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基因芯片(Microarray)和实时监测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PCR)技术检测他莫昔芬和雌二醇对人类乳腺癌细胞基因表达的调控

应用基因芯片(Microarray)和实时监测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PCR)技术检测他莫昔芬和雌二醇对人类乳腺癌细胞基因表达的调控

论文题目: 应用基因芯片(Microarray)和实时监测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PCR)技术检测他莫昔芬和雌二醇对人类乳腺癌细胞基因表达的调控

论文类型: 博士论文

论文专业: 外科学

作者: 袁霞

导师: 王有德

文献来源: 吉林大学

发表年度: 2005

论文摘要: 他莫昔芬(Tamoxifen)是雌激素受体阳性的,绝经后乳腺癌患者的主要辅助治疗手段。其主要是通过与雌激素竞争雌激素受体,进而拮抗雌激素的致癌作用。同时,他莫昔芬作为抗肿瘤药物,也存在着非受体依赖机制。雌激素(Estrogen)起着调节乳腺正常组织生长的作用,但是也与乳腺癌的发生和进展密切相关。尽管其致癌机制尚不是很清楚。特别是他莫昔芬和雌激素调节基因表达以及细胞内发挥作用的旁路途径尚不明确。本课题应用包含1700 个寡聚核苷酸基因互补DNA 芯片(cDNA Microarray)技术,在体外比较他莫昔芬(TAM)和雌二醇(E2)处理乳腺癌细胞前后这些基因mRNA 量表达的变化。以量增加超过2 倍,下降低于0.5 倍为界限确定其扩增或下调,我们发现经过TAM 和E2 处理雌激素受体阳性的乳腺癌细胞系(ZR-75-1)18 小时后,分别有146 和54 个基因得以扩增或下调;而在雌激素受体阴性的乳腺癌细胞系中(MDA-MB-231),经过TAM和E2 处理18 小时后,分别有46 和80 个基因得以扩增或下调。大多数基因(90%)并不受TAM 和E2 的调节。在受他莫昔芬和雌激素调解的10%的基因中,选择一些前癌基因,抑癌基因,抗氧化酶相关基因应用实时监测PCR 技术进行定量监测。在本研究的目的如下:1,绘制TAM 和E2 对乳腺癌细胞系基因表达调控的图谱;2,分析TAM 和E2 对这两个乳腺癌细胞系基因表达的结果;3,明确细胞的功能基因,特别有助于理解TAM 和E2 对乳腺癌细胞作用的分子机制相关的基因。这是我们第一次应用基因芯片技术和实时监测PCR 技术检测他莫昔芬调节雌激素受体阳性和雌激素受体阴性的人类乳腺癌细胞中的基因表达,也是第一次应用此技术检测雌二醇调解激素受体阴性的人类乳腺癌细胞系中的基因表达。这项研究为我们研

论文目录:

第一部分

第一章 前言

第二章 材料和方法

2-1. 细胞培养及药物处理

2-2. RNA 提取

2-3. cDNA 芯片分析

2-3-1. Aminoallyl 标记

2-3-2. aa-cDNA 染色(与Cy Dye Ester 联结)

2-3-3. 标记反应分析

2-3-4. 杂交探针标记

2-3-5. 数据分析

第三章 结果和结论

3-1. 他莫昔芬(TAM)和雌二醇(E2)对于乳腺癌细胞基因表达影响-----cDNA 芯片图谱

3-2. 在ZR-75-1 细胞系中,受他莫昔芬调控的基因

3-3. 在MDA-MB-231 细胞系中,他莫昔芬对基因表达的调控

3-4. 在ZR-75-1 细胞系中,雌二醇对基因表达的调控

3-5. 在MDA-MB-231 细胞系中,雌二醇对基因表达的调控

第四章 讨 论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通过实时监测PCR 技术定量和定性检测他莫昔芬和雌激素对人类乳腺癌细胞系基因表达的调节

第一章 前言

1-1. 乳腺癌的流行病学

1-2. 乳腺癌发生的危险因素

1-3. 乳腺癌发生的分子基础

1-4. 雌激素作用的分子机制

1-5. 抗雌激素的作用机制

1-6. 他莫昔芬作为抗雌激素的作用

1-7. 雌激素受体以及受体介导的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1-8. 雌激素受体以及对内分泌治疗的反应

1-9. 乳腺肿瘤的前癌基因和癌基因

1-10. 乳腺癌的抑癌基因

1-11. 反应性氧自由基(Reactive oxygen species ,ROS) 和氧化压力在肿瘤病因学中的位置

1-12. 抗氧化剂作为药物治疗乳腺癌

第二章 材料和方法

2-1. 实验设计

2-2. 细胞培养

2-3. 冷冻细胞的处理过程

2-4. 细胞传代培养

2-5. 他莫昔芬和雌二醇处理细胞

2-6. RNA 提取

2-7. cDNA 合成(Reverse Transcription )

2-8. Real-time PCR 扩增

2-9. 细胞存活率的测定

2-10. 统计学分析

第三章 结果

3-1. 他莫昔芬和雌二醇对雌激素受体阳性(ZR-75-1)和雌激素阴性

3-2. 基因分类研究结果

3-3. 基因表达在ER 阳性(ZR-75-1)和ER 阴性(MDA-MB-231)的人类乳腺癌细胞系中的不同表达

3-4. 他莫昔芬和雌激素诱导的雌激素受体阳性的人类乳腺癌细胞系(ZR-75-1)基因表达的变化

3-5. 他莫昔芬和雌激素诱导的雌激素受体阴性的人类乳腺癌细胞系(MDA-MB-231)基因表达的变化

3-6. 单独应用他莫昔芬、雌二醇、以及联合应用二者对MDA-MB-231 和 ZR-75-1 细胞形态学的影响

第四章 结论和讨论

参考文献

致谢

简 历

博士期间发表文章

论文摘要(中文)

论文摘要(英文)

发布时间: 2005-08-26

参考文献

  • [1].乳腺癌ERβ表达的临床意义及其与他莫昔芬治疗耐药相关意义的初步研究[D]. 周艳.第三军医大学2007
  • [2].Nogo-B受体促进激素受体阳性乳腺癌细胞他莫昔芬耐药性的形成[D]. 高品.吉林大学2018
  • [3].他莫昔芬对雌激素受体阴性乳腺癌细胞的杀伤能力的研究[D]. 王龙强.华中科技大学2014
  • [4].HGF/c-Met信号通路调控乳腺癌细胞他莫昔芬耐药的机制研究[D]. 张媛.第四军医大学2016
  • [5].CCAR1 5’UTR作为miR-1254天然增强子逆转他莫昔芬抗性[D]. 李高朋.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5
  • [6].Metadherin介导MCF-7乳腺癌细胞雌激素非依赖性生长和他莫昔芬耐药机制的研究[D]. 徐春园.山东大学2014
  • [7].姜黄素促进ER alpha阴性乳腺癌他莫昔芬敏感的机制研究[D]. 耿冲.山东大学2016
  • [8].乳腺癌MCF-7细胞他莫昔芬耐药株的建立及不同细胞株之间的miRNA差异性表达[D]. 方程.武汉大学2017
  • [9].COX-2基因沉默增强他莫昔芬抗乳腺癌活性的体内外研究[D]. 杜烨.吉林大学2014
  • [10].乳癌发病机制的初步探讨:儿茶酚雌激素硫酸化和甲基化的关系及一氧化氮对雌激素硫酸化的影响[D]. 惠英.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8

相关论文

  • [1].实时荧光定量RT-PCR检测CD109、RFP和BRDT基因表达[D]. 张静敏.吉林大学2004
  • [2].蛋白质指纹图谱和生物信息学在乳腺癌中的研究[D]. 胡跃.浙江大学2005
  • [3].乳腺癌maspin、BCSG1表达情况及新辅助化疗对其表达影响的研究[D]. 刘巍.河北医科大学2005
  • [4].乳腺成体干细胞体外分离、培养、鉴定及乳腺癌细胞模型的构建[D]. 王英超.吉林大学2005
  • [5].胃癌基因芯片差异表达基因的验证和筛选[D]. 黄海力.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2005
  • [6].ERα和Her-2受体在人乳腺癌细胞株作用通路的实验研究及基质金属蛋白酶在淋巴结阴性乳腺癌的预后意义[D]. 李鹤成.复旦大学2005
  • [7].实时定量PCR检测肾移植患者PBL细胞因子mRNA表达研究[D]. 王科.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2006
  • [8].标准曲线实时PCR法定量检测宫颈癌及癌前病变HPV-16 E6、E7基因DNA和RNA的研究[D]. 陈悦悦.四川大学2004
  • [9].应用基因芯片技术筛选胰腺癌放射耐受相关基因[D]. 吴斌.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6
  • [10].乳腺癌ERβ表达的临床意义及其与他莫昔芬治疗耐药相关意义的初步研究[D]. 周艳.第三军医大学2007
应用基因芯片(Microarray)和实时监测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PCR)技术检测他莫昔芬和雌二醇对人类乳腺癌细胞基因表达的调控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