘要Abstract第1章 绪论1.1 蚜虫的防治方式1.1.1 药剂防治1.1.2 常规育种方法1.1.3 利用基因工程获得抗虫转基因小麦1.2 抗蚜虫基因1.2.1 来源于细菌的抗虫基因1.2.2 来源于动物体的毒素基因1.2.3 来源于植物的抗虫基因1.3 常用转化方法1.3.1 基因枪介导法1.3.2 农杆菌介导法1.4 小麦抗蚜虫转基因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1.4.1 提高小麦转化效率1.4.2 扩大受体基因型的范围1.4.3 挖掘与利用具有重要价值的新基因1.5 研究课题的来源1.6 课题的目的和研究内容1.6.1 课题的研究目的1.6.2 课题的研究内容第2章 转化受体的获得2.1 概述2.2 材料、试剂与设备2.2.1 实验材料2.2.2 实验试剂2.2.3 实验设备与仪器2.3 实验方法2.3.1 MS 基本培养基及其配制2.3.2 愈伤组织诱导及分化培养基2.3.3 小麦愈伤组织的获得2.3.4 数据处理2.4 结果2.4.1 胚性愈伤组织诱导结果2.4.2 不同小麦品种幼胚出愈率比较2.4.3 不同小麦品种分化能力的比较2.4.4 幼胚愈伤组织与成胚愈伤组织分化能力的比较2.5 讨论2.6 本章小节第3章 基因枪法介导的小麦转化3.1 概述3.2 材料、试剂与设备3.2.1 实验材料3.2.2 实验试剂3.2.3 实验设备与仪器3.3 实验方法3.3.1 转化受体高渗处理3.3.2 提取含目的基因的质粒DNA3.3.3 质粒DNA 的检测3.3.4 基因枪转化3.3.5 恢复培养3.4 结果3.4.1 高渗处理对小麦基因转化的影响3.4.2 不同转化受体对小麦基因转化的影响3.4.3 轰击压力轰击距离对小麦基因转化的影响3.4.4 单双枪对小麦基因转化的影响3.4.5 恢复培养对小麦基因转化的影响3.5 讨论3.6 本章小节第4章 筛选与分化4.1 概述4.2 材料、试剂与设备4.2.1 实验材料4.2.2 实验试剂4.2.3 实验设备与仪器4.3 实验方法4.3.1 筛选剂用量的选择4.3.2 筛选方式对筛选效果的影响4.3.3 抗性愈伤组织的分化成苗4.4 结果4.4.1 筛选剂用量的选择4.4.2 筛选方式对筛选效果的影响4.4.3 转化愈伤组织筛选后GUS 染色结果4.4.4 抗性愈伤组织的植株再生4.4.5 阳性植株分子检测4.5 讨论4.6 本章小节结论附录参考文献致谢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小麦论文; 蚜虫论文; 愈伤组织论文; 基因枪法论文; 潮霉素筛选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