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关企互动加工贸易(论文文献综述)
王聪惠[1](2020)在《“两步申报”通关政策实施后存在的问题和对策研究 ——以A海关为例》文中研究说明随着我国进出口总额不断提高,我国已跃居世界第一货物贸易大国。与之而来的是巨大的贸易体量对我国的进出口监督与管理工作形成的巨大压力。因此,提升海关通关效率、优化海关通关监管,刻不容缓。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海关持续全面深化改革,通过转变管理理念,改进管理方法,创新管理制度,简化海关作业流程等方式,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通关效率,但目前的通关管理仍然存在一些没有解决的矛盾和瓶颈。2019年初,海关总署确定实施“两步申报”通关政策,这项政策受到了国务院的高度重视,李克强总理在6月12日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明确提出了实施“两步申报”通关政策的工作要求,“两步申报”被确定为重点改革项目,列入国务院督办事项。在此背景下,本文以A海关为例,运用文献研究法、调查研究法、案例研究法,研究A海关“两步申报”通关政策执行存在的问题以及问题产生的原因,并提出相应对策,希望对“两步申报”政策的进一步发展提供理论支持,也为有效维护国门安全提供保障。本文主要分为如下几部分:第一,对海关通关相关概念和公共政策执行理论进行归纳总结,为本文提供理论依据。第二,从政策本身、执行机构、目标群体、环境因素四个层面对A海关“两步申报”政策执行情况进行总结,明晰政策执行现状。第三,就A海关“两步申报”政策执行产生的问题及原因进行深入剖析。分析发现,由于“两步申报”增加了风险布控和风险甄别难度,海关风险防控和后续监管能力不足,现行法律法规又缺乏针对企业的容错机制,社会信用体系尚未完全建立等等原因,该政策执行存在一定的不足。第四,针对各项原因,提出了完善舱单和税收管理制度,提升风险防控能力和后续监管能力,提供样品预先处置服务,完善主动披露制度,加强关企合作交流,完善企业信用管理体系,强化企业诚信意识等对策和建议,以期形成整体合力,确保“两步申报”通关政策实现预期目标。
谢冰[2](2020)在《关检融合形势下的服务型组织文化构建 ——以石家庄鹿泉海关为例》文中研究表明2018年4月20日,按照国家机构改革的总体要求,中国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正式并入海关总署,并成为海关总署的重要部门。海关和检验检疫的融合迎来了海关的新时代,我们有了新的组织,新的队伍,新的人员和新的职责。同样,在新形势下海关也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首要的挑战就是如何整合和重塑原海关和原检验检疫的组织文化,因为对于一个组织来说,组织文化无异于一个组织的灵魂,只有有了定位准确和正确的组织文化,这个组织才能长治久安,蓬勃发展。而“服务”作为组织文化中很重要的一部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组织文化实践的探究,逐步被推上越来越高的地位,无论是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还是私人公司、个体经营者,都越来越看重“服务”给自己带来的附加值。新海关也同样需要“服务”的助推作用,在新海关的组织文化中,“服务”无异于将是重要的一份子,探究如何构新海关的服务型的组织文化是极有必要和迫在眉睫的。本文就是以此为出发点,以我的工作单位石家庄鹿泉海关为研究样本,以“服务”为中心点和突破点,同时在阅读和研究了相关文献和资料的基础上,借用组织文化、组织文化重塑、服务型组织等相关理论来研究如何构建新海关的服务型组织文化。本文根据相关理论设计出内部访谈问卷和外部电子调查问卷,并利用Nvivo质性分析软件来对收回的问卷进行质性分析,最终分别找出影响鹿泉海关内服务型组织文化构建的主要因素和影响鹿泉海关外部服务型组织文化构建的主要因素,并根据分析得出的结果提出与之相适应的服务型组织文化构建的建议,以期实现重塑好新海关的组织文化,提升组织综合服务能力和把好国门、服务区域经济建设的海关要求。最后本文得出结论并提出展望,希望本文的研究方法能为其他类型的组织文化重塑提供研究范本,即通过对研究个例进行剖析并利用有效的分析软件来提出“量体裁衣”的组织文化构建方案。
来楠[3](2019)在《大数据背景下海关加工贸易监管模式创新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大数据颠覆了人类的生活方式,随着信息数字化程度的不断推进,社会服务、政府服务等传统服务模式都亟待重组。对于政府传统服务模式而言,大数据的两面性体现得淋漓尽致:一方面,数据联通使得各行各业的业务范围得到迅速地扩张,骤增的业务量及多样化的业务需求导致政府传统服务模式不堪重负,被动改革迫在眉睫;另一方面,大数据技术的应用为政府服务模式改革提供了技术保证,为政府服务模式的创新创造了新的机遇,在极大程度上,拓宽了政府公共服务的发展道路①。海关扮演着“国门”的角色,有效衔接国内外公共管理服务,起着开放、管理、服务的作用②。在大数据背景下,海关必须有效改革、创新其监管模式,从而促进有限监管资源的合理配置。加工贸易监管是海关监管的重要组成内容之一,相关部门对加工贸易的合法有力监管是促使加工贸易企业长期健康发展的利器,也是有效调整地方产业结构,保证对外贸易经济水平持续攀升的有效手段,这不仅仅是政府实践改革的有效措施,同时也是学术界对海关监管理论研究的创新之处。文章借鉴大数据在国内外政府监管的理论经验,以大数据为着眼点,分析大数据背景下,大数据技术为海关加工贸易监管模式创新所带来的机遇以及加工贸易模式的革新为海关监管工作带来的挑战,从管理理念、监管方式等方面提出建议,以期海关监管工作可以把握时代机遇,进行监管模式创新,继而提升整体监管效率的效果。本文研究大数据背景下海关加工贸易监管模式,论文具体结构如下:第1章阐明论文的研究背景及意义,依据论文的研究主题,梳理国内外相关文献,探究国外海关监管的管理理念,以期立足我国当前经济发展形势的基础上,取其精华、去其糟柏,为我国海关监管打造一套最适宜的创新型管理模式。在第2章中,充分剖析海关监管内涵的基础上运用“流程再造”理论与“服务型政府”理论,明晰监管模式的创新有助于提高监管效率,并且海关工作人员在服务过程中,要从以往的以“监管”为主的管理理念中抽离,逐渐树立现代政府治理理念意识。在对概念、理论等内容陈述详实、分析透彻的基础上,本文第3章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对现阶段海关加工贸易监管存在的问题进行观测分析,结合加工贸易监管的实际从海关监管方和被监管方两个方面分别设置问题,开展问卷调查,回收问卷并统计问卷结果;第4章描述海关加工贸易监管现状,并根据问卷调查的内容,分析现阶段传统加工贸易监管模式存在的问题,以及大数据时代海关监管模式优化所面临的挑战;第5章则是在剖析相关文献以及理论模型的基础上、针对传统海关监管模式存在的一系列问题,结合大数据技术的应用特征和技能属性,提出大数据背景下海关加工贸易监管模式创新的可行性建议。
林澜[4](2019)在《电子政务视角下海关“智慧稽查”机制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没有信息化就没有现代化”,各地政府都在建设智慧城市和智慧政务,大力推进政府电子政务建设。海关作为国家机关的组成部分,是国家进出境监管管理机关,也在不断进行着信息化建设,电子政务的应用与发展对海关管理理念、职能转变、通关流程再造改革产生了深远影响。海关稽查是海关管理中非常重要的一环,“智慧稽查”是智慧海关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2017年7月以来,海关通关一体化改革和关检融合改革,大幅提升了海关稽查的业务量,扩大了海关稽查业务的外延,海关后续监管业务量的骤增和人力资源不足的矛盾凸显,另一方面,现代企业管理模式快速发展对海关实现科学监管和开展企业稽查工作提出新的挑战和更高的要求,面对艰巨任务,传统的稽查工作方法和思路已经很难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改革迫在眉睫。论文从电子政务应用与发展的视角,运用新公共管理和风险管理理论,对海关“智慧稽查”建设进行研究分析,以稽查作业流程再造为脉络梳理了海关“智慧稽查”实施和发展现状,分析了现阶段“智慧稽查”建设中面临的四个问题:一是海关数据资源融合性不强,稽查数据模型缺失;二是企业顾虑重重,多项工作步履蹒跚;三是配套法律法规尚不完善;四是稽查人力资源配置与岗位职责不匹配,稽查绩效考核和激励机制不完善。针对上述问题,论文提出改进“智慧稽查”管理的对策和建议:一是风险管理的角度,建立稽查数据源,健全海关大数据管理制度;二是从大数据安全角度,建议强化数据安全与保密措施,消融关企屏障;三是从完善立法角度,建议出台相关办法和实施细则确保“智慧稽查”有法可依;四是运用新公共管理理论,从政府管理职能转变角度,建议引导企业自律,建立海关与企业新型的合作伙伴关系;五是运用新公共管理理论,从人力资源管理的角度,建议在选人、用人中引入成功企业管理方法,重视稽查教育培训和能力建设,建立健全稽查人员绩效考核机制,试点退出稽查岗位机制,建立一支高素质的海关稽查队伍。
张建红[5](2019)在《成都综保区H公司工单核销管理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自改革开放以来,加工贸易一直为我国经济增长做出了巨大贡献,它可以吸引大量外资,充分利用我国的土地及劳动力资源,将其转化为外汇收入,更是我国贸易顺差的顶梁柱。中国海关也顺势而为,为促进加工贸易的发展,陆续在沿海及内陆地区建立了多个保税区,其功能越来越完善,优惠的政策及便捷的运作,使得越来越多的大型跨国企业入驻,加工贸易也从原来的劳动密集型行业向高精尖产业转移。为促进加工贸易的发展,海关对其监管政策也一直在探索与改革,由初期的纸质手册到现在的电子账册,由单个合同核销到滚动核销,一直都在积极适应加工贸易的发展。但科技的发展日新月异,产品的更新换代越来越快,生产工艺也越来越复杂,一直实行的单损耗核销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加工贸易的发展需求。海关于2012年正式提出工单核销构想,并于2014年开展试点,引入企业ERP库存管理,以企业原材料实际耗用量作为核销依据。这一根本性的变革将海关监管与企业生产状况结合在一起,为企业带来的巨大的税收优惠。本文通过结合成都综保区H公司实际核销经验,采用举例的方式对单损耗核销以及工单核销进行了详细的对比,让读者能直观的理解工单核销实施条件及其优势,并站在企业角度总结了工单核销的管理经验,旨在为大量加工贸易企业提供具有可操作和借鉴性的指导,以期让加工贸易企业从中获益。最后本文也提出了目前工单核销模式还存在的问题,分别从海关以及企业的角度指出后续改进的方向,期待未来在关企的共同努力下,让工单核销模式更加完善。
干曙婕[6](2019)在《治理视角下的海关企业信用管理体系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经济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进出口货物贸易总额由1978年的206.4亿美元、世界第32位上升至2017年的27.79万亿人民币,位居世界第一。占全球进出口贸易总额比重由不足1%上升到了 11.5%。伴随我国对外贸易的迅速发展和全球物流的日趋频繁,海关和企业都面临着更高的要求,海关需要更有力地维护公平有序的进出口贸易秩序,进一步提高通关效率,促进贸易便利化,降低企业通关成本,同时企业也必须诚信守法经营,规范安全运作。针对进出口业务量快速增长与监管资源相对短缺之间、严密监管与高效运作之间的突出矛盾,海关以企业信用管理为依托,将企业作为海关监管单元,引入风险管理和信用管理的理念和手段,加强进出口信用体系建设,努力营造守法便利的营商环境。然而,随着进出口业务量进一步增加和贸易环境的日益复杂,海关企业信用管理体系在运行实践中也涌现出诸多问题,如:法律法规不健全,市场主体信用意识薄弱,诚信管理体系运行机制滞后,部门间监管信息割裂,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尚在建设中,共享渠道不畅通等等。本文首先梳理了国内外的研究成果,明确了相关概念并提出本文的理论基础——治理理论,梳理海关企业信用管理体系发展历程,结合海关企业信用管理制度的实践,论述治理理论在我国海关企业信用管理体系的体现和应用。通过对不同资信企业通关行为的研究,描述和分析海关企业信用管理现状,尽可能观察与认识我国海关企业信用管理体系存在的普遍问题,并挖掘产生这些问题的深层次原因。在此基础上,借鉴国外海关企业信用管理先进经验,提出构建以政府为主导、社会协同、行政相对人参与的多主体协作治理的新型治理体系,实现企业自管、海关监管和社会共管三者的有机统一,真正形成守信激励、失信惩戒、集约高效、协调统一的海关企业信用管理新格局。
孔德洋[7](2019)在《口岸治理现代化视角的全国通关一体化研究 ——以郑州海关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2018年10月26日,人民日报用整版讨论治理现代化课题。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蹄疾步稳推进全面深化改革,坚决破除各方面体制机制弊端。改革全面发力、多点突破、纵深推进,着力增强改革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压茬拓展改革广度和深度。”在国家深化改革宏观背景下,治理现代化视角的全国通关一体化研究具有重大现实意义。以“两中心三制度”为主要内容的全国海关一体化改革是在深化海关内部机构改革大背景下的全新改革尝试,旨在建立高效的组织体系,科学配置海关执法权,通过精简机构数量,改变原有执法分散化零碎化执法现象,力争做到科学管理,执法统一,降低企业政府制度性成本,提高服务质量,深化服务型社会政府机构建设。本文分五部分论述,第一部分总结了海关同仁关于通关一体化的研究成果,并简要评述,列出本文研究方法和研究意义,画出研究路线图。第二部分遵循从管理到治理到治理现代化到口岸治理现代化的逻辑脉络,明确海关服务口岸工作方向,找出全国通关一体化与口岸治理现代化的逻辑对碰点。第三部分利用案例分析法,以郑州海关打造两中心三制度为例,从打造动因、实施方案、主要成效和存在问题四个方面展开论述。第四部分为域外经验分析,研究美国贸易便利化,分析为何选择美国、美国海关贸易便利化的措施和对中国海关的启示。第五部分以问题为导向,提出推进全国通关一体化改革建议。
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海关工作组课题组[8](2018)在《全面深化上海自贸试验区改革 构建海关综合监管新模式的思考》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2013年9月上海自贸试验区成立以来,上海海关实施"三步走"战略不断纵深推进改革开放; 2017年3月国务院发布《全面深化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改革开放方案》,提出要在2020年建成最高标准、最好水平的自贸区,上海自贸试验区改革进入海关监管机制体制全面变革的新阶段。本文从贯彻中央改革新要求、对标国际贸易新规则、顺应科学技术新发展、适应外贸转型新趋势四个方面剖析了上海自贸试验区海关综合监管模式创新的重要意义。通过引入现代政府管理的"整体性治理"理念,结合上海自贸试验区先行先试实践经验和问题不足,提出了"自主申报、自助通关、自动审放、重点稽核"的"三自一重"改革理念,阐明了其具体内涵和基本原则,提出建立关企共用平台,以及打造风控、审核、物控、稽查四个中心的"4+1"实现路径和改革架构。形成以系统整合为导向,以信息化、智能化为引领,以企业自律自管为基础,以集成集约、智能智慧的海关业务管理为核心,实现企业自管和海关监管有机统一,打造权责一致、规范专业、高效集成、全息便利、决策科学、运转协调、监管有力的自贸试验区海关综合监管新模式的具体建议。
魏志刚[9](2018)在《哈尔滨海关AEO企业认证研究》文中指出党的十九大提出,我国经济发展已经进入速度调档、动力转换新常态。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也强调,要抓住我国经济发展中的主要矛盾,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新时代的到来对海关如何在强化监管基础上优化服务,改善进出口营商环境,进一步支持外向型经济,形成新的竞争优势,提出了新的要求。对接党中央战略部署,创新海关监管模式,拓展海关监管时空,实现“前推后移”,提升海关监管效能,寓“服务”于“监管”,以海关监管促进企业优化内部管理,引导企业诚信守法经营,助推企业健康可持续发展是海关监管的题中之义。本文以哈尔滨海关作为研究主体,在系统描述当前AEO认证工作的内容和现状的基础上,总结提炼问题的根源。结合当前国际主流海关先进做法,并根据矛盾成因分析,有针对性的提出哈尔滨海关的AEO企业认证工作优化方案:按照认证机构集约化、认证业务集约化、认证判别智能化、认证培育个性化、认证作业标准化的要求,打造一个领域更宽、层次更深、质量更高、效果更佳的作业模式,加强权力运行全链条全流程监督制约,最大限度规制基层执法自由裁量权。本文还提出与优化后流程相对应的配套改进保障措施:包括改善法制环境,培养专业人才,优化社会环境,提升政策吸引力等。通过研究设计符合哈尔滨海关工作实际和自身特点的AEO认证模式,展现新时代海关国际新形象,实现强化监管与优化服务有机统一,更好发挥海关职能作用,回应中央总体部署、人民群众期待和海关自身建设的现实需要。同时厘清新海关的权责边界、职能实现方式、业务运行模式,统筹推进海关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并为同类型海关的相关工作提供参考,以期进一步完善AEO认证工作。
郑宏波[10](2017)在《善治视角下海关稽查业务改革研究 ——以黄埔海关为例》文中指出“善治”理论作为当前管理学中的前沿概念,在经济全球化、政治民主化和文化多样化的今天,对于政府管理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要求政府从之前以管理为主,转变为以治理为主(如国家治理、政府治理、社会治理、生态文明治理等),从而实现从管理国家到治理国家的新跨越,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能力的现代化。十八届四中全会更是明确提出“法律是治国之重器,良法是善治之前提”的理念。“善治”首次作为政治术语在中央的文件中使用,其意义非同一般。本文立足于善治理论的内涵、要素,通过分析当前海关稽查业务的现状、特点,辩证地总结当前海关稽查业务存在的不符合善治理念的问题,进而引出当前海关稽查业务改革的必要性与目标。在此基础上,充分运用善治的思维与理念,分析海关稽查业务改革的一系列实现路径,力求做到规范分析与实证分析相结合,理论研究与工作实践相结合。本文首先明确善治理论的要点,即善治的要素以及评估善治的指标;随后研究善治理论视角下对海关管理提出的要求,即实行什么样的海关管理才符合善治的理念,并通过调查问卷等方法总结当前海关稽查业务存在的问题:体制问题、机制问题、法治问题、风险问题、方式方法问题等。在此基础上,通过介绍黄埔海关在全国海关中的业务排名、黄埔海关稽查在全国海关稽查中的绩效排名、黄埔海关关区的业务量等情况,说明以黄埔海关为例加以研究的意义。文中还将稽查引入社会中介机构参与稽核查、常规稽查等作为重点进行了研究,指出其存在的问题,并在全国海关稽查系统首次创新性地提出应取消常规稽查的观点。随后总结了当前国内外经济形势下海关稽查业务改革的必要性与目标;最后,在以上研究的基础上,提出海关稽查业务改革的思路:理念更新、体制建设、法治建设、机制建设、廉政建设、创新方式方法等。
二、关企互动加工贸易(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关企互动加工贸易(论文提纲范文)
(1)“两步申报”通关政策实施后存在的问题和对策研究 ——以A海关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问题提出与研究意义 |
1、问题提出 |
2、研究的意义 |
(二)研究综述 |
1、国外研究 |
2、国内研究 |
3、既有文献评述 |
(三)研究方法 |
(四)研究的创新、难点及不足之处 |
1、研究的创新之处 |
2、研究的难点和不足之处 |
一、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
(一)概念界定 |
1、海关的职能 |
2、通关的概念 |
3、海关通关政策 |
4、政策执行 |
(二)理论基础 |
1、公共政策理论 |
2、公共政策执行 |
3、史密斯政策执行模型 |
二、A海关“两步申报”通关政策实施现状 |
(一)“两步申报”通关政策 |
1、既定目标 |
2、相关规定 |
(二)“两步申报”通关政策执行机构 |
1、执行机构监管现状 |
2、执行机构通关效率 |
(三)“两步申报”通关政策目标群体 |
(四)“两步申报”通关政策环境因素 |
1、经济环境 |
2、政治环境 |
三、A海关“两步申报”通关政策实施后存在的问题和原因分析 |
(一)A海关“两步申报”通关政策实施后存在的问题 |
1、应用“两步申报”方式报关企业较少 |
2、进境商品安全准入和税收征管风险增加 |
3、进境货物现场查验监管难度加大 |
4、对进出口企业社会信用度依赖较高 |
(二)A海关“两步申报”通关政策实施后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1、政策层面 |
2、政策执行主体层面 |
3、执行目标群体层面 |
4、执行环境层面 |
四、“两步申报”通关政策实施问题的对策建议 |
(一)完善“两步申报”通关政策配套制度,预防政策风险 |
1、完善舱单管理制度 |
2、完善税收担保制度 |
(二)优化“两步申报”通关政策执行方式,加大执行力度 |
1、提升风险防控能力 |
2、加强后续监管力度 |
(三)加强服务,提升执行目标参与意愿 |
1、提供样品预先处置服务 |
2、完善主动披露制度 |
3、加强关企合作交流 |
(四)优化政策执行环境,促进“两步申报”有效执行 |
1、完善企业信用管理体系 |
2、强化企业诚信意识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2)关检融合形势下的服务型组织文化构建 ——以石家庄鹿泉海关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选题的背景及意义 |
1.1.1 选题的背景 |
1.1.2 研究的意义 |
1.1.3 研究框架 |
1.2 国内外海关建设研究现状 |
1.2.1 国内海关建设研究现状 |
1.2.2 国外海关建设研究现状 |
1.2.3 国内外海关建设研究的不足 |
1.3 研究的思路和方法 |
1.3.1 研究的思路 |
1.3.2 研究的方法 |
1.3.3 研究的创新点 |
2 相关理论综述 |
2.1 服务型组织实践理论 |
2.2 组织文化理论综述 |
2.3 组织文化重塑相关理论 |
3 关检融合形势下鹿泉海关在组织文化构建中面临的问题 |
3.1 海关的概念 |
3.2 鹿泉海关在组织文化构建中面临的问题 |
4 数据的收集、编码及分析 |
4.1 开放式访谈问卷与调查问卷设计 |
4.2 Nvivo软件操作 |
4.3 研究结果与结果分析 |
4.3.1 内部调查问卷分析结果 |
4.3.2 外部调查问卷分析结果 |
5 构建内部服务型组织文化的思路及相关措施 |
5.1 组织人工饰物文化方面的改进措施 |
5.2 营造良好的组织氛围 |
5.3 发挥好领导者的带头垂范作用 |
5.4 提升业务服务水平 |
5.5 组织双向培训 |
5.6 对组织结构进行优化和调整 |
5.7 确定组织目标并制定与目标相一致的规章制度 |
6 构建外部服务型组织文化的思路及相关措施 |
6.1 发挥“互联网+”优势,提高办公效率 |
6.2 提高各部门业务能力,确保办公高效、关企沟通顺畅 |
6.3 海关与企业建立合作伙伴关系 |
6.4 改善服务环境,提升服务质量 |
6.5 阳光透明执法 |
结论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历 |
致谢 |
(3)大数据背景下海关加工贸易监管模式创新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导论 |
1.1 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 |
1.1.1 选题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
1.2.1 国外研究综述 |
1.2.2 国内研究综述 |
1.3 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
1.3.1 研究思路 |
1.3.2 研究方法 |
1.4 本文的创新点和不足 |
第2章 基本概念和理论依据 |
2.1 海关加工贸易监管的内涵 |
2.1.1 海关监管 |
2.1.2 海关加工贸易监管 |
2.2 相关理论 |
2.2.1 流程再造理论与海关监管 |
2.2.2 服务型政府与海关监管 |
第3章 海关加工贸易监管应用大数据技术的主观态度分析 |
3.1 问卷调查情况概述 |
3.1.1 调查问卷的设计 |
3.1.2 调查问卷的信度分析 |
3.1.3 调查问卷的效度分析 |
3.2 现有的加工贸易监管模式问题调查 |
3.2.1 现有的监管模式是否会导致执法不统一 |
3.2.2 现有的监管模式与企业发展不匹配 |
3.2.3 现有加工贸易监管系统不完善 |
3.2.4 引入大数据对海关审批的影响 |
3.3 引入大数据的认知态度调查 |
3.3.1 引入大数据的意愿情况 |
3.3.2 引入大数据与优化监管模式 |
第4章 大数据对传统加工贸易监管的冲击 |
4.1 加工贸易监管现状 |
4.2 传统加工贸易监管模式存在的问题 |
4.2.1 大数据平台建设不完善 |
4.2.2 加工贸易监管体系建设不到位 |
4.2.3 加工贸易监管人员配置不足 |
4.2.4 传统加工贸易监管模式与企业发展需求不匹配 |
4.3 大数据时代海关监管模式优化发展的挑战 |
4.3.1 制度观念落后,大数据监管落地困难 |
4.3.2 部门间仍存在一定的信息壁垒 |
4.3.3 海关信息公开及信息安全难以兼顾 |
4.3.4 数据应用和处理能力难以满足工作需求 |
4.3.5 加工贸易公共服务智能化程度亟待提高 |
第5章 大数据背景下海关加工贸易监管模式创新建议 |
5.1 建立海关加工贸易企业大数据共享平台 |
5.1.1 完善平台的顶层设计 |
5.1.2 强化数据有效归集的制度保障 |
5.1.3 实现政府数据社会共享 |
5.2 完善海关监管制度 |
5.2.1 改善完善“双随机”抽查制度 |
5.2.2 建立跨部门“双随机”联合抽查常态化机制 |
5.3 加强数据应用,实现精细化监管 |
5.3.1 加快海关监管大数据产品的开发和应用 |
5.3.2 做好行业、商品分类动态分析,完善风险分析平台 |
5.3.3 发挥大数据的预判作用,实现精细化监管 |
5.4 加强政府大数据人才梯队建设 |
5.4.1 对现有的执法队伍加强培训与选拔 |
5.4.2 做好大数据人才的交流和引进工作 |
结论 |
附录 |
附录一 海关部门对加工贸易企业监管引入大数据技术的调查问卷(A) |
附录二 海关部门对加工贸易企业监管引入大数据技术的调查问卷(B) |
参考文献 |
后记 |
(4)电子政务视角下海关“智慧稽查”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导论 |
1.1 选题背景 |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
1.2.1 国内研究综述 |
1.2.2 国外研究综述 |
1.2.3 国内外研究简述评析 |
1.3 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
1.3.1 研究思路 |
1.3.2 研究方法 |
1.4 可能的创新之处 |
第2章 基本概念和理论基础 |
2.1 基本概念界定 |
2.1.1 电子政务 |
2.1.2 智慧海关 |
2.1.3 海关稽查与智慧稽查 |
2.2 理论基础 |
2.2.1 新公共管理理论 |
2.2.2 风险管理理论 |
第3章 电子政务背景下海关“智慧稽查”机制建设的现状分析 |
3.1 基于风险管理的“智慧稽查”作业流程再造 |
3.1.1 风险管理在海关管理中的应用 |
3.1.2 “智慧稽查”模式下的稽查作业流程再造 |
3.2 “智慧稽查”的探索与成效 |
3.2.1 选企的精准性显着提升 |
3.2.2 稽查更加深入和透彻 |
3.2.3 稽查处置更重视标准化和合规性 |
3.2.4 稽查评估手段和机制日趋完善 |
3.2.5 稽查结果基本实现查以致“用” |
3.2.6 稽查内控机制更加完善和优化 |
第4章 海关“智慧稽查”机制建设存在的问题和挑战 |
4.1 数据资源融合性不强与稽查数据模型缺失并存 |
4.1.1 海关数据资源融合性不强 |
4.1.2 大数据池中稽查数据模型缺失 |
4.2 多项新举措试点工作进度迟缓 |
4.2.1 海关侵入式工作方式带来信息安全风险 |
4.2.2 政策红利不足降低企业主动参与积极性 |
4.3 配套法规尚不完善导致“智慧稽查”师出无名 |
4.3.1 配套法规缺失带来执法不统一 |
4.3.2 配套法规缺失限制执法手段应用 |
4.4 稽查人力资源管理和绩效管理机制有待完善 |
4.4.1 稽查人力资源配置与岗位职责不匹配 |
4.4.2 稽查绩效考核和激励机制不完善 |
第5章 提升海关“智慧稽查”机制建设的对策与建议 |
5.1 建立健全稽查数据源管理体系 |
5.1.1 建立健全的大数据应用管理制度和技术管理制度 |
5.1.2 建立稽查数据源模块 |
5.2 强化数据安全与保密措施 |
5.2.1 强化信息安全管理 |
5.2.2 打消守法企业顾虑 |
5.3 加快完善“智慧稽查”配套法律法规 |
5.3.1 法律层面上明确“智慧稽查”的法律地位 |
5.3.2 进一步规范“智慧稽查”业务流程 |
5.3.3 细化和明确稽查处置标准 |
5.4 建立关企新型合作伙伴关系 |
5.4.1 以促进AEO认证为契机加强海关企业信用管理建设 |
5.4.2 完善企业“主动披露”制度 |
5.5 建立一支高素质的海关稽查队伍 |
5.5.1 夯实稽查人员业务基础 |
5.5.2 培育海关稽查工作人员的风险意识和大数据意识 |
5.5.3 合理配置人力资源 |
5.6 完善稽查人员绩效考评机制 |
5.6.1 进一步完善现行稽查绩效考评机制 |
5.6.2 探索实行稽查人员绩效考评机制 |
结语 |
参考文献 |
后记 |
(5)成都综保区H公司工单核销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1 国外研究现状 |
1.3.2 国内研究现状 |
1.3.3 国内外研究评价 |
1.4 研究思路及方法 |
第2章 加工贸易企业关务管理概述 |
2.1 加工贸易的概念 |
2.2 我国加工贸易监管特点 |
2.2.1 保税备案 |
2.2.2 纳税暂缓 |
2.2.3 持续监管 |
2.2.4 定期核销 |
2.3 加工贸易监管方式 |
2.4 保税核销对企业管理的影响 |
2.5 小结 |
第3章 H公司保税核销模式分析 |
3.1 H公司简介 |
3.2 H公司保税核销模式 |
3.2.1 单损耗核销 |
3.2.2 工单核销 |
3.3 单损耗核销与工单核销对比分析 |
3.3.1 单损耗核销与工单核销实例应用 |
3.3.2 单损耗核销与工单核销优劣势对比 |
3.4 小结 |
第4章 H公司工单核销管理经验及存在的问题 |
4.1 H公司推行工单核销的经验总结 |
4.1.1 充分的前期筹备 |
4.1.2 专业关务团队建设 |
4.1.3 企业关务信息化建设 |
4.1.4 管控流程建设 |
4.2 H公司工单核销管理问题分析 |
4.2.1 H公司内部管理问题分析 |
4.2.2 H公司外部环境问题分析 |
4.3 小结 |
第5章 H公司强化工单核销管理的对策 |
5.1 加强企业内控机制 |
5.1.1 确立关务管理的主导地位 |
5.1.2 整合关务管理部门 |
5.1.3 完善系统化管控 |
5.2 建立边角料再生产管理机制 |
5.2.1 边角料账务管理 |
5.2.2 边角料再生产流程 |
5.3 规范工单超耗管理 |
5.4 小结 |
第6章 关于海关推动工单核销的意见与建议 |
6.1 转变监管理念 |
6.2 优化管理体制 |
6.2.1 优化综保区行政管理体制 |
6.2.2 建立企业沟通机制 |
6.3 保障工单核销运营条件 |
6.3.1 整合海关系统功能 |
6.3.2 保障企业数据安全 |
6.3.3 完善工单核销细则规范 |
6.4 加大工单核销推广力度 |
6.4.1 工单核销在成都综保区的开展情况 |
6.4.2 激励中小企业开展工单核销 |
6.4.3 扶持中小企业开展工单核销 |
6.5 小结 |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
7.1 结论 |
7.2 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6)治理视角下的海关企业信用管理体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 研究背景 |
(二) 研究目的和意义 |
(三) 文献综述 |
(四)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
一、我国海关企业信用管理体系的建立与现状 |
(一) 建立海关企业信用管理体系的必要性 |
(二) 我国海关企业信用管理体系发展历程 |
(三) 海关企业信用管理体系现状 |
二、海关企业信用管理对企业通关行为的影响 |
(一) 海关企业信用管理的特点 |
(二) 失信企业的通关行为 |
(三) 企业对海关企业信用管理的感受度 |
三、海关企业信用管理体系的困境与成因 |
(一) 海关企业信用管理的困境 |
(二) 海关企业信用管理困境的成因 |
四、境外海关企业信用管理的经验和启示 |
(一) 境外海关企业信用管理经验 |
(二) 对我国海关企业信用管理体系建设的启示 |
五、加强海关企业信用管理体系建设的对策建议 |
(一) 权责明晰立法先行 |
(二) 奖惩分明精准施策 |
(三) 动静结合智慧运行 |
(四) 内外联动协同建设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调查问卷 |
致谢 |
(7)口岸治理现代化视角的全国通关一体化研究 ——以郑州海关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一、绪论 |
(一) 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 |
(二) 已有相关研究综述 |
(三) 本文的研究思路、方法和特色 |
二、口岸治理现代化与全国通关一体化 |
(一) 口岸治理现代化的基本要求 |
(二) 全国通关一体化与口岸治理现代化的关系 |
三、案例研究:郑州海关打造“两中心三制度”的实践分析 |
(一) 打造动因 |
(二) 实施方案 |
(三) 主要成效 |
(四) 存在问题 |
四、域外经验:美国海关贸易便利化治理的启示 |
(一) 为何选择美国 |
(二) 美国海关贸易便利化措施 |
(三) 经验启示 |
五、推进全国通关一体化的改革建议 |
(一) 科学运用领导小组 |
(二) 基于满意度制定绩效考核体系 |
(三) 海关监管重点的前推后移 |
(四) 建立以行政相对人为中心的信息反馈机制 |
(五) 提升海关科技信息系统应用水平 |
结束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9)哈尔滨海关AEO企业认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目的及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评述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2.3 国内外研究现状评述 |
1.3 研究思路、主要内容和研究方法 |
1.3.1 研究思路 |
1.3.2 研究内容 |
1.3.3 研究方法 |
1.4 研究特色 |
第2章 哈尔滨海关AEO企业认证现状及问题 |
2.1 AEO企业认证概况 |
2.1.1 AEO制度的概念和内涵 |
2.1.2 中国AEO制度沿革 |
2.2 哈尔滨海关AEO企业认证概况 |
2.2.1 哈尔滨海关关区外贸运行总体情况 |
2.2.2 哈尔滨海关进出口企业概况 |
2.3 哈尔滨海关AEO企业认证的工作流程 |
2.3.1 哈尔滨海关AEO企业认证组织管理 |
2.3.2 认证工作流程 |
2.3.3 企业信用等级认定 |
2.4 哈尔滨海关AEO企业认证的实施效果 |
2.4.1 辖区进出口企业认证概况 |
2.4.2 AEO企业享有优惠措施 |
2.4.3 AEO企业的通关效率 |
2.5 问题归纳 |
2.6 本章小结 |
第3章 哈尔滨海关AEO企业认证相关问题原因分析 |
3.1 海关监管执法依据不健全 |
3.1.1 现行法规不完善 |
3.1.2 海关企业认证标准还比较粗糙 |
3.1.3 自由裁量权界定不明 |
3.2 对信用管理的认识不够 |
3.2.1 制度价值认识不够 |
3.2.2 实践意义认识不够 |
3.3 信用管理进展缓慢 |
3.3.1 便利措施不够 |
3.3.2 配套制度缺失 |
3.4 人力资源短缺 |
3.4.1 队伍能力相对不足 |
3.4.2 机构设置不够合理 |
3.5 本章小结 |
第4章 哈尔滨海关AEO企业认证改进方案设计 |
4.1 指导思想和原则 |
4.1.1 指导思想 |
4.1.2 设计原则 |
4.2 优化目标 |
4.3 流程改进总体设计 |
4.3.1 组建认证机构 |
4.3.2 智能化认证判别 |
4.3.3 认证业务流程改进 |
4.3.4 个性化培育 |
4.4 AEO企业认证改进流程的运行机制 |
4.4.1 对高信用企业实施守信激励 |
4.4.2 对失信企业实施严密监管 |
4.4.3 构建动态管理机制 |
4.5 本章小结 |
第5章 哈尔滨海关AEO企业认证改进方案的实施保障 |
5.1 改善法治环境 |
5.1.1 调整滞后法律法规 |
5.1.2 健全配套制度 |
5.1.3 完善内部规章制度 |
5.2 培养高素质AEO人才队伍 |
5.2.1 整合现有人力资源 |
5.2.2 加强专业人员培养 |
5.2.3 提高认证人员稳定性 |
5.3 优化社会环境 |
5.3.1 加强与政府部门联系配合 |
5.3.2 理顺口岸管理体制 |
5.3.3 加强宣传引导 |
5.4 提升政策吸引力 |
5.4.1 提升高信用企业的优惠政策 |
5.4.2 持续深化中俄国际合作 |
5.5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10)善治视角下海关稽查业务改革研究 ——以黄埔海关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1.1 选题背景和意义 |
1.1.1 选题背景 |
1.1.2 选题意义 |
1.2 研究思路和方法 |
1.2.1 研究思路 |
1.2.2 研究方法 |
1.2.3 论文框架 |
1.3 文献综述 |
1.3.1 善治基本理论研究 |
1.3.2 善治理论对海关稽查意义研究 |
1.3.3 善治理论核心要素研究 |
1.3.4 海关稽查业务改革研究 |
2 善治理论与海关稽查业务 |
2.1 善治的内涵界定与理论模型 |
2.1.1 善治的内涵界定 |
2.1.2 善治的理论模型构建 |
2.2 海关稽查基本制度与历史沿革 |
2.2.1 海关稽查基本制度 |
2.2.2 海关稽查历史沿革 |
3 黄埔海关稽查业务现状调查分析 |
3.1 黄埔海关简介 |
3.2 黄埔海关近三年稽查业务概述 |
3.3 黄埔海关稽查业务调查研究 |
3.3.1 调查问卷 |
3.3.2 实地访谈 |
3.3.3 基于调查结果改革稽查业务的建议 |
3.4 黄埔海关稽查业务存在的具体问题 |
3.4.1 执法理念的问题 |
3.4.2 体制问题 |
3.4.3 机制问题 |
3.4.4 法治问题 |
3.4.5 方式问题 |
3.4.6 风险问题 |
4 海关稽查业务改革的必要性与目标 |
4.1 海关稽查业务改革的必要性 |
4.1.1 地方经济发展新常态对稽查工作提出新要求 |
4.1.2 维护贸易安全对稽查工作提出新挑战 |
4.1.3 海关全面深化改革推动稽查工作要有新作为 |
4.1.4 稽查岗位的特殊性要求稽查部门防好新风险 |
4.2 善治视角下海关稽查业务改革目标 |
4.2.1 思想上的变革:理念的现代化 |
4.2.2 架构上的变革:体制、机制的高效化 |
4.2.3 配套上的变革:管理手段的科学化 |
5 海关稽查业务改革的实现路径 |
5.1 转变理念 |
5.1.1 树立宏观战略视野下的“微创新”理念 |
5.1.2 探索“产业链稽查”新理念 |
5.1.3 坚持“破立结合”的法治理念 |
5.2 完善体制建设 |
5.2.1 理顺监管职责 |
5.2.2 优化机构设置 |
5.2.3 统筹人力资源配置 |
5.2.4 购买“公共服务”作为体制外“智囊” |
5.3 完善机制建设 |
5.3.1 总的原则 |
5.3.2 完善具体的业务机制 |
5.4 完善海关稽查的法治工作 |
5.4.1 妥善处理改革与现行法律之间关系 |
5.4.2 重大改革于法有据 |
5.4.3 法治与改革进程相同步 |
5.4.4 改革始于法律终于法律 |
5.4.5 坚持“刚柔并济”的法治理念 |
5.5 改进稽查方式 |
5.5.1 优化传统稽查方式 |
5.5.2 完善引入中介机构工作方式 |
5.5.3 完善主动披露制度 |
5.6 防范三大风险 |
5.6.1 加强对稽查人员的教育培训,是防范稽查风险的重要基础 |
5.6.2 完善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是防范稽查风险的当务之急 |
5.6.3 细化相关作业标准,是防范稽查风险的关键 |
5.6.4 强化海关内外部监督工作,是防范稽查风险的重要保障 |
6 结论 |
6.1 完善海关稽查业务改革的对策建议 |
6.1.1 法治是改革的基石 |
6.1.2 促进稽查权力运行的制度化和规范化 |
6.1.3 完善公众参与治理模式 |
6.1.4 强化风险防控 |
6.1.5 加强宣传教育 |
6.2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 海关稽查业务改革访谈提纲 |
四、关企互动加工贸易(论文参考文献)
- [1]“两步申报”通关政策实施后存在的问题和对策研究 ——以A海关为例[D]. 王聪惠. 吉林大学, 2020(04)
- [2]关检融合形势下的服务型组织文化构建 ——以石家庄鹿泉海关为例[D]. 谢冰. 河北经贸大学, 2020(08)
- [3]大数据背景下海关加工贸易监管模式创新研究[D]. 来楠. 天津财经大学, 2019(07)
- [4]电子政务视角下海关“智慧稽查”机制研究[D]. 林澜. 天津财经大学, 2019(07)
- [5]成都综保区H公司工单核销管理研究[D]. 张建红. 西南石油大学, 2019(06)
- [6]治理视角下的海关企业信用管理体系研究[D]. 干曙婕. 厦门大学, 2019(08)
- [7]口岸治理现代化视角的全国通关一体化研究 ——以郑州海关为例[D]. 孔德洋. 厦门大学, 2019(08)
- [8]全面深化上海自贸试验区改革 构建海关综合监管新模式的思考[J]. 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海关工作组课题组. 海关与经贸研究, 2018(04)
- [9]哈尔滨海关AEO企业认证研究[D]. 魏志刚. 哈尔滨工程大学, 2018(05)
- [10]善治视角下海关稽查业务改革研究 ——以黄埔海关为例[D]. 郑宏波. 华南农业大学, 2017(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