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式干发酵香肠中生物胺含量的影响因素与控制

中式干发酵香肠中生物胺含量的影响因素与控制

论文题目: 中式干发酵香肠中生物胺含量的影响因素与控制

论文类型: 硕士论文

论文专业: 食品科学

作者: 谭李红

导师: 夏文水

关键词: 中式干发酵香肠,生物胺,分析方法,原料肉,发酵剂,贮存条件

文献来源: 江南大学

发表年度: 2005

论文摘要: 本文主要研究了干发酵香肠中以组胺、酪胺和色胺为指标的生物胺含量的影响因素及其影响机理,制备了组胺含量在50mg/kg以内的有良好风味的、安全的中式干发酵香肠。 首先研究了三种不同新鲜度的原料肉在自然发酵过程中与生物胺含量变化之间的关系,并比较了三种不同溶剂对发酵香肠中生物胺的分离提取方法以及生物胺含量的测定方法。结果表明,用5%的三氯醋酸从肉样品中提取的组胺、酪胺和色胺的峰面积最大,分别比HClO4高14.43%、16.88%和2.27%。用OPA自动衍生的方法可以有效地测定发酵香肠中组胺、酪胺和色胺含量,方法的检出限为组胺0.05mg/kg(RSD为1.2%),酪胺0.08mg/kg(RSD为1.5%),色胺0.1mg/kg(RSD为1.5%);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8.1%(r为0.9996),86.2%(r为0.9994),96.0%(r为0.9992)。在本实验中采用肠杆菌含量在310gCFU/g以内、挥发性盐基氮含量为43.5mg/100g、组胺和酪胺的含量不高于5mg/kg DM的原料肉可以得到组胺和酪胺含量分别低于50mg/kg和300mg/kg的自然发酵的干发酵香肠。 研究了从中国传统香肠中分离出来的干酪乳杆菌LC(Lactobacillus caseisubsp. casei-1.001)、戊糖片球菌PP(Pediococcus pentosaceus-ATCC333 16)、植物乳杆菌LP(Lactobacillusplantarum)和木糖葡萄球菌SX(Staphylococcus xylosus-12)四种发酵剂的单一和混合菌种在一定的工艺条件下对干发酵香肠中生物胺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用SX和LC分别作发酵剂可有效降低发酵香肠中的组胺含量,与空白组相比,分别降低了41.0%和68.1%。LC可使酪胺的含量降低11.6%;以LC和SX做混合发酵剂可以大大提高LC单一菌的降组胺和色胺的能力,其中组胺含量比空白组降低了94.20%,色胺量比空白组低13.07%。PP可以降低组胺、酪胺和色胺的含量,分别比空白组降低了95.16%、24.81%和34.40%;PP+SX可以提高PP单一菌的降酪胺和色胺的能力,其中酪胺含量比空白组降低了29.53%,色胺含量比空白组低46.59%,降组胺的能力与单一菌相差不大。LP不具有降组胺、酪胺和色胺的能力:LP+SX的组胺、酪胺和色胺含量均低于单一菌LP,但仍不具有降这三种胺的能力。 通过分析发酵过程中的微生物量、pH值和水分含量等理化指标的变化,探讨了发酵剂影响生物胺含量变化的机理。结果表明:LC+SX比LC的降组胺、色胺的程度高,从微生物的角度来看是因为SX可以促进乳酸菌LC的生长,从而促进了LC的产组胺、色胺降胺酶的量;LC+SX降酪胺的程度比LC略低,一方面是因为SX具有产酪胺的能力,另一方面也是由于香肠中的产胺杂菌而造成的。PP+SX组中的组胺含量略高于PP组,是由于SX的产组胺降胺酶的能力较弱而造成的,而酪胺和色胺含量低于PP组,是由于SX可以促进PP菌的生长从而增强其产酪胺和色胺降胺酶的能力。肠杆菌的存在对LC与SX中的酪胺、色胺含量和PP+SX中的组胺含量都有比较重要的影响。pH值、水分含量、氨基态氮和挥发性盐基氮与生物胺含量之间都没有很强的相关性。 用降胺效果较好的混合发酵剂LC+SX和PP+SX分别进行中式干发酵香肠的制备,并对产品贮存条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中式干发酵香肠中组胺、酪胺和色胺含量都低于50mg/kgDM,符合国际安全标准且具有良好风味。在室温(25℃)条件下,真空贮藏有利于香肠中组胺量的降低;在4℃的条件下,真空与否对组胺含量的影响较小;真空贮藏有利于酪胺含量的控制,温度对酪胺含量的影响也较为显著;在室温下贮藏不利于色胺量的降低,4℃条件下真空与否对色胺量的影响不大。

论文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概述

1.1.1 干发酵香肠

1.1.2 生物胺

1.2 干发酵香肠中生物胺含量控制的研究进展

1.2.1 原料

1.2.2 发酵剂

1.2.3 其他微生物

1.2.4 工艺条件

1.2.5 辅料

1.3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4 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原料肉的质量与发酵香肠中生物胺含量变化的关系

2.1 前言

2.2 村料与仪器

2.2.1 试剂

2.2.2 仪器与设备

2.2.3 培养基及缓冲液配置

2.3 实验方法

2.3.1 原料肉的处理

2.3.2 香肠的制作

2.3.3 生物胺测定方法的选择

2.3.4 发酵香肠中提取溶剂的选择

2.3.5 样品中微生物菌数的测定

2.3.6 样品的理化分析

2.4 结果与讨论

2.4.1 丹磺酰氯衍生的方法

2.4.2 OPA衍生的方法

2.4.3 不同溶剂提取生物胺的结果

2.4.4 原料肉对发酵香肠中生物胺含量的影响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发酵剂在干发酵香肠中产胺量的研究

3.1 前言

3.2 材料与仪器

3.2.1 试剂

3.2.2 仪器与设备

3.2.3 发酵剂

3.3 实验方法

3.3.1 发酵剂降生物胺程度的比较

3.3.2 样品中生物胺含量的测定

3.3.3 微生物菌数的测定

3.4 结果与讨论

3.4.1 单一发酵剂对发酵香肠中酪胺含量的影响

3.4.2 单一发酵剂对组胺含量的影响

3.4.3 单一发酵剂对发酵香肠中色胺含量的影响

3.4.4 各单一发酵剂对生物胺含量影响的比较

3.4.5 混合发酵剂对发酵香肠中组胺含量的影响

3.4.6 混合发酵剂对发酵香肠中酪胺含量的影响

3.4.7 混合发酵剂对发酵香肠中色胺含量的影响

3.4.8 单一发酵剂与混合发酵剂对胺含量的影响的比较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发酵剂影响干发酵香肠中生物胺含量的机理探讨

4.1 前言

4.2 材料与仪器

4.2.1 试剂

4.2.2 仪器与设备

4.2.3 培养基及缓冲液配制

4.3 实验方法

4.3.1 微生物量对生物胺含量的影响

4.3.2 水分含量对生物胺含量的影响

4.3.3 pH对生物胺含量影响

4.3.4 其他理化指标对生物胺含量的影响

4.4 结果与讨论

4.4.1 发酵过程中微生物的数量

4.4.2 pH值与生物胺含量间的关系

4.4.3 水分含量的变化对胺含量的影响

4.4.4 氨基态氮(AAN)和挥发性盐基氮(VBN)与胺含量的关系

4.4.5 发酵过程中其他因素对胺量的影响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中式干发酵香肠的制作及贮藏条件的研究

5.1 前言

5.2 材料与仪器

5.2.1 试剂

5.2.2 仪器与设备

5.2.3 实验用发酵剂

5.2.4 培养基及缓冲液配制

5.3 实验方法

5.3.1 香肠的制作

5.3.2 贮藏条件

5.3.3 生物胺的测定

5.3.4 微生物分析

5.3.5 理化分析

5.3.5 感官评定

5.4 结果与讨论

5.4.1 贮存条件的影响

5.4.2 中式干发酵香肠在发酵过程中生物胺的变化

5.4.3 发酵过程中的其他理化指标的变化

5.4.4 最终产品与市场中的发酵香肠的比较

5.4.5 产品的感官评定结果

5.5 本章小结

主要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清单

发布时间: 2006-07-20

参考文献

  • [1].发酵剂对羊肉发酵香肠中生物胺含量及理化特性的影响研究[D]. 通力嘎.内蒙古农业大学2013
  • [2].燕麦麸脂肪模拟物制备的发酵香肠及对大鼠脏器组织、血清血脂及抗氧化性的影响[D]. 杨敏.四川农业大学2017
  • [3].低聚果糖和菊粉对发酵香肠风味的影响[D]. 周瑞铮.扬州大学2018
  • [4].金华火腿中优良菌株的筛选及其对发酵香肠品质与生物胺含量的影响研究[D]. 顾于滨.扬州大学2017
  • [5].发酵香肠菌种的筛选及对香肠理化性质的影响[D]. 张晓东.湖南农业大学2017
  • [6].乳酸菌蛋白分解能力对羊肉干发酵香肠品质的影响[D]. 杨扬.内蒙古农业大学2018
  • [7].不产组胺和酪胺乳酸菌筛选及其对发酵羊肉香肠品质的影响[D]. 盛雅萍.内蒙古农业大学2017
  • [8].乳酸菌的分离筛选及在羊肉发酵香肠中的应用[D]. 李星云.内蒙古农业大学2010
  • [9].火腿中产香葡萄球菌的分离、鉴定及其对发酵香肠的影响[D]. 焦玉.扬州大学2008
  • [10].干发酵香肠组胺安全性与控制技术研究[D]. 高文霞.内蒙古农业大学2007

相关论文

  • [1].干发酵香肠组胺安全性与控制技术研究[D]. 高文霞.内蒙古农业大学2007
  • [2].发酵香肠优良菌种的分离筛选与鉴定[D]. 李凤彩.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7
  • [3].发酵香肠菌种选育及生产工艺选择[D]. 赵强.中国海洋大学2005
  • [4].发酵剂对中式干发酵香肠质量的影响[D]. 拉萨德(Krishna Prasad RAI).江南大学2005
  • [5].发酵香肠菌种的筛选及其作用机理的探讨[D]. 卢士玲.石河子大学2006
  • [6].发酵香肠中乳酸菌的分离、筛选与应用[D]. 于晓霞.吉林农业大学2006
  • [7].发酵香肠菌种及发酵工艺研究[D]. 张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0
  • [8].发酵香肠的加工技术及其生产过程中的理化和微生物变化研究[D]. 刘战丽.山东农业大学2003
  • [9].发酵干香肠成熟过程中的菌相变化及发酵剂对产品质量的影响[D]. 沈清武.中国农业大学2004
  • [10].发酵干香肠关键生产工艺与包装技术研究[D]. 金志雄.中国农业大学2004

标签:;  ;  ;  ;  ;  ;  

中式干发酵香肠中生物胺含量的影响因素与控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