褪黑素以及人工氧载体对肿瘤血管新生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

褪黑素以及人工氧载体对肿瘤血管新生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

论文摘要

目的:(1)观察褪黑素(MEL)对体外培养的人肺癌细胞(A549)、胰腺癌细胞(PANC-1)以及宫颈癌细胞(HeLa)的影响。(2)观察氯化钴(CoCl2)对A549、PANC-1以及HeLa细胞存活状况的影响。(3)研究MEL在常氧状态下对A549、PANC-1以及HeLa细胞中VEGF表达的影响。(4)研究MEL在CoCl2模拟的低氧状态下对A549、PANC-1以及HeLa细胞中VEGF表达的影响。(5)进一步研究MEL对三种肿瘤细胞中VEGF表达的调控机制以及信号传导途径。方法:(1)体外培养A549、PANC-1以及HeLa细胞。应用MTT法检测MEL对肿瘤细胞存活、增殖及凋亡的影响。(2)应用MTT法检测CoCl2对体外培养的肿瘤细胞存活、增殖及凋亡的影响。(3)RT-PCR检测在常氧和CoCl2模拟的低氧状态下,MEL与肿瘤细胞共培养以后,肿瘤细胞中VEGF mRNA的表达水平。(4)WesternBlot检测常氧和CoCl2模拟的低氧状态下,MEL与肿瘤细胞共培养后,肿瘤细胞中VEGF和HIF-1α蛋白的表达。(5)ELISA检测MEL作用以及MEL与CoCl2共同作用24h后,肿瘤细胞培养液中VEGF的含量。结果:(1)0~150μmol/L CoCl2不影响肿瘤细胞的增殖活性,加大浓度后会明显减少活细胞数量;250~500μmol/L的CoCl2可以引起肿瘤细胞的少量凋亡。(2)在3种肿瘤细胞中,CoCl2都可以模拟低氧状态,抑制HIF-1α降解,诱导VEGF表达升高。(3)生理浓度MEL(1nmol/L)对肿瘤细胞增殖无明显影响,但药理浓度MEL(1mmol/L)明显抑制3种肿瘤细胞增殖,并具有浓度依赖倾向。(4)生理浓度MEL(1nmol/L)对肿瘤细胞VEGF基础表达水平以及CoCl2诱导的HIF-1α以及VEGF表达水平无明显影响。(5)药理浓度MEL(1mmol/L)明显抑制CoCl2诱导的HIF-1α以及VEGF的表达。结论:(1)100μmol/L CoCl2对肿瘤细胞的增殖几乎没有影响。(2)生理浓度(1nmol/L)的MEL抑制肿瘤细胞增殖的效果不明显,药理浓度(1mmol/L)的MEL能明显抑制肿瘤细胞增殖。(3)而生理浓度(1nmol/L)的MEL在我们研究的时间范围内没有调控HIF-1α以及VEGF的表达的效果,药理浓度(1mmol/L)的MEL能明显抑制CoCl2诱导的HIF-1α以及VEGF表达。(4)药理浓度的MEL可能具有抗肿瘤血管新生的作用,起到化疗增敏的作用。目的:(1)观察和评价肿瘤组织微环境中氧含量的改变以及微血管形态、数量的改变。(2)研究新型血红蛋白类氧载体(PEG-Hb)能否改善肿瘤低氧微环境以及其对肿瘤血管新生的影响。(3)研究PEG-Hb联合化疗对肿瘤生长的影响,能否作为肿瘤化疗增敏剂用于肿瘤治疗。(4)研究PEG-Hb对肿瘤低氧微环境以及微循环功能影响的分子机制。方法:(1)将体外培养的HeLa细胞接种于3~4周雌性BALB/c裸鼠腋下(2×106细胞/只),构建肿瘤模型。(2)肿瘤细胞接种2周后,选取肿瘤大小在60~80mm3的裸鼠,随机分为5组(n=10),分别给与以下处理:第一组:对照组,尾静脉注射生理盐水,每周两次;第二组:单纯化疗组,尾静脉注射顺铂注射液(5mg/kg体重),每周两次;第三组:低剂量PEG-Hb组,尾静脉注射顺铂注射液(5mg/kg体重)+PEG-Hb溶液(0.3g/kg体重),每周两次;第四组:高剂量PEG-Hb组,尾静脉注射顺铂注射液(5mg/kg体重)+PEG-Hb溶液(0.6g/kg体重),每周两次。第五组:单纯PEG-Hb组,尾静脉注射PEG-Hb(0.45g/kg体重),每周两次。(3)游标卡尺测量肿瘤大小,每周两次,并绘制肿瘤生长曲线。(4)药物处理一月后处死动物。处死前大约1h腹腔注射Hypoxyprobe 1(哌莫硝唑)(60mg/kg体重),动物处死后利用HypoxyprobeTM-1试剂盒进行免疫组化,检测肿瘤组织低氧状态。(5)利用免疫组化法检测肿瘤组织中,HIF,VEGF以及CD31表达水平。(6)处死动物时,腹主动脉取血。利用ELISA试剂盒检测动物血清VEGF表达水平。(7)提取肿瘤组织总蛋白,利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HIF,VEGF蛋白表达水平的变化。(8)提取肿瘤组织总RNA,利用RT-PCR方法检测VEGF mRNA表达水平的变化。(9)将2×106个HeLa细胞接种于3~4周雌性金黄地鼠颊囊上,构建肿瘤血管新生模型。将金黄地鼠随机分为4组(n=10),第一组:对照组,颈静脉插管,注射生理盐水,每周两次;第二组:单纯化疗组,腹腔注射顺铂注射液(5mg/kg体重),每周两次;第三组:低剂量PEG-Hb组,腹腔注射顺铂注射液(5mg/kg体重)+颈静脉插管注射PEG-Hb溶液(0.3g/kg体重),每周两次;第四组:高剂量PEG-Hb组,腹腔注射顺铂注射液(5mg/kg体重)+颈静脉插管注射PEG-Hb溶液(0.6g/kg体重),每周两次。接种肿瘤细胞的第0、3、5和7天利用计算机辅助的活体显微镜观察、录制颊囊血管以及血流情况。并通过图像分析软件计算血管迂曲度和血管密度的变化。结果:(1)PEG-Hb溶液可以增强顺铂的抑瘤效应,抑制肿瘤生长。高浓度组效果强于低浓度组,单纯PEG-Hb组与对照组相比较没有明显差异。与此同时,PEG-Hb组动物体重下降明显大于对照组。(2)PEG-Hb组HypoxyprobeTM-1免疫组化染色阳性程度明显低于其他组,高浓度PEG-Hb组低于低浓度PEG-Hb组。(3)免疫组化染色结果显示PEG-Hb组HIF,VEGF和CD31表达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4)Western Blot结果显示PEG-Hb组HIF和VEGF蛋白表达水平低于其他组。(5)RT-PCR结果显示PEG-Hb组VEGF mRNA水平低于其他组。(6)金黄地鼠肿瘤血管图像分析表明PEG-Hb组肿瘤微血管密度和血管迂曲度低于对照组。结论:(1)肿瘤组织存在低氧微环境,微血管迂曲度增加,微血管密度增加。(2)PEG-Hb联合顺铂治疗可以增强顺铂的抑瘤效应,具有化疗增敏作用。(3)PEG-Hb可以增加肿瘤组织氧含量,改善肿瘤组织低氧微环境。(4)PEG-Hb可以降低肿瘤组织中血管新生相关因子VEGF的表达水平,减轻肿瘤血管新生。(5)PEG-Hb可以降低新生血管密度以及迂曲度,使肿瘤新生血管正常化。(6)PEG-Hb抑制肿瘤肿瘤血管新生效应是由于其增加组织氧合水平,通过HIF信号传导途径。

论文目录

  • 目录
  • 第一部分 褪黑素对体外培养的肿瘤细胞增殖及血管新生因子表达的影响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实验结果
  • 结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第二部分 血红蛋白类氧载体对肿瘤低氧微环境及肿瘤血管新生的影响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实验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 论文综述
  • 已发表的文章
  • 缩写词表
  • T.M.S.Chang对本论文评价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 [1].肿瘤血管病变与血管正常化研究进展[J]. 泸州医学院学报 2014(04)
    • [2].小分子肿瘤血管破坏剂研究进展[J]. 中国新药杂志 2010(24)
    • [3].比利时科学家发现一种蛋白可使异常肿瘤血管正常化[J]. 热带农业科学 2010(12)
    • [4].外泌体在肿瘤血管新生中的作用[J]. 解剖学报 2019(06)
    • [5].肿瘤血管生成机制及抗肿瘤血管新生的靶向药物研究进展[J]. 安徽医药 2018(05)
    • [6].研究肿瘤血管形成的必要性及应用价值[J]. 中国肿瘤临床 2014(17)
    • [7].肿瘤血管靶向治疗策略的新进展[J].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2010(27)
    • [8].富含组氨酸糖蛋白可使异常的肿瘤血管正常化[J]. 透析与人工器官 2010(04)
    • [9].放射治疗联合抗肿瘤血管治疗研究进展[J]. 职业卫生与病伤 2009(05)
    • [10].结直肠癌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表达及肿瘤血管形成的临床意义[J]. 江苏医药 2008(01)
    • [11].抗肿瘤血管治疗与肿瘤血管及微环境的正常化[J].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2008(03)
    • [12].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家族及其受体与肿瘤血管新生[J]. 医学综述 2017(03)
    • [13].抗肿瘤血管新药的研究进展[J]. 现代药物与临床 2012(01)
    • [14].肿瘤血管内皮标志物的研究进展[J]. 肿瘤基础与临床 2010(05)
    • [15].肿瘤血管靶向治疗的研究进展[J]. 现代肿瘤医学 2009(01)
    • [16].靶向肿瘤血管多肽显像的研究进展[J].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2008(07)
    • [17].射频辅助金属富勒烯纳米晶体阻断肿瘤血管的原位研究(英文)[J]. Science China Materials 2018(08)
    • [18].华人科学家揭示免疫系统与肿瘤血管之间的作用机制,或引发免疫治疗新思路[J]. 中医临床研究 2017(15)
    • [19].华人科学家揭示免疫系统与肿瘤血管之间的作用机制,或引发免疫治疗新思路[J]. 中医临床研究 2017(18)
    • [20].VEGF在肿瘤血管及淋巴管生成中的研究[J]. 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 2013(03)
    • [21].抗血管生成和肿瘤血管正常化的研究进展[J]. 中国肺癌杂志 2009(07)
    • [22].华人科学家揭示免疫系统与肿瘤血管之间的作用机制,或引发免疫治疗新思路[J]. 中医临床研究 2017(12)
    • [23].活血化瘀促进肿瘤血管正常化的机制探讨[J]. 华西医学 2014(12)
    • [24].肿瘤血管新生的数值模拟[J]. 生物数学学报 2010(02)
    • [25].夏枯草抑制肿瘤血管新生的作用[J]. 福建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1(05)
    • [26].肿瘤血管网及微环境特点[J]. 微循环学杂志 2010(02)
    • [27].骨桥蛋白在肿瘤血管形成中的作用[J].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2010(11)
    • [28].肿瘤血管生长微环境及抗肿瘤血管治疗进展[J]. 微循环学杂志 2010(03)
    • [29].同种和异种血管内皮细胞的培养及其在抗肿瘤血管治疗中的作用[J]. 现代预防医学 2009(05)
    • [30].中药抗肿瘤血管新生的研究进展[J]. 医学综述 2016(07)

    标签:;  ;  ;  ;  ;  ;  ;  

    褪黑素以及人工氧载体对肿瘤血管新生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