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广州市番禺区象贤中学,529020)
摘要:本文针对目前高中英语教学中文化意识培养的困境,结合具体的课堂教学案例,探讨了如何让文化意识的培养在课堂教学中“落地”,通过引导学生深入分析语篇,多角度理解语篇中包含的各国文化内涵,从而培养学生的英语思维和语言能力,在中外文化认知与跨文化沟通中发展文化品格。
关键词:阅读教学;文化意识
一、引言
在2017版《高中英语课程标准》为英语学科确定的四项学科核心素养--语言能力、文化品格、思维品质、学习能力中,文化意识是在语言能力和思维品质上的突破,体现了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价值取向,其目标为对中外文化的理解和对优秀文化的认同,是学生在全球化背景下表现出的跨文化认知、态度和行为取向。它的重点在于理解各国文化内涵,汲取精华,尊重差异,这是英语学习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在英语阅读教学中渗透文化意识的培养,有利于帮助学生培养英语思维,提升英语教学文化适应性,最终提升学生英语能力,并使学生具备面向世界的国际视野。
二、高中英语阅读教学现状
很多教师虽然意识到文化背景知识对于英语学习的重要性,但是实际教学过程中,大部分教师的阅读教学还停留在语言的知识与形式上,并没有针对培养学生文化意识切实可行的教学策略。一些老师由于自身文化知识较少,语用能力不强,因此对文化教学具有畏难情绪。长此以往,对学生文化意识的培养也缺乏了基本的量的积累,更达不到质的改变,以至于当学生把教学中所学的语言知识甚至阅读策略放到具体的语境中时,常常因为缺乏文化图式来分析所获取的信息而造成阅读障碍。
三、在阅读教学中培养文化意识的原则
1、整体规划原则
教师必须明确具体详细的文化导入的内容、途径以及学生要达到的水平,把文化的主要内容进行分解,然后在阅读教学过程中系统地融入文化背景知识,有效消除盲目性,以便更加有效地增加学生的跨文化意识和交际能力。
2、文化要素原则
高中的阅读文本中包含有丰富的文化内涵,从宏观方面来看,有世界观、价值观、思维方式、宗教信仰、生活态度、生活方式等。从微观上来看,有词汇、句子、篇章的文化内涵。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善于发现有文化内涵的词汇、句子、篇章,从微观层面的语言符号入手,引导学生去探讨其反映的宏观上的文化差异、内涵,双管齐下,从而在阅读教学中更好的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
3、差异对比原则
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重点引导学生依据阅读材料归纳中英文化差异,从差异入手,重视学习、归纳与积累,使学生避免在语言学习中因文化差异造成的负迁移而造成理解障碍和交际失误,让学生更得体的运用英语。
4、结合实际原则
这是指我们教学的所有文化知识要对学生的日常语言学习和交际有帮助,在实践中能够用得上,最好和阅读材料有关,因为这能更好的激发学生的兴趣。所以我们在教学中,要着重拓展英语阅读文本中所出现的对于跨文化实用价值大的文化要素,力求讲解清楚深刻,才能更高效的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与能力。
5、适度适量原则
在阅读课教师应依据阅读文本选择联系紧密的文化内容,以及适当的方法,以教材为依托,选择的文化知识内容不但要有利于高中英语语言教学,还要代表主流文化以及有利于帮助学生形成健全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文化内容。
四、在阅读教学模式中融入文化意识培养的策略
(一)从宏观上看,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从词汇理解、篇章结构、背景内涵三大方面融入文化知识的教学,从而在阅读中落实及加强对学生文化意识的培养。
1、词汇理解。
英语阅读首先面临的就是词汇。尽管很多学生掌握了一定的词汇量,在阅读过程中,有时仍往往理解不了词汇在具体语境中的含义。从文化知识层面看,学生之所以困惑,是因为他们仅仅知道词汇的表面意思,而不了解他们的文化内涵,只知其一,不知其二。英语和汉语在词汇方面的差异主要在于包容性与灵活性,以及社会文化内涵不同。英语单词的内涵比较复杂,意义灵活多变,而汉语词汇则相对固定,在不同语境中体现出来的变化性相对较弱。如果在阅读过程中遇到这些有丰富文化内涵,学生容易受中文“负迁移”而误解的词汇,教师不加以指引,学生将无法准确理解文本的内涵。
2、语篇结构。
语言是人类思维表现的一种主要方式,不同的思维模式必然会导致语言意义和句子结构的粘合方式的差异。线性语法结构和线性语篇结构模式恰好是西方人的线性思维模式在语言上的反映。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尽管学生在英文句法结构学习上相对容易,但是对语篇结构的掌握却存在着较大的问题,往往按照中文的思维模式不能正确理解语篇结构。追根究底,原因还在于学生缺少对文化的了解,对英语的语篇结构生疏,往往从中文的角度来理解。
3、背景内涵。
阅读研究表明,理解文章的关键在于正确地使用背景知识填补文中非连续事实空白,使其连续,即同文中其他信息连成统一体。受语言学习环境和条件的影响,我国学生缺乏英语语言国家的民族文化背景、社会行为模式、价值观念、历史、地理等方面的知识,学生很难填补这一空白,只能依据材料本身提供的信息去理解阅读材料,而信息量不足难以产生合理的推测和联想,导致学生理解困难、判断失误,甚至歪曲原文。
从微观上看,教师可以建构合理的阅读教学模式,从课前预习、课堂教学、课后总结三大板块更好的在教学中融入文化意识的培养。下面以人教版必修一第二单元Englisharoundtheworld为例谈如何建构常规阅读教学模式。
1、课前预习
1)搜集文章中相关的文化知识。
提前让学生了解英语发展的相关历史。
2)明确本节课的语言知识与文化学习目标,让学生带着明确的目的进行学习,并建构起相应的文化图式。
本单元阅读课时的教学目标:
①了解英语发展的历史;
②了解语言与文化、历史的联系;
③学习说明文的典型语篇结构;
④理解文章主旨及关于英语发展及改变的细节;
2、课堂教学
这是在阅读中融入文化的核心部分,课堂教学是学生验证课前预习内容的阶段,也是学生获得主要知识的时间,教师应激活学生预习获得的相关文化背景知识,调动其积极性,提升学生语言能力的同时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
1)激活学生在预习过程中行成的文化图式,依托问题,引起学生的阅读兴趣。
2)让学生带着问题略读和跳读,明确文章的体裁及语篇结构,抓住文章的中心句和关键词,利用语篇图式归纳段落及文章的主要内容,剖析文章,理解细节,形成全文的网络图。
3)引导学生分析文化和语言,理解文体特征,并注意文章中的连接词和连接方式,针对课前学案中所反映的主要问题进行深入讨论,进一步分析文章的语篇结构,加深对文章的理解。
(三)课后巩固
1、及时巩固重点语言点,夯实语言基础,提高语言运用能力。
笔者要求学生完成根据文章内容改编的短文,以及通过一些词汇练习复习巩固课文的重点词汇。
2、引导学生对文章内容进行概括、改写或续写,既巩固了文章内容,又锻炼了学生的写作能力,培养学生篇章组织和用英语思维的能力。
3、选择与阅读教材紧密联系的阅读材料来补充学生的文化图式,拓展学生对课堂所学的文化知识。
五、总结
高中学生已具备较强的认知能力,教师必须重视培养学生文化意识和能力,要把对英语国家文化的了解渗透到英语教学的整个过程中,通过对英语国家文化背景知识与语言知识的融入,使学生自觉意识并理解到两种文化的差异,并在运用英语的过程中,这是核心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目前阅读教学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