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认同”(identity)一词在当今,是一个使用频率很高的词。从20世纪80年代的政治认同、90年代的族群认同,现在人们谈论更多的是群体身份和文化认同。从某一个词的频繁使用,我们也可以看出当前各种场合下社会的关注度和关注领域。本论文结合三个土族社区的个案,进行地域认同、族群认同、公民身份与民族国家建构以及文化认同等的考察。为论文的规范起见,本论文主要利用人类学相关理论并结合多学科(心理学、教育学、政治学、语言学、社会学和历史学等)的视角进行表述与分析。论文以人类学田野调查方法为主,结合使用社会学、心理分析以及历史文献溯源与神话考察等方法。 在对“族群”(ethnic group)概念进行界定的基础上,本论文通过对西北甘、青地区几个土族聚居农村(互助、民和、同仁等地)和两个城市(西宁、北京)土族散杂居社区的历时近一年的实地调查研究,通过个案访谈和调查问卷,配合主位和客位的观察研究并结合共时性与历时性的对比,进行地域、民族、国家等角度的群体认同意识探讨。笔者以为认同意识在现代的意义歧变,有着全球化影响的背景,进而造成人们(个体和群体)的一种身份认同的混乱、暖昧和模糊化。个体或群体的角色和身份随情景的变化而不断转换,在自我调整和社会适应的过程中,认同意识往往会发生选择性改变。现实中,土族社区因其分布格局的文化多样性、地区差异性等特点,以及越来越频繁的人口流动、迁移的趋势,使得散杂居土族社区与聚居土族社区的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