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现代韩国语的词类划分始于俞吉溶(1897),在过去的一百年,出现了各种不同的划分体系。朝鲜半岛分裂之前,韩国语词类学是语法学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当时,词类划分还没得到认识的一致,词类体系从5类体系到13类体系不等,词类设置也呈现出各种不同的见解。朝鲜半岛一分为二后,1963年韩国发布了“学校语法统一案”,一直到70年代,大部分语法书遵循着该统一案的词类划分,维持9类体系。朝鲜则受到唯物主义语言哲学的影响,致力于建设规范语法,建国初期8类体系和9类体系并存,进入60年代后词类统一为8类体系,延续至今。中国的韩国语语法界至70年代末遵循了朝鲜的语法体系,进入80年代,中国与国外的学术交流日益紧密,很多语法家纷纷建立自己的语法体系,学术氛围呈现出前所未有的活跃景象。本文将过去的一百年分为五个阶段,研究1897年俞吉溶的《朝鲜文典》至今在中朝韩三国出版的150余本韩国语法书,考察每阶段的词类体系特征、具体词类的概念及下类划分的发展过程,分析目前韩国语词类存在的难点问题。可以说,统筹一百年的韩国语词类研究史是本文最大的意义所在。第二章探讨韩国语词类研究的意义、词类的概念、词类划分标准、每阶段词类体系的特征、单词的概念及界定等问题。本文统筹中朝韩三国的词类研究,从历时角度描写了百年韩国语词类研究发展过程,整理出了一套纵向的语法家派系。这对掌握韩国语词类研究史有着重要的意义。对词的界定问题上,本文认为词分为“语音单词、词汇单词、语法单词”三类,词类学的研究对象为“词汇单词”,故将助词与词尾排除在研究对象之外。第三章探讨体词,即名词、代词和数词的名称、概念、下类划分的发展过程,分析了依赖名词、分类词、反身代词、第三人称代词、疑问代词和数冠词等难点问题。本文认为韩国语没有必要设置分类词和第三人称代词,反身代词和疑问代词有其独特的功能意义特点,应设置为代词的下类,数冠词应划归为数词。第四章探讨谓词,即动词和形容词的名称、概念、下类划分的发展过程,分析了存在词和指定词的设置与否,同时还对被动词与使动词的设置问题、能格动词的设置问题、“(?)”等部分形容词的自动词现象进行了分析。本文认为谓词的下类划分以意义为主要标准,存在词的意义特征与动词和形容词有明显的差异,故应设存在词为独立范畴。指定词如果划归为谓词、助词或接词均存在无法解释的盲点,故划归为转成词尾。被动词和使动词考虑到其数量有限,两者形态容易混淆等原因,划归为形态学的研究对象,不建议另设为动词的小类。能格动词在类型学研究中是一个较为重要的概念,本文认为在类型学的角度可以考虑设置为动词的小类。“(?)”等部分形容词的自动词现象,本文提议从认知语言学的模糊划分概念去研究,但本文只给出方法论,没有做到具体的分析。第五章探讨冠词、副词和叹词的名称、概念、下类划分的发展过程,分析了冠词与接头词的区分问题、象征副词、连接副词、数量副词、助词与词尾结合形态的词类划分问题。本文认为象征副词没必要另设为象征词这一独立范畴,连接副词因其连接功能,应从副词独立出来。数量副词大部分都隶属于名词,助词与词尾的结合形态不能一一设置成副词,在形态学的角度去解释更为妥当。第六章为结论,根据全文的描写与分析,本文提出了一个符合韩国语语言特点的词类体系。该体系根据形态、功能和意义等三种划分标准,按层次进行词类划分,得出9词类体系,即名词、代词、数词、动词、形容词、存在词、冠词、副词和叹词。词类研究在传统语法中占据了至关重要的地位,随着结构主义和生成语法的发展,其重要性逐渐变淡。但词类依然是语法体系中最基本的范畴,不仅在建设规范语法等理论层面,在词典编纂和语法教育等实际操作上也起着无足轻重的作用。希望本文的百年韩国语词类研究史综述对推动词类学的发展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