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近来在外语教学领域,人们更加重视学生一方的影响因素。其中,外语学习动机成为最重要的因素之一,许多学者对其进行了大量的研究。GARDEN和LAMBER把外语学习动机分为工具型动机和融合型动机。动机也可分为内在动机和外在动机或长期动机和短期动机。此外,还有成就动机,结果动机等等。这些学习动机都对外语教学产生很大影响。 朝阳卫生学校英语护理专业学生主修英语和护理,毕业后在国内医院护理外国患者,或去国外做护理工作。作者以其中03级四个班180名学生为调查对象,对英语护理专业学生英语学习动机进行了一次小规模的问卷调查。结果表明:1) 大多数英语护理专业学生的英语学习动机需要调整,尽管总体而言强于其他职业中专学校学生的英语学习动机。2) 大多数英语护理专业学生的英语学习动机是工具型动机。3) 成功的学习者和不成功的学习者英语学习动机的类型没有差别。4) 是否能坚持不懈是英语学习能否取得成功的关键。 本文根据调查结果,提出以下教育对策:1) 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2) 满足学生需要。3) 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4) 帮助学生树立信念。5) 建立长期和短期目标。6) 既重视起始动机,也重视持续动机。7) 给予及时的评价与反馈。8) 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独立胜。9) 组织各种活动。10) 注重教师的个性对于学生学习动机的影响。
论文目录
相关论文文献
- [1].音体美专业大学英语学习动机的问题及对策[J]. 教育信息化论坛 2017(06)
- [2].运用学习动机理论激发学生英语学习动机[J]. 知识经济 2019(34)
- [3].不同年级学生英语学习动机的发展特点[J]. 商洛学院学报 2019(06)
- [4].艺术类学生大学英语学习动机减退实证研究与应对策略[J]. 河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 2020(01)
- [5].大学生英语学习动机衰退的教育生态学分析[J]. 昭通学院学报 2019(06)
- [6].微信公众号有效激发高三学生英语学习动机的探索与实践[J].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0(08)
- [7].不同生源高职学生英语学习动机的调查与研究[J].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0(03)
- [8].应用型本科院校文科生英语学习动机减退研究[J]. 武夷学院学报 2020(04)
- [9].基于云班课的混合式教学对大学英语学习动机影响的实证研究[J]. 湘南学院学报 2020(03)
- [10].大学生英语学习动机不足的分析及对策[J]. 海外英语 2018(24)
- [11].课堂教学中教师因素与学生英语学习动机的调查研究——以四川民族学院为例[J]. 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 2018(12)
- [12].国内英语学习动机的研究综述(2009—2019年)[J]. 教育观察 2019(19)
- [13].非英语专业大学生英语学习动机削弱分析[J]. 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 2018(01)
- [14].英语学习动机理论研究概述[J]. 科教导刊(上旬刊) 2018(01)
- [15].浅议激发中职生英语学习动机的策略[J]. 职业 2018(08)
- [16].国内英语学习动机减退现象文献计量学分析[J].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01)
- [17].地方高校音体美学生英语学习动机调查研究——以贵州省A学院为例[J]. 安顺学院学报 2018(02)
- [18].高职学生英语学习动机缺失的原因分析与对策探讨[J]. 广东蚕业 2018(05)
- [19].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英语学习动机分析与策略研究[J]. 林区教学 2017(01)
- [20].英语学习动机及其文化根源探究[J]. 西安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06)
- [21].试论大学生英语学习动机的培养和激发[J]. 英语广场 2017(01)
- [22].大学生英语学习动机减退成因分析及英语学习动机提升策略[J]. 戏剧之家 2017(01)
- [23].非英语专业大学生英语学习动机研究——以内江师范学院大三学生为例[J]. 内江科技 2017(02)
- [24].高职大学英语学习动机减退研究[J]. 职业 2016(32)
- [25].艺术类职业学院学生英语学习动机及策略研究[J]. 才智 2016(36)
- [26].自主学习能力对大学英语学习动机的影响[J]. 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 2017(04)
- [27].大学生英语学习动机与策略的调查及分析[J]. 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7(03)
- [28].试论高职学生英语学习动机的培养和激发[J]. 才智 2017(22)
- [29].大学英语学习动机衰退的影响因素研究[J]. 外国语文 2017(05)
- [30].大学生英语学习动机与成绩的相关性研究——基于二语动机自我系统理论视角[J]. 华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