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燃感恩之花、打开心灵之窗

点燃感恩之花、打开心灵之窗

章少华温州市龙湾区永中第一小学325024

【摘要】生活在富裕的物质环境中的孩子,把师长和旁人的爱看作一种无条件的给予,让人心生忧虑。我以几个感恩缺失现象为着眼点,从调查问卷入手,分析了孩子感恩之心缺失的原因是由家长的溺爱、教育的片面和社会的风气造成的。针对这些原因,结合实际情况,总结出要培养感恩之心,家长必须做好表率,在教育方面要加强,同时要改变社会的不良现象。相信通过努力,一朵朵感恩的花苞总会竟相绽放,吐出花蕊。

【关键词】感恩家长教育社会

人生活在这个世界上,时时接受着各种“恩赐”:父母的教育、师长的教诲、朋友的关怀、大自然的慷慨赐予……然而,身为独生子女的新生代,生活在富裕的物质环境中,得到所要的东西似乎是理所当然,有的孩子对于社会的恩惠,表现为麻木不仁、浑然不知,甚至在受到别人的资助或帮助时,也会因自己的要求得不到满足,更甚者对社会心生无端的仇恨心理,让人心生忧虑。

一、现象例举与调查分析

镜头一:我们班级在中午就餐时,由学生轮流分餐具和饭菜。但是我经常进入教室,发现摆在讲台上的餐具不是少了筷子就是少了碗,再看看盘子中分到的是肉渣或鱼头,还有一个被学生们调换了的烂水果。有一次,学生竟还把芋头汤一抢而空。看着他们津津有味地吃着饭菜而完全不顾我的心情,我默默无语离开了教室。

镜头二:我5岁的侄子躺在床上,眼睛盯着电视里的动画片,身旁是她的奶奶捧着一大包的薯片,一片一片地喂着他吃。“怎么那么慢,我这片吃完了啊,快点!”侄子朝他的奶奶抱怨道,嫌奶奶喂薯片的速度跟不上他吃的“进度”。“楠楠,你这动画片看完了,让奶奶看‘百晓’啊!”我在一边说道。“不,电视是我的,你们不要跟我抢!”他大声抗议着。

镜头三:汶川地震后,在学校组织的捐资活动中,班级里的孩子们纷纷踊跃捐款,惟独K坐在教室里没有捐款的意思。我问他:“今天忘带捐资的钱了吗?没关系,明天带过来,我再帮你交到学校去。”没想到,他回答:“不是的,我妈妈说不用捐,他说学校把钱捐过去都是给老师分的。”

一个个令人心痛的镜头让我陷入深深的思考,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我们的教育忽视了什么?我们又该怎样从小在孩子的心田里播撒下感恩的种子?感恩是最基本的美德,是一种智慧,也是一种能力,感恩教育刻不容缓!于是我在班级37个孩子中做了一个“感恩”调查问卷。

1、全班同学均填出教师节和妇女劳动节的日期。有16位同学将父亲节、母亲节的日期全部填错,另有19人填对其中一处,只有2人全填对。

2、有4份问卷没有填写父母的生日,有17人填写了父母亲中的一个人的生日,有16人能写出父母亲两个人的生日(正误待查)。有近40%的家庭(15位)没有为父母过过生日,有21个孩子年年庆祝生日。

3、在是否向老师独自表达节日祝福时,有11名同学从未向老师送过诸如贺卡、图片等礼物。

4、只有9个同学表示回报过帮助自己的人,13个同学说记不清,其余选择很少受人帮助。

5、在分辨亲人对朋友对自己关心的侧重面中,28人选择爷爷、奶奶和妈妈最关心自己的感受,其余9名填朋友、同学、兄弟姐妹等最关心自己的感受。

6、“在你认为怎样做才是对周围亲人最好的报答”一题目时,几乎全部同学不约而同地回答是“努力地学习、优异的成绩就是最好的报答。”有4个同学说“多帮父母做事”。

调查结果表明,感恩教育存在普遍性缺失。对于父亲、亲人、师长、同学、朋友,孩子们的感情较为“淡薄”。他们对父母和亲人十分依恋,但这种依恋不能代替感恩与尊重。多数孩子在有困难和需要的时候想到亲人但事后无动于衷。不少孩子对于他人的帮助缺少应有的感激与热情,更不用说庆祝某一具有纪念性的日子。

二、造成感恩之心缺失的原因

1、家长的溺爱是“祸首”

中国的家长是最富有自我牺牲精神的——为了孩子赴汤蹈火,在所不辞。华东师大教授、家庭教育专家崔丽娟表示,孩子从小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中,对父母的溺爱已经习惯成自然,认为父母的付出是理所当然的,丝毫没有感恩意识。这样最终会导致孩子不敢面对困难,而一直要依赖父母,其结果是孩子永远长不大。

另外,很多小学老师在实施感恩教育时经常碰到家长们的“钉子”:让孩子回家给妈妈端杯水,妈妈会说:“乖,你自己喝吧,妈妈自己会倒。”让孩子在教师节到来的时候动手做一张贺卡送给老师,结果家长怕孩子太麻烦掏腰包去买,而老师们经常收到没写祝福语甚至没署名的买来的贺卡,这样的教师节礼物是孩子们发自内心的吗?

2、教育的片面是“歧途”

几乎在每个在读孩子的眼里,他们的最终目标就是一个:考上大学。这种认识无疑是受其父母的影响。从孩子上学的第一天起,父母的谆谆教诲总离不开“好好学习,取得好成绩,将来才能有出息。”因此,孩子的眼中只有成绩,父母的目光也被孩子的成绩所左右,其他的诸多因素:心理的、情感的、动手操作等能力方面的因素被家长们忽视了。

许多孩子在感恩方面的缺失学校教育也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近年来学校一味追求教学质量,虽然在规范学生日常行为方面做出了不少努力,但还是忽视了对学生的礼仪教育。课程改革以来,不少学生日常见到教师如同陌生人,连起码的礼貌用语都免去了。因此,今天的孩子不懂得感恩,不是孩子本身的错,也与整个教育大环境有关。

3、社会的风气是“障碍”

一个人的出生、成长,总离不开他人与社会的关爱与帮助。在社会原因方面,客观上是由于改革开放之后带来的多元价值观的影响,社会竞争带来的心理压力、人情冷漠等。教育心理学博士黄辛隐介绍说,他们的心理咨询中心经常会对一些孩子进行心理矫正,这些孩子大多是因为与父母或者学校之间出现了严重的沟通障碍,而不会感恩是很多孩子的共性,很多父母却不重视这个问题。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父母的价值观其实是社会价值观的体现,身处的社会氛围和环境中的负面因素会对他有很大影响。“我带着感恩的心去做了,我反倒可能会受伤。”对一个孩子来说,这样的心理影响是深刻的。”

三、开展感恩教育的途径

1、家长做出表率

要想让孩子成为一个懂得感恩的人,家长自己要做好榜样作用。“镜头三”里的那位家长就因缺乏感恩之心而将孩子引入歧途,这势必对孩子思想造成很大影响。做父母的,平时无论有多忙、多累,都别忘了在假期带上孩子去看望双方的老人;别忘了在某个特殊纪念日来临前,提醒孩子准备有意义的礼物;别忘了在孩子面前献出自己给灾区孩子的一份爱心[1]。

为了让我班的家长能多为孩子做出“感恩”的榜样,我在2016年下学期的家长会上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一对夫妻嫌弃年迈的父母,他们做了一副箩筐,在一个深夜把父母放在箩筐里,挑到深山中,把父母丢弃了。不料他们的小儿子偷偷地跟在他们身后,悄悄捡回了箩筐。夫妻俩发现后,问儿子这样做的缘由,儿子理直气壮地说:“留着给你们年老的时候用呀!”而后,我让家长谈谈对这个故事的想法,他们从开始时的沉默到议论纷纷,甚至有多个家长提到了“感恩”的字眼,看到他们“大彻大悟”的样子,我打心底里高兴,感恩教育已经成功迈出了第一步。

要家长做好感恩的表率,广告媒体也起着重要作用。一位年轻的妈妈端着洗脚盆为婆婆洗脚,小男孩在门后看见了,就学着妈妈的样子颤颤巍巍地端着一盆水来到妈妈房间,用稚嫩的声音说:“妈妈,洗脚。”这个公益广告与上面的故事有异曲同工之效,其中温馨感人的画面,不断拨动每个人的心弦,让人印象深刻,具有很好的教育意义。

2、转变教育观念

(1)看到孩子的感恩行为

不要只在学生取得好成绩时进行表扬,也要适时夸奖孩子懂得感恩,让孩子懂得感恩无处不在且很重要,不要让孩子觉得感恩是一件高不可攀的回报行为。在孩子做了拿拖鞋或端茶送水等一些小家务后,要及时给予以表扬;热心帮助有困难的同学,要及时给予夸奖;积极参加学校和社会的公益活动,要及时加以肯定……[1]家长和老师一定要注意和保护好孩子萌发的乐善好施、助人为乐的感恩意识,让孩子树立感恩也可以从小事做起的观念。

英国教育家赫•斯宾塞在《斯宾塞的快乐教育》中提到:我告诉小斯宾塞,只有懂得感激的人,才会赢得别人的友谊,才会得到别人的关心。我不希望小斯宾塞成为一个目空一切,完全以自我为中心的人,因为这将会给他自己和别人都带来痛苦[3]。正因为斯宾塞有这样的感恩教育意识,所以他的教育那么成功,可见父母的教育观念对孩子的重要性。

(2)多给孩子感恩的机会

当孩子递来一块饼干的时候,家长别再说:“你自己吃吧!”当课业负担重时,老师别再替学生拿起扫把在教室中忙碌了。因此,在学校教育中,教师要选准时机,有意识地组织一些感恩活动,怎么开展呢?我发现,现在的孩子过生日,家长兴师动众,不但助长了孩子的虚荣心,还增强了他们的自我中心意识。因此,经过查阅资料和深思熟虑后,我抓住“生日”的契机,结合家长开展了一次主题队会——《别样的生日party》:

露的生日快到了,我提早联系她的家长为庆祝活动做了一些安排。露生日那天,我把她父母请到了教室。Party在《祝你生日快乐》的歌声中开场,一切就绪。露捧着一束鲜花出场了,她来到爸爸妈妈面前送上了鲜花,深深地鞠了一躬说:“谢谢爸爸妈妈让我来到这个幸福的世界,谢谢爸爸妈妈十一年来养育和培养我成长。”说完,露又来到了我面前,深情地说:“谢谢老师对我的谆谆教导,谢谢你无怨无悔地带我遨游知识海洋。”接着,又面对同学说:“谢谢同学们伴随我度过快乐的学习时光,谢谢你们在我成长中付出的关怀和帮助。”之后,我、全班同学和她的父母都收到了小寿星的礼物——露花了好几天时间自己动手制作的贺卡。我和露父母的设计,以一种简单的方式向孩子们诠释了“生日是个感恩节”。通过这样的教育,学生会实现从惟我独尊到懂得感谢,从一味索取到乐意付出的超越。[2]因此,教师应该以教育教学的内容为载体,适时渗透感恩思想,经常开展感恩活动。

(3)改变家庭作业的现状

如今,我们教师留给孩子的作业还是一些题海战术:抄写、练习、读书……其实,感恩教育出现在家庭作业中是一种很巧妙的方式。例如:

课后作业——孩子学会感恩了吗?

当接受别人的帮助时,你学会说“谢谢”了吗?

当父母、朋友生病时,你去探望了吗?

当自己吃着零食时,你分一点给别人吗?

当看电视的时候,你会问:“妈妈,你想看什么”吗?

当父母口渴时,你送上一杯茶了吗?

……

以上的特殊作业只让学生花上几分甚至几秒种的时间,他们更乐意去完成这些“有意思”的作业,而教师却达到了在生活中随时随地渗透感恩教育的目的。

3、呼吁社会关注

两年前,曾经有一个《青少年素质教育必修“感恩”课》的提案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重视,提案建议在青少年中开展“五个感恩”主题教育活动,即倡导学生感激社会关爱、父母养育、老师培养、他人帮助和大自然赐予。按中小学不同年龄段,强调学校、家庭和社会各方围绕每个感恩主题,制订规划目标,细化内容,开展形式多样、贴近青少年心理、贴近现实的活动,讲求实效,持之以恒。但由于各方面原因,这个提案不久之后就搁滩了,错失了一条实施感恩教育的很好的渠道,令人扼腕。

最近,有一个叫“感恩中国”的网站备受关注(http://www.owecn.com/),它是大多数网友心目中名副其实的最有影响力和公信力的中国感恩门户网站。感恩中国倡议:用自己的爱心回报社会,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构造和谐社会!我不惜花一节课的时间,利用班级的多媒体给班上学生打开了这个网站,带领学生查看了每个子站点、各大版块,通过视频、图片、文字与学生一同经历了一次网络的“感恩之旅”。而后,又结合语文教材第一单元“写信”的内容,让孩子们与广西一所农村学校的孩子开展了“手拉手”的写信活动。在深受感触后,“手拉手”活动如火如荼地开展,有几个孩子在寄信的时候顺便放了回信用的邮票。这一封封信传递的是孩子们的爱心,这不正是“每个人都应该有知恩、感恩的心”的体现吗?假如社会能多一些这样的感恩平台,一定能够更好地把感恩撒播开来,传承下去。

综上所述,需要家庭、学校和社会能多管齐下一同推进“感恩教育”,我们的孩子才不会再这么“冷漠无情”。愿我们的教育能让他们感激身边的世界,感激所有的关怀,感激帮助过他们的人、支持过他们的人、批评过他们的人……让孩子学会感恩吧!用他们的爱,在心中盛开一朵常开不败的感恩之花,沁人心脾。

【参考文献】

[1]闻君金波•《好孩子是如何教出来的》•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2007.4

[2]周达章金莹•《21世纪班主任工作案例精粹》•宁波出版社•2006.5

[3]赫•斯宾塞•《斯宾塞的快乐教育》•海峡文艺出版社•2002.10

标签:;  ;  ;  

点燃感恩之花、打开心灵之窗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