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智度论》菩萨思想研究

《大智度论》菩萨思想研究

论文摘要

《大智度论》是印度大乘佛教高僧龙树的一部百科全书式的著作,它详尽全面地表述了大乘佛教的基本理论,无论对印度佛教,还是对中国佛教,都产生了重大影响。“菩萨”是大乘佛教的核心理念。《大智度论》通过解释《大品般若经》,为这一概念作出全面的论议和阐释。学界对《大智度论》的研究涉及版本、思想及外在影响等各个层面,但对其核心理念菩萨思想的研究进行的相对较少,这一现状和“菩萨”这一概念在《大智度论》和整个大乘佛教中的地位是很不相称的。有鉴于此,笔者着意展开对《大智度论》菩萨思想的研究,考察核心限定在《大智度论》中菩萨思想的各个层面,诸如:菩萨的性格、人本内涵等基本特征;菩萨实相智慧观中的“我空”观、法印观、语言观、涅槃观、“法空”观,及时空观与中道观;菩萨出世理想中的“波罗蜜”思想,主要包括福德门的“施、戒、忍”和智慧门的“勤、定、慧”,还有菩萨的发心、行愿与功德回向;几种菩萨地阶思想的关系;菩萨的佛陀观、“佛法”观,菩萨的诸佛观、三世佛恩观、佛寿观、佛身观,菩萨的成佛观念及成佛信念等等。试图揭示《大智度论》菩萨思想的基本体系与特征,以考查《大智度论》菩萨思想在中印佛教中所处的重要作用及其影响力的来源。笔者主要采用宗教学、历史学、哲学的方法,从其佛学的哲学概念自陈,到其经验论的禅观方法解释,以及其有待考量的终极宗教价值观介绍,从概念的分析入手,尽可能使用现代人熟识的概念术语,来阐释《大智度论》中相关的范畴,从概念的内涵,到概念的外延,按照《智论》菩萨概念相关联的几个重要方面,展开阐释。本文认为:1.空性观、佛崇拜,以及菩萨六度等宗教实践,在《大智度论》的学说中,呈现出一种“空——有”兼顾的姿态,与此同时,这部长篇大论对文字语言效用本身的自我审慎甚至价值否认,都使得《智论》的空性观达到-种横扫一切、毫不留情的程度。2.空性思想虽然是《大智度论》的根本思想,但是,《大智度论》中释迦如来崇拜的立场非常鲜明,这种崇拜和空性思想完美地结合在一切,体现了菩萨思想体系中哲学性和宗教性的圆融会通。3.《智论》关于“菩萨六度”的宗教实践,即施舍、善戒、忍让、努力、禅修和般若之智,被表述为五而一、六而一的关系,彰显了对般若与成佛解脱的重视,体现了终极超越的价值。4.《智论》建立了大小乘佛教之间有条不紊的有机关系,在纯理论的层面,小乘的学说被全面接受而重新阐释,这种调和的精神是龙树面对当时大小乘之间的冲突而选择的一个高明的对治,具有强烈的时代特色。5.对大乘独有的宗教“慈悲”精神,《智论》进行了远远超乎《中论》等的不遗余力的渲染,大乘近乎极致的慈悲教义,成为《智论》菩萨理论的基本内涵。6.方便智成为大乘般若道的第二属性和境界,从理论的意义上说,这是《智论》哲学自陈和宗教表述的两种最基本的需要。7.《智论》得益于论体的开放体例和与小乘交锋的需要,大菩萨摩诃萨诸如弥勒等的智慧和法力,都在和佛果的比较中获得荣耀的彰显,为“菩萨思想”与声闻佛教的抗衡提供了一种崇拜性的素材。8.《智论》学说对以后大乘的发展,无论从认识论,特别是以破为立的方法论,以及佛菩萨信仰、菩提思想,还是实践观等各方面,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9.鸠摩罗什引进之龙树论典与思想,修正了格义的缺失,其弟子僧肇的造论,一扫汉传佛教格义的偏失,是龙树学传入汉地的第一项成果。无论是三论宗、天台宗、禅宗、律宗,还是华严宗,都受到《智论》理论的深刻影响。《大智度论》为中国佛教界树立大乘意识,开宗立派,都提供了丰富的思想资源,终于在南朝佛教中促成了四论学派的形成。

论文目录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一、《大智度论》的内容和历史地位
  • 二、《大智度论》的研究现状
  • 三、本论题的研究意义
  • 四、本文研究资料和研究方法
  • 五、本文的写作架构
  • 第二章 《大智度论》中菩萨的概念
  • 一、第二义俗谛中的佛教语言
  • 二、三种菩提、五种菩提与阿罗汉
  • 1. 三种菩提、五种菩提说及其关系
  • 2. 阿罗汉在《大智度论》中表现出来的思想个性
  • 三、《大智度论》菩萨的基本概念
  • 1 、在与佛、阿罗汉概念的分野中呈现出来的菩萨观
  • 2 、《大智度论》菩萨思想的人本趋向
  • 3 、《大智度论》菩萨概念的基本特征
  • 四、《大智度论》所谓摩诃萨
  • 第三章 《大智度论》的菩萨实相观
  • 一、部派佛教的法空观与我空观
  • 二、五众(五蕴)与"我"空
  • 1. 五众(蕴)与众生
  • 2. 轮回的"主体"
  • 3. 外道的"神论"
  • 4. 众生空、菩萨空
  • 5. 如来空
  • 三、《大智度论》的法印观与语言观
  • 1. 三法印
  • 2. 四悉檀
  • 3. 大乘第一义
  • 4. 语言观
  • 5. 菩萨的涅槃观
  • 四、《大智度论》的菩萨法空观
  • 1. 缘起与般若实相
  • 2. 色空
  • 3. 诸法假名
  • 五、菩萨的"无始"观、三世时空观
  • 1. 时间
  • 2. 空间
  • 六、《大智度论》的中观内涵
  • 1. 缘起性空
  • 2. 八不中道
  • 3. 二谛圆融
  • 第四章 《大智度论》的菩萨"波罗蜜"思想
  • 一、世间、涅巢与"波罗蜜"
  • 1. 世间、出世与涅槃
  • 2. 般若与波罗蜜
  • 二、菩萨"福德门"的实践
  • 1. "檀"波罗蜜、"法布施"与"爱语"
  • 2. "尸罗"波罗密与"忏悔业障"
  • 3. "羼提"波罗密与"法忍"
  • 三、菩萨"智慧门"的修证
  • 1. "毗梨耶"波罗密
  • 2. "禅那"波罗密
  • 3. 般若实证与方便波罗密
  • 四、菩萨的发愿与发心
  • 1. 发菩提心
  • 2. 发四弘誓愿
  • 3. 修四无量心
  • 4. 四摄法
  • 五、大乘独特的"随喜、赞叹"与"功德回向"
  • 第五章 《大智度论》的菩萨地阶思想
  • 一、龙树时代大乘经典空性观念中的菩萨地阶
  • 二、《大智度论》的菩萨地阶思想
  • 1. 共十地与大乘不共十地
  • 2. 龙树的调和
  • 第六章 《大智度论》菩萨的佛崇拜与成佛观
  • 一、龙树时代的种种佛陀观
  • 二、菩萨的佛陀观与"佛法"观
  • 1. 《大品般若经》等大乘经典中的佛陀观
  • 2. 《大智度论》的佛陀崇拜
  • 3. 十大名号与佛自称的功德境界
  • 4. "佛法"功德的几个方面
  • 三、菩萨的诸佛观与"念佛"
  • 1. 三世佛与佛恩观
  • 2. 佛寿观、佛身观与十方佛
  • 3. 菩萨的"念佛"与请法
  • 四、菩萨的成佛信念
  • 第七章 《大智度论》菩萨思想的特征与其在中印佛教史上的影响
  • 一、《大智度论》菩萨思想的特征
  • 1. 空性观与宗教价值的调和
  • 2. 大小乘关系的调和与继承
  • 3. 对菩萨宗教精神的渲染
  • 二、《大智度论》菩萨思想对其后佛教思想的基本影响
  • 1. 对印度佛学的贡献和影响
  • 2. 对印度思想信仰的影响
  • 三、《大智度论》菩萨思想在中国的影响
  • 1. 对早期"格义"佛学的修正
  • 2. 对我国佛教诸宗派的影响
  • 结语
  • 参考文献
  • 攻读博士期间的成果和奖项
  • 后记
  • 作者简介
  • 相关论文文献

    • [1].延展心智论题与认知的标志之争[J]. 自然辩证法通讯 2013(01)
    • [2].“反智论”在中国现当代文学中的表现[J]. 粤海风 2009(06)
    • [3].扬雄智论发微[J]. 宁夏社会科学 2008(02)
    • [4].“泛智论”对我国“异地高考”的启示[J]. 绵阳师范学院学报 2013(10)
    • [5].多元智论视角下中职美术教学重构[J]. 美术教育研究 2020(17)
    • [6].老庄反智论的现代德育价值[J]. 教育发展研究 2012(24)
    • [7].三冒以成“吾”——方以智论哲学主体的展开[J]. 哲学动态 2017(04)
    • [8].基于识智论的社会工作专业课堂教学方法初探[J]. 人才资源开发 2015(20)
    • [9].“反智论”在中国现当代文学中的表现[J]. 九江学院学报 2009(04)
    • [10].吸收性心智论对我国幼儿园室内设计的启示[J]. 建筑与文化 2017(01)
    • [11].唯智论同样贻害青少年[J]. 亚太教育 2015(28)
    • [12].梁启超“报学启迪民智论”的影响[J]. 新闻研究导刊 2015(21)
    • [13].现代性、批评话语建构与当代文学——牛学智论[J]. 兰州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03)
    • [14].法家:反智还是崇智?[J]. 甘肃高师学报 2008(06)
    • [15].王韬哲学思想新论[J]. 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2(03)
    • [16].夸美纽斯的教育思想[J]. 亚太教育 2016(17)
    • [17].王岱舆所引用佛教资料考述[J]. 世界宗教研究 2014(01)
    • [18].席前斗智论佛缘[J]. 科海故事博览(智慧文摘) 2009(06)
    • [19].重建“心智-世界”之边界[J]. 哲学动态 2014(05)
    • [20].论夸美纽斯和谐教育思想[J]. 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08(01)
    • [21].“道寓于艺”:方以智论天道与实学之关系[J]. 孔子研究 2014(05)
    • [22].价值观的扭曲——论《赫索格》中主人公悲剧境遇的主观因素[J]. 大众文艺(理论) 2009(22)
    • [23].新抽象与老哲学[J]. 艺术评论 2010(11)
    • [24].传播生态学视野中的反智主义与反智论[J]. 新闻世界 2013(06)
    • [25].晏婴智论生死[J]. 幽默与笑话 2019(09)
    • [26].浅析夸美纽斯普及教育的思想[J]. 才智 2014(12)
    • [27].《大智度论》净土思想研究[J]. 宗教学研究 2009(03)
    • [28].刘智论大世界[J]. 阴山学刊 2009(06)
    • [29].晏婴智论生死[J]. 老友 2018(07)

    标签:;  ;  ;  ;  ;  

    《大智度论》菩萨思想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