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题目: 媒介性:后现代艺术的存在
论文类型: 博士论文
论文专业: 文艺学
作者: 于林立
导师: 谭好哲
关键词: 媒介,后现代艺术,作品,作者,读者,世界
文献来源: 山东大学
发表年度: 2005
论文摘要: 媒介问题不仅是美学和艺术哲学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随着后现代社会的到来,逐渐成为研究后现代社会各种现象和思潮的切入点。本论文试图通过对媒介的解读实现对后现代社会艺术现象的进一步理解。媒介并不是后现代社会特有的艺术现象,而是每个不同时代都存在并与艺术发展密切相关的事实,但是后现代艺术的媒介具有其存在的独特性。后现代艺术的媒介不仅仅通过震惊效果的达到,突现出后现代艺术的自反性命名,并且更进一步成为后现代艺术发展的技术建构,通过传媒、消费和网络实现了后现代艺术的媒介性存在。 论文共分七个部分。 导论主要介绍了选题的意义、目的和研究现状。二十世纪中叶以后西方社会相继进入了后工业社会,媒介问题成为了西方各学派在探讨后工业社会时无法回避的理论背景。同时我国随着大众传播的发展,艺术发展也越来越具有了某些后现代的特征。如何把握艺术发展的现状以及对未来进行预测与建构是我国艺术进一步发展面临的重要问题。这样对媒介问题的研究既是理论发展也是艺术实践发展的现实要求。我国媒介研究现状主要有两个特点:一是媒介研究的专业化,另一个则是媒介研究的文化批评化,媒介成为一种新的文化批评背景和形式。 第一章 关于媒介的几个基本概念。主要就“媒介”、“艺术媒介”和“媒介与后现代艺术”三个问题进行了阐释。作为媒介定义的第一个层次是传播信息的工具包括纸张、光、电、声波等等众多符号载体;同时由于大众传播的迅猛发展,促成了传播机构的产生,传播机构就成为媒介定义的第二个层次:媒介定义的第三层面是从形而上入手进行的阐释,媒介是使事物之间形成关系的介质,并成为形成人类关系以及决定关系方式的重要因素。现代意义的艺术媒介主要包含三个层面的意义,首先是艺术作品的物质材料,其次是作品的组织与表现形式,第三层是艺术品传播。“媒介与后现代艺术”这一部分中主要介绍了后现代艺术的时间及逻辑划分,并初步分析了后现代艺术媒介性存在的原因。 第二章 媒介与后现代艺术作品体制。如果要探讨后现代艺术的媒介性存在,即通过媒介实现的反艺术存在方式,就必须首先探讨艺术性的存在。艺术作品的存在涉及到两个问题:一是艺术作品的存在方式,一是存在体制。艺术作品的存在方式作为一种形而上的关系形式,现实的连接着物理性的艺术作品与观念性的艺术作品存在,这种关系就是我们对艺术作品存在进行理解的媒介。由于内容与
论文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导论
第一章 关于媒介的几个基本概念
第一节 媒介
第二节 艺术媒介
第三节 媒介与后现代艺术
第二章 媒介与后现代艺术作品体制
第一节 媒介与艺术作品的存在方式
第二节 媒介与艺术作品的存在体制
第三节 媒介与后现代艺术作品
第三章 媒介与后现代艺术作者/读者身份
第一节 媒介、创作、作者
第二节 媒介、感知、读者
第三节 媒介与作者/读者身份
第四节 媒介与后现代作者/读者的身份特征
第五节 媒介和后现代创作与接受——非构思、非创作、非表现/非感知、非接受、非理解
第四章 媒介与后现代艺术世界
第一节 媒介、世界、艺术世界
第二节 媒介与后现代艺术世界
附录一 后现代艺术在中国
附录二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发布时间: 2005-10-17
参考文献
- [1].小说叙事空间论[D]. 李森.南京大学2011
相关论文
- [1].新媒介与中国当代艺术变革[D]. 刘立宇.中国艺术研究院2010
- [2].观念与艺术[D]. 邹跃进.中央美术学院2002
- [3].当艺术成为一个疑问[D]. 洪洋.中央美术学院2004
- [4].大众文化:意义的生成与理论的张力[D]. 刘水平.华中师范大学2005
- [5].视觉隐喻与空间转向[D]. 高燕.复旦大学2005
- [6].文艺消费研究[D]. 何志钧.四川大学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